1、《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年级 :九 学科: 物理 课题: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课型:新授 备课时间: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 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
2. 由I=U/R 可得R=U/I,但R与U、I之间只有运算
3. 掌握I、U、R三个物理量的同体性
掌握I、U、R三个物理量的同时性
教学流程
导航台
知识链接
自主探究环节
复习与练习有关的知识和方法。
1.欧姆定律不适用于 ( )
A.金属导电B.电解液导电C.稀薄气
2、体导电D.气体导电
2.根据欧姆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R=U/I可知,导体的电阻跟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B.从R=U/I可知,对于某一确定的导体,通过的电流越大,说明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
C.从I=U/R可知,导体中的电流跟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D.从R=U/I可知,对于某一确定的导体,所加电压跟通过导体的电流之比是个恒量
3、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与 成正比,与 成反比。
公式:
3、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 电压:
3、 电阻:
例题一:已知电阻R两端的电压为1V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为0.2A,则导体的电阻为
Ω。当加在该电阻两端的电压为3V时,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 A。
仔细阅读教材,分析计算步骤,特别注意勾画关键分析过程。
分析:这是一道填空题,请同学们思考,除了根据欧姆定律计算以外,有没有其他途径? I与U的关系的结论:当R一定时,I与U成正比,所以:I’=4I=4*0.2A=0.8A。殊途同归,所以解决问题时应不拘泥于同一思路。
总结例题分析过程。
1串联、并联电路电阻的关系
(1)串联电路
4、
在右图中,如果电源电压相同,在图
1和图2中电流表示数相同,可以认为R 为R1和R2串联后的等效电阻,也称总电阻。那么,总电阻与R1和R2有什么关系呢?(教师引导学生推导:在图
1中,因为R1和R2串联,因此通过它们的电流相同,设R1两端电压为U1,R2两端电压为U2,则有U=U1+U2即U=IR1+IR2
,图2中有:U=IR ,综合以上推导,有:
R=R1+R2, 因此可以得到有串联电路总电阻和分电阻的关系:R=R1+R2.
推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大。
(2) 并联电路
并联电路中同样也可以得R与R1、R2
的关系,请同学们自己推导出来。
推论
5、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小。
合作交流:
2、如图所示,R1、R2的阻值分别为5Ω和10Ω, 当电压表的示数为1V时,求:
(1)通过R1的电流
(2)R2两端的电压
(3)电源的电压
小组有成绩稍弱学生先交流自己的理解,其他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真诚有效的提示和辩论。并针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发言。以及提出疑惑问题
⑴R1与R2串联,代入物理量一定要一一对应,绝不能张冠李戴
⑵与上题相比较,题目中均有一些潜在的信息:
① I通过R前后保持不变
② 利用串联,I2=I1,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③ I=U/R,当I相等时,U与R成正
6、比,U1/U2=R1/R2,即串联分压的应用,也可是问题得到解决。
拓展交流
3、如图所示,R1、R2的阻值分别为5Ω和10Ω,只闭和S1时如上题所示,当S1、S2同时闭合,则此时通过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少?
4.装有4节干电池的手电筒,小灯泡灯丝电阻是10欧姆,求:手电筒工作时通过灯丝的电流强度是多少安培?
5.某导体的电阻是40欧姆,通过它的电流强度是100毫安,求:这导体两端的电压是多少伏特?
自主练习 小组讨论交流
提醒:在分析电路的过程中,特别小心提防短路现象,三个物理量要对应于同一段导体。
巩固达标环节
1如图所示,R1、R2的阻值分别为5Ω和10Ω,当电流表的示
7、数为0.3A时,求:
(1)R2两端的电压
(2)通过R2的电流
(3)电路中的总电流
2.电源电压不变,某电阻的阻值增加3欧姆时,电流强度变为原来的五分之四,求:原来的电阻是多少?
结合当堂学习的基础知识,正确解答,然后交流展示。并进行适当的实际综合应用。
右边内容课后作业。
并联电路潜在的信息:支路两端电压相等。
① 当U一定时,I与R成反比。如何应用:I1/ I2= R2/ R1(并联分压)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