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谱后记范文家谱后记范文(通用通用 3 3 篇篇)【篇 1】家谱后记 家谱的序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分别是:序言名称:*重修家谱或支谱,一般用支谱。说明原因:为什么重修家谱或者续修家谱,现在大多解释十年动乱族谱毁之贻尽为缘由。叙述现状:现在本族是什么情况,在*以后家族的发展情况,如今社会有志青年各奔东西等。为了让本族以后永远保持联系,勿忘祖宗等。修谱贡献:*为本次修谱信息作出贡献,*提供经费,*撰写等。结尾:说点立谱的重要性,写个日期(干支纪年和公元纪年都要写)。落款:a.撰修*(从有谱以来你是第多少代)世孙*(名字不要写姓氏);b.缮写*世孙*等。家谱后记主要说明这次家谱编纂的经过、内容、
2、有补充的或遗漏的问题,也可提出通过这次家谱编纂引人深思的看法,让后人能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皇帝的家谱称玉牒,如新朝玉牒、皇宋玉牒。它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由正史中的帝王本纪及王侯列传、年表等演变而来。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家谱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篇 2】家谱后记 续修族谱,辨亲疏,志其木本水源。彰扬先祖美德,记
3、载今者事迹,后世承袭,乃世代族睦家兴之基。*x 氏旧谱,动乱年一度失传,族人多次倡议续修,皆因谱牒无考束手。欣闻*村续支派谱系,存民国二十六年重序版本,引发族人续谱热情。后查得*族人存清朝同治四年版本,两版本为据追根溯源,实现族人修谱之愿。自始祖迁新,迄今五百余载,其史不可谓不久。稽考先人事迹,时代变迁中多已浸没,欲知详情而不得。然今人业迹辉煌,如日中天,使族谱熠熠生辉。我族各界开明人士,慷慨资助修谱事宜,且肩负发动、组织、指导之任。其名皆记入族谱,后世敬仰,流芳百世。此次修谱五易其稿,材料部分由*x(东浦)受理事会委托监管,*x(南关)组织考证,*x(羊流)精心策划,*x(太平庄)、*x(南
4、关)执笔,与各分会族人一道协作编修。外姓*友人,亦予以画龙点睛之助,在此深表谢意。抚卷感叹,原以为此举容易,续修中方知艰辛。鉴于时短墨稀,族谱难避纰缪之处,盼族人加以圈点,以利后世子嗣补遗圆满。【篇 3】家谱后记 后记该记录哪些内容?写后记的人,不一定非要对你族过往修谱过程有所了解,但一定要对此次整个修谱过程全面了解。就是从修谱开始启动之时到整个修谱过程结束都清楚,才能准确记录,并且有感而发。这点非常重要。了解了整个过程后,你才能知道修谱过程中做过哪些事,其中有哪些艰辛、哪些曲折、哪些事让你久久难忘、哪些人让你感动得泪流满面、哪些东西让你愤慨,哪些感想让你觉得应该留给子孙。等等。其实,每一次修
5、谱,都会经历过很多不同人和不同事,有好也有坏,有赞美也有谩骂,有支持也有反对。不光是修谱负责人有这样的感受,每一个参与修谱人都会有各自的感受。这些都可以成为你写后记的素材。还是那句话,越曲折的过程,越容易写出好文章,曲折本身就充满戏曲要素。因为都是你亲身经历的,这些能触发你内心的东西,其实也是整个修谱过程的重点。不管是人还是事,都值得你用后记记录下来。后记要用怎么的时间顺序?后记的顺序,按事件主次这个顺序。这个怎么理解呢?修谱中事件是有大小区别的。因为修谱中有几个关键要素:一:组织修谱的成员。二、给整个修谱资金极大支持。三、修谱重要决策。这就是顺序。因为这几个要素是完成修谱最核心的成因。写文章
6、的时候,再在其中按时间顺序来记录,后记就有重点以及次重点了。文章也就清晰有章法。后记用什么写作体裁?小编告诉大家写序言的时候,说过后记要详细记录,可以展开写,详细写。所谓详细,当然最适合用白话文。白话文的好处就是平直,不像序言那样用半白话时搜肠刮肚想词。按中小学里学的记叙文就可以。对于修谱中重要的事,可展开写,作者写完人和事后,可以自己感叹一下,表达一下对次事的内心感受。当然,这个感受要有一个明确的态度,对美的表达赞扬,对丑的表达批评。对族人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也是在族人中树立一个道德标准。小编曾给一个修谱的编委会写过一篇发谱仪式上的讲话篇,其实是给写后记的人一个参考。因为发谱讲话篇,也是修谱完成后的一次总结。因为讲话篇是口头形式,所以用的是汇报稿形式,用了一、二、三、四条分别讲解。后记作者也按这个形式。在后记中用了一、二等等条,虽然事件也都交待了,这样的文笔在后记中就显得非常生硬,也不太符合后记这个比较实用软一点的语气的地方。至于后记作者想采用其他体裁,当要慎用。作者真的有新颖的写作想法,可以用其他的体裁,写点对修谱的记载,完全可以,但不能用在后记上,放在族谱的才艺展示中就好。因为后记只对这次修谱来个最完整的总结,给族人一个全面的交待和汇报,也给后世修谱人留下一笔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