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设计课程标准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的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郑和远航的盛况所体现的我国古代造船业和航海技术在世界的先进地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中国历史七年级下P9398,明朝建立后,明初的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明前期,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郑和七下西
2、洋,同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频繁,属于友好交往;明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然而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却日益尖锐,于是就有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并在那里开始了殖民活动。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对明朝的政治、经济状况有了大致的了解,有利于本课内容的把握。但是学生对于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史实,学生并不十分了解,甚至是一知半解,对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经验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探究。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经过、
3、意义等,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戚继光抗倭背景、功绩和取胜原因的学习和分析,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除可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外,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重点和难点】1.重点: (1)本课重点之一是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标志着我国古代航海事业发展达到了 顶峰,是我国古代经济发达的体现,同时也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
4、精神。学习这一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重要作用。另外,郑和下西洋后,中国文化进一步影响到亚非地区,郑和远航架起了中国同亚非各国友谊的桥梁,在郑和船队到达的很多地方,都有纪念他的遗迹,影响至今,意义深远,需重点掌握。 (2)戚继光抗倭是另一重点。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人民的支持下,肃清侵扰我国东南 沿海的倭寇,这是历史上我国人民抵御外侮,保障了我国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学习这一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体会到“得道多助”、正义必定会战胜邪恶的道理。特别是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赢得了后世的尊敬,在民间具有强烈而深远的影响。在我国历史上,每当遭
5、受外敌侵略之际,戚继光都会成为一面激励人民斗志的旗帜。学习这一内容,对于培养学生崇高的历史责任感,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学习这一内容,还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识别善恶美丑,对端正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产生积极的作用。 2.难点: 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教师可将郑和下西洋路线等做成多媒体教学软件,将航行路线动态地显示出来,这样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活动,并把历史事件与时间、空间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形成准确的时空概念。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前面的课我们已学过明朝的
6、建立及明加强君主权力的措施。今天谁愿意当小助教来帮助大家复习内容?新课学习现在我们穿越来到明朝末年,明政府正在召开“关于明朝的外事活动”的新闻发布会,假如你是负责这次新闻发布会的明朝外交大臣,你将会宣布明朝有哪些重要的外事活动?打出本课课题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一、 郑和下西洋现在进行第二个程序答记者问假设你们在坐的都是记者现在就郑和下西洋一目向外交大臣提问。屏幕展示“郑和下西洋图”用多媒体投影片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航线,时间,规模,和所到国家地区合作探究郑和为何能成功的实现远航?出示多媒体投影片演示郑和与哥伦布远洋航行对照表设问:郑和下西洋有什么历史意义?郑和下西洋给我们什么启示?二戚继光抗
7、倭让学生经过课前准备,当老师的小助手,用多种方式帮助大家复习。如:展示提纲、提问、竞赛等。学生迅速浏览课本,列出明朝外事活动的三件大事: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课本信息设问,小组代表发言,一组回答完毕,其他小组评价并作补充,直至将本目内容了解透彻。如:1、 西洋指哪里?2、学生归纳完成表格利用小助教帮助同学复习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穿越剧形式,引起学生兴趣。通过情景假设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可培养学生从教科书获取信息,并运用有效信息思考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
8、使大多数同学都能按要求填写表格,从而适时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通过学生的讨论集思广益突破本课难点引导学生多角度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并由此调动学生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学以至用,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渗透情感教育。时间 次数规模人数到达范围学生分组讨论列出条件,再由发言人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的结果1、 客观经济条件2、 技术条件3、 个人因素通过比较使学生得出结论:郑和下西洋不仅时间早,而且航海规模之大,次数之多,以及涉及的地区范围之广,在世界航海史上都是空前的。学生阅读教材的大字小字及插图并结合教师补充的材料全面分析归纳出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学生各抒己见说说郑和下西洋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