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童话教学关键问题”的解决策略以七颗钻石为例作业:(1)请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境或观摩他人的教学情境,谈谈在童话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层推进。有人认为童话的语言简洁,故事浅显,学生一读就能了解大概,因而很难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其实不然,课文中的童话故事都是经过适当删改、精心加工的,其题材和体裁广泛多样,语言纯正,富有思想性,趣味性和启发性。只要我们立足文本,深入挖掘,一定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一、营造氛围,追求创新。创造性思维是一项复杂而抽象的思维活动,它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借助某种环境因素的刺激作用,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有赖于他们的心理自
2、由,为此,教师教学时必须转变过去那种“师道尊严”的刻板做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信任,把学生当作交流、合作的伙伴对待,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保护学生好奇心,支持他们发表不同意见,鼓励他们与众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有心理上的安全感,从而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气氛中展开活动,时时感受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敢问、敢说、敢想。同时因自己的创造性行为或见解得到积极的评价和帮助而乐于创造。为此,我在教学中提倡五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不完整允许补充;有分歧允许争论;老师有错误允许提意见,允许“打破沙锅问到底”。相反,学生如果总是怕出错,怕在众人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
3、怕老师批评,怕同学笑话,缺乏宽松、自由的心境,就没有了学习的激情、愿望,怎能调动起参与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创新了。二、鼓励质疑,发展创新。“应试教育”中“满堂灌”、“注入式”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去思考、想象、创新,也不需要学生质疑,不允许提出不同见解,只要掌握所谓的标准答案就可以了,这种观念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所以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疑难问题中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在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一文中,
4、皇帝赞美新装时说“我十分满意!”,有同学建议改成“我十二分的满意”更富于夸张和幽默的效果;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抓住时机,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大胆质疑,各抒己见。因为思维的火花只有在碰撞才会更加绚丽。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时代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一切创造都伴随着想象,发展学生想象力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所在,而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都是言已尽而意无穷的,留下诸多让人寻味、想象的空间。教学中应充分引导学生去体味,去思考,展开想象去再创造是培养创新能力主要方式。比如,让学生给皇帝的新装写一个续篇,从阅读理解的方面看,“一千个读者就
5、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学生想象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创新的色彩,教师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答案,鼓励学生一意多叙,改变所谓统一的、唯一的标准答案和僵化思维的现状。不能用简单的对错来评判,只能看哪种答案更合理,更有创造性。思维的深刻性是指能从现象、假象、表象或偶然的事件中,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通过对比,学生更容易理解到童话故事婉曲而深刻的思想意义所在,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向纵深处思考问题的习惯。(2)你还知道“九”有哪些文化内涵吗?在中国古人的观念里,奇数为阳,偶数为阴,而奇数里最大的数字是“九”,“九九归一”,故而古人对“九”这个数字特别重视,认为“九”可以代表阳气最盛。楚辞九辨序中说:“九者,阳之数
6、,道之纲纪也”;易文言传中说:“乾玄用九,乃见天则”。古人还以奇数象征天,以偶数象征地,并把“九”当成天的象征,因此有“九天”、“九重天”、“九霄”之说,紫禁城被称为“宫阙九重”,宫廷器物也多以“九”名之,如九龙杯、九龙壁、九桃壶,皇帝生日叫“九九大庆会”,祝颂词称“天保九如”。“九”之所以被人们所崇尚,除上述原因外,还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十”是满盈之数,物极必反,满则溢,极盛必衰,故以自谨待之,而“九”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永远呈上升趋势,故“九”为至尊之数,为帝王所看中,皇宫建筑,多用“九”或“九”的倍数。除此之外,“九”还谐音“久”,有长长久久的意思。民间以“九”作为最高境界,总是说九十九,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以期望活的更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