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的影响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将成为人类文化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任何一类信息媒体技术应用于教育都曾对教育产生过世大的影响,以文字和印刷术的出现为代表的技术进步更是在教育领域引发了一场巨大的变革。在文字出现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教育的形式主要是以口授为主,加之面部表情和手势动作等。以雄辩术、演说术为表征的语言技术一直是当时最主要的教育技术。但是当人们需要把教育内容中的知识、经验、思想信息长期保存、随时再现或大范围同步传播时,语言技术的局限性凸现出来。文字技术的出现突破了这种局限性,并逐步上升为教育活动中的主导技术。它的出现使书面语言加入到以往只能借助口头语言
2、和动作语言进行的教育活动中,不仅扩展了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自学能力。特别是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使文字传播技术产生了革命性飞跃,并引发了以文字信息为传播对象的教育群体,使印刷体的书籍、课本成文化的主要载体,由此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近、现代教育的普及。这两大信息传播技术的产生和应用堪称人类文化发展中的两大里程碑。然而,在教育技术经历了传统技术(口语、文字、黑板、粉笔、图片、模型和实物等)、视听媒体技术(摄影、幻灯、投影、无线电广播、电影、电视和语言实验室等)以后,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阶段以来,高科技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奏响了跨世纪宏伟乐
3、章的主旋律。“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在人类文明从工业化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的过程中,更是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乃至生活方式。毫无疑问,当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将成为人类文化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二、当代信息技术给教育技术体系各分支带来的影响教育技术在本质上是为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优化教学过程而使用的手段和工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提出:“从新的和更加广泛的意义上讲,教育技术是对教与学的全过程进行构思、实施和评估的系统方式,既包括技术的资源,又包括人的资源以及人机之间的交互关系,并以此来实现更有效的教育。”从功能结构上看,教育技术作为科学技术的一个特殊分
4、支,主要表现为相互联系的五大分支,妈教育模式、教育传播技术、教育资源利用技术、教育研究技术和教育评估监控技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中以后,主要使这五大分支中的前三项产生了本质性的变化。笔者将分别对此进行阐述。(一)对教育模式的影响教育模式主要包括教育体制、教育组织形式和动作规则等主观形态的技术。它体现了知识积累、社会文化传递的渐进性,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既定教育目标的最基本、最有全局意义的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中心,知识的传递主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灌输,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
5、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也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在以知识为关键要素的信息时代,传统教学模式里培养出来的人难以适应知识翻新速度快、问题出现类型复杂的时代要求。为了改变这种善,国内外的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技术专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一致认为:发展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关键在于“探索新型的教育模式”。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新型教育模式的出现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目前,在国内外,基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教育技术应用大体有以下四种模式:1基于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的“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教师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控制教学过程;现
6、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有机结合;通过教学设计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媒体、策划教学过程、进行学习评价。 2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其特点是:教学环境是多媒体计算机及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反映教学策略的教学软件;以多媒体的方式显示教学内容;教学信息按超文本(非线性)方式进行组织,符合人类的联想记忆方式;具有良好的交互界面,学习者必须通过一系列交互操作来进行学习;以CDROM贮存教学信息,信息量大。 3基于互联网络的“网络教学”模式。其特点是:提高信息的传播与利用率;学生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主动地进行学习;学生能按照自己的进度、自主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学习内容;
7、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平等地通过“协商”进行学习。 4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教学模式”。虚拟现实是多媒体与仿真技术相结合而成的一种交互式人机世界,它可以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完全真实的学习环境。 总的来说,新型 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发现者;媒体由辅助教师演示、讲解的工具转变为学生手中的认知工具;教学过程转变为“创设学习环境,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 (二)对教育传播技术的影响 教育传播是教育活动的核心环节,它既包括远距离大范围的声像图文信息传播技术,也包括面对面的课堂形体、语言传播技术;既
8、包括以教学演示、实验、信息传播为目的的工具技术,也包括教学方法、工艺、过程、技巧等智能技术。 互联网络的宽鬲化、智能化、个人化,多媒体的综合业务数字网使得全世界任何地方的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与其它任何地方的用户通过任何方式进行通讯,为人类提供了全新的信息通讯服务。同时也使得人类信息的传播呈现网络化。网络传输的宽带宽使得信息传输的速度不断提高,各种网络传输协议的成熟也带来了如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牌和信息检索等多种网络信息服务,真正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较之利用传统媒体进行信息传输的速度慢、信息量小、顾储不便来说,当代信息技术在信息传输上体现了以下几点优势: 1信息传输的网络化。它能为学习者提供多媒体
9、办公通讯系统,如电子邮件、图文传真机、可视电话等,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了方便。学习者可与外地学习者进行交流、协商、探讨,实现了自主学习。同时它能提供十分方便的联想式非线性即时在线式的超媒体信息检索和查询,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学习者线性阅读的方式。 2信息呈现的多媒体化。多媒体技术为人机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全新的手段,与应用其它媒体的教学系统相比,多媒体教学系统具有多重感官刺激、信息量大、传输质量高和交互性强的特点。 3信息贮存的光盘化。与传统的文字教材相比呈现了信息量大、存贮速度快、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交互性强和非线性的优越性。 (三)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教育资源利用技术主要包括教育信息整合与资源利
10、用两个方面。信息整合技术所解决的是科学知识的存储、分拣。资源利用技术所谋求的则人力、智力、信息资源、工龄、设施、资金、环境充分利用和效益最大化。 信息化社会的信息量剧增,计算机等新的信息手段的飞跃,扩充了个人想要利用信息时信息选择的余地。同时,个人不仅接受、利用信息,而且也参与包括了信息的惧、生产和发布在内的活动。这就便利双向信息传输有了可能,信息资源通过互联网络实现了资源共享。 计算机等信息手段不是针对大众而是针对个体发出信息,个体可在他愿意获取信息时随时获取、再生并发出信息。新的信息手段大幅度地扩充了教者与学者的双向信息交流,为学习者创设了个别化教学的学习环境。新的信息手段作为真正的个体信
11、息媒体有可能符合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度与特性。 远程通讯也可以用于获取大量信息。学生和教师向许多公开信息服务机构中的一个机构进行订购,便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报纸、杂志和其它基础材料,比在任何学校中以具体形式得到的多得多。网络中大量的信息资源对于学习者来说是开放的,信息的价值良莠不齐,学习者在对信息长期的接触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形成了“信息能力”。 三、信息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E拉兹洛在其1992年提交给罗马俱乐部的报告决定命运的选择中指出:“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规定世界权力与财富性质的游戏规则已经改变。一个比黄金、货币和土地更灵活的无形的财富和权力基础正在形成。这个新基础以思想技术和
12、通讯占优势为樗。一句话,以信息为标志。”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电话、传真机等的广泛使用,使人类历史进入了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纪元。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不久以后,人机对话的技术将使人们不仅能发送和接收信息,而且能不受距离和运作时间限制地进行对话、讨论、传递信息和知识。”在全面信息化社会,知识是关键性要素,教育是信息时代的根本。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我们的教育主要以传递知识和累积文化为目的,教育是指向过去的;进入工业社会后,教育指向现实,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有急功近利的局限性;进入信息化社会后,教育则必须面向未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富
13、尔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着新人。”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络和通讯等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以至生产方式等都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信息社会中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能力直接决定着学习者信息素质的高低,这乃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提出的基本要求。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将无法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生活和竞争的需要,就会被信息社会所淘汰。“读、写、算、信息”已成为信息社会中文化基础的四大支柱。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我国也在积极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进程,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中小学课程、教材、教学改革服务。这
14、是面向21世纪国际竞争,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应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在信息技术教育上的差距。四、信息技术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信息教育是教育技术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从教学的本质来说,学习是根本的,学习是一种信息处理过程,学习的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处理能力。所以说培养学习者学会学习就必须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加工能力,信息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未来意识和创新意识,有利于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最根本的应该是发展人的教育,包括人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以及人的全面发展。那么,在对信
15、息技术教育实施过程中,指导信息技术教育行动的思想和策略就应从人的发展教育的目标而来、从学习中来,向全世界学习;从历史经验中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从科学研究中来,总结信息教育的步骤。在信息教育实施过程中,课程目标要考虑到学生的必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内容上要考虑到与其它学科课程整合的要求,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但又不能偏离信息技术对人能力培养的要求单独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要在观念上认清计算机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区别;教材的编写要以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线,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除以上对教学目标、内容和教材编写方面的要求外,各地教育部门应积极配合、加大资金的投入、做好对教师的培训工作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