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祖国,我亲爱的祖国首班上课日期2013年 2月 25日课型新授课课题分课时第 1 课时学期总课时第 7 课时教学目标基础知识: 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反复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基本能力: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变化,把握寄托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培养学生理解诗歌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由此进入情境,抓住关键语句,发挥想象和联想,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意象的含义,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分析诗歌主题,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教学重点有感情的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教学难点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教学手段多媒体
2、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教 学 环 节 安 排(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反映中华民族伟大历程的录象片后,教师设疑:你所知道的我国历史上有哪些爱国的名人,有哪些表现爱国主题的诗篇?比一比,谁说得多?2、导入:同学们,爱国是个古老的主题,从诗经发轫到楚辞登程,从屈原到文天祥,中国历史上涌现出的诸多爱国诗人,他们在诗歌中抒发的爱国之情总是和忧虑国家的命运相关联。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朦胧诗人舒婷,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将个体的“我”汇注于祖国的大形象,抒发了富有时代特征的一代人的严峻的思考、深刻反省和顽强追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与传统一脉相承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体会诗中强烈的爱国之情和
3、历史责任感。(二)自渎感知,整体把握1、走近舒婷 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彰州市市码镇。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后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2、追溯背景 这首诗发表于1979年7月,据说成诗却早在1976年4月24日,写于“四五运动”发生后不久。这首诗有着沉重的历史感,表达了一种希冀光明的痛苦,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把从压抑中释放出来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3、 相关知识:关于朦胧诗朦胧诗,实际上是指成长于“文革”时期,备受生活的冷落与嘲弄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他们
4、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和意象化,蕴涵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城。4、整体感知、梳理结构(1)教师范读课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学生活动 仔细聆听教师的范读,感受诗作的抑扬顿挫及诗人的感情变化:,听的过程中,同时能够纠正自己的读音,标示停顿。【点拨】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所隐含的情感基调则是由沉郁、凝重到欣喜、明快。 (2)学生以多种形式读诗,整体感悟诗歌,思考经历了文革之苦的诗人,在本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点拨】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人通
5、过一些具体事物来表现这种历史情感,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胚芽”“笑涡”“起跑线”等。(3)再读诗歌,思考:如果按情感基调来划分,本诗划分为两部分如何划分?概括每一节的段意。【点拨】该诗第一节表现祖国贫穷、落后的历史;第二节表现人民的痛苦和希望;第三节展示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形象;第四节再次强调我与祖国的血肉关系,表现诗人献身祖国的热望。其中第一、二节风格沉郁、凝重、低缓,三、四节欣喜、明快、激越,依此可划分为两部分。(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引导学生品读鉴赏诗文第一节,体会本节诗出现的事物所表达的感情,把握作品朗读的方法。学生活动 自读第一小节,分组讨论老师的问题(投影
6、出示)。讨论交流(1)本节出现的的意象及修饰每个意象所用的定语有哪些?取得了怎样的表达效果?(2)该节作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应以怎样的感情基调来朗读?【点拨】(1)选取的意象是“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运用的修饰语是“破旧、熏黑、干瘪、失修、淤滩上的”;给人贫困、落后的感觉。(2)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以深沉而悲痛的感情来朗读。想一想 在朗读本节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点拨】(1)语速:舒缓;音调:低沉;(2)重读对象:修饰语、中心词。方法:声音高、声音重、语速慢。(3)注意节拍、停顿:读每一小节最后一句“祖国啊”前,要稍微停顿、酝酿感情。诗歌的每一节表达的感情不一样,每节之
7、间需要转换感情,朗读时也要停顿。(4)朗读要放开,感情要投入。2、 学生自己按照这个方法理解朗读其余三小节,具体思考以下问题:(1) 第二节中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2) 第三节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3)第四节中,诗人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学生活动 分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巡回并参与。然后全班交流,学生相互补充。【点拨】(1)第二节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飞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在民间备受尊崇,寄托了百姓对生活的祁愿。(2)感情色彩由悲苦哀愁变为欣喜亢奋,用的意象有 “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
8、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显示出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状态。(3)该节抒发的感情紧承上节,但程度有所加强,诗的感情达到了高潮。3、 重点感悟、理解下列问题:(1)该诗每节末的“祖国啊”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感情有什么变化,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2)这首诗以第一人称写的,诗中的“我”仅仅指作者一个人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点拨4、练一练 完成课后练习(三)(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活动设计学生列举诗句比一比,谁说得多教师导入教师介绍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仔细聆听教师的范读,感受诗作的抑扬顿挫及诗人的感情变化:听的过程中,同时能够纠正自己的读音,标示停顿。学生以多种形式读诗再读诗歌,思考引导学生品读鉴赏诗文第一节,体会本节诗出现的事物所表达的感情,把握作品朗读的方法。自读第一小节,分组讨论老师的问题学生自己按照这个方法理解朗读其余三小节,思考学生活动 分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巡回并参与。然后全班交流,学生相互补充。教师点拨课堂检测题完成课后练习(三)课后反思通过本单元朗读方法的指导,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对现代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要引导学生课外读读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