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快乐学堂的模式 快乐学堂的模式,是创始人孟素珍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实践,走过山重水复的弯路,针对不寻常的孩子精炼而出的一种创的教育模式:寓教于乐,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学习;在游戏中,学会管理自己的欲望和情绪;在创新的传统文化教育中,学会孝敬父母。这种模式,就是互联网时代最好的因材施教的教育咨询模式。 每个敢于和应试教育叫板的少年都不是坏孩子,相反他们是有头脑的孩子,聪明、有梦想。只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中,由于种种原因看不到希望才变得厌学。正值青春年少,却看不到读书的希望,所以才到虚拟的网络世界或者小说中去打发大把的剩余时间。然而,这种状况,父母就受不了了…… 面
2、对这样的孩子,我们的教育理念是: 1、首先肯定孩子不是问题孩子(哪个少年,不贪玩呢!贪玩的孩子才是正常的孩子)。 2、他们都是非常聪明的少年,要教会他们快乐地玩,专心地学习。如果人生是一场盛宴,那么游戏就是调料。如果大餐中没有调料,再名贵的食材,也吃不出味道;如果,光吃调料,人就会被饿死,这是孟老师在早课上讲的一个比喻。孩子们都能明白这个比喻的道理。 3、他们都有梦想:比如有个十几岁的少年,梦想将来做企业家,赚很多钱,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于是我们就从如何成为企业家开始讲,后来,他就明白,要想实现梦想,必须好好学习。最终通过我们的正确引导,他就回到学习的正道上来
3、了。 心理疏导:应试教育体制下,班额太大,老师的精力有限,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孩子的心理需求,老师不经意间可能伤害到孩子。我们的快乐学堂,有专职跟班的心理辅导老师。随时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我们做的是教育不是心理咨询 教育和心理咨询的本质区别是:心理咨询让你想明白,至于做得好做不好,那是不归心理咨询来负责的,教育是帮助你想明白+督促你做得好! 分别通过以下三个案例来说明: 1、孟老师打包回来的一包红烧肉 孟老师是个古道热肠的人,她曾经上课的时候讲过一个故事:当初在济南的时候,孟老师有个流浪汉的朋友小金,28岁,自幼父
4、母双亡,也没有人教育他,于是,年级轻轻的他,就游手好闲,当然,也没有家,就在孟老师所在小区的东南角上,有个“狗窝”容身;孟老师看见他和自己的儿子相仿的年纪,父母都不在了,所以,对他寄予关爱:冬天儿子替换下来的衣服,就拿给他,偶尔去饭店和朋友聚餐,打包回来的食物,一般都给他,他当然也欣然接受,有一天,孟老师从饭店打包回一份红烧肉,经过他的“家”时候,随手递给他,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孟老师和朋友喝了一点酒就话多,于是,小金接过红烧肉以后,盛情邀请孟老师在他“家”门口的阳光中坐坐,孟老师就坐在四块转垒砌的凳子上和他聊天,他用自己脏乎乎的大手抓起一块红烧肉,送到嘴里边吃边爬到“狗窝”里,掏出一瓶二
5、锅头,他打开瓶子,用瓶盖当酒杯,喝一口酒就一块红烧肉,然后,又倒一瓶盖酒让孟老师喝,孟老师以已经喝大了为由婉拒,接下来,他就边和我聊天,边享受喝酒吃肉的口腹之快,酒肉吃到差不多一半的时候,他突然问孟老师一个问题:论力气,他比孟老师肯定力气大,如果他凭力气、勤劳赚钱,会不会有一天也过上天天吃肉喝酒的日子?孟老师看到这个游手好闲的大小伙子竟然因为半瓶酒和一份红烧肉燃起奋斗的热情,由衷的高兴,于是,就对他说:小金,你好样的,只要你勤劳、不惜力气,你肯定能挣很多钱,孟姐的人脉广,今天就回家帮你找活……他趁着酒喝肉燃起的热情,信誓旦旦,于是,孟老师就回家在网上、线下给他找活。并且在傍晚的时候,给他送过一
6、身干净、合体的衣服,以供他明天去面试。 可是,第二天,孟老师联系的用人单位打电话问小伙子怎么没来呢?孟老师就亲子跑到他的“家”去催促他,可是,到他家门口,孟老师看见他四仰八叉的躺在太阳底下,右手的旁边放着一个不知道从哪里讨来的一包吃剩的食物,右脚翘在左膝盖上,黑黑的脚底板冲着太阳,眯着眼睛,哼着小曲儿,听见我来喊他,懒洋洋的爬起来,搔搔头发说:姐,你看春天的阳光下,晒晒太阳多美好的日子,为什么逼着自己去下苦力呢? 那昨天……孟老师想想,就把责备的话又咽回去。 这件事情,给孟老师很大的触动,心理疏导或者心理咨询,无论是谈话、还是事件刺激(比如,昨天的红烧肉和二锅头的酒),很容易
7、帮助人想明白,可是,能不能按照想明白的模式去做得好,这才是关键,然而,这个关键不是心理咨询能做得到的,这需要一个强大的正能量去帮助他做好,这个强大的正能量,应该是教育。 2、拯救“小流氓” 浩浩(化名)其实是个特别董事的孩子,孝顺、学习好,可是,再乖的孩子十一二岁,也会调皮捣蛋是吧?这不是,下午美术课的时候,美术老师检查完上节课布置的孩子们画在葫芦上的画以后,就把葫芦发给同学们了,多半的同学,把玩一会儿葫芦,也就收起来了。晚自习的时候,浩浩很快写完了作业,他看看老班不在,同桌肚子疼在下午的时候就被父母接回家了,左邻右舍的同学都忙着写作业,他就闲的蛋疼,把小葫芦拿出来,就用小刀把葫
8、芦头锯下来,然后,往葫芦里尿尿,结果,还没有尿满小葫芦,老班突然出现在他的身边,这下可糟了,老班是个未婚的大女孩,太没有经验了:“浩浩,你怎么耍流氓!”老师的声音很大,全班都听见了,浩浩仓皇收起“作案工具”,然后,父母连夜去学校把他接回来,这个“流氓”的帽子,就把孩子给压倒了。 老师、年级主任都到他家给孩子道歉,可是,孩子就是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谁也不见。这下子可把父母给愁坏了。 孟老师去他家,他在家玩《愤怒的小鸟》,正好是孟老师刚玩通关的一款游戏,正好可以告诉他一些游戏的攻略,等到玩过几局以后,孟老师和他就成了朋友,于是,在他不经意中,话题就到他学校里碰到的事情了,孟老师告诉他,其实,每个
9、人都玩生殖器,男人、女人、少男、少女,至于在哪里玩,以后注意就好了,再者,你的女老师太年轻没有经验,所以,才犯这样的错误,前天的时候,你们的年级主任都陪着她来给你道歉了……一席话,孩子似乎放下了思想包袱,接下来,他还是很担心的提出一个问题:老师们是不会再提这件事儿,可是,同学们是不会不提的,那怎么办?尤其是,我们班上几个很二的女生,肯定不会放过我,这让我很怕。 嗯,这真是个问题,不过,孟老师可以教给你对付他们。 比如:你背着书包,进教室,你们班上那些二货女生挑衅你,你一定如此说:唉,你呀是没有长那个器物,不过,你不要着急,等你长大了,嫁给我,我给你玩……她一下子就知道你的厉害了,再不敢惹你
10、为了到时候你能随口就说出来,你和爸爸今天就在家里练习。你扮演你自己,爸爸扮演“二货”女同学。 “孟老师,这样教孩子,会不会把孩子教坏?”妈妈在一旁担心的问。 “我们教孩子去对付那些不尊重同学自尊心的二货同学,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再说,孩子现在背负这么大的心理阴影,如果,他这次走不出来,会影响他一生,这是非常时期。” “是这么个理儿,就这么定了。可是,如果是男生出来挑衅呢? ”妈妈担忧的问。 “男生挑衅,你就说,嗨!你在被窝里偷偷的玩,我只不过比你更开阔了一些,都是男孩,谁不知道谁,少和我废话,我内心坚强着呢!” 孩子在家里把这些我教的话,一遍遍练习。第二天去学校,一进教室,一
11、个二货女生就跳出来大声的奚落他,他于是就说了背好的词儿,二货女生大红脸,然后,没有人再敢提此事,那个被老师不小心喊出来的“流氓”的影响,也就慢慢的烟消云散。 3、源源的逃避 源源(化名),是个玻璃脆的少女,在任何一个环境,都容易受伤害,一旦受到伤害,就退回到家里,不去上学,父母没有办法,就把她骗到武汉一所封闭式基地特训一个暑假,可是,暑假结束了,回到家里,原来玻璃脆的孩子几乎都快神经病了,看谁都是要迫害她! 父母没有办法,又带她去南京看心理医生,这个心理医生,她很喜欢并且佩服,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孩子稍好些,就能到我们学堂来学习了。 可是,跟着那个他喜欢的心理咨询师
12、接受咨询,她什么道理都懂,可是,碰到挫折的时候,还是又退回到家里。事情是这样的,前一天晚上,她和同宿舍的同学发生点小误会,第二天早上,就闹着要走,不然,同学肯定会打死她。 于是,孟老师就强硬的对她说:这个误会处理完,你才能走,并向她保证,她的同学不会打死她。她没有办法,只好在孟老师和其他老师的指导下去做。 她说自己不好意思对面给同学道歉,老师们就让他在QQ上,致歉,等到那个女生收到她的道歉,都很莫名其妙的对她说:“源源,昨天晚上我和我的闺蜜开玩笑,聊天有些放肆了,没想到让你误会了……” “啊?!昨晚上,我一夜没睡,总以为你生我的气了,原来……都是我胡乱猜想……” 这件事情,在老
13、孟的强制下,让她有了一次经验,根据这次经验,老孟帮助她分析她曾经犯过的错误: 原来上学的时候,一次考不好,就再也不敢去上学了,觉得老师肯定会恨死自己了,因为,自己考试不好影响班级的成绩,同学们肯定很看不起自己…… 自己要求学习乐器,父母给他买过钢琴、古筝、二胡……可是,去学习,一旦老师说,学的不对,自己就再也去不了了,于是,家里像个琴行,但是,自己什么也没学出来。 …… 经过这件被孟老师逼着面对的事情,终于明白,所有的“可怕”都是自己脑袋里,胡乱猜想,想象出来的。 然后,孟老师和源源的心理医生沟通,说了我作为一个老师的看法:心理咨询是帮助他想明白,老师是帮助他想明白+督促他做得好!等到他做得好,并且从“做得好“中得到经验以后,他才会对自己越来越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