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6 ,大小:288.89KB ,
资源ID:5613149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56131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pdf .jsp.pdf)为本站上传会员【xrp****65】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pdf .jsp.pdf

1、指南与共识文章编号:1005-2208(2007)01-0001-006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志码:A 急性肺损伤(AL 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常见危重症,病死率极高,严重威胁重症病人的生命并影响其生存质量。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采用国际通用的方法,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反复认真讨论,达成关于成人AL I/ARDS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共识,以期对成人AL I/ARDS诊断和治疗进行规范。指南中的推荐意见依据2001年国际感染论坛(ISF)提出的Delphi分级标准(表1)。将指

2、南中涉及的文献按照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成5个层次,推荐意见的推荐级别分为AE级,其中A级为最高。但需要说明的是推荐等级并不代表特别建议,而只是文献的支持程度。表1 推荐级别与研究文献的分级推荐级别A至少有2项 级研究结果支持B仅有1项 级研究结果支持C仅有 级研究结果支持D至少有1项 级研究结果支持E仅有 级或 级研究结果支持研究文献的分级大样本、随机研究,结论确定,假阳性或假阴性错误的风险较低小样本、随机研究,结论不确定,假阳性和(或)假阴性错误的风险较高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非随机,历史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系列病例报道,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1AL I/ARDS的概念与流行病学AL I/ARDS是在

3、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非心源性疾病过程中,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的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以肺容积减少、肺顺应性降低、严重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为病理生理特征,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肺部影像学上表现为非均一性的渗出性病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AL I/ARDS是临床常见危重症。根据1994年欧美联席会议提出的AL I/ARDS诊断标准,AL I发病率为每年18/10万,ARDS为每年(1323)/10万。2005年的研究显示,AL I/ARDS发病率分别在每年79/10万和59/10万。提示AL I/ARDS发病率显著增高,

4、明显增加了社会和经济负担,这甚至可与胸部肿瘤、A I DS、哮喘或心肌梗死等相提并论。多种危险因素可诱发AL I/ARDS,主要包括:(1)直接肺损伤因素 严重肺部感染、胃内容物吸入、肺挫伤、吸入有毒气体、淹溺、氧中毒等;(2)间接肺损伤因素 严重感染、严重的非胸部创伤、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量输血、体外循环、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病因不同,ARDS发病率也明显不同。严重感染时AL I/ARDS发病率可高达25%50%,大量输血可达40%,多发性创伤达到11%25%,而严重误吸时,ARDS发病率也可达9%26%。同时存在2个或3个危险因素时,AL I/ARDS发病率进一步升高。另外,危险因素持续作用

5、时间越长,AL I/ARDS的发病率越高,危险因素持续24、48及72h时,ARDS发病率分别为76%、85%和93%。虽然不同研究对ARDS病死率的报道差异较大,总体来说,目前ARDS的病死率仍较高。对1967-1994年国际上正式发表的ARDS临床研究进行荟萃分析,3 264例ARDS病人的病死率在50%左右。我国上海市15家成人ICU 2001年3月至2002年3月ARDS病死率也高达6815%。不同研究中ARDS的病因构成、疾病状态和治疗条件的不同可能是导致ARDS病死率不同的主要原因。2AL I/ARDS病理生理与发病机制AL I/ARDS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是肺泡上皮和肺毛细血管内皮

6、通透性增加所致的非心源性肺水肿。由于肺泡水肿、肺泡塌陷导致严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特别是肺内分流明显增加,从而产生严重的低氧血症。肺血管痉挛和肺微小血栓形成引发肺动脉高压。ARDS早期的特征性表现为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与肺泡上皮细胞屏障的通透性增高,肺泡与肺间质内积聚大量的水肿液,其中富含蛋白及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多种炎症细胞。中性粒细胞粘附在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表面,进一步向间质和肺泡腔移行,释放大量促炎介质,如炎症性细胞1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年1月 第27卷 第1期因子、过氧化物、白三烯、蛋白酶、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参与中性粒细胞介导的肺损伤。除炎症细胞外,肺泡上皮细胞以及成纤维细胞也能产生多

7、种细胞因子,从而加剧炎症反应过程。凝血和纤溶紊乱也参与ARDS的病程,ARDS早期促凝机制增强,而纤溶过程受到抑制,引起广泛血栓形成和纤维蛋白的大量沉积,导致血管堵塞以及微循环结构受损。ARDS早期在病理学上可见弥漫性肺损伤,透明膜形成及 型肺泡上皮或内皮细胞坏死、水肿,型肺泡上皮细胞增生和间质纤维化等表现。少数AL I/ARDS病人病情在发病第1周内可缓解,但多数病人在发病的57d后病情仍然进展,进入亚急性期。在AL I/ARDS的亚急性期,病理上可见肺间质和肺泡纤维化,型肺泡上皮细胞增生,部分微血管破坏并出现大量新生血管。部分病人呼吸衰竭持续14d,病理上常表现为严重的肺纤维化,肺泡结构破

8、坏和重建。3AL I/ARDS的临床特征与诊断一般认为,AL I/ARDS具有以下临床特征:(1)急性起病,在直接或间接肺损伤后1248h内发病;(2)常规吸氧后低氧血症难以纠正;(3)肺部体征无特异性,急性期双肺可闻及湿啰音,或呼吸音减低;(4)早期病变以间质性为主,胸部X线片常无明显改变;病情进展后,可出现肺内实变,表现为双肺野普遍密度增高,透亮度减低,肺纹理增多、增粗,可见散在斑片状密度增高阴影,即弥漫性肺浸润影;(5)无心功能不全证据。目前诊断AL I/ARDS仍广泛沿用1994年欧美联席会议提出的诊断标准:(1)急性起病;(2)氧合指数(PaO2/Fi O2)200mmHg(1 mm

9、Hg=01133kPa)不管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3)正位X线胸片显示双肺均有斑片状阴影;(4)肺动脉嵌顿压 18mmHg,或无左心房压力增高的临床证据。如PaO2/FiO2300mmHg且满足上述其它标准,则诊断为AL I。4AL I/ARDS的治疗4.1 原发病治疗 全身性感染、创伤、休克、烧伤、急性重症胰腺炎等是导致AL I/ARDS的常见病因。严重感染病人有25%50%发生AL I/ARDS,而且在感染、创伤等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中,肺往往也是最早发生衰竭的器官。目前认为,感染、创伤后的全身炎症反应是导致ARDS的根本原因。控制原发病,遏制其诱导的全身失控性炎症反应

10、,是预防和治疗AL I/ARDS的必要措施。推荐意见1:积极控制原发病是遏制AL I/ARDS发展的必要措施(推荐级别:E级)4.2 呼吸支持治疗4.2.1 氧疗 AL I/ARDS病人吸氧治疗的目的是改善低氧血症,使动脉血氧分压(PaO2)达到6080mmHg。可根据低氧血症改善的程度和治疗反应调整氧疗方式,首先使用鼻导管,当需要较高的吸氧浓度时,可采用可调节吸氧浓度的文丘里面罩或带贮氧袋的非重吸式氧气面罩。ARDS病人往往低氧血症严重,大多数病人一旦诊断明确,常规的氧疗常常难以奏效,机械通气仍然是最主要的呼吸支持手段。推荐意见2:氧疗是纠正AL I/ARDS病人低氧血症的基本手段(推荐级别

11、:E级)4.2.2 无创机械通气 无创机械通气(N I V)可以避免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引起的并发症,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尽管随机对照试验(RCT)证实N I 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心源性肺水肿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肯定,但是N I V在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却存在很多争议。迄今为止,尚无足够的资料显示N I V可以做为AL I/ARDS导致的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的常规治疗方法。不同研究中N I V对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差异较大,可能与导致低氧性呼吸衰竭的病因不同有关。2004年的一项荟萃分析显示,在不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心源性肺水肿的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病人中,与标准氧疗

12、相比,N I V可明显降低气管插管率,并有减少ICU住院时间及降低住院病死率的趋势。但分层分析显示N I V对AL I/ARDS的疗效并不明确。最近N I V治疗54例AL I/ARDS病人的临床研究显示,70%病人应用N I V治疗无效。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休克、严重低氧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是ARDS病人N I V治疗失败的预测指标。一项RCT研究显示,与标准氧疗比较,N I V虽然在应用第1小时明显改善AL I/ARDS病人的氧合,但不能降低气管插管率,也不改善病人预后。可见,AL I/ARDS病人应慎用N I V。当ARDS病人神志清楚、血流动力学稳定,并能够得到严密监测和随时可行气管插管时

13、,可以尝试N I V治疗。Sevransky等建议,在治疗全身性感染引起的AL I/ARDS时,如果预计病人的病情能够在4872h内缓解,可以考虑应用N I V。应用N I V可使部分合并免疫抑制的AL I/ARDS病人避免有创机械通气,从而避免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发生,并可能改善预后。目前两个小样本RCT研究和一个回顾性研究结果均提示,因免疫抑制导致的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病人可以从N I V中获益。对40例实体器官移植的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病人的RCT研究显示,与标准氧疗相比,N I V组气管插管率、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入住ICU时间和ICU病死率明显降低,但住院病死率无差别。而对52例免

14、疫抑制合并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病人(主要是血液系统肿瘤)的RCT研究也显示,与常规治疗方案比较,N I V联合常规治疗方案可明显降低气管插管率,而且I CU病死率和住院病死率也明显降低。对237例机械通气的恶性肿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显示,N I V可以改善预后。因此,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发生AL I/ARDS,早期可首先试用N I V。一般认为,AL I/ARDS病人在以下情况时不适宜应用N I V:(1)神志不清;(2)血流动力学不稳定;(3)气道分泌物明显增加而且气道自洁能力不足;(4)因脸部畸形、创伤或手术等不能佩戴鼻面罩;(5)上消化道出血、剧烈呕吐、2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年1月 第2

15、7卷 第1期肠梗阻和近期食管及上腹部手术;(6)危及生命的低氧血症。应用N I V治疗AL I/ARDS时应严密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及治疗反应。如N I V治疗12h后,低氧血症和全身情况得到改善,可继续应用N I V。若低氧血症不能改善或全身情况恶化,提示N I V治疗失败,应及时改为有创通气。推荐意见3:预计病情能够短期缓解的早期AL I/ARDS病人可考虑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推荐级别:C级)推荐意见4:合并免疫功能低下的AL I/ARDS病人早期可首先试用无创机械通气(推荐级别:C级)推荐意见5: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AL I/ARDS应严密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及治疗反应。神志不清、休克、气道自

16、洁能力障碍的AL I/ARDS病人不宜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推荐级别:C级)4.2.3 有创机械通气(1)机械通气的时机选择:ARDS病人经高浓度吸氧仍不能改善低氧血症时,应气管插管进行有创机械通气。ARDS病人呼吸功明显增加,表现为严重的呼吸困难,早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可降低呼吸功,改善呼吸困难。虽然目前缺乏RCT研究评估早期气管插管对ARDS的治疗意义,但一般认为,气管插管和有创机械通气能更有效地改善低氧血症,降低呼吸功,缓解呼吸窘迫,并能够更有效地改善全身缺氧,防止肺外器官功能损害。推荐意见6:ARDS病人应积极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推荐级别:E级)(2)肺保护性通气:由于ARDS病人大量肺泡塌陷

17、,肺容积明显减少,常规或大潮气量通气易导致肺泡过度膨胀和气道平台压过高,加重肺及肺外器官的损伤。目前有5项多中心RCT研究比较了常规潮气量与小潮气量通气对ARDS病死率的影响。其中Amato和ARDSnet的研究显示,与常规潮气量通气组比较,小潮气量通气组ARDS病人病死率显著降低,另外3项研究应用小潮气量通气并不降低病死率。进一步分析显示,阴性结果的3项研究中常规潮气量组和小潮气量组的潮气量差别较小,可能是导致阴性结果的主要原因之一。气道平台压能够客观反映肺泡内压,其过度升高可导致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在上述5项多中心RCT研究中,小潮气量组的气道平台压均 30 cmH2O,而不降低病死率的3项

18、研究中,对照组的气道平台压均30 cmH2O。若按气道平台压分组(33 cmH2O),随气道平台压升高,病死率显著升高(P=01002)。而以气道平台压进行调整,不同潮气量通气组(56、78、910、1112mL/kg)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18),并随气道平台压升高,病死率显著增加(P7120,否则可考虑静脉输注碳酸氢钠。推荐意见7:对ARDS病人实施机械通气时应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气道平台压不应超过3035cmH2O(推荐级别:B级)(3)肺复张:充分复张ARDS塌陷肺泡是纠正低氧血症和保证PEEP效应的重要手段。为限制气道平台压而被迫采取的小潮气量通气往往不利于ARDS塌陷肺

19、泡的膨胀,而PEEP维持肺复张的效应依赖于吸气期肺泡的膨胀程度。目前临床常用的肺复张手法包括控制性肺膨胀、PEEP递增法及压力控制法(PCV法)。其中实施控制性肺膨胀采用恒压通气方式,推荐吸气压为3045cmH2O、持续时间3040s。临床研究证实肺复张手法能有效地促进塌陷肺泡复张,改善氧合,降低肺内分流。一项RCT研究显示,与常规潮气量通气比较,采用肺复张手法合并小潮气量通气,可明显改善ARDS病人的预后。然而,ARDSnet(ARDS协作网)对肺复张手法的研究显示,肺复张手法并不能改善氧合,试验也因此而中断。有学者认为,得到阴性结果可能与复张的压力和时间不够有关。肺复张手法的效应受多种因素

20、影响。实施肺复张手法的压力和时间设定对肺复张的效应有明显影响,不同肺复张手法效应也不尽相同。另外,ARDS病因不同,对肺复张手法的反应也不同,一般认为,肺外源性的ARDS对肺复张手法的反应优于肺内源性的ARDS;ARDS病程也影响肺复张手法的效应,早期ARDS肺复张效果较好。值得注意的是,肺复张手法可能影响病人的循环状态,实施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推荐意见8:可采用肺复张手法促进ARDS病人塌陷肺泡复张,改善氧合(推荐级别:E级)(4)PEEP的选择:ARDS广泛肺泡塌陷不但可导致顽固的低氧血症,而且部分可复张的肺泡周期性塌陷开放而产生剪切力,会导致或加重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充分复张塌陷肺泡后应用适

21、当水平PEEP防止呼气末肺泡塌陷,改善低氧血症,并避免剪切力,防治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因此,ARDS应采用能防止肺泡塌陷的最低PEEP。ARDS最佳PEEP的选择目前仍存在争议。通过荟萃分析比较不同PEEP对ARDS病人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EEP 12cmH2O,尤其是 16cmH2O时明显改善存活率。有学者建议可参照肺静态压力-容积(P-V)曲线低位转折点压力来选择PEEP。Amato及Villar的研究显示,在小潮气量通气的同时,以静态P-V曲线低位转折点压3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年1月 第27卷 第1期力+2cmH2O作为PEEP,结果与常规通气相比ARDS病人的病死率明显降低。若有

22、条件,应根据静态P-V曲线低位转折点压力+2cmH2O来确定PEEP。推荐意见9:应使用能防止肺泡塌陷的最低PEEP,有条件情况下,应根据静态P-V曲线低位转折点压力+2cmH2O来确定PEEP(推荐级别:C级)(5)自主呼吸:自主呼吸过程中膈肌主动收缩可增加ARDS病人肺重力依赖区的通气,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改善氧合。一项前瞻性对照研究显示,与控制通气相比,保留自主呼吸的病人镇静剂使用量、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因此,在循环功能稳定、人机协调性较好的情况下,ARDS病人机械通气时有必要保留自主呼吸。推荐意见10:ARDS病人机械通气时应尽量保留自主呼吸(推荐级别:C级)(6

23、)半卧位:ARDS病人合并VAP往往使肺损伤进一步恶化,预防VAP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机械通气病人平卧位易发生VAP。研究表明,由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致声门的关闭功能丧失,机械通气病人胃肠内容物易返流误吸进入下呼吸道,导致VAP。30 角的平卧位是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前瞻性RCT研究显示,机械通气病人平卧位和半卧位(头部抬高45 以上)VAP的发病率分别为34%和8%(P=01003),经微生物培养确诊的VAP发病率分别为23%和5%(P=01018)。可见,半卧位可显著降低机械通气病人VAP的发生。因此,除非有脊髓损伤等体位改变的禁忌证,机械通气病人均应保持半卧位,预防VAP的发

24、生。推荐意见11:若无禁忌证,机械通气的ARDS病人应采用30 45 半卧位(推荐级别:B级)(7)俯卧位通气:俯卧位通气通过降低胸腔内压力梯度、促进分泌物引流和促进肺内液体移动,明显改善氧合。一项随机研究采用每天7h俯卧位通气,连续7d,结果表明俯卧位通气明显改善ARDS病人氧合,但对病死率无明显影响。然而,若依据PaO2/FiO2对病人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PaO2/FiO2 49分的病人采用俯卧位通气后病死率显著降低。最近,另外一项每天20h俯卧位通气的RCT研究显示,俯卧位通气有降低严重低氧血症病人病死率的趋势。可见,对于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无效的重度ARDS病人,可考虑采用俯卧位通气。严

25、重的低血压、室性心律失常、颜面部创伤及未处理的不稳定性骨折为俯卧位通气的相对禁忌证。当然,体位改变过程中可能发生如气管插管及中心静脉导管意外脱落等并发症,需要予以预防,但严重并发症并不常见。推荐意见12: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无效的重度ARDS病人,若无禁忌证,可考虑采用俯卧位通气(推荐级别:D级)(8)镇静镇痛与肌松:机械通气病人应考虑使用镇静镇痛剂,以缓解焦虑、躁动、疼痛,减少过度的氧耗。合适的镇静状态、适当的镇痛是保证病人安全和舒适的基本环节。机械通气时应用镇静剂应先制定镇静方案,包括镇静目标和评估镇静效果的标准,根据镇静目标水平来调整镇静剂的剂量。临床研究中常用Ramsay评分来评估镇静深度

26、、制定镇静计划,以Ramsay评分34分作为镇静目标。每天均需中断或减少镇静药物剂量直到病人清醒,以判断病人的镇静程度和意识状态。RCT研究显示,与持续镇静相比,每天间断镇静病人的机械通气时间、I 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气管切开率、镇静剂的用量及医疗费用均有所下降。可见,对机械通气的ARDS病人应用镇静剂时应先制定镇静方案,并实施每日唤醒。危重病人应用肌松药后,可能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导致肺泡塌陷和增加VAP发生率,并可能延长住院时间。机械通气的ARDS病人应尽量避免使用肌松药物。如确有必要使用肌松药物,应监测肌松水平以指导用药剂量,以预防膈肌功能不全和VAP的发生。推荐意见13:

27、对机械通气的ARDS病人,应制定镇静方案(镇静目标和评估)(推荐级别:B级)推荐意见14:对机械通气的ARDS病人,不推荐常规使用肌松剂(推荐级别:E级)4.2.4 液体通气 部分液体通气是在常规机械通气的基础上经气管插管向肺内注入相当于功能残气量的全氟碳化合物,以降低肺泡表面张力,促进肺重力依赖区塌陷肺泡复张。研究显示,部分液体通气72h后,ARDS病人肺顺应性可以得到改善,并且改善气体交换,对循环无明显影响。但病人预后均无明显改善,病死率仍高达50%左右。近期对90例AL I/ARDS病人的RCT研究显示,与常规机械通气相比,部分液体通气既不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也不降低病死率,进一步分析显示

28、,对于年龄55岁的病人,部分液体通气有缩短机械通气时间的趋势。部分液体通气能改善AL I/ARDS病人气体交换,增加肺顺应性,可作为严重ARDS病人常规机械通气无效时的一种选择。4.2.5 体外膜氧合技术(ECMO)建立体外循环后可减轻肺负担、有利于肺功能恢复。非对照临床研究提示,严重的ARDS病人应用ECMO后存活率为46%66%。但RCT研究显示,ECMO并不改善ARDS病人预后。随着ECMO技术的改进,需要进一步的大规模研究结果来证实ECMO在ARDS治疗中的地位。4.3AL I/ARDS药物治疗4.3.1 液体管理 高通透性肺水肿是AL I/ARDS的病理生理特征,肺水肿的程度与AL

29、I/ARDS的预后呈正相关,因此,通过积极的液体管理,改善AL I/ARDS病人的肺水肿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研究显示液体负平衡与感染性休克病人病死率的降低显著相关,且对于创伤导致的AL I/ARDS病人,液体正平衡使病人病死率明显增加。应用利尿剂减轻肺水肿可能改善肺部病理情况,缩短机械通气时间,进而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但是利尿减轻肺水肿的过程可能会导4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年1月 第27卷 第1期致心输出量下降,器官灌注不足。因此,AL I/ARDS病人的液体管理必须考虑到二者的平衡,必须在保证脏器灌注前提下进行。最近ARDSnet完成的不同ARDS液体管理策略的研究显示,尽管

30、限制性液体管理与非限制性液体管理组病死率无明显差异,但与非限制性液体管理相比,限制性液体管理(利尿和限制补液)组病人第1周的液体平衡为负平衡(-136mLvs+6 992mL),氧合指数明显改善,肺损伤评分明显降低,而且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限制性液体管理组的休克和低血压的发生率并无增加。可见,在维持循环稳定,保证器官灌注的前提下,限制性的液体管理策略对AL I/ARDS病人是有利的。ARDS病人采用晶体还是胶体液进行液体复苏一直存在争论。最近的大规模RCT研究显示,应用白蛋白进行液体复苏,在改善存活率、脏器功能保护、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等方面与生理盐水无明显差异。

31、但值得注意的是,胶体渗透压是决定毛细血管渗出和肺水肿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研究证实,低蛋白血症是严重感染病人发生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低蛋白血症可导致ARDS病情进一步恶化,并使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病死率也明显增加。因此,对于低蛋白血症的ARDS病人,有必要输入白蛋白或人工胶体,提高胶体渗透压。最近两个多中心RCT研究显示,对于存在低蛋白血症(血浆总蛋白14d应用糖皮质激素会明显增加病死率。可见,对于晚期ARDS病人不宜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推荐意见17:不推荐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预防和治疗ARDS(推荐级别:B级)4.3.3 一氧化氮(NO)吸入 NO吸入可选择性扩张肺血管,而且NO分布于

32、肺内通气良好的区域,可扩张该区域的肺血管,显著降低肺动脉压,减少肺内分流,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并且可减少肺水肿形成。临床研究显示,NO吸入可使约60%的ARDS病人氧合改善,同时肺动脉压、肺内分流明显下降,但对平均动脉压和心输出量无明显影响。但是氧合改善效果也仅限于开始NO吸入治疗的2448h内。两个RCT研究证实NO吸入并不能改善ARDS的病死率。因此,吸入NO不宜作为ARDS的常规治疗手段,仅在一般治疗无效的严重低氧血症时可考虑应用。推荐意见18:不推荐吸入NO作为ARDS的常规治疗(推荐级别:A级)4.3.4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ARDS病人存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或功能丧失,易引起肺泡

33、塌陷。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轻肺炎症反应,阻止氧自由基对细胞膜的氧化损伤。因此,补充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可能成为ARDS的治疗手段。但是,早期的RCT研究显示,应用表面活性物质后,ARDS病人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动脉氧合、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30d存活率并无明显改善。有学者认为阴性结果可能与表面活性物质剂量不足有关。随后的小样本剂量对照研究显示,与安慰剂组及肺泡表面活性物质50mg/kg应用4次组比较,100mg/kg应用4次和8次,有降低ARDS 28d病死率的趋势(4318%、50%vs 1818%、1616%,P=01075)。2004年有2个中心参加的RCT研究显示

34、,补充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能够短期内(24h)改善ARDS病人的氧合,但并不影响机械通气时间和病死率。最近一项针对心脏手术后发生ARDS补充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临床研究显示,与既往病例比较,治疗组氧合明显改善,而且病死率下降。目前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仍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如最佳用药剂量、具体给药时间、给药间隔和药物来源等。因此,尽管早期补充肺表面活性物质,有助于改善氧合,还不能将其作为ARDS的常规治疗手段。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明确其对ARDS预后的影响。4.3.5 前列腺素E1 前列腺素E1(PGE1)不仅是血管活5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年1月 第27卷 第1期性药物,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

35、抑制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活性,发挥抗炎作用。但是PGE1没有组织特异性,静脉注射PGE1会引起全身血管舒张,导致低血压。静脉注射PGE1用于治疗AL I/ARDS,目前已经完成了多个RCT研究,但无论是持续静脉注射PGE1,还是间断静脉注射脂质体PGE1,与安慰剂组相比,PGE1组在28d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和氧合等方面并无益处。有研究报道吸入型PGE1可以改善氧合,但这需要进一步RCT研究证实。因此,只有在AL I/ARDS病人低氧血症难以纠正时,可以考虑吸入PGE1治疗。4.3.6N-乙酰半胱氨酸和丙半胱氨酸 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和丙半胱氨酸(Procysteine)通过提

36、供合成谷胱甘肽(GSH)的前体物质半胱氨酸,提高细胞内GSH水平,依靠GSH氧化还原反应来清除体内氧自由基,从而减轻肺损伤。静脉注射NAC对AL I病人可以显著改善全身氧合和缩短机械通气时间。而近期在ARDS病人中进行的 期临床试验证实,NAC有缩短肺损伤病程和阻止肺外器官衰竭的趋势,不能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降低病死率。丙半胱氨酸的、期临床试验也证实不能改善ARDS病人预后。因此,尚无足够证据支持NAC等抗氧化剂用于治疗ARDS。4.3.7 环氧化酶抑制剂 布洛芬等环氧化酶抑制剂可抑制AL I/ARDS病人血栓素A2的合成,对炎症反应有强烈抑制作用。小规模临床研究发现布洛芬可改善全身性感染病人的

37、氧合与呼吸力学。对严重感染的临床研究也发现布洛芬可以降低体温、减慢心率和减轻酸中毒,但是,亚组分析(130例ARDS病人)显示,布洛芬既不能降低危重病人ARDS的发病率,也不能改善ARDS病人30d存活率。因此,布洛芬等环氧化酶抑制剂尚不能用于AL I/ARDS常规治疗。4.3.8 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或拮抗剂 炎症性细胞因子在AL I/ARDS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动物实验应用单克隆抗体或拮抗剂中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 L)21和I L28等细胞因子可明显减轻肺损伤,但多数临床试验获得阴性结果。近期结束的两项大样本临床试验,观察抗TNF单克隆抗体(Afelimomab)治疗严重

38、感染的临床疗效,尤其是对于I L26水平升高病人的疗效,但结果也不一致。其中MONARCS研究(n=2634)显示,无论在I L26高水平还是低水平的严重感染病人,Afelimomab治疗组的病死率明显降低。但另一项研究并不降低病死率。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或拮抗剂是否能够用于AL I/ARDS的治疗,目前尚缺乏临床研究证据。因此,不推荐抗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或拮抗剂用于ARDS治疗。4.3.9己酮可可碱及其衍化物利索茶碱 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及其衍化物利索茶碱(Lisofylline)均可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和激活,减少促炎因子TNF、I L21和I L26等释放,利索茶碱还

39、可抑制氧自由基释放。但目前尚无RCT试验证实己酮可可碱对AL I/ARDS的疗效。一项大样本的 期临床试验(n=235)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应用利索茶碱治疗ARDS,28d病死率并无差异(利索茶碱3119%,安慰剂2417%,P=01215),另外,28d内无需机械通气时间、无器官衰竭时间和院内感染发生率等亦无差异。因此,己酮可可碱或利索茶碱不推荐用于ARDS治疗。4.3.10 重组人活化蛋白C 重组人活化蛋白C(rhAPC或称Drotrecogin alfa)具有抗血栓、抗炎和纤溶特性,已被试用于治疗严重感染。期临床试验证实,持续静脉注射rhAPC 24g/(kgh)96 h可以显著改善重

40、度严重感染病人(APACHE25)的预后。基于ARDS的本质是全身性炎症反应,且凝血功能障碍在ARDS发生中具有重要地位,rhAPC有可能成为ARDS的治疗手段。但rhAPC治疗ARDS的 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因此,尚无证据表明rhAPC可用于ARDS治疗,当然,在严重感染导致的重度ARDS病人,如果没有禁忌证,可考虑应用rhAPC。rhAPC高昂的治疗费用也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4.3.11 酮康唑 酮康唑是一种抗真菌药,但可抑制白三烯和血栓素A2合成,同时还可抑制肺泡巨噬细胞释放促炎因子,有可能用于ARDS治疗。但是由ARDSnet完成的大样本(n=234)临床试验显示,酮康唑既不能降低AR

41、DS的病死率,也不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在外科ICU病人中预防性口服酮康唑,治疗组的ARDS发病率明显降低,提示在高危病人中预防性应用酮康唑可能有效,但仍需要进一步临床试验证实。因此,目前仍没有证据支持酮康唑可用于ARDS常规治疗,同时为避免耐药,对于酮康唑的预防性应用也应慎重。4.3.12 鱼油 鱼油富含 23脂肪酸,如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二十碳五烯酸(EPA)等,也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抑制二十烷花生酸样促炎因子释放,并促进PGE1生成。研究显示,通过肠道给ARDS病人补充EPA、2 亚油酸和抗氧化剂,可使病人肺泡灌洗液内中性粒细胞减少,I L28释放受到抑制,病死率降低。对机械通气的A

42、L I病人的研究也显示,肠内补充EPA和2 亚油酸可以显著改善氧合和肺顺应性,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但对存活率没有影响。新近的一项针对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研究显示,通过肠内营养补充EPA、2 亚油酸和抗氧化剂,明显改善氧合,并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减少新发的器官功能衰竭,降低了28d病死率。此外,肠外补充EPA和2 亚油酸也可缩短严重感染病人I CU住院时间,并有降低病死率的趋势。因此,对于AL I/ARDS病人,特别是严重感染导致的ARDS病人,可补充EPA和 2 亚油酸,以改善氧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推荐意见19:补充EPA和2 亚油酸,有助于改善AL I/ARDS病人氧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推荐级别:C级)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编写工作小组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马晓春,王辰,方强,刘大为,邱海波,秦英智,席修明,黎毅敏(本刊略作删减)6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年1月 第27卷 第1期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