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设计个人信息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王秀娟石景山外语实验小学88996420教学基本信息课题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科语文学段第三学段年级五年级相关领域阅读教学教材书名:语文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6.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其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内因”起主导作用,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和投入,语文素养不可能形成,更不可能发展。因此,在本课教学活动中,应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理解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培养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对于含义
2、深刻的句子,要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要为学生提供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让学生在自主交流的热烈气氛中悟出其中的道理,力求做到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使他们在快乐中明白事理,在投入中表达激情,在创造中增长智慧,从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本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表达效果;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
3、做出自己的判断,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2.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父母之爱”为主题,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本篇课文叙述了作者在七八岁时,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和父亲对此的评价分别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对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他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位著名作家。同时作者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
4、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在知识体系上,它是前四个单元的训练重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复习和巩固,同时也为下一单元新的训练项目“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作了一个铺垫。基于上述分析,把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的评价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指导学生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为本课教学的难点。同时根据高年级篇章教学理解性阅读增强的特点,本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文章结构,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逐步让学生形成语文独立阅读能力。2.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语言和文本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
5、的方法,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通过充分的阅读简单理解课文。亲情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但对于文中所蕴含的深刻而浓厚的亲情,尤其是父亲对爱的不同表现理解起来却存在一定困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理解学习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描写的重点词句进行品读,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并通过朗读和想象,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而这样的学习除了让学生充分把握文中父母形象外,也能让他们对于亲情有不同的体会,真正实现了语文课堂的德育功能,也真正能够做到让学生将语文带到生活中。同时思考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也
6、能在师生有效互动、小组讨论等方法的运用中逐步攀升,学习兴趣也能得到激发。此阶段的学生还需要增加知识积累,丰富习作手法积累,本文作者用大量笔墨渲染巴迪等待父亲的过程,从而为表现得到父亲“糟糕透了”的评价后的痛苦万分进行了铺垫。要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学习经验的积累,感悟这种写法的精妙之处。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一如既往”、“得意扬扬”等词语。2.通过品读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3.在生活中对于父母不同的爱和不同评价,正确理解,学会感恩。教学重点:抓住
7、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揣摩人物心理变化。教学难点:逐渐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教学流程示意抓住段落,体会不同联系实际,感悟真情 资料引入升华主题,迁移内化想象谈感受结束开始抓住题眼,引出评价抓住词句,深挖原因朗读感悟 抓动作、神态、语言探究原因小组讨论4.教学过程一、抓住题眼,引出评价1.揭示课题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题。2.理解课题结合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理解。 板书:母 父【设计意图:抓住题眼导入新课,初步感知父母给予“我”的不同评价。】二、抓住不同,探究原因(一)初步感知父母的不同评价1.圈画语句文中是怎样描述
8、这两句不同评价的呢?浏览课文,画下来。出示: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2.对比朗读 【设计意图:从文中找出语句,聚焦来自父母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二)体会不同评价带给巴迪的心情变化1.感受心情变化听了父母截然相反的评价,巴迪又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呢?从文中找一找。预设:得意扬扬腼腆又得意痛苦万分眼睛湿润,头沉重得抬不起来 再也受不了冲、跑、扑2.体会痛苦心情父母截然不同的两种评价,让原本自信满满的巴迪,心情一下子跌入了低谷,读读这段话,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我
9、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出示:3.探究痛苦原因他为什么会如此痛苦呢?预设:母亲的夸奖让她骄傲自豪父亲的评价给他打击太大巴迪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4.体会写作方法课文为什么在写父亲评价之前,要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巴迪等待父亲?板书:铺垫【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体会写法,同时对学生进行阅读基本技能的训练,使人文性与工具性融为一体。】(三)探究父母不同评价的原因1.引出疑问同一首诗却有两种不同的评价,年幼的巴迪不仅伤心,更多的是疑惑。出示学习单: 母亲父亲理由1理由1理由2理由22. 分组讨论3. 汇报交流同学们
10、很会学习,能从文中找到相关信息进行深入思考,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联系上下文)母亲的赞扬是对巴迪的一种鼓励,而父亲的批评是对巴迪的的警告。(四)回读课文114自然段。【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有价值的问题,认真读书,在读中自我发现,自我感悟,时时处处与文本和作者进行对话。通过小组合作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渐认识人世间的“爱”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学会珍惜。】三、抓住段落,体会不同1.自由读15至17自然段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年幼时的巴迪并不理解为什么父母会对自己的
11、诗有两种极端的断言,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明白了什么?出示:为什么这两种评价都是爱呢?如果巴迪的成长过程中只有其中的一种爱,那么他会变得怎么样?一味鼓励:自满、沾沾自喜、不再努力;一味批评:自卑、一蹶不振、走入歧途。4.朗读升华巴迪理解了,相信你们也理解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意味深长的话:出示: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
12、地向前驶去。总结:一个人的成长,既需要表扬,又需要批评,我们要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一直朝正确的方向前行。板书:赞扬 批评【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读、悟、议、联系生活的过程中解决重难点。尊重学生个性选择,让学生领悟到“精彩极了”是一种慈祥的爱,鼓励式的爱;“糟糕透了”是一种严厉的爱,警告式的爱。这两种爱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目的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求解,读中品味,读中明理。】四、 联系实际,感悟真情(一)联系作者事迹,理解巴迪父母的爱父母这两种爱对巴迪到底产生了哪些影响呢?请你结合这段资料说说。(二) 联系生活实际,感受
13、身边的爱父母截然相反的爱的方式对我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我们生活中赞扬也好,批评也罢,这两种极端的评价,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你在生活中有类似的感受吗?小结:刚才你们谈的大都是来自于你周边熟悉的人,其实我们生活当中,也有来自陌生人的爱。比如当你在公共汽车上大声喧哗,或者是在公共场所乱丢垃圾,如果有人站出来批评你,那么这种批评就是一种爱,这种爱会让你变得更加有修养。【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教材延伸到生活中,进一步增进体验,着力落实“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自由畅谈自己的理解与感受,为课下的练笔做准备。】 五、升华主题,迁移内化 1.总结: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经受赞
14、扬、批评,面对“精彩极了”的赞扬,我们不能骄傲自满,面对“糟糕透了”的批评时,你也不能丧失信心。这两种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就是成功者巴德奉献给我们的不朽的成功秘诀!真诚祝愿每位享受父母之爱、他人关爱的同学,谨慎把握你生活中的小船,一直驶向你成功的彼岸! 2.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小练笔,读给家长听;推荐阅读朱自清的背影和罗曼加里的我的母亲。无论多远,无论多久,父母之爱永远在我们心中,照亮我们人生的路途。板书设计:母赞扬父批评爱成功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1.课堂评价 课堂朗读,评价学生是否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抓重点
15、语句理解文章的能力。2.课后评价 课后练笔,评价学生能否把自己的感悟写下来,有真情实感。 延伸阅读,评价学生对此类亲情文章的阅读能力、思辨能力的迁移。6.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1.紧扣“不同”,感悟父母之爱本课设计紧紧围绕着父母的不同评价,深挖内因,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层层深入。教学中老师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真实理解,目的让学生潜入文本,跳出文本,再回归文本,从而达到内化文本,升华文本的阅读宗旨。巧妙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和积累,用自己的语言诉说自己类似的生活体验,从而产生心底共鸣,在与同学、
16、老师、文本对话交流和感悟中受到人文熏陶。2.生生交互的学习方式,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本课教学设计让学生更轻松地接触语文材料,学生主动走进文本,才能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作者”的心灵,体验文中的感情,接纳文本的意义,逐步丰富和完善自身的人文素养和认识结构,从而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对话者。本课设计就改变了传统的默读批注的学习方式,而是采用了小组合作研读文本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式活动,在多边进行的互动学习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为学生提供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学生在自主交流的热烈气氛中悟出其中的道理,此后的交流才显现出了思维的深度,从而提高语文学习能力。3.拓展文本,联系生活,关注核心素养。 本课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联想自己生活实际,训练表达,提升语文能力,当学生谈到自己类似经历时,老师适时地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拓展文本,拓宽正确看待他人关爱的视野。由身边熟悉的人延伸至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潜移默化地教学生怎样与人交往,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活动体察社会、体察生活,丰富人文情怀,提高对自身的认识,心灵受到碰撞,品格得到陶冶,获得了美的熏陶,加深了对人类的情感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促进自身发展。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