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一、 教材依据:本课选自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五年级(下)二、 设计思路:这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两千多年前,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危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并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重又繁荣起来的故事,五年级的学生对这类历史故事很感谢兴趣,自学字词的能力又得到极大的提高,所以教学中从故事脉络入手,就西门豹调查治理这两个部分,特别是对“人祸”与“天灾”的治理上,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去思考,不仅能理解故事的内容,对人物品质也能有自己的体会。在文章描写的细节上,让学生通过朗读去体会,并能做出相应的朗读指导,学生对文本的体会就更加深入。三、 教学目标:【知
2、识与技能目标】:运用工具书,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能通过字词体会语言的含义。并能理清课文结构,知道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了解西门豹治邺的过程,认识到对“人祸”的治理是关键所在,学习西门豹破除迷信的巧妙之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明白破除迷信的重要作用。知道西门豹是一个有勇有谋,一心为民的人。四、教学重点:理清课文结构,了解西门豹治邺的过程,明白破除迷信的重要作用。五、教学难点:体会西门豹治理“人祸”的巧妙之处。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了解人物: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位地方官名叫西门豹(板书,并注意“豹”字的写法),“西门”
3、是个复姓,名“豹”,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他又是一个无神论者。在他为官期间,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魏王派他来到邺地后他的事迹。根据板书,引导学生对题目质疑:为什么要治邺?怎么治邺?治理结果如何?二、初步感知,理清脉络。1.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大致解决提出的问题。2.简单复述课文内容,找出关键词,整理文章结构脉络。(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做了什么事将文章内容连接起来。)三、学习“调查”部分,引出治邺关键。(一)一“看”生疑1西门豹来到邺地他看到了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2.结合课文插图,学生想象,说说自己看到了
4、什么?从老农的衣衫褴褛、骨瘦如材,田地寸草不生等方面进行引导。(二)二“问”知情1.为什么要问老农,而不是当地地方官员?从耕作土地更有发言权,更能如实反映情况等方面引导。2.老农回答中有一个关键字,找出来体会。“闹”字。3.老农所说的第一“闹”是什么?引导学生简单概述,总结板书“人祸”。4.第一“闹”中,老农等百姓对河伯娶媳妇有什么看法?5.老农所说的第二“闹”指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板书“天灾”。1. 指导读出老农的语言,读出“倒是”这个词,说说自己的看法。引导:无可奈何,明知官绅勾结只为敛财,却没法解决天灾问题。(三)三“思”定计讨论解决,情景体验:西门豹汇总了从“看”到“问”了解的情况
5、,他有什么想法。引导:1.破除迷信是关键所在。2.治理“人祸”是关键所在。四、学习“治理”部分,体会“巧妙”。(一)解决“人祸”。1.找出西门豹解决“人祸”这个问题时,作者用了哪几个段落?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说说在这个部分中,你觉得哪些地方读起来大快人心,说说为什么?哪些地方觉得西门豹设计的最“巧妙”?(根据学生回答,随机进行点拨)(1) 指导朗读12自然段,教师进行范读指导,体会官绅的恐惧,引导学生明白将来的管理邺地他们再也不敢为非作歹。(2) 体会“巧妙”之处。引导总结出:一巧在于时机恰当,百姓云集时宣传教育面最广。二巧在于将计就计,处理了巫婆和官绅头目。三巧在于有节制,“擒贼先擒王”
6、,其余官绅及巫婆徒弟均受到了打击和教训即可。(3) 重点理解:为什么西门豹没有直接处理巫婆和官绅?教育百姓破除迷信是关键所在。(板书:破除迷信)(二)解决“天灾” 1读课文最后一段,了解“天灾”的解决办法。根据学生答案,板书总结:开凿渠道2发挥想象,说说一年后的邺地是什么样子的?五、拓展思考,语言表述。采访训练:如果目睹了西门豹治理“人祸”的过程,你会说些什么?1.如果你是即将要投入水中的新娘,你会怎么说?2. 如果你是官绅中的一员,你会怎么说?3. 如果你是围观的百姓,你会怎么说?六、进行小结,了解人物品质。西门豹成功的解决了邺地的“人祸”和“天灾”,他在整个事件的处理中,始终为百姓着想,有
7、勇气与各种势力斗争,用智慧斗争胜利,他正是一个“ ”的人。(引导学生填空)七、布置作业,提高能力。 西门豹要给魏王交一份年度工作总结,请结合调查情况,治理方案,治理结果等方面,以西门豹的角度写出这份工作总结。 板书设计:西 一心为民门 有勇有谋豹 人祸 破除迷信治 邺 天灾 开凿渠道七、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从课文内容的把握入手,利用一课时使学生学习了课文的主要部分,精心做出了环节设计,学生在层层推进的情况下能很好掌握学习重点难点,而且将小组合作落在实处,对“人祸”的治理是本课的重中之重,由此引出的破除迷信是本单元的主题,所以在这个环节的学习上,我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小组的讨论解决,教师的随机点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