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下册) 畅言教育河中石兽陕西咸阳教研员 李鹏 模式介绍“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探究式教
2、学的课程环节: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 思路说明河中石兽是一篇文言文。在教学中,重点是对课文的理解和学会释义,会读。在开始,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课文,在课文的阅读上采用朗读音频引导,学生模仿的形式。在重点字词的处理和课文释义上,用学生自学查字典小组合作教师点疑的模式,养成学生自主学习,自发学习的能力。本文节选自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故事围绕着“如何才能找到十多年前掉进河中的石兽”展开,僧、讲学家、老河兵分别给出了不同的意见。故事的结局证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难懂的字、词、成语、典故、句法等,需要教师注意这部分的目标达成。【知识与能力目标】1、
3、了解“叙述”和“议论”的表达方式,理解“借事说理”的方法;2、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积累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3、掌握字词,背诵并能准确默写全文。【过程与方法目标】1、 深入理解三类人“河中寻石兽”的方法,体会“实践出真知”的道理;2、 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作者的观点;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训练自己总结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理解“实践出真知”的生活道理;2、学习从实际出发,观察事物对待生活,得出结论。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使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品味文中蕴含的哲理;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3、借助故事阐述认识事物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教学难
4、点】1、初步掌握文言文阅读方法;2、深入理解三类人“河中寻石兽”的方法,体会“实践出真知”的道理;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训练质疑思辨能力。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设计小问题,解题:今天我们要学一个有趣的故事:河边有座庙,十年前庙门倒塌之后,门口的两只石狮子掉到了河里。现在要修庙,大家决定要把石狮打捞上来。可是,这个时候石狮子会在河里什么地方呢?为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出示课题,解题。 解题:“河中”是地点,“石兽”指对象。河中石兽-倒塌在河中的石兽(交代文章的主要内容。)2、简介作者:纪昀,字晓岚,清代著名学者,生性诙谐风趣,任四库全
5、书总纂官,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学生跟读课文,读的过程中学习断句和重点字词的读法。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轻声跟读,跟读的过程中注意语言和恰当的着重点,要试着读出语气来。在读的过程中,读得准确。朗读时要发音准确,字字响亮,要读出节奏。朗读时要声音连贯,有抑扬顿挫和轻重缓急。要读出感情。生动自然,声情并茂。 教师出示重点生字词,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试着注音。初读完成之后,解答问题。2、疑读,正音,自解课文。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学生自由朗读,用批注法
6、在文中标出生字难句,并记下疑惑。同时结合课文注释,利用工具书,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释义,并标出重点词句,提出疑难字词句。三、自主探索,合作探究:3、小组朗读,指名朗读。教师展示课件:活动:A班好声音。活动规则:随机抽取/学生举手的形式选取选手,根据课堂需要,可以指定读特定段落。学生读完之后,为了公平起见,在每个小组抽取一名学生做评委点评,最后形成该同学的得分。评委点评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可从正音、停顿两个角度进行。要求字正腔圆,还要读出节奏感。举例:僧/募金重修,是/非木杮,盖/石性/坚重,棹(zho)/数小舟。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比赛。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体悟。目的是教给学生划分
7、句子节奏的一般方法:注重文言语感按意义划分,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句首发语词、关联词、时间副词后需停顿等等,让学生在文中划出朗读节奏。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完成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师可采用黑板简单积分的方式为学生积分,该环节根据课堂需要,在4-5名选手之后就可以终止。) 4、小组合作,查字典,翻译课文。小组内解决疑难,同桌互相提问文中的重点词语解释及句子翻译,疏通文意。其中应掌握的重点句子:(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译文: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2)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文:你们这些人
8、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译文: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4)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译文: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疯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 是更疯吗?”(5)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文: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 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四、课堂练习,总结。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讲出:讲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可以出示第二个问题,让学生按
9、自己的理解回答。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参考答案: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五、布置作业略第二课时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河中石兽这个有趣的自然小故事。大家的表现都非常棒。今天这节课,老师要跟各位同学一起再品课文。出示幻灯片,齐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点击课文朗读播放,让学生跟读。二、小组竞争,翻译课文:教师逐段落出示原文,学生将上节课总结的情况展示出来。小组之间互评后,推荐学生站起来翻译。其他组学生做评委找问题,寻答案。这个环节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勇于发现问题
10、,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竞赛的模式能让学生更大程度上激发求知欲,从而完成课堂目标。教师在出示段落后,先要求学生查字典,探讨重点字词的释义,解决问题之后,再随机抽取翻译全段。在学生翻译-质疑-诊疑后,根据实际情况放出正确答案,学生齐读。具体课文释义及重点字词释义见课件。三、头脑风暴,解决问题。教师出示表格,学生根据刚才的释义环节完成表格。分析人物形象,总结出:和尚:有毅力但是经验不足。老讲家:一知半解,自命清高。老河兵:有实际经验,经验满满。四、课堂小结: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作出主观判断,而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 五、布置作业:略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