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目标 提高诗歌朗读和诗歌欣赏水平。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教学重难点1.研读诗歌,品味语言。2.感同身受地体会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教学过程:一 导入作者介绍戴望舒,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生于浙江抗州。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的编辑工作。 11月初赴法留学,入里昂中法大学。1935年春回国。1936年10月,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创办新诗月刊。抗战爆发后,在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起出版耕耘杂
2、志。1938年春在香港主编星岛日报.星岛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1941年底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了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待等诗篇。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了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建国后,在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不久在北京病逝。时代背景抗日战争的炮火震动了诗人的心灵,在民族危亡的关头,戴望舒走出了惆怅的丛林和寂寥的雨巷。1938年他来到香港,主编一家报纸的副刊,编发了不少动员抗战的诗歌。1941年,日本侵略军占领香港。次年,他被日军逮捕,投入狱中,备受摧残,得了严重的哮喘病。但监狱的铁窗可以禁锢他的躯体,却禁锢不了他的拳拳爱国之心。铁窗关不住他的爱国之情,他眼前浮现了一幅中国
3、地图的意象,这幅地图又成为他投射主观情思的对应物:地图是祖国母亲的象征,“残损的手掌”则是身陷囹圄的诗人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对祖国的炽热的爱的写照。二字词积累 灰烬 jn 荇藻 xng zo 蝼蚁 三、听读,品意象1、创设音乐情境,配乐朗读课文思考: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诗人摸到了一片怎样的土地?预设:黑暗、残损、被侵略军蹂躏等四、想象,知情感1、用残损的手掌哪些事?可以找到相关句子来朗读,重点读出关键的动词诗歌围绕题目出现了两次“用残损的手掌”,可两次的动词不同,一处是摸索,一处是轻抚,你觉得两处可以调换吗?通过比较得出:摸索中的摸通常是在黑暗中进行探索,心中是很急切的,沉痛的,很冲破这黑
4、暗,找到光明的出口而轻抚则是轻轻的抚摸,是诗人在抚摸探索无限的江山之后,摸到了自己理想的地方,他对这块土地特别的热爱,于是他会将所有的力量运在手心,贴在这块土地上面,通过这两个词语的比较明白诗人对这“辽远的依然完整的一角”炽爱、倾注柔情、满怀憧憬2、 有感情的朗读后半部分诗歌,说说这“辽远的一角”为什么会吸引诗人的心?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蓬勃“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那里是太阳,是春。太阳和春来比喻这一角欣欣向荣与勃勃生机。诗人手掌先后抚摸到的地方是迥然不同的,找到相反的词语温暖冷、凉;明朗阴暗、蓬勃憔悴、坚固-化为灰烬、血和泥3、想象,描写画面诗人描写“摸索”时手掌的感受,细腻而又真
5、切,真的在想像中他描绘了冷冷的色调与灰灰的死寂,感受着沦陷区人民生活的苦难,倾吐着对祖国母亲的赤诚。描述想到的画面与感受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个地方的景物通过想象加以描述。“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祖国的长白山上,雪峰兀立,寒气彻骨,似一把把利剑,刺痛着我的心!因为我看到侵略者的铁蹄正在我的祖国肆意践踏!“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岭南,这四季如春的地方,闻不到花香,听不到鸟语,满山都是荒凉、满眼都是废墟,听到的只有百姓那愁苦的哀叹、那愤怒的呼喊。“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南海上,一片死寂。荒凉的渔村里,只有残留的破旧的渔网和白森森的鱼骨;偶尔有人在村里走动,他们面容憔悴、衣衫破旧。我恨!不是因为侵略者强占了我们的国土,人民怎会是这般模样?4、齐读,品精神日本铁蹄蹂躏下的沦陷区人民像牲口一样的活,像蝼蚁一样的死,诗人通过强烈的对比慷慨激昂的告诉我们,他想要怎样做?驱逐阴暗,带来苏生,不像牲口一样的活,蝼蚁一样的死希望,有永恒的中国!你从这些诗句中你看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形象?不屈不挠的坚强的意志和对祖国炽热的爱,对美好的未来充满这无限的憧憬五 作业布置: 推荐读望舒的雨巷和狱中题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