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坡学区活动单导学案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听听声音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 1.知道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2.了解音叉是一种发生仪器,用来调试音高。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科学词汇:音叉、音调、振动(二)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 2.让学生学会学会对各种不同的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别和鉴别,并能对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得声音进行分类。科学方法:观察比较、实验探究(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核心价值观:世
2、界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教学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知道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教学难点:对声音的高低、强弱进行分类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2.了解音叉是一种发生仪器,用来调试音高。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活动方案】活动一:游戏导入:让学生做游戏(出示课件):“猜猜我是谁”说说你猜的根据是什么?揭露课题听听声音游戏规则是:第一、第二组向左转,第三、第四组向右转,然后请一个同学说“猜猜我是谁”,请另一组同学猜他是谁?猜对了,我们用掌声鼓励他!活动二:倾听周围的声音
3、(一)仔细倾听周围的各种声音,说说自己听到了那些声音?(二)倾听老师课件中的声音(摩托车启动声、门铃声、公鸡叫声、飞机飞过的声音、小鸟叫声、鹅的叫声、风声、雨声、雷声海啸声等),让学生说出听到哪些声音?是由哪些物体发出来的?(三)把听到的声音分类:哪些声音是属于自然界的?哪些声音是我们在生活和生产中发出的?(四)在自然界、在生活中,除了这些声音外,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活动三: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一)出示音叉,介绍音叉是一种发生仪器,用来调试音高。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二)实验:敲打音叉听声音,并记录你所听到的声音。1.用同样的力度敲打两种大小
4、不同的音叉,比较这两种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2.用不同的力度敲打其中一个音叉,比较这两种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3.尝试用高、低、强、弱对这些声音进行归类、描述和记录。 (三)应用并实验:使用大小不同的铁钉进行上面的实验,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小结:通过上述的实验我们知道了声音有高、低、强、弱的不同。活动四:拓展 “猜猜我在哪里”,游戏规则:第一、第二组向左转,第三、第四组向右转,然后请一个同学说“猜猜我在哪里”,请另一组同学猜出他的位置?猜对了,我们用掌声鼓励他! 小结:通过这个小游戏让我们知道了,声音不仅有高、低、强、弱的不同,还有方向。 延伸:声音还有什么秘密?我们将
5、继续探究它。【检测反馈】一、温习旧知二、导入三、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学习过程四、检测反馈五、作业六、反思声音的变化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2.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科学词汇:音量、振动、幅度、音高、频率(二)过程与方法:1.按教科书要求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2.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3.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科学方法:实验观察、准确描述(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善于观察
6、,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核心价值观:体验探究声音变化与振动有关的乐趣。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比较物体声音的音高与音量的不同,发现物体的音量是和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的,认识物体的音高是和物体振动的频率快慢有关。教学难点: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物体振动的快慢很难用眼睛观察出来。把声音高低的变化和物体振动的频率联系起来是本课的难点。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2.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活动方案】活动一: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1.
7、导入:声音有高有低、有强有弱,我们能够观察到声音的这些变化吗?2.我们已经知道一把钢尺可以发出声音,现在我们要求用这把钢尺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你觉得可以吗,你会怎么做?学生交流。3.明确实验要求(先轻轻拨动钢尺,观察钢尺上下振动的幅度有多大,发出的声音有多强,再用力拨动钢尺,观察钢尺上下振动的幅度有多大,发出的声音有多强。注意:钢尺伸出长度固定不变,尺子不要敲打桌面)。4.分发实验材料(钢尺)。5.学生自由操作,并作好实验观察记录(记录在记录表一中)。6.学生汇报实验操作情况。活动二: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1.出示四个装有不同水的杯子。教师:在这四个杯子里装有不同量的水,想一想,如果我们用筷子
8、击打,声音会有什么不同?(在这里,并不是要一定有一个标准的答案,这个过程实际上只是激起一下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一下课堂上的气氛,让学生开动一下脑筋,思考一下,作一下猜测)2.明确实验要求。(把四个装有不同量的水的杯子按水量多到少排好队,编上号,先进行预测,然后再用小竹条敲击杯口,用同样大小的力来敲击,观察比较一下杯子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试着用高,比较高,比较低,低来进行记录)3.分发实验材料。(四杯不同水量的水杯,一根竹条)4.学生自由操作,并且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记录在表二中)5.学生汇报实验操作情况。6.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认识:声音是有高低变化的。7.出示材料橡皮筋,橡皮筋能够发
9、出声音来吗?8.提出实验要求。(让橡皮筋发出声音来,拉紧一些再让它发出声音来,再放松些让它再发出声音来,比较两次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橡皮筋自己的振动有什么不同)9.分发实验材料橡皮筋,学生动手实验,比较橡皮筋在松和紧的情况下,发出的声音和振动的情况的变化。10.学生汇报实验情况。11.出示铁管,铁钉等材料。这些同种构成,长短不同或粗细不同的材料发出的声音会不会一样,试试看,把声音一样的一组放在一堆,不一样的放在另一堆。(这个内容可以作为机动安排,当教学时间较紧时,可以作为课外要求,也可以作为演示内容;当教学时间充足时,可以分组让学生体验一下)12.说说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并说说物体在怎么情况
10、下,发出的声音会发生变化。13.引导学生认识音高。(播放课件)活动三:拓展1.回家后,你有没有兴趣做声音的音高的变化的实验?如果有,你会用什么东西来做,你会怎么做这个实验?2.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检测反馈】一、温习旧知二、导入三、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学习过程小结:物体振动的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弱之间有关系,振动幅度超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声音强的就音量高,声音弱的叫音量低,音量的单位叫分贝(dB)。在这里还不用引入音高,也不用引入振动的快慢,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内容后面会慢慢引导出来的,另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实验还不能让学生清清楚楚看清这些变化,所以要求要降得
11、低一些就可以了。四、检测反馈五、作业六、反思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科学词汇:振动、频率、音高(二)过程与方法:探索和描述尺子伸出桌外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变化情况,通过柱状图的分析,将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与其声音联系起来。科学方法:预测、实验、对比、分析数据、得出规律(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核心价值观:积极探索科学知识。教学重点:认识尺子伸出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变化能引起音高的变化。教学难点:能通过柱状图分析出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
12、引起音高的变化。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学习目标】探索和描述尺子伸出桌外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变化情况,通过柱状图的分析,将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与其声音联系起来。【活动方案】活动一:情景引入1.音叉和钉子的型号是如何影响它们的声音的?2.出示钢尺,你有什么办法使钢尺发出声音呢?3.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游戏,考考你的耳朵,看看你的耳朵能分辨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吗?发声的器材是这把普通的尺子,当你听到较高的声音时,你可以站起来;当你听到较低的声音时,坐在凳子上;当听到高的或低的声音时你还以用不同的身体动作来表示,比如伸展胳膊,或蹲下来。保持安静,闭上眼睛,用你的耳朵认真地听。(教师用尺子调整长度,发
13、出高低不同的音)学生根据不同的声音做不同的动作。4.通过听,我们发现尺子在振动时发出的音高是有变化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活动二: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一)实验猜测1.刚才发生的是同一把尺子,老师都是将他们用字典压在桌子上,然后用食指按压使它发声,你认为为什么同一把尺子能发出不同的声音?推测:可能与尺子长度有关,(提示:与尺子那一部分的长度有关?) 可能会与尺子的振动有关系?会是怎么样的关系呢?我们来预测一下。完成表格的预测部分。 振动尺子我能听到和看到的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厘米)我的预测我听到的我看到的音高的变化顺序音高振动的快慢音高振动快慢8厘米12厘米16厘米20厘米2
14、.学生预测,交流,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预测? 3.结果是不是我们预测的那样呢?我们应该怎样?(做实验)(二)实验探究1.确定实验方法。想一想,你想用什么方法去验证,并找出它的规律?小组讨论一下。交流实验过程:(依次调整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尺子,听听发音的高低有什么变化。)2.为了确保实验成功,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提示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压紧尺子,不要让尺子敲击桌面发出声音。(2)一定要保持安静。(3)按照尺子振动部分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进行实验;为了便于比较,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我们确定尺子伸出的长度分别为8、12、16、20cm(4)同一种长度的实验要多做几次。(5
15、)反复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最后再完成实验记录单。(6)注意分工合作(PPT出示)3.分组实验,做好记录。4.交流实验数据及发现。(三)数据分析、得出结论通过表格中的数据,统计好“我们的观察柱状统计图”的表格,根据实验数据,能找出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合法出声音的音高变化规律吗?还能发现什么?得出实验结论: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发出的声音越_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发出的声音越_【检测反馈】一、温习旧知二、导入演示,提示学生要压紧尺子,尺子碰到桌子的声音不是尺子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尺子振动时就会发出声音,但是尺子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会发生变化吗?三、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学习过程(明确:与尺子延伸出桌
16、子外的那部分长度有关。)四、检测反馈五、作业六、反思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理解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物体传声的实验)和分析综合能力(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认识声音传播的三种途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物体传声的实验)和分析综合能力(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认识声音传播的三种途径)。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物体传声的实验)和分析综合能力(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认识声音传播的三种途径)。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要求理解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2.培养实验能力(会做物体传声的实验)和分析综合能力(运用分
17、析综合的方法,认识声音传播的三种途径)【活动方案】活动一:认识声音传播的途径 (1)认识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讲述:上课铃一响,在学校各个地方的同学都能听见;上课时,教室内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讨论:以上事实说明什么? (2)认识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讨论:声音在固体中能传播吗?有什么证据?讲述: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把耳朵紧贴在桌面上,用手轻轻挠桌底或桌腿,能听到声音吗?学生实验。汇报实验结果。讨论:以上事实说明什么?为什么?(3)认识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讨论:声音在液体(例如水)中能传播吗?有什么证据?讲述: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一个同学把耳朵紧贴在水槽的外壁
18、,另一个同学在水中把两块石头相碰,在水槽外壁处能听到石头相碰的声音吗?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讨论:以上事实说明什么?为什么? (4)综合认识声音的传播提问:通过以上研究,你知道声音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填空:课本第55页的空白。活动二:指导学生认识声音传播的方式(1)讲述:那么声音是怎样通过周围的物体向外传播的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2)演示实验:把拴有小球的纸屏立在桌上,在纸屏的侧面用力敲鼓,使鼓声有一定节奏。(3)提问:当敲鼓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4)讨论: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或问:贴着纸屏的小球为什么会振动?)活动三:巩固应用1.讲述: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9、。2.提问:(1)声音可以在哪些物体中传播?(2)声音是以什么方式向外传播的?(3)声音传播的方向是怎样的?(4)在电影里常看到这样的镜头:人用耳贴在铁轨上探听远处是否有火车声,用耳贴在地上探听远处是否有马蹄声。这是怎么回事?从这些例子你还能推想出什么?(5)为什么宇航员在月球上必须借助无线电通话?【检测反馈】一、温习旧知二、导入1.如果学生答不好,可把这个问题化难为易。问:在人和电铃之间隔着什么物体?这说明声音可以通过什么物体进行传播?向哪个方向传播?教师小结:以上事实说明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声音传播的方向是向着上、下、前、后,左、右各个方向的。教师小结:实验结果说明声音在固体中也能传播。三
20、、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学习过程教师小结:实验结果说明声音在液体中也能传播,同时再次说明声音在固体(玻璃)中也能传播。讲解: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能传播。这些物体是架在发声物体与我们的耳朵之间的桥梁,声音正是通过这些物体才传到我们耳朵中来的。假如在发声物体与我们耳朵中间什么物体也没有,那么我们就听不到声音了。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在一个密封的玻璃罩里放进一个电铃,人们在罩外可以听见铃声;当用抽气机把罩内的空气抽去时,人们只能看到铃槌在动,却听不到铃声了。这个实验证明,如果在发声物体周围没有任何物体,那么声音就不能向外传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演示这个实验。)贴着纸屏的小球随
21、着鼓声在不断地振动。四、检测反馈五、作业六、反思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包括耳廓、耳道,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听觉神经。2.发声强,鼓膜振动厉害。发声弱,鼓膜振动微弱。3.距离近,鼓膜振动厉害。距离远,鼓膜振动微弱。4.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科学词汇:外耳、中耳、内耳、耳廓、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实验研究强弱、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鼓膜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的,解释人
22、耳鼓膜的作用;2.通过体验活动感受耳廓的作用。科学方法:观察推测、对比实验(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耳朵产生研究的兴趣。2.养成细心观察、严谨实验的习惯。核心价值观:鼓膜作用的认识。教学重点:用实验认识声音的强弱和距离的远近与鼓膜振动剧烈程度的关系教学难点:认识耳朵到底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对比实验研究强弱、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鼓膜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的,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2.通过体验活动感受耳廓的作用。【活动方案】活动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教师在桌底下摇动铃铛,问同学们:你们猜猜桌下藏着什么?学生猜测,教师出示铃铛。2.教师提问:你们为什么
23、能猜出是铃铛?学生说出是因为听到了铃铛的声音。3.复习旧知。经过前面几堂课的学习,你知道铃铛是怎样产生声音的?(预设答案:铃铛振动产生声音。)铃铛在这里,声音是通过什么物质传播到你耳朵?活动二:认识耳朵,推测功能1.要知道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我们先来认识耳朵是怎样的。现在我们就进入耳朵,来次“耳朵之旅”。出示耳朵结构模型,介绍耳朵的各部分: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耳道。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听觉神经。2.请同学们推测一下外耳、中耳、内耳主要有哪些作用?(学生推测各部分的作用。)3.中耳有一块鼓膜,鼓膜在帮助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学生推测鼓膜
24、的作用。)活动三:研究鼓膜,了解作用1.观察比较鼓膜的振动(1)鼓膜是怎样振动的呢?我们用实验来研究研究。要研究鼓膜的作用,必须有鼓膜,可是我们没法拿到真实的鼓膜来研究,我们可以做一个“鼓膜模型”来研究鼓膜的作用。(2)出示“鼓膜模型”,简单介绍如何制作“鼓膜模型”:准备1个玻璃杯、气球皮,气球皮要略大于玻璃杯口,将气球皮蒙在玻璃杯口,绷紧,用橡筋捆紧(强调:尽量将气球皮绷紧)。(3)出示一个音叉,放在“鼓膜模型”上方,用锤子敲一下。提问:声音有没有使气球皮振动呢?这样看得清楚吗?(不清楚)为了方便观察,我们在“鼓膜模型”上面最好洒一点点精盐,精盐不能粘在一起,要洒均匀。然后大家拿音叉在“鼓膜
25、模型”上方用锤子敲一下,观察气球皮的运动。注意:音叉离气球皮稍近些。(4)分组领材料,进行实验:学生拿着音叉在“鼓膜模型”上方敲击,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的变化。(5)交流小结。当你敲击音叉时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发现模拟鼓膜的气球皮有什么变化?说明当物体发出声音时,鼓膜会怎样?小结:当物体发出声音时,鼓膜会发生振动,这种振动传到大脑里,大脑经过加工后,我们就听到声音了。2.研究鼓膜振动与声音强弱的关系(1)提问:当我们用不同的力敲音叉,发出较强和较弱的声音时,观察比较鼓膜振动会有什么不同呢?(2)学生猜想,提出注意点。出示注意点:两次用的力要不同,让音叉与气球皮的距离要相同,都放在比较接近气球皮
26、的位置,不要太远。(3)分组活动:学生拿着音叉用不同的力在“鼓膜模型”上方敲击时,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振动有什么不同。(4)交流小结:从实验中你有什么发现?得出结论:发声强,鼓膜振动厉害。发声弱,鼓膜振动微弱。3.研究鼓膜振动与距离远近的关系(1)提问:当我们用相同的力敲音叉,把音叉放在离“鼓膜”较近、较远的地方,比较鼓膜振动会有什么不同呢?(2)学生猜想,提出注意点。出示注意点:两次敲音叉用的力要相同,一次把音叉放在离“鼓膜”较近的位置,第二次把音叉放在离“鼓膜”较远的位置,比较两次“鼓膜”振动有什么不同?(3)分组活动:用相同的力敲音叉,把音叉放在离“鼓膜”较近、较远的地方,仔细观察“鼓
27、膜”气球皮振动有什么不同。(4)交流小结:从实验中你有什么发现?得出结论:距离近,鼓膜振动厉害。距离远,鼓膜振动微弱。活动四:研究耳廓,明确作用1.我们耳朵里的鼓膜和气球皮一样,当外界不同的声音通过外耳传到鼓膜,它就会产生不同的振动。那么耳廓有什么作用吗?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2.根据学生的设计,随机设计出实验:利用电脑持续播放一段音乐,以学生刚刚能听到为最佳音量。先让学生听听声音的强弱,再让学生把手放到耳廓后面,并朝向声音发出的方向,再次感受声音的强弱。说说两次声音有什么变化?3.为什么第二次手放到耳廓后面,我们听到的声音比第一次更清晰了呢?如果学生答不出来,你可以引导:这里手放在耳朵之后,耳
28、廓比原来变得怎样了?(变大了)耳廓变大了,声音变清晰了,说明耳廓有什么作用?4.出示耳廓狐、土狼的耳廓图片,讲解耳廓狐、土狼能够听到非常微弱的声音,看了图片,你知道为什么呢?学生通过分析更加明确耳廓汇聚声音的作用。5.课外调查还有哪些动物的耳朵是很特殊的?对它的听力有什么作用?【检测反馈】一、温习旧知二、导入(预设答案:空气)三、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学习过程(预设答案:汇聚声音)四、检测反馈五、作业六、反思保护我们的听力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 1.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2.保护听力就是要避免我们的耳朵听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既控制噪声。科学词汇:噪声、助听器、发声罐(二)过程与方
29、法: 1.通过阅读保护听力的资料,了解我们的听力经常受到哪些伤害。2.控制“发声罐”的声音轻重,知道保护听力的做法。科学方法:阅读资料、实验体验(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2.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和在公共场所保持肃静的习惯。核心价值观:保护听力教学重点: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教学难点:知道各种控制噪音的方法。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保护听力的资料,了解我们的听力经常受到哪些伤害。2.控制“发声罐”的声音轻重,知道保护听力的做法。【活动方案】活动一:远离噪声1.听两段录音:课间10分钟吵杂的声音和一段优美的轻音乐,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小组讨
30、论:生活中有哪些声音属于噪音?噪音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3.让学生阅读P62资料库中呵护自己的听觉器官一文,阅读后让学生谈谈有什么收获?4.交流: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我们注意保护听力?怎样保护听力?如何使用耳塞? 活动二:如何控制噪音呢?1.过高过强的声音都会影响我们的听力,那么如何控制噪音呢?-小组讨论。 2.分组活动:做一个发声罐,使发声罐发出声音。 能利用桌上的材料(报纸、毛巾、棉花等)能想办法使发声罐的声音变轻呢?小结:在交流的基础上,归纳出这些方法从本质上看可分为控制声源和阻碍传播途径两种方式。 3.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减少噪音的方法?小组讨论 4.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场合需要我们控制音量?为什么? 活动三:课后延伸1.经常使用耳塞听音乐好吗?为什么? 2.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减少噪声进行调查,使学生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释周围的事物。【检测反馈】一、温习旧知二、导入三、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学习过程四、检测反馈五、作业六、反思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