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阳县校本教研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千阳县城关镇中心小学 刘茂荣内容提要:这篇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依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同时又指出:“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运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就揭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现实生活服务。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适应,数学教学不仅要保证学生学好数学基础知识,还要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还要深层次的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基础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小学教育是基础
2、教育的启始阶段,学科教学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渠道。如何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怎样在数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施素质教育呢?作为数学教师,我通过数学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学习和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使我认识到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提高素质教育,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更新观念,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来规范、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一、 深入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习用运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3、题”。这就要求在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必须着重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1、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鼓励激发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发扬民主的教学作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表意见,注重学生的个性。例如:在教一年级数学加减法第一节时,设计青蛙吃害虫的情境。教师问:你们见过青蛙吗?谁说一下青蛙长什么样子,学生有的说青蛙的颜色,有的说青蛙的长相,有的说青蛙的活动,等等紧接着教师设计一只青蛙中午吃害虫56只,下午吃害虫36只,这只青蛙一天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让学生讨论,在讨论中对有争议的问题要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
4、,对于认真思考而有独特见解的学生要给予鼓励。2、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和认识能力等水平,把问题选在学生能力“最近发展区内”。例如:我在教学白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设计了一个“生活中的数动物餐厅”。在一个大森林里,动物们非常忙碌,准备在动物餐厅举办大型宴会,小熊架锅、生火、作准备,其它小动物有的端盘子,有的这时,小猴子和小狗手里端着盘子争论起来,都说自己端的多,小白兔跑来当法官,问:“你们为什么争吵?”小猴答:“我拿了21个盘子,我的多。”小狗说:“我拿了18个盘子,我的多。”这下子小白兔难住了,同学们谁能帮一下小白兔呢?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
5、了。问题的提出富有童趣性,讲求艺术性,提出的方式不同,效果就不同。一个好的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思维能力。二、 生活问题数学化,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获得的绝大部分数学知识是来自实际生活,来自社会,来自自身的具体、形象的感受。因此,数学学习中,我们要多注意小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进行数学抽象学习,在抽象过程中学系数学知识和理解数学思想。1、学生在玩耍中学习数学知识。从学习生活出发,从学习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生才能真正学习数学知识。如:在学习图形的认识一节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图形,师生相互
6、交流搜集到的生活中的一些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进一步体会面在体上,组织学生涂一涂色,加深记忆,体现了国家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教学内容设计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玩中学,乐中悟”。教师在教学中安排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获取知识。教学从感知入手,通过“摸、看、描和讨论、交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2、在数学的感知过程中理解数学思想。新课标中说:“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概念,理论上的相互联系和本质就在,是贯穿于数学的,具有一定包括性和概括性的观念。”按照上述观点,数学教学不能满足于单纯的知识灌输,而是要使学生在数学感知的过程中,掌握数学最本质的东西,以此培养学生
7、的数学能力。如数学的化归思想,它是把有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归结为一类已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求的解决。在高年级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之后,教师可以出示不规则的橡皮泥,让学生讨论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在学生的讨论中一定会出现把橡皮泥变成长方体或把橡皮泥放在水中等想法,这时教师将学生的想法演示出来,让学生观察橡皮泥怎样变形的;接着可以出示一杯水再让学生讨论怎样计算这杯水的体积,最后教师提问:“为什么要把橡皮泥和水转化成长方体?”在讨论中让学生知道,转化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将未知归为已知条件中去。当然这也是数学思想的理解与构建,这需要我们深入挖掘教材、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激发学生
8、的创新思维能力。3、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以唤起学生的“主角”意识和思维能力。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情,让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通过互问,师生互问,唤起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学习统计一节时,设计以下几个问题:你们每年都过生日吗?过生日时邀请那些好朋友呢?爸爸妈妈是怎样给你们过生日的?经过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用幻灯出示一张大象过生日的主题图提问:今天是大象的生日,看了这张图你们想提什么问题?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客人送给大象什么礼物?这时让学生照着主题图,自己用笔分类整理,统计各类小动物的数量。学生各有各的分类整理方法,通过学生操作与实践去发
9、现,经历和体会,分类、整理、统计的过程,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三、 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这个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努力挖掘数学的“应用性”把数学知识用运到实际生活中去,会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并能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也使教学过程富有趣味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1、在生活过程中认识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学活动要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特点。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节时,用幻灯演示,小明问:阿姨,买一只玩
10、具手表多少钱?阿姨说,小朋友,玩具手表的价钱是1元,小明给阿姨1角钱,阿姨说小朋友,这只玩具手表是一元,这是一元吗?从再现学生生活中购物情境入手,使学生亲身感受并认识人民币,这样的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通过创设购物情境,引导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实践之中,让学生切切实实产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感受,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得课堂教学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课后要求学生搜集调查并认识各种版面的人民币,以达到“课堂尽、趣更浓”的效果。2、在生活化过程中参与社会生活,提高数学的应用性。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来
11、源于生活,学习的结果回归生活”。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是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习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实现数学观念的构建,促进知识结构的优化,由于实际问题错纵复杂,只有让学生在参与社会生活后,才能真正的学习数学,如高年级学生学习了面积和体积知识后,让他们设计家庭的房子,设计要受到尺寸价格的限制,他们必须先做好地面的设计,包括家具摆放的位置,还要选择适合室内空间的地板覆盖物,粉刷墙壁和天花板的涂料,所用材料的价格、等等,在这一活动中学生既能将已学到的知识用运到实际中去,又要考虑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又从中了解了社会。我们的数学教学应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数学中尽可能地引入更多的具有真实意义的问题,使学生有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