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精读故事1、阿Q正传 鲁迅(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华人民共和国当代文学奠基人,狂人日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篇当代白话故事。重要作品有故事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当代故事奠基之作),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2)鲁迅抱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态度,刻画了国人魂灵,暴露出国民劣根性,目是“引起疗救注意”,表达了鲁迅以改造国民性为核心启蒙主义文学主张。(3)分析阿Q形象和典型意义:形象: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一种落后贫苦雇农,她性格质朴、愚昧而又狡猾,重要性格特性是精神胜利法,体现为不敢正视现实
2、、盲目自尊、自轻自 贱、欺软怕硬、自欺欺人等。意义:鲁迅抱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态度,刻画出国人灵魂,暴露出国民劣根性,目是引起疗救注意。(4)分析阿Q“革命”及其“大团圆”结局:革命:对革命结识非常幼稚模糊,她假想革命目带有浓厚封建色彩,是 千百年来农民阶级“改朝换代”旧式革命愿望。她对革命向往体现了贫苦农民规定变化被压迫被欺辱现状基本愿望。“大团圆”:“大团圆”结局描写,批判了辛亥革命不彻底性,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仅仅推翻了封建皇朝,没有变化社会底层人民命运,没有唤醒人民群众为变化自己命运斗争,贫苦农民阿Q最后成为牺牲品。(5)简析作品中对辛亥革命描写:故事对辛亥革命是作为阿Q活动背景
3、进行侧面勾勒,但深刻揭示了辛亥革命历史教训。与封建势力妥协,革命果实被封建势力篡夺。辛亥革命没有依托和发动农民群众。(6)分析作品现实主义特色和传神白描手法:现实主义特色:塑造了阿Q这一艺术典型。阿Q生活未庄是辛亥革命先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缩影,阿Q身上以精神胜利法为核心性格与思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身上封建专制压抑下国民劣根性集中体现,也是人类在艰难生存环境中无法凭自己力量战胜环境时普遍性精神特质。运用白描手法,紧扣着中心人物阿Q进行了一系列生动描写,从而刻画出了一种生活在辛亥革命先后性格鲜明、有血有肉人物。2、春风沉浸晚上 郁达夫(1)“创造社”发起人之一。沉沦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当代文学史上第
4、一部白话故事集。(2)分析作品自叙传特点:郁达夫“文学作品,都是作家自叙传”文学看法。故事是作家“自叙传”,主人公是作者化身,生活“零余者”,喜欢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多抒发苦闷情绪,表达了“五四”时期青年人个性解放规定。(3)分析作品中“我”和陈二妹交往几种阶段及其表达思想:我和陈二妹交往,就陈二妹而言,分为四个阶段。疑惧,戒备。信赖、同情。责怪、规劝。消除误会,情谊升华。作品通过知识分子“我”和女工陈二妹生活境遇,互相交往描写,表达了:知识分子和工人,在旧社会同在社会地层,有着相似命运和遭遇。歌颂了知识分子和工人真诚情谊。(4)分析作品结尾景物描写特点及其所表达情感内涵:景物描写特点是景中寓情
5、,有些景物描写具备象征意味。如“天上罩满了灰白薄云,同腐烂尸体似沉沉盖在那里”,令人想起黑暗腐烂社会。景物阴暗色彩,蕴藏着知识分子不能把握前程无限哀愁。3、潘先生在难中 叶圣陶(1)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代表作长篇故事倪焕之。(2)茅盾夸奖叶圣陶“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写着灰色卑琐人生”初期创作特色。(3)分析潘先生性格及形象意义:故事刻画了潘先生自私、卑琐性格,刻画了她苟且偷安、逆来顺受人生态度,体现了她所有心思只在“四条性命,一种皮包”庸俗卑琐人生批判,体现了小市民、小知识分子灰色而卑琐人生典型形象。作者刻画了潘先生病态人生,既是对潘先生自私卑琐人生批判,也是
6、对军阀混战社会批判。(4)分析故事现实主义特色:故事把军阀混战社会环境与人物命运结合起来,把战乱消息和人物心理结合起来,客观而细腻地描写了社会现实和人物内心波折,借助人物自身动作和心理过程,冷静中寄寓讽刺批判含义。(5)简析故事结尾点睛之笔:结尾具备画龙点睛作用。这是揭露、嘲讽潘先生小市民劣根性最深刻一笔。潘先生在结尾肉麻地歌颂军阀,是为“保全自己”,已经没有是非没有原则。况且这不但是为了“保全自己”,并且是为了得到上头赏识而往上爬。这就更卑鄙;但这也正是小市民思想性格主线特性,是故事点睛之笔。4、萧萧 沈从文(1)中篇故事边城、长篇故事长河、短篇故事丈夫、萧萧,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等。(2)
7、分析萧萧形象及本篇主题:故事塑造了萧萧这一悲剧形象,她十二岁做了童养媳,被诱惑怀孕,但愿获取自由,但这种意识非常朦胧昙花一现。她毕生是被动毕生,自己没有一点儿选取权利。故事一方面体现了童养媳制度不合理,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湘西世界回绝新事物、落后于时代封闭局面。(3)分析故事叙事特点以及所采用对比等艺术手法:叙事特点:故事按照时间先后,采用顺序记叙了跨度十几年事情,其间有爷爷转叙,顺序中又有省略和概叙,进一步体现了人物麻木、无觉,以及作者对这种生活状态否定。艺术手法:故事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湘西世界之外追求个性解放女学生与湘西内部做童养媳萧萧对比,这种对照是通过萧萧爷爷转述形成,这样既没有破坏
8、萧萧故事完整性,又通过萧萧周边世界对女学生态度显示了湘西世界落后麻木一面。萧萧作为童养媳身份与她儿子娶依然是童养媳构成一种对照,暗示着萧萧悲剧重演也许,让人深思。5、春蚕 茅盾(1)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代表作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长篇故事子夜。(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作品主题:通过描写30年代初期江南农民老通宝一家养蚕丰收却破产悲剧命运,反映了“一二八”战争后江南农村经济凋敝、农民贫困化现实,形象地揭示了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压垮民族工业经济,是导致农村经济崩溃主线因素。(3)分析老通宝形象:深受封建意识毒害老一代农民,勤快简朴,忠厚诚
9、实,对生活抱有但愿,执著坚韧,有虔诚热情。因循守旧,凭直觉仇恨一切带“洋”字东西,把家庭衰败归结于封建迷信因果报应。体现了老一代农民封闭僵化历史惰性。(4)分析本篇在地方特色中寓以时代风波艺术特点:故事通过对丰富生活细节逼真描写,剖析社会问题内在根源,体现了茅盾故事以理性描写社会问题并以形象剖析社会本质艺术特质。故事把江南农村风土、人情、蚕事、自然景物描写融会交织,歌颂了农民农业劳动,有鲜明地方特色,体现了时代波澜。6、菉竹山房 吴组缃(1)代表作短篇故事一千八百担。(2)理解故事中悲剧社会根源:故事以当代文明青年视角论述二姑姑年轻时追求自己爱情,但她逾越封建礼教是行为招来悲惨结局,根源是封建
10、社会竖起贞节牌坊,以及吃人封建礼教。(3)分析作品以环境氛围渲染烘托体现悲剧艺术特色:用阴森环境,尘封房间,姑爹鬼魂,蝙蝠壁虎,狂风暴雨来渲染烘托悲剧氛围。(4)简析结尾“窥房”描写在人物刻画和艺术构造上作用:结尾二姑姑和兰花窥房情节是神来之笔,刻画了两个困在现实坟墓般生活牢笼中女人体现出最为世俗欲望,表白了人性在被压制二十年后仍具备顽强生命力。将前文渲染毛骨森森氛围推向极致又突然逆转,故事达到高潮后戛然而止,余味无穷。艺术上出奇制胜,思想上让人发省。7、九十九度中 林徽因(1)林徽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当代建筑学家、作家,代表诗歌你是人间四月天、故事九十九度中等。(2)分析本篇主题意蕴:描写北京
11、某地人们在华氏九十九度高温酷暑中从早到晚寻常生活,体现特定新旧交替社会中人生百态,隐隐透着一种贫富对照,暗含着人生不如意。(3)分析故事把不同人物故事互相嵌入,在驳杂画卷中展示生活场景叙事方式:故事没有统一故事和主人公,处处是故事人人是主角,把不同人物故事互相嵌入,在驳杂画卷中展示故事延续:处在社会底层人物为了基本生活所需奔波在滚烫马路上,官老爷们思量着如何打发生活,官太太们互相攀比,妒忌和讥笑,洋大夫阔老板喝酒打牌大谈疾病防止,穷人们求医无门眼看邻居暴毙,寻常人家女子最求自由恋爱不得,无奈嫁入富人家做填房。人世喜怒哀乐齐上场,热闹烦乱达极点,世态炎凉不公也到极点,人世美好愿望与真诚在烦乱中冷
12、却。(4)分析本篇构造特点:故事构造独特,采用全景视角,以场合为基点,以时间为基准,同一时间不同场合故事齐头并进多点开花构造,打破了故事规定故事完整性和延续性,整个作品如驳杂画卷,描绘着生活斑斓与复杂。体现手法整体看类似电影蒙太奇手法,打破故事时间性,以空间重组来体现生活。刻画人物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式白描手法,又有西方心理描写,尚有电影浓缩时空体现手法。语言明快跳跃,简洁有力。8、断魂枪 老舍(1)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长篇故事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中篇故事月牙儿。(2)理解本篇故事背景:清朝末年,辛亥革命前夕。(3)分析沙子龙形象及其意义:曾经是威震江湖镖师,面对时代变迁,
13、敢于做出抉择,顺应潮流变化自己生存方式,表白了她远见卓识以及宽容大度。体现了老舍强烈爱国心和敏锐洞察力。体现了在新旧交替社会大转型时期,人们在对待老式文化时那种既感觉无用武之地又难以割舍尴尬处境。(4)简析本篇运用白描手法,通过对人物肖像、语言、动作传神描写刻画人物特点:故事善于抓取典型细节刻画人物,沙子龙月夜练枪,孙老者形象,王三胜们对沙子龙先后不同评价,都能鲜明揭示人物性格。(5)简析王三胜、孙老者性格特点及其对塑造重要人物沙子龙所起作用:王三胜鲁莽气盛与沙子龙深藏不露想对比,孙老者真心学艺与沙子龙决意放弃相映照,突出了沙子龙形象。9、小城三月 萧红(1)代表作有长篇故事生死场、呼兰河传和
14、短篇故事小城三月。(2)简析翠姨悲剧社会根源及其时代特点:翠姨人生和爱情悲剧是由她进步规定与时代局限之间冲突导致。“五四”运动后,新思想吹进了古老闭塞小县城,年轻心开始觉醒并向往当代文明爱情与婚姻,但被旧时代保守世俗所扼杀。(3)分析翠姨形象:聪颖、美丽、沉静、内向老式女性,没有读过书,在与大学生接触交往中产生了朦胧个性意识与觉醒观念,向往具备当代文明爱情与婚姻,但她冲不破强大旧时代封建婚姻制度牢笼,以抑郁而死抵抗封建婚姻。翠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文化转型时期觉醒女性典型代表。(4)分析本篇运用各种手法刻画人物性格、心理特点:细节描写:通过对女性寻常琐事描写,把笔触进一步到女主人公心灵深处,刻
15、画了翠姨丰满形象。通过细微动作和隐含深意语言,来揭示人物内心秘密。翠姨处处卖不到绒绳鞋,便说:“我命,不会好。”人们胡乱地吹奏寻欢,而当大哥请翠姨吹箫时,她却站起来跑开了。这些都为揭示性格内向翠姨形象起到了较好作用。情节描写:对翠姨买绒绳鞋起伏曲折,体现了翠姨内向、孤傲个性,暗示了她爱情悲剧结局。对比衬托:翠姨妹妹大说大笑,不太修边幅,粗心大意,穿着赶时髦衬托翠姨雅致娴静。从族中娶媳妇一事来看,女人们涂脂抹粉,穿着各种美丽衣服,但都围起来看翠姨,被她美惊呆了。(5)简析本篇首尾对“春”描写艺术作用:以布满生机春天开始,引出翠姨爱情故事,又以北方春天短暂易逝,翠姨坟头长满青草。构造上首尾呼应,富
16、有象征意味,感伤惆怅,余味不尽。渲染了爱情悲剧。10、小二黑结婚 赵树理(1)短篇故事小二黑结婚、中篇故事李有才板话、长篇故事李家庄变迁和三里湾。(2)分析作品故事背景和思想内容:故事背景:地处山区抗日依照地,存在很深封建迷信思想,青年们有一定思想觉悟和斗争性。思想内容:歌颂了抗日依照地新人物和新气象。农民小二黑和小芹对自由恋爱追求表白新一代农民在成长。她们自由恋爱受到窃取农村基层政权流氓村干部金旺兄弟阻扰和迫害,但最后由于区政府支持而获得了胜利。作者通过小二黑和小芹抗拒地方恶势力和农村封建思想自由恋爱故事,尖锐地指出了在抗日依照地有坏人混入了基层政权,运用封建思想继续迫害贫苦农民,成为人民群
17、众大敌。(3)分析二诸葛和三仙姑性格异同:相似点:有封建思想,企图包办子女婚姻反对自由恋爱。不同点:二诸葛封建愚昧相信占卜打卦真迷信,性格诚实厚道,软弱胆小。三仙姑是装神弄鬼假迷信,自私变态私欲重。(4)简析小二黑和小芹性格特性:小二黑和小芹是接受了新思想新事物新农民,反抗包办婚姻追求自由恋爱,敢于同流氓恶霸做斗争来争取自己权益。(5)分析作品民族化、大众化特色:民族化:故事情节、人物心理、民情风俗具备浓郁山西太行山地方色彩。大众化:单线条论述构造、情节连贯、构造严谨、首尾呼应;运用白描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语言朴实生动,幽默风趣,体现力强。11、金锁记 张爱玲(1)故事集传奇、散文集流言、
18、长篇故事半生缘。(2)简要分析七巧心理变态过程:七巧嫁入姜公馆后,丈夫身患骨痨其生理感情欲望得不到满足而极度压抑,因出身卑微备受众人特别是下人歧视,变得自私刻薄。封建人们庭物质压抑和精神压抑严重扭曲了七巧心理和灵魂,丈夫去世后分得一份家产后,因胆怯失去财产而闭绝了自己情欲,物欲战胜情欲成了黄金奴隶。她把自己前半身遭受不幸与抑转化为对子女幸福毁灭,展示了人性扭曲最可怕一面,颠覆了老式妈妈慈祥形象。七巧人性被物欲情欲一步步被践踏、受戕害,最后灭绝。(3)理解人物心理描写方面艺术特点:作者不但善于用生动传神语言、动作、衣着装饰细节等老式故事笔法展示人物复杂心理态势,还运用了西方意识流和心理分析等体现
19、技法直述人物心理。运用布满象征意味意象,如贯穿全篇月亮,渲染了苍凉色调。(4)理解本篇构造特点:从时间上大跨度地写了七巧毕生,以七巧经历、情感及心理变化时空顺序为基本线索,情节发展有张有弛,在散漫篇幅中呈现人物心理扭曲毕生。故事采用单线构造,线索清晰,层次感强。此外尚有某些相应性描写,在构造上先后呼应,也使人物心理及其变化更清晰。12、荷花淀 孙犁(1)短篇故事荷花淀、长篇故事风云初记。(2)简析本篇思想:故事反映了抗战时期冀中人民斗争生活,描写了白洋淀妇女由送夫参军到自觉地组织起一支战斗队伍成长经历,歌颂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劳动妇女深明大义和思想进步美好心灵和情操。(3)分析水生嫂等妇女形象
20、:以水生嫂为代表青年妇女成长过程,由最初支持和挂念出外抗日丈夫们,继而在荷花淀里亲见了丈夫们成功伏击了日本鬼子战斗场面,到最后自觉组织队伍在荷花淀里抗日作战。体现了她们深明大义、思想进步美好心灵和情操。(4)分析本篇艺术特色:构思自然精致。作者没有正面渲染战争严酷,而是以轻松明快笔调,以水生嫂们成长为线索,贯穿是寻常生活片段,似断实连。美丽自然风光和美好人物心灵融为一体,具备诗情画意般意境,语言生动浅显,明快干净,且耐人寻味。诗歌13、凤凰涅槃 郭沫若(1)“创造社”重要发起人之一,选自诗集女神。(2)分析本篇所体现爱国激情、反抗叛逆和创造精神及其所体现“五四”时代精神:诗歌爱国激情是通过凤凰
21、形象来抒发。凤凰体现了对旧中华人民共和国控诉、诅咒和彻底决裂感情,同步,凤凰更体现了对新人生、将来祖国热烈追求和由衷赞美。凤凰形象是诗人自我抒情形象,也是祖国形象,是诗人形象与祖国形象溶合。在诗中,诗人将自己爱国激情融入进凤凰形象,融入到改造旧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激情和建设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伟大抱负之中。诗篇强烈地体现了狂飙突进五四时代精神,即彻底地不当协地反帝反封建精神、呼唤民主、科学,大胆创新个性解放精神。诗歌布满了对黑暗旧社会深恶痛绝,那是“脓血污秽着屠场”、“群魔跳梁着地狱”。为了谋求新生,凤凰集香木自焚。焚烧了旧我,获得了“净朗”、“华美”、“自由”再生,体现了诗人对新抱负社会追求和对新
22、生积极创造精神。诗人歌颂富有叛逆精神自我形象,体现与万物相结合自我力量,“咱们便是她,她们便是我!”,体现了五四时代个性解放鲜明规定。(3)分析凤凰形象及其象征意义:“凤凰”是大胆否定旧我、旧世界,向往新生、新社会积极进取形象,体现了强烈爱国激情和狂飙突进时代精神。是诗人自我抒情,是诗人布满五四时代精神个性和人格力量再现。象征着觉醒了中华民族和渴望新生祖国。(4)分析诗歌浪漫主义特色:诗篇想象瑰丽,色彩鲜明,显示一种火山爆发式激情和狂飙突进般气概,以凤凰自焚再生故事贯通着蔑视一切、荡涤一切、创造一切磅礴气势和力度。(5)理解诗篇所体现泛神论色彩:郭沫若觉得:“泛神便是无神。一切自然只是神体现”
23、,“我即是神,一切自然都是自我体现”。在诗歌中,诗人把宇宙万物和自我融会在一起,导致一种万物同源、和谐一致境界,体现了与祖国人民融合为一愿望,具备浓厚泛神论色彩。(6)理解本诗自由体形式及其意义:在诗歌形式上彻底打破了旧格律诗套路,大胆借鉴西方近代自由体诗,大量采用设问、排比、重复手法,表达酣畅,节奏明快,做到形式上自由奔放。14、死水 闻一多(1)诗集红烛、死水。(2)闻一多是国内最早倡导新诗格律化诗人。(3)理解闻一多新诗“三美”格律理论主张:闻一多主张新格律诗必要具备“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音乐美重要是指音节和韵脚和谐。绘画美重要是指诗词藻要力求美丽、富有色彩。建筑美重要是指
24、从诗整体外形上看,讲究“节匀称”、“句均齐”。闻一多对新格律诗倡导和实践,有助于纠正五四以来某些新诗“散而无章”弊病。(4)分析本诗所体现对祖国极度失望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诗人没有直接对现实社会作出悲愤而绝望描绘与痛斥,而是以死水来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黑暗现实,从而将主观情绪幻化为详细可感生动形象。进一步,诗人并没有直接描写死水丑恶,反而用尽“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珍珠”等绚丽之辞,竭力写出这沟死水“绘画美 ”。然而,强烈审美反差,使人感到越是写死水“美”,就越能体味到它丑,也越能领悟到诗人心底悲愤。诗人抱负破灭、追求绝望和由此而转化成对民族命运深切忧虑,都变得更加深沉、冷峻。表
25、达了作者但愿丑恶旧事物早日灭亡强烈愿望。死水写于诗人回国之后,在国外时对祖国热切盼望与美好设想,在看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真实景象时所形成强烈感情冲突。这种情感巨大反差,使诗人痛苦、失望,进而转化为对现实社会强烈不满。在悲愤难抑失望中,诗人爱国主义感情体现得痛切、深沉。(5)分析本诗象征手法在表情达意上作用:通篇用是象征手法。诗中那“一沟绝望死水”,是满目创痍、腐败破落旧中华人民共和国象征,蕴含着对导致这一局面帝国主义势力和封建军阀揭露和斥责。诗人以美写丑,充分发挥主观想象,透过第二、三节中“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绿酒”、“白沫”等众多色彩斑斓意象,在美外衣下、以反讥、反衬手法、
26、,写尽了死水腐朽、恶臭等丑本质。又以“青蛙”“歌唱”讽刺了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颠倒黑白,以丑为美无耻嘴脸。(6)分析闻一多新格律诗理论在死水中体现:音乐美:诗句均齐,韵律工整而富于节奏感。全诗共五段,每节段四行,每行音尺数相似:四个音尺,且均有三个二字尺,一种三字尺,但音尺排列不同,每行诗收尾都是二字尺。读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音韵谐美,节奏鲜明。绘画美:注重色彩运用,追求诗歌画面效果。诗人描写一沟腐臭死水,却用尽“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珍珠”等绚丽之辞,竭力写出这沟死水“绘画美”。以鲜明对比来体现诗人对旧中华人民共和国厌恶和愤怒。建筑美:诗体构造整洁匀称,每行字数相等,每
27、段行数相等,矗立着使诗外观形式体现出建筑匀称、均齐。自然,这种死板、豆腐干式诗体形式与诗人要诅咒“一沟死水”正相匹配。15、雨巷 戴望舒(1)诗集望舒草、我底记忆、劫难岁月。(2)联系创作背景,分析诗篇中“我”形象,及诗篇所表达思想感情:诗中“我”是诗人孤单伤感自我形象。诗人在低沉调子里,抒发自己沉重情绪。在绵绵细雨中,怀着痛苦而朦胧但愿,“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雨巷”里。但在那寂寥雨巷里,寄寓着失望、迷茫、孤寂、痛苦和渺茫希冀复杂情怀。(3)分析本诗以象征手法抒情艺术特点:诗歌强调体现自我感觉,用朦胧意象来抒情。诗中许多形象都凄婉迷茫,布满象征意味,隐喻着诗人身处沉郁、压抑、
28、阴霾现实生活境遇,烘托出 “我”哀怨、彷徨又惆怅情绪。忽近忽远丁香同样姑娘,则是诗人抱负化身,但愿象征。这些并非真实生活详细写照虚幻形象,都是布满象征意味抒情形象,暗示和隐喻着诗人一种情绪,也拓展了读者想象空间,形成了梦幻般令人忧伤感怀旋律和意境。(4)理解本诗音乐性特点:本诗音乐性强,音节优美,韵脚铿锵。全诗共七节,每节六行,各行长短不一,相间大体匀称。每节押韵两到三次,押韵诗行都是以双音收尾(如“悠长”“雨巷”“姑娘”“彷徨”等),且一韵究竟(用ang韵),大体在诗行一定间隔中浮现。诗人巧妙使用了词语重迭、复沓、首尾两节重复,强化全诗音乐性,营造了凄婉迷茫、冷漠氛围和“我”孤单彷徨情绪律动
29、,形成回环往复、一唱三叹音乐美感。16、再别康桥 徐志摩(1)诗集志摩诗、翡冷翠一夜、猛虎集、云游。(2)理解徐志摩和康桥关系,分析本诗抒发对康桥眷恋、惜别和哀伤情怀:诗人曾在这里留学并形成了自己世界观。故地重游,景物仍旧而抱负破灭,让人生出无限哀愁、惆怅情怀。在诗作中,诗人以康桥自然景致为直接抒情对象,把自己昔日美好抱负在现实社会中无法实现哀痛、惋惜心情得以充分坦露。在诗人心中,康桥早已化成旧日情思象征。诗人美好抱负是在康桥确立,而这种抱负与旧中华人民共和国黑暗现实格格不入,当诗人再次来到康桥,她只能无奈地以缠绵凄婉地笔调,抒写自己对康桥无限留恋和依依惜别情感。情意愈浓,笔下就愈来得潇洒,对
30、康桥惜别之情,被诗人化作一片西天云彩,轻轻地招一招手,悄悄地挥一挥衣袖,“轻轻我走了,正如我轻轻来”。在这种物我一体境界中,令人感悟到所谓“潇洒”其实是一种悠远而又浓烈梦幻般惆怅。三次来到康桥,第一次是1921年到1922年从美国到剑桥留学形成了她世界观“康桥抱负”。学习期间形成了资产阶级人生观和文艺观。对于爱、美与自由单纯信奉,产生了她为之倾心社会抱负。剑桥所体现英国式文明,形成了她所向往追求康桥抱负。她把康桥当作她“生命源泉”“精神依恋之乡”。兴趣也转向文学,爱慕写诗。回国后写诗康桥再会罢。第二次1925年4月重游,归国后写散文我所懂得康桥。第三次是1928年8月,写下了再别康桥。诗人三次
31、告别康桥时感情也迥然不同,第一次依恋,第三次再别时心情大不相似,由于回国后帝国主义侵略和军阀统治下旧中华人民共和国,使她痛感康桥抱负主义破灭,以由“单纯信奉,流入了怀疑颓废”。因此在再别康桥中,已然找不到写康桥再会罢时那种热切依恋。虽然也歌咏了康河美,但更多流露出自己孤单寂寞情绪,诗人以缠绵凄婉笔调,微妙展露了因“康桥幻想”幻灭而无限哀伤情怀。(3)分析本诗以生动形象体现康河美景和融情入景、创造意境艺术特色:诗人以详细生动形象“金柳”、“波光”、“青荇”、“星辉”勾勒出布满魅力康河晚景,巧妙地把氛围、感情、景象三者融合在一起,创造了耐人寻味意境。将情感完全融解在康桥山光水色之中-“那河畔金柳”
32、,象“夕阳中新娘”那么美丽、温柔而灿烂,“在康河柔波里”,诗人“甘心做一条水草”!康桥是诗人精神依恋之故乡!康桥自然景物人情化了,诗人主观感情自然化了,在这里,诗人巧妙地把氛围、感情、景象三者融汇在一起,在耐人寻味意境中,表露了诗人对过去憧憬留恋和眼前离愁别绪。(4)理解我市首尾两节在语言上特点及其所表达情绪:诗首尾两节遥相照应,音乐旋律和节奏基本相似,保持了全诗音乐旋律完整性。然而,在诗句上却换了几种词:“轻轻”换成了“悄悄”;“作别西天云彩”换成了“不带走一片云彩”,这样就在本来轻柔感情里,抹上了一层淡淡哀愁色彩。(5)理解本诗作为当代格律诗某些特点:在艺术形式上,徐志摩实践着闻一多所倡导
33、新诗格律化主张。再别康桥便体现了作为当代格律诗某些特点:诗行整洁,声调回环往复,语言轻倩柔美,意象明丽流转,富有音乐性和动态美。全诗七节,每节四行,大体上每行三顿,朗读起来抑扬顿挫,柔美悦耳,首尾两节意象重叠,营造起回环往复旋律。在诗行排列上,讲究建筑美,每节四句,每句字数相称接近,诗行排列有规律地参差错落,“于参差变化中见整洁”。诗歌词汇丰富,语言华丽,诗中康桥美景更具备绘画美特点。17、大堰河我保姆 艾青(1)诗集大堰河、北方、旷野,长诗向太阳、火把。(2)分析诗篇思想感情:诗人以诚挚感情,抒写了对哺育她长大褓姆“大堰河”怀念,揭示了一种勤快农村妇女善良灵魂,通过对她痛苦而悲惨毕生描写,表
34、达了对亲人追忆,对劳动人民品质赞美,控诉了社会黑暗与不义。诗人把爱和恨、赞美和诅咒交织在一起,传达了她对当时罪恶社会愤慨和不平。大堰河毕生是艰辛痛苦,但她总是含着笑不断地操劳着,这就是诗人为大堰河建造永久塑像,也是勤快、忠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妇女塑像。因而,这是一首呈献给千千万万劳苦农民“赞美诗”,也是一首“予以这不公道世界咒语”。(3)分析大堰河形象:大堰河是一种贫苦农妇。诗人赞美她勤快善良崇高品质和灵魂。映现出她坚毅顽强生活意志和淳朴善良个性特性。大堰河形象是千千万万勤快忠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妇女塑像,也是养育人类妈妈。意义:诗人通过大堰河和她一家悲惨命运,深切感受到广大劳动人民痛苦和社会
35、不公。她赞美劳动人民品质,愤怒地诅咒旧世界,同步勇敢地宣布和自己阶级决裂,唱出了一曲叛逆之歌,完毕诗人自我形象塑造。诗作以叙事和抒情相结合办法,塑造了一种勤快、质朴、心地善良普通农村劳动妇女形象大堰河。她是个连姓名都没有童养媳,常挨丈夫打,地少子多,贫困和苦难随着着她毕生,但她却毫无牢骚地以自己勤快双手支撑起这个家,也以乳汁饲养了“我”。她悲惨命运是对不公平社会无言控诉,她坚韧、善良赢得了“我”和广大读者敬仰。通过这一形象,诗人不但纪念了她乳娘,并且诅咒了那个社会,坚定了与自己所由来那个阶级决裂意志。(4)简析诗篇借助联想进行铺叙,构成生动画面、鲜明意象来表达情感艺术特点:诗人善于捕获瞬间感觉
36、,产生众多意象和丰富联想。在本诗中借助联想,进行铺叙,形成生动画面,构成丰富意象。在铺陈排比句中,诗人采用大量寻常生活细节,构成鲜明生动图画,创造了诗意境。18、断章 卞之琳(1)诗集三秋草、鱼目集、十年诗草。(2)理解诗篇所表达哲理、观念和人生体验:诗人将刹那间感觉升腾为深邃慧思,表达了一种相对、平衡观念:人可以看风景,也也许成为风景一某些而被别人观赏;可以看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窗子,也也许整个又成了别人梦境装饰。体现出诗人对宇宙万物息息有关、互为依存关系一种哲理性思考,包括了深刻人生体验。(3)简析诗篇以生活形象体现抽象观念艺术特点:诗歌以鲜明亮丽生活形象体现抽象观念。诗中“桥”、“楼”、“明
37、月”、“窗子”是人们熟悉生活形象,但经了诗人巧妙安排和调度,都具备了特殊艺术韵味。逻辑关系明确,诗意深沉而不晦涩,渺远而不虚空。19、防空洞里抒情诗 穆旦(1)“九叶派”,组诗赞美、诗八首。(2)简析本篇主题意蕴:全诗表面上写是一次躲避空袭过程,事实上揭示了当代人生存状态。诗人从防空洞联想到古代术士长生梦,进一步揭示了当代人正在各式各样消遣中变得麻木,虽然死亡就在身边,也不能从虚妄中醒来。“她所要做就是揭穿当代社会中隐瞒和欺诈,掀开人民赖以躲避社会习俗,捣毁常人避难所,让她们独立地、真实地存在。”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旦面临死亡威胁,就变得惊恐无助;一旦暂时远离死亡,就无动于衷空耗生命,生命意义
38、变苍白甚至荒诞。诗歌记述和表达是战争所带给人苦难。诗人没有写战争场面残酷、人们惊恐或者战斗热情,更没有作感性呼号,而是在理智和想象深处对其进行抒写。(3)分析作品以对比和反讽为核心艺术特点:诗中把躲在防空洞中人们和大街上疯狂奔跑着人做对比,反讽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一旦面临死亡威胁,就变得惊恐无助;一旦暂时远离死亡,就无动于衷空耗生命,生命意义变苍白甚至荒诞;炼丹术士企求长生梦想和战争对生命毁灭相对照,描述战争给民族命运和个体生命所带来严峻而痛苦现实。诗歌描写了防空洞内外两个不同世界:洞外,人们暴露在死亡威胁之下;洞内,人们成功地躲避了死亡,轻松地谈笑,无动于衷地看着报纸上花边新闻。洞外人是惊慌、疯
39、狂,洞里人则是麻木、无动于衷。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旦面临死亡威胁,就变得惊恐无助;而一旦暂时远离了死亡,就开始无动于衷地空耗生命,生命变得苍白甚至荒诞。在无处不在消遣中,人得以沉浸于寻常,满足于得过且过表面生活,陷进肤浅乐趣中无法自拔,从而无暇考虑生命本质与意义。通过对潜藏在现实深处苦难本质想象和思考,把所抒写现实苦难表层空间,设立在带有寻常生活气息防空洞里,从而不间断地将人们正在感受着当前时空和“我”感觉与想象时空互相叠加,交替浮现,在现实与想象纠结、对比和反讽中,传达出诗人对战争中受难独特观测和感受。20、纤夫 阿垅(1)“七月派”,诗集无弦琴,诗论人和诗、诗与现实。(2)简析本诗刻画纤夫
40、形象方式及其涵意:诗人融入了雕塑手法,从不同角度、方位和距离,对纤夫进行了重复、多重美学观照,使得诗艺术形象在饱满情感内容之外,又有着很强立体感和形态感。(3)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本诗主题意蕴:这首诗写于抗战正处在艰难相持阶段1941年,作者通过对江上纤夫刻画,既描绘了在长江上艰难跋涉纤夫,又包括着更加深广历史内容,体现出了一种深藏在普通人民身上坚韧强劲古老民族精神和顽强生命力。(4)对比“纤夫”与“老马”两个形象,简析其各自涵义和诗人所寄予不同情感态度:21、十四行诗 冯至(1)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她、十四行诗。(2)理解两诗主题意蕴:鼠曲草借描叙鼠曲草平凡、渺小生存过程来探求人生真谛。鼠曲
41、草对平凡生活状态静默自足,对人世间为追名逐利而发生“一切形容、一切喧嚣”默默否定,从对它高贵品质礼赞中,领悟着一种严肃人生思考:对高洁人格追求;对平实、认真、执著生活态度赞许。杜甫刻画了杜甫在安史之乱中忍受饥肠,在漂泊与流浪中依然忧心人民、痛惜祖国江山破碎、呕心沥血地唱着悲壮哀歌具备担当精神“诗圣”形象。冯至以为,杜甫伟大之处在于她毫无躲避地承受着时代艰难,而“咱们所处时代也许比杜甫时代更艰难,对待艰难,敷衍蒙混固然没有用,超然与洒脱也是同样没有用,只有执著精神才干克服它。这种精神正是咱们当前迫切需要。”(3)分析鼠曲草这首哲理诗体现手法:诗人通过心物间感发,将抽象思路与鼠曲草形象契合,使思路
42、转化为可感可触物象,避免了抽象理性宣示而具备生动活泼形象性与较强抒情性。(4)分析杜甫中杜甫形象以及作者赋予这一形象思想情感:杜甫刻画了杜甫在安史之乱中忍受饥肠,在漂泊与流浪中依然忧心人民、痛惜祖国江山破碎、呕心沥血地唱着悲壮哀歌具备担当精神“诗圣”形象。诗人通过对杜甫形象塑造呼吁知识分子对民族与时代危难担当精神。22、金黄稻束 郑敏(1)“九叶派”诗人,诗集寻觅集、上午,我在雨里采花。(2)分析“金黄稻束”意象及其含义:诗人通过类似联想把金黄稻束想象成有着皱了美丽脸“疲倦妈妈”雕像,没有那无数个疲倦妈妈,就没有丰收金黄稻束,由此表达了对作为孕育者和劳动者妈妈崇高敬意。(3)分析本诗是通过何种
43、艺术手法表达主题意蕴:诗人借景抒情,寻找抽象与物体之间内在契合,运用象形性词汇来承受思想,从而使形象与思想达到“孪生体”,达到追求现实、象征和思想结合。23、力前奏 陈敬容(1)“九叶派”诗人,诗集交响集、盈盈集、老去是时间。(2)简析本诗中“歌者”“舞者”“风暴前夕”三个意象含义:“歌者”为一种容器,“蓄满了声音”;“舞者”为一种姿势,“拚聚了毕生呼吸”;“风暴前夕”即时代变革。(3)结合本诗时代背景和艺术特点,分析其主题意蕴:诗歌写于1947年,它呈现是一种哲理性命题:力爆发依托长期汇集。歌者、舞者、风暴是20世纪40年代末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大变革真实写照。整首诗情景塑造布满了紧张感,语言
44、、形式和意蕴之间布满了爆发张力,意味着旧时代即将过去,新生活即将来临。散文24、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陈独秀(1)陈独秀诗“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思想文化启蒙运动发起人,新青年杂志创始人。(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本篇主题:本文刊登于五四前夕,新青年创刊三年多以来倡导民主反对专制,倡导科学反对愚昧,剧烈抨击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文化,极大地震撼着思想文化界。但所谓“离经叛道、非法无圣”观点又使杂志遭到众多反对和非难,引起文化界轩然大波。针对社会上种种“罪案”,陈独秀特写此文进行“答辩”,声明新青年杂志思想主张与文化立场,表达了从思想文化高度寻找救国之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决心。(3)分析本篇在
45、构思上特点:文章先承认“罪案”,再明确提出所奉行主旨是拥护民主和科学,并且通过度析拥护民主、科学与所犯“罪案”关系,从而论证了杂志同人思想主张坚决和社会所责难“罪案”无效。25、寄小读者(通讯七) 冰心(1)散文集寄小读者、南归、樱花赞,短篇故事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2)简析本篇赞美母爱、童真、大自然主题:上半篇写变幻无穷海景,下半篇写温柔艳冶湖光,作者把自己感情倾注其间,浸透着童年记忆、弄弄乡愁和对缱绻母爱怀想,母爱、童真和自然美浑然一体。(3)结合主题分析本篇融情入景、情景相生抒情特色:在作者笔下,大自然具备人灵性。景因情之融入而更美,而蕴具有丰富情感内涵。这种融情入景,情景相生艺术特
46、点,使作品具备抒情诗韵味和风景画情致;而笔调轻倩机灵,语言清隽流丽,既有白话通俗流畅特点,又有古典文言精练雅致长处,形成了冰心散文与众不同特点。26、死火 鲁迅(1)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且介亭杂文。(2)分析本篇是如何通过“我”与“死火”对话体现主题:“我”与死火对话本质上是鲁迅内心交织两种声音,探讨是生与死以及生存价值问题。死火处在或冻死或烧完悖论之中,而不论选取走出冰谷或留在冰谷,结局都是毁灭。面对这主线性生存困境,“我”与死火仍要抗争,一种说:“我要出这冰谷”,一种说:“不如烧完”。死火生存困境以及绝望选取,都注入了鲁迅本人悲凉生命体验。(3)分析“死火”意象涵义:“死火”有
47、自己坚定目的,受到温暖就可以复燃,象征着被冻灭热情和但愿。从主线上说鲁迅是在呼唤一种被冻灭热情重新燃烧、呼唤一种有行动生活。(4)分析本篇意象丰富、想象诡谲艺术特点:鲁迅大胆运用艺术想象,借用“梦”形式,创造出死火这一特殊意象和冰山、冰谷意境来逼视自己灵魂最深处。文章有多重意象,虽奇诡、幽幻,但恰恰成为鲁迅所独有心灵探寻象征。冰冷、青白冰山、冰谷是死寂外部世界在鲁迅心灵上投影,是虚无心里和孤单感象征。“死火”与“我”是鲁迅自身灵魂两个侧面,象征着被冻灭热情和但愿。27、苍蝇 周作人(1)散文集自己园地、雨天书、泽泻集、谈龙集,文学专著新文学源流。(2)本篇为作者所倡导“美文”代表作之一。(3)分析本篇主题及其在选材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