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何谓数学素养?通俗说,一个人的数学素养好,与说一个人有数学头脑的意思差不多,归根到底是指他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数学素养是学生以先天遗传因素为基体,在从事数学学习与应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主体自身的不断认识和实践的影响下,使数学文化知识和数学能力在主体发展中内化,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数学化”思维意识与“数学化”地观察世界、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素质,主要表现在观念、能力、语言、思维、心理等方面,包括数学意识、解决问题、数学推理、信息交流、数学心理素质五个部分。它的培养可以学生普通生活常识为起点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提倡探究式教学模式,并在探究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
2、法,并在探究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升数学素养。数学是一门思想性、逻辑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要学好数学,对一个学生来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方法比结论更重要。而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能满足于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不是靠一两节课的教学能实现的,而必须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坚持不懈、多渠道、多方面地去努力和探索。我在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方面做了许多尝试。(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要培养一个人成材,
3、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思维,在于科学的思维。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建立了“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思维的平台。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例如在第六册的基础训练上有这样
4、一道题:+=54 =( )+=56 =( )这道题相当于二元一次方程,虽然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难度,但我没有告诉他们怎么做,而是引导他们去观察、比较: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通过观察、比较,学生自己发现了第一个算式中的换成以后,结果就多了2,说明一个比一个多2,得到=+2,再把第一个算式中的换成相等的量+2,从而可以先求出一个表示10,再求出一个表示12。这样,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比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并渗透了“观察比较法” 和“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再如,每次教学新知之前,鼓励学生“试想一想”、“试做一做”、“试画一画”、“试”,在这个
5、阶段,学生积极思考,充分进行尝试探究、验证,长此坚持下去,学生会逐步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具备良好的推理能力和勇于探究、不断进取的意志和精神。 探究性教学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及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特别符合学生好奇、好动、好试、好比、好胜的心理原理,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重要的是从小就树立不怕困难敢于探究的勇气和信心。(二)、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语言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俄罗斯著名教育家AA斯托利亚说:“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新课标也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包括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的形成与语言是紧密联系的,
6、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正确的数学语言能更准确、清晰地反映一个人的思维过程,展示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因此,我在教学中加强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并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思想、观点。如学习237退位减法时,让学生在桌子上摆23跟小棒,然后让学生摆动小棒,设法得出计算结果,由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用了不同的方法,均得出结果16。他们各自讲自己的思考过程,有的讲:先借1捆,107=3,再将3和13合起来是16根;有的讲:个位3不够减7,取一捆与3根合起来是13根,137=6,将一捆加上6根就是16根;有的讲:学生在亲身感受下,能有条理地讲述计算方法与过程,发展了语言的表达能力。教
7、学时,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同时要求学生对操作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是一条十分有效的训练学生学会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途径。在操作中,学生必然会思考;如何摆放、移动,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如何移动最好而描述时又把外部的物质操作转换为学生内部的思维活动,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并帮助学生把抽象的语言具体化,形象化。这时学生只要按照操作的过程讲出自己的想法,既较容易地用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又从中获得了知识的内涵,这样自然的结合,学生学得有趣,讲得有劲,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身边的事物数学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联系,既加
8、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帮助楼内住户每月计算水电费;为室内装修户测量并计算铺地面用多少地板砖,喷涂四壁和屋顶需要购买多少涂料;植树节时根据种植面积和种苗棵树,计算行距,株距学生觉得这些问题实在、有趣,身边处处有数学,越学越有劲头,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好习惯。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意识,讲一些数学的发展史,多参加数学社会实践等,都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数学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养,数学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教师贵在重视和坚持。要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不仅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识,更多的则是一种方法,一种文化,一种思想,甚至于一种精神和态度,从而让学生满怀乐趣和憧憬地去学习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