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让学生步入精彩的语文世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案例式解读 小学语文节选张晨晖【理论阐释】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课程基本理念”中又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那么,把握语文的特点,彰显语文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育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追求。 语文具有丰厚的人文内涵和实践性,它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工具,而且还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对一个人品格的形成、底蕴的积淀、对社会责任感的树立和终身教育能力
2、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语文是美的熏陶,情的沉浸,智的启迪,作为“百科之母”的语文以它抑扬顿挫的语音、象形会意的文字、丰富多彩的词语、妙趣横生的话语在众多学科中彰显着它独特的人文魅力。如何结合语文的特点引领学生步入精彩的语文世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语文的魅力在于它古老的汉字。汉字是世界上仅存的最古老的文字。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公元前1400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到秦始皇的统一汉字,汉字生生不息,承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散发着不朽的魅力。汉字音、形、意结合,形如物象, 瑰丽纷呈,声如钟磬,音韵铿锵,意蕴丰富,内涵深远。汉字不仅是文字符号,也是一种审美对象。鲁迅在汉文
3、字史纲要中指出,汉字“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所以,无论是汉字的发展历史,还是汉字所承载的中国独具的文字文明和文化底蕴,都应该让我们引以为豪。让学生爱上语文,就先从爱上汉字开始吧!语文的魅力在于它独特的语言。语言是思想的家园,是民族精神的居所。汉语是世界上最丰富、最发达的意义之一,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丰富、最灿烂的文化之一,这样的文化凝结于这样的语言之中,使汉语比起其它语言更具有更加深广厚重的文化积淀、博大浩瀚的文化内涵。它被世界1/ 4 的人口所使用,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是联合国六大工作语言之一。我们的语言也是我们的历史,渊源于中国五千年的语
4、言文化, 是我们民族和国家的标志, 是我们的精神家园。让学生爱上语文,就让他们徜徉于美妙的汉语言里吧!语文的魅力在于它承载的厚重的文化。语文是文化的载体。从母语包裹的文化看,汉母语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以其独有的灿烂和美丽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并且不断地把这种文化和历史加以积淀、传承和发展。对内,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维系着民族情感;对外,促进了世界文明的交流、进步和发展。汉语文教育作为中华民族的母语教育,既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知识,历练语文能力的责任,又必须以涵养民族情感,唤醒民族文化意识,振奋民族文化精神为其特有的功能。“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大百科全书”,还有哪一个学科的哪一
5、部著作能有这般殊荣?语文确实承载着太多太多的文化。让学生爱上语文,就让他们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的民族意识和强烈的民族感情吧!感受语文的魅力,引领学生步入语文世界的策略和途径又有哪些呢?首先是写好字。汉字的表意性,使她具有独具的魅力和非凡灵动的美。可以说,每一个汉字都静静散发着文化的气息和生命的芬芳。古老的汉字的书写方式书法,也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汉字与书法使中华文化焕发出异彩奇光,汉字的书写逐渐升华为一门艺术,这在世界各种文字的发展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作为小学生,写好汉字是进入语文世界的良好开端。朗读与背诵。朗读背诵是促成学生规范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形成良好语感的必要条件
6、。在琅琅的读书声中,课文优美的意境、象征性的意义,都能得以充分地体现。“腹有诗书气自华”,有意识地背诵积累有助于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形成深厚的文化积淀。阅读与感悟。阅读是一种灵魂的探险,是超时空的心灵对话。没有阅读就没有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作为母语教育最重要部分的文学作品,更是学生的精神家园。它以鲜明的形象,优美的语言,无比丰富的人文内容, 陶冶学生的思想和情操, 提高孩子的精神境界, 传递人文精神,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精神世界。勤写多练。写是净化心灵、升华思绪的过程,是语文素养中重要的素养,也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尺度。写作可以显示出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思想感情倾向和知识储备情况,也能够
7、反映出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言语实践活动。语文教育作为母语教育课程离不开“现实生活”这块土壤,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学生学习语文的出发点和归宿,乃至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生活。因此,融身于社会之中,体悟语文丰盈之美,会对语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更激发起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热爱。【案例1】:学习“束”字片段 (薛晓光在汉字教学中开掘汉字文化,小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4期)师:老师手里有几支鲜花和一条丝带,谁能帮老师把这些鲜花捆扎起来?(一位学生和教师一起捆扎,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师:谁能说说我们是怎么捆扎的?生:用丝带把花枝一圈一圈地绕起来,再系上一个蝴蝶结。生:系上蝴蝶结是为
8、了把花枝捆结实,又显得很漂亮。师:对,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表达得也很准确。现在我们把捆好的鲜花叫什么?生:一捆花。生:一把花。生:一束花。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用了“把、捆、束”三个不同的量词。“一把花、一捆花、一束花”是有些区别的,用什么量词更好呢?生:用一束花好。因为一把花在手里攥着,可以是不捆扎的,比如:我在森林里采了一把野花。生:我认为用一束花好。我舅舅结婚,来宾送了很多束鲜花,鲜花不叫“捆”,应该叫“束”,也可以叫“支”。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汉语的语言习惯是:木柴捆扎起来可以叫一捆柴,但很多花捆扎在一起就叫一束花。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束”字。(课件先出现几支花,再出现用彩带捆扎
9、的过程,接着出现“木”字,渐渐把木字拉长变形,扁“口”捆在木字中间,形成“束”字。)看了课件,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生:“束”由“木”和扁“口”组成,“木”代表花草,扁“口”代表丝带,扁“口”在“木”的中间,表示把花草捆扎起来。师:记忆的办法很巧妙,让我们再来把课文的这一段读一读。生:老师,您在班会上总说,学生要用纪律约束自己。约束的“束”是一束鲜花的“束”吗?师:问得非常好。“束”有捆扎的意思,也有约束、束缚的意思。生:我明白了。我们要像捆扎鲜花一样用纪律管好自己的言行。师:大意是对的,但纪律不是绳索,约束自己的言行,重要的是理解纪律的重要性,从内心自觉自愿地遵守。【案例1】解读:开掘汉字
10、文化 激发学习兴趣汉字是表意的文字,汉字的笔画、结构凝聚了民族的文化心理,思维特征。一撇一捺相互支撑就是“人”;“人”“言”要讲“信”;人的“存在”离不开后代的延续(子)和土地(土),存在就是在时空上的绵延;而人要“活”着就离不开“水”,也离不开“舌”头,因为人要用舌头言语来证明自己的存在细究每个汉字,都能发现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生命智慧。汉字的这种形义结合、以象见意的特点, 折射出汉民族特有的注重整体感悟、直观联想的思维方式。这就是我们汉字的魅力。从文字的形态特点看,它质朴而深邃,灵动美丽, 典雅而华贵,直观形象,记录着思想的脉动、洋溢着人文的气韵、闪烁着哲理的光华, 以“六书”为源,不断滋生繁
11、衍。汉字的读音有抑扬顿挫之四声,还有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变声等特殊处理,由于声调的错落有致而实现了音乐般的韵律,有着极强的乐律性和动感且富有感染力。汉字还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意味,不同的语言环境, 有不同的含义。仔细品味,意味很深,值得推敲。汉字的形、音、义一体,组合自如,具有丰富的意蕴和表现力,充分显示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和创造力。学生走进学校,迈入神圣的语文殿堂,首先接触的就是识字。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阶段是培养、奠定良好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重要时期。上述案例中老师就从抓住汉字构字的智慧,发展学生思维,因汉字是意符、音符和记号并用,是一种象形文字,起源于图画,长期的接触使用,促进了人的右
12、脑形象思想的发展。在上述教学过程中,老师关注的是识字的质量、学生识字的兴趣与情感体验以及开掘汉字携带的人文因素,相信这样的识字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也一定会让他们爱上精彩的语文世界。【案例2】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教学片断(徐州特级教师 于永正)师:上节课,我们读出林冲为人处世中、性格中,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让”字。板书,让是一种美德。请大家读第三自然段前五行。生:齐读。师:当洪教头进来的时候,林冲连忙躬身施礼:当他知道洪教头的身份后,起身让座,本来林冲坐在上首,最尊贵的客人做地方,但他主动把这个位置让给了洪教头。这叫什么“让”?生:让座。师:躬身施礼,起身让座。这是什么“让”?不
13、要想得太复杂。生:礼让。师:掌声送给这位同学!(生鼓掌,师板书:礼让)这是礼让,多有礼貌呀,林冲多么彬彬有礼呀!再往下读。生:读。师:当洪教头提出要跟林冲较量的时候,林冲连说“不敢,不敢”。洪教头出言不逊,恶语伤人,侮辱了林冲的人格,伤害了林冲的自尊。如果换了一个人,早就跳将起来,一脚把他给踹翻了。但是林冲说生:不敢,不敢。师:他难道不生气,不愤怒?不是的,他记住一句话,后退一步天地宽。这是什么“让”?生:退让。生:忍让。师:掌声送给他。“忍让”,看这个“忍”字怎么写,我们的祖先怎么造这个字的。(板书忍让)心上面插了一把锋利的刀,这叫“忍”!洪教头傲慢无礼出口伤人,把林冲骂得狗血喷头,但是他竟
14、说“不敢,不敢”,这是何等的胸怀,何等的肚量!如果说礼让容易做到,那么做到忍让就很难,因为忍让需要高修养,没有高修养的人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忍之于心,让之于外,这时的忍就是让,让就是忍。因为心里忍了才有“不敢,不敢”的让的表现。所以说能读出“忍”字的同学很了不起!往下读第四自然段。(生读,师板书:只好,请教了)师:洪教头自以为了不起,气势汹汹拿起一条棒来,喝道:“来!来!”林冲生:林冲只好也从地上拿起一条棒来说:“请教了。”师:从“只好”这个词当中你体会出了什么?生:有点迫不得已的意思。生:被逼无奈。师:而且还说了一句话生:请教了。师:难道林冲真的要向他请教吗?他是堂堂八十万禁军教头啊!你又看
15、出这是什么“让”?生:谦让。师:(板书:谦让)这就是林冲,谦谦君子,文质彬彬,不但武功高强,而且有很高的修养。可以说是文武双全。师:第7自然段,你对这个“扫”字是怎么理解的?看到“扫”字你想到了什么?生:想到了扫地。师:那么,什么叫“抡起棒一扫”?生:和扫地一样。师:怎么打过去和扫地一样?生:就是把棒贴着地面抡过去。师:从这个“扫”的动作当中你看到了什么?林冲为什么不劈头盖脸照死里打,而是贴着地面抡过去?由此你读懂了什么?生:林冲打得很轻,洪教头还能走开。师:他还能爬起来能走,足见林冲用劲不大,没有朝死里打。知道这是什么让了吗?生:退让师:林冲把棒一扫,只是打倒,没有打伤,没有以牙还牙,手下留
16、情,见好就收。手下留情叫什么让?生:故让。师:什么叫“故让”。生:故意让。师:后退一步天地宽。这是什么让?生:宽让。师:这就是宽让!如果说忍让很难,那么宽让就更难。宽让,需要高尚的道德。没有高尚道德的人很难做到这一点。所以说,林冲是真男子,真英雄,身好汉。为什么人们如此推崇林冲,为什么一个“让”字那么重要?读了论语中的一段话你们就知道了。出示: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论语师:孔子有五大美德温、良、恭、俭、让,他温和、善良、做事认真、生活简朴、胸襟宽广。温、良、恭、俭、让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让”字在林冲
17、的身上充分体现。这就是林冲高于他人之处。【案例2】解读:语言是人类存在的家园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并能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于永正老师巧妙设计,围绕“让”字引导学生学习和剖析:面对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径直便去上首坐的洪教头,林冲先是礼让;面对洪教头的冷嘲热讽和傲慢挑战,林冲则连说“不敢,不敢”以忍让相对;当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拿起一条棒掂量一番,独自耍了一阵,然后喝道:“来!来!”林冲只好也从地上拿起一条棒来说:“请教了”,这充分展示出林冲的谦让;而当洪教头跳起来气势汹汹、大呼小叫、凶狠棒劈时,林
18、冲却看出破绽,抡棒一扫,化解了洪教头的着数,把他打翻在地,这近似于“温柔”的教训,更显示出林冲宽让的人品。由此,学生们感悟林冲不仅以高超的武功教育了目中无人的洪教头,而且还以谦谦君子般的人品征服了在场的所有人。于此,于老师又引出孔子的“温良恭俭让”,较好地展示出中华文化的博大和民族文化的智慧。学生们受到了一次民族文化的熏陶,对自己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大有裨益。一种语言是一种文化的承载体,对于培育民族精神、孕育民族情结有极强的凝聚、教化作用。母语的特点即汉语文字、语言文学的特点,集中体现母语的语文课是一门工具课,又是一门内容极其丰富的人文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汉语对于我们来说,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语言工具,而是培养我们民族情结、民族文化和爱国精神的一种手段。对所有的中国人来说,我们的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与表现形式。延续着五千年的文化命脉,是中华文化永远不可丢弃的家园。所以,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汉母语之美,感受文学中的丰富的人文内涵。通过文本的学习,感受其中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学生自身的主动学习感悟和探究积累,构建起自己坚固的精神家园。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