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1.18MB ,
资源ID:5602618      下载积分:8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56026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023].doc)为本站上传会员【w****g】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023].doc

1、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一、选择题1、北京人遗址发现大量人类化石,10万多件石制品,具有人工砍砸痕迹的骨片和丰富的人类用火遗迹等石器的打片方法以砸击法为主,锤击法常见,还有碰砧法。石器以石片石器为主,主要类型有刮削器,尖状器,石锥、砍砸器等。据此可以判断北京人A是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B石器制作技术已经比较成熟C石器是生产生活的唯一工具D已经进入了“新石器时代”2、小明在某一博物馆参观时,看到了下面这个典型的文物人面鱼纹彩陶盆。以下结论不能从中获取的是( )A是半坡人使用的物品B他们掌握了彩陶的制作技术C他们会捕鱼D他们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3、“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发展历法,

2、适时耕种。尧年老时,征求各部族首领意见,推举品德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这段叙述的内容来自A历史传说B考古发现C史书记载D新闻采访4、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这里的“鼎”的作用是A炊具B兵器C酒器D礼器5、在参加夏令营的同学们来到了殷墟,在参观的时候,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这些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由此判断,记载这段历史的文字应该是( )A小篆B甲骨文C金文D隶书6、推动春秋战

3、国时期大变革、大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各国统治者纷纷实行变法改革B商业活动逐渐活跃C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D诸侯争霸局面出现7、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诸侯国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弱肉强食B国家数量减少C统一趋势逐渐加强D适者生存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大成果。追根溯源,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提出法治的思想家是( )A老子B孔子C韩非D墨子9、“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该诗赞颂了秦王嬴政哪项历史功绩(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书同文C车同轨D兼并六国完成统一1

4、0、史记陈涉世家载“失期,法皆斩”,由此可知秦未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A战乱频仍B焚书坑儒C遇雨误期D赋役繁重11、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A盐铁专卖B颁布“推恩令”C张骞出使西域D实行分封制12、汉书记载:天下刚刚统一平定,百姓与贵族都很窘迫,皇帝出行都不能乘坐到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拉的马车,而高级将领与文官只能坐牛车出行了。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汉朝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A实施“以德化民”的方略B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C征伐匈奴维护

5、边境的安宁D向全国军民征集马匹13、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治,使国家出现“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其主要原因是A外戚宦官专权B皇帝昏庸腐败C王莽施政的危害D地方军阀割据1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诗句中涉及到的成语“三顾茅庐”的主人公之一 和诗句中的“老臣”是同一人,请问他是A曹操B周瑜C刘备D诸葛亮15、河南省安阳市有一著名景点“医圣”祠,纪念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医学家。他是A扁鹊B华佗C张仲景D李时珍16、对丝绸之路开辟的意义认识正确的是A加强中国和欧洲国家直接交流B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C推动天山一带与内地融为一体D强化中央对西南边疆控制17、东晋

6、南朝时期,海上交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都超过前代,并为后世海上交流的兴盛打下基础。主要条件是( )A北方战乱不休B江南地区的开发C航海技术的进步D统治政策的改变18、西晋是中国历史上的短命王朝之一。下列对西晋灭亡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B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C内迁各少数民族的反抗D西晋的最高统治者昏庸无能19、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这些成语来历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牧野之战B城濮之战C淝水之战D巨鹿之战20、如下图所示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画作的局部图,是顾恺之以三国时期曹植的名赋为题材创作的,它是( )A女史箴图B洛神赋图C帝后礼佛图D清明上河图二、综合题2

7、1、中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关系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问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根据大量考古材料论证中国稻作的起源是长江下游杭州湾地区,然后呈波浪形向周围扩散,其最早时间应在7000年以前。 严文明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材料二:(战国时期)列国竞争的态势,给每个大国都带来了特有的“压力挑战”。农业的发展与否,被看成与国家兴亡生死攸关的头等大事。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大量出现,无疑是我国农具原材料的一次革命,大大提高了垦耕的效率。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三: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势必大量的占用耕地。而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多地少、耕地相对不足的国度里,也必须要解决好吃饭问题。建设与吃饭就成了一个两难

8、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只有做到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坚持可持续发展观才能实现现代化。 李志民城市化进程中土地问题 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回答中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地区。位于浙江余姚的哪一古人类活动遗址印证了这一说法。(2)材料二中“农具原材料的一次革命” 是指?据材料二概括这次“革命”的影响。结合所学列举此时秦国为发展农业采取的措施(3)材料三中“两难问题”是指?面对这一问题材料三建议如何做?(4)谈一谈各个时期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农业的原因22、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而建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有关制度的问题: 材料一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

9、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史记五帝本纪(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制度?材料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礼记礼运(2)材料二中 “天下为家”的局面开始的标志着是什么?材料三材料A 下图是在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里面的铭文记载说: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材料B 史记记载:“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3)材料A和材料B中提及到的制度是什么?材料

10、A和材料B都是研究西周制度的史料,但史料类型不同,其中:属于一手史料的是_,属于二手史料的是_。材料四:(李斯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人);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置诸侯不便。史记秦始皇本纪(4)依据材料四,概括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结合所学,写出秦朝推行郡县制的影响。(5)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远古、夏商周和秦朝时期国家制度不断变化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是时天子问奴降者(投降的人),皆言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向匈奴,无与共击之(匈奴)。汉方欲事灭胡(匈奴),闻此言,因欲通使(月氏)。道必更(经过)匈奴中,乃募

11、能使者。史记大宛列传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较早进行汉化改革的皇帝,他在公元496年,领头把复拓跋改为元,从此他的姓名就成了元宏。其他如独孤氏政姓为刘,步六孤氏政姓为陆。当时鲜卑族改姓一百多个。摘编自中新网材料三 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明整合为一体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虽然历经战乱与分裂,但这文明的完整性、延续性从未被打破。这种完整性、廷续性成了中华文明稳定发展的原因。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招募到的出使月氏的人物是谁?派此人出使的目的是什么?他的出使有何意义?(2)材料二反映了北魏孝文帝实行的哪一项汉化措施?结合所学知识

12、,这场改革有何历史作用?(3)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文明稳定发展的原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解析:B【详解】根据材料“打片方法以砸击法为主,锤击法常见,还有碰砧法”“石器以石片石器为主”,可知石器制作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因此选择B项;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前,是中国最早的原始人类,因此A项排除;石器是生产生活的唯一工具,说法太过绝对,与史实不符,因此排除C项;北京人制作使用尖状器,石锥、砍砸器等,为打制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因此排除D项,选择B项。2、D解析:D【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此文物是半坡居民的人面鱼纹彩陶盆,与半坡居民的住房无关,故D符合题意;依

13、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此文物是人面鱼纹彩陶盆,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半坡,为半坡居民制作的彩陶,故A不符合题意;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此文物是人面鱼纹彩陶盆,说明半坡居民已经掌握了彩陶的制作技术,故B不符合题意;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此文物是人面鱼纹彩陶盆,上面画有鱼纹,这应与当时的经济生活有关,反映了半坡居民会捕鱼,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3、A解析:A【详解】材料“尧年老时,征求各部族首领意见,推举品德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这种民主推线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制”。尧、舜、禹是我国的历史传说人物,故A项正确; 尧、舜、禹的史迹尚未有考古发现,排除B项;材料的内容不是出自史书记载

14、,排除C项;尧、舜、禹是远古的历史传说,无法新闻采访,排除D项。故选A项。4、D解析:D【详解】根据所学,“鼎”是礼器,主要用于祭祀,同时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5、B解析:B【详解】通过题中“殷墟”、“商王”等关键字,能得出残片上的是甲骨文。甲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或者记事在龟甲或是兽骨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B符合题意;ACD项出现在甲骨文之后,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故选择B。6、C解析: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促使劳动的效率大幅度提高,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15、,也推动春秋战国时期大变革、大发展,故C正确;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故A错误;春秋战国时期以官府手工业为主,民间手工业较简单,春秋战国时期商业活动不活跃且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故B错误;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的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故D错误。综上故选C。7、C解析:C【详解】根据题干“西周初年的诸侯国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可知,从春秋初年到战国之初,国家的数量在不断减少,这表明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国家逐渐走向统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国家数量越来越少,许多弱小国家在战争过程中被相对强大的国家

16、吞并,这体现了从分裂到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故C项正确;ABD项都是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现象的概括和说明,不是对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8、C解析:C【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依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C正确;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A排除;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B排除;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D排除;故选C。9、D解析:D【详解】依据

17、题干“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可以看出李白歌颂的是秦始皇统一中国方面的功绩,故D正确;ABC三项是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BC错误。综上故选D。10、C解析:C【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失期,法皆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遇雨误期,按照秦朝的法律就要杀头。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1、B解析:B【详解】据材料“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可知,诸侯的封地必须要分割给他所有的儿子,结合所学可知,西汉汉武帝时,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削弱

18、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故B符合题意;盐铁专卖属于经济措施,与材料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张骞出使西域,是为了抵抗匈奴,与材料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实行分封制与材料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2、B解析: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多年高达三分之二的税赋,以及多年的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本来战国时期尚未恢复的生产力水平经过战争后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百姓失去土地,吃不饱,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死亡人数超过一半。皇帝的马车都配不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将相有的只能乘牛。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汉朝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选项B符合题意;

19、选项ACD与题干不符,应排除。故答案为:B。13、A解析:A【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故A符合题意;皇帝昏庸腐败与史实不符,故B错误;王莽施政是在西汉末年,东汉政权后期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不包括王莽施政的危害,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错误;地方军阀割据都发生在东汉末期,与题干中的“东汉中后期”时间不符,故D错误;故选A。14、D解析: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其中材料中的“老臣”是诸葛亮的自谦,因此D项正确,ABC项排除。故选D。15、C解析:C【解析】【详解】依据

20、题干“医圣”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C项符合题意;扁鹊和华佗虽然是医学家,但不是“医圣”,AB项不符合题意;李时珍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著作是本草纲目,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16、B解析: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以首都长安为起点,经甘肃、,到中亚、西亚,最远至欧洲(大秦),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史称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因

21、此对丝绸之路开辟的意义认识正确的是“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对丝绸之路开辟的意义认识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17、B解析:B【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东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安定,大量北人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发展,而江南地区的开发,为后世江南地区的兴盛打下了基础,故B符合题意;北方战乱不休导致了北人南迁,与题干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航海技术的进步属于辅助条件,而非主要条件,故C不符合题意;统治政策的改变属于辅助条件,而非主要条件,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8、A解析:A【详解】根据所学可知,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亡西晋,A符合题意;西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争

22、权夺利,爆发了八王之乱,内迁各少数民族的反抗西晋暴政,最高统治者昏庸无能,这些因素使西晋迅速走向灭亡,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19、C解析:C【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淝水之战时期,苻坚以“投鞭断流”表明其军队强大;苻坚望东晋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是晋兵,胆战心惊,最后溃败,一路上“风声鹤唳”,故C符合题意;牧野之战,它这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 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进行的决战,与题干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城濮之战,是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晋、楚两国在卫国城濮(山东鄄城西南)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 。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

23、,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在材料中未涉及,故B不符合题意;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与题干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0、B解析:B【详解】东晋的顾恺之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他擅长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流传下来的作品有摹本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时期曹植曾经做过洛神赋,故洛神赋图符合题意,答案为B,排除A;C是龙门石窟中的浮雕,不是绘画,排除;D的作者是张择端,排除。二、综合题21、(1)河

24、姆渡居民(2)铁制农具的大量出现;大大提高了垦耕的效率;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建设与吃饭问题;做到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坚持可持续发展观才解析:(1)河姆渡居民(2)铁制农具的大量出现;大大提高了垦耕的效率;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建设与吃饭问题;做到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坚持可持续发展观才能实现现代化。(4)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根本。【详解】(1)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坐落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用象牙雕刻、木

25、结构水井,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2)根据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大量出现,无疑是我国农具原材料的一次革命,大大提高了垦耕的效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农具原材料的一次革命”是指铁制农具的大量出现。根据“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大量出现,无疑是我国农具原材料的一次革命,大大提高了垦耕的效率。”可知,这次“革命”的影响是大大提高了垦耕的效率。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为发展农业采取的措施有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根据材料三“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势必大量的占用耕地。而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多地少、耕地相对不足的国度里,也

26、必须要解决好吃饭问题。建设与吃饭就成了一个两难问题。”可知,材料三中“两难问题”是指建设与吃饭问题。根据“在城市化进程中只有做到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坚持可持续发展观才能实现现代化。”可知,面对这一问题材料三建议做到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坚持可持续发展观才能实现现代化。(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各个时期的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农业的原因是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根本。22、(1)禅让制(2)夏启继承王位(或禹传子启)(3)分封制;A B (4)避免分封制所带来的诸侯割据郡县制使中央直接控制了全国各地(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5)适应社解析:(1)禅

27、让制(2)夏启继承王位(或禹传子启)(3)分封制;A B (4)避免分封制所带来的诸侯割据郡县制使中央直接控制了全国各地(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5)适应社会发展;巩固统治者的统治;(言之有理即可)【详解】(1)依据材料一“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反映了尧将自己位置让给了舜,不是给儿子丹朱。结合课本所学,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实行禅让制,即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2)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禹在位时,他的儿子

28、启已有强大的势力。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3)依据材料三“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结合课本所学,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图A是在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实物、历史遗迹等属于第一手史料;“非当事人提供(包括后人整理)的资料则是比较间接的证据,我们称为第二手资料,又叫间接史料。”图B史料记载,是后人对史实的记载,属于二手资料。(4)依据材料四“然后属疏远

29、,相攻击如仇雠(仇人);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置诸侯不便。”结合课本所学,秦朝统一后,在地方,为避免分封制所带来的诸侯割据,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控制了全国各地,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5)依据课本所学,远古时期,黄河流域实行禅让制更替首领;夏朝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西周实行分封制巩固疆土;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地方推行郡县制。由此可知,国家制定的变化,适应社会发展;巩固统治者的统治。23、(1)人物:张骞。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意文:促进了汉与西域相互了解和文化的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幵辟创造了条件。(任一点) (2)措施:改姓汉姓。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増强了北

30、魏的突力。(解析:(1)人物:张骞。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意文:促进了汉与西域相互了解和文化的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幵辟创造了条件。(任一点) (2)措施:改姓汉姓。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増强了北魏的突力。(任一点)(3)原因:中华文明的完整性、延续性。【详解】(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招募到的出使月氏的人物是张骞;据材料“汉方欲事灭胡(匈奴),闻此言,因欲通使(月氏)。道必更(经过)匈奴中,乃募能使者。”可知,派张骞出使的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历经13年的艰难险阻回到长安。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与西域的相互了解和文化的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2)依据材料二“他在公元496年,领头把复姓拓跋改为元,从此他的姓名就成了元宏。其他如独孤氏政姓为刘,步六孤氏政姓为陆。当时鲜卑族改姓一百多个”可知,该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之一:改鲜卑姓为汉姓;通过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3)依据材料三“在此过程中,虽然历经战乱与分裂,但这文明的完整性、延续性从未被打破。这种完整性、廷续性成了中华文明稳定发展的原因”可知,中华文明稳定发展的原因是中华文明的完整性、延续性。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