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任晓慧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有所创新、有所发现,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所谓“主动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悟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 以数学教学为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小学生认识和掌握知识的规律,以及小学的年龄心理特征,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乐学的境界,是值得每位数学教师不断研究和探讨的课题,下面,我就谈几点个人在这方面的体会。一、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是思维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件事物发
2、生兴趣时,注意力就十分集中,求知欲就空前旺盛,思维就非常敏捷、灵活。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是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乐学、主动地学。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 2一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
3、。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二、动手操作,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由于学生对直观形象的知识容易接受和理解,所以对操作实践性强的课感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些操作实践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操作实践中理解掌握新知,提高技能,同时受到学法的启迪。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教师一上课就说:你们知道吗
4、?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就连我们这双手里也藏着数学知识。想了解一下吗?请你们伸出左手,张开,数一数,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空格叫做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是在几个手指之间?依次伸出4个手指、3个、2个,找出间隔数。师:你有什么发现吗?这时学生就会在动手的同时带着急于探索的想法去主动学习了。这样,每个学生边操作、边观察、边思考,人人都兴趣昂然的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以操作为手段,以表象为桥梁,自然地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操作能力。三、培养良好的师生情,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良好的师生情感氛围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试想一下一
5、个学生不喜欢的老师,学生会喜欢他上的课吗,更谈不上主动学习了,只有让学生喜欢了自己,这样学生才能够由单纯的喜欢某个老师上课转化为喜欢这门学科。那么如何才能营造良好的师生情感呢?那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敢于放下自己的架子,想方设法拉近学生,缩短与学生的心灵距离,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接受你、认可你,从而使学生产生发自内心的驱动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去。这就要求我们任课教师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舍得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四、注重学法指导,培
6、养学习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可见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窍门,学生才能由“学会”变为“会学”,并由“会学”变为“乐学、善学”。在乐学的基础上,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内在的主动学习的动机,从而把学习转化成为自身的自觉行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例如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学中,课前我先让学生带来许许多多的三角形,有实物的、有图片的然后指导学生用剪刀把三角形割、补、拼,把它转化成为已经学过的图形,并且找出这些图形与三角形的联系,最终很容易的就能够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掌握了这种割、补、拼求面积的方法,再去学习梯形、圆形的面
7、积计算公式时,就能够很主动探索它们的面积计算方法了。五、紧密联系生活,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教学时要时刻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让数学在孩子的眼里变成能够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使学生从枯燥的公式中,从抽象的符号中的解脱出来。因此在教学中,要尽量缩短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学习,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如:揭示“加法交换律”时,我设计了一个生活场面,在桌子上摆小棒。左边一堆4根,右边一堆2根,共放着6根小棒,然后让同桌两名同学面对面的坐着,根据看到的
8、小棒由近及远的列出加法算式,其中的一位同学列式为:4+2=6,另一位同学列式为:2+4=6;接着让学生观察,桌上一共有几根小棒?(和不变);然后思考;为什么算式不同,结果相同呢?这样,学生联系刚才的坐的位置的不同,就能很容易的明白“加法交换律”的内在含义。通过这样的生活事例,就能够使学生明白我们学习的数学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去。总之,在教学中,要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小组合作,小组比赛等,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只要教师能够深挖自身因素,给学生一块适合于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土壤,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一定能够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从而做学习的真正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