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26.50KB ,
资源ID:5598397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55983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我们的课改之路在何方.doc)为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我们的课改之路在何方.doc

1、我们的课改之路在何方 说到课改工作,在我们普通的农村学校看来,派出去的教师参加教育发达地区先进教学与管理的观摩培训也不在少数,但落实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与教学管理中则大多呈现出全面开花,形式上十分热闹而实际效果上起色不很明显,在体现课改的方式上,不少农村学校找不到突破口,多以听听课、评评课、写写文章。如果要上课题也是停留在文字上的多,实际工作中坚持付诸实践的少,更有甚者歪理曲理解为是给学校装门面,为教师个人评职称创造条件,使得教育科研不能有效融合于学校课改的实际,形成研与用两张皮的现象。所以日复一日,工作照样在做,学校教学风格仍涛声依旧,总是难登大雅之堂。我作为校长,应负主要责任,静下心来,实实在

2、在带领老师们踏上精品教研之路在何方啊?该不该接受课改课改工作已推行多年了,为什么总是举步维艰?国家层面已做大量工作:教材修订、教师培训、行政号召。应该说大政方针已定,不是改不改的问题,只是如何改,改的实际效果问题,因此课改工作毋容置疑,从工作纪律上讲,我们应该接受课改,可现实中有两大沟壑始终难以逾越。一是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中知识与能力两项指标孰轻孰重难以取舍,能力高低评判难以操作和量化,为公平和稳定起见,国家考试制度也是在摸索中艰难前行,目前仍以文化知识考核为主,学生能力考核为辅,考试的指挥棒决定着人们的工作取向,这应该说是主要原因。二是执教者传统的教学思维惯性难以克服,几十年如一日的(老师讲

3、、学生听占据主课堂)时间+汗水,照样在出“成绩”,因此不管学生能力如何,只要分数高就行,教师教死书、学生死读书,泯灭了教育的真谛,扼杀了学生发展的潜能。现实中的“高分低能”、“读大学无用论”、“大学毕业即失业”、“北大生辍学读技校”等怪现象将教学改革的功利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教师、家长与学生的思想上、意识形态上树起了一道困绕和阻碍课改的高墙,形成了教师改家长压,学校改家里补,课堂改课后补”的怪圈。三是我们的老师在心理上没有做好课改的准备,看课改的眼光短浅,总是认为习惯了的传统方法来得简单快捷,课改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工作上,是一种额外工作负担,没能认识到成功的课改就是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提升学生的

4、学习效率最捷径的路子。这三大原因是目前导致我们课改工作迟迟不能大刀阔斧推动的主要症结。第一个层面是国家战略,相信它的实质性改革只是时间早迟的问题,一旦时机成熟,是带有行政强制手段的。第二个层面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考虑的当务之急了。换句话说,你准备好了吗?可以不要求一蹴而就,但应该行动起来,首先从观念上改变自己,改改传统的教学思想,反思一下自己一路走来所用的套路、效果如何?乏味不?学生欢迎不?时代如此高速在发展,而我们的教学思想和手法仍停止不前,不落伍才怪。其次从理论上丰富自己,多学习,多借鉴,让自己改起来有底气。再就是从课堂上着手,试着改改满堂灌的陋习,多放手一下学生,关键看你如何设计、如何

5、组织使放而不乱,达到预期目的。不要奢想一两堂课就有效果,要有耐心,持之以恒地约束自己少讲,培养学生多“动”(动手、动口、动脑),习惯一旦养成可能就会春暖花开。分析不愿做的原因可能有:一是怕失败,功利心作祟;二是怕麻烦,老套路轻车熟路,最关键是第二点,这需要我们提升师德修养,践行学高为师的价值观。试想如果每一位教师都有想成为优秀教师的追求,困难都可以克服,但如果任何一项改革都患得患失,那也终将一事无成。因此,我们应该行动起来,紧跟形势,接受课改。如何进行课改?课改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设计,而且也是一个复杂工程。目前也还没有一条完全畅通,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路子,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6、,那就是翻转课堂,解决“如何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个问题,现实版中很多名人大师创设的各种教学法都是在围攻这个堡垒,找最佳的突破口。虽教无定法,但主攻方向没变,我们听专家辅导,看名师上课,都在研究这个问题,所以说到课改,首先得明确改的方向,然后再是研究改的策略,这一点很重要。作为校长,不仅是管理者,更应该是教育思想的引领者。这些年来我也一直沉溺于课改思考中,彷徨过,犹豫过,但最终还是醒悟了。现实版的课我也曾是忠实的执行者,也非常信奉时间+汗水就是效益,但我越教越觉得对不起教育,因为眼中没有学生,我就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就是仆人,不管你如何,就应该惟命是从,老师努了力,学生就应该优秀。但久而久之,

7、学生变得麻木了,失去了天真与灵气,我愈来愈感到害怕,开始怀疑“师道尊严”这个信条了。通过看理论书籍,听专家讲座,看名师上课,坚持着改改,真还是有效果。首先是学生喜欢你了,不再因害怕而怠课,变得积极主动了,原本硬讲需很大功夫,但通过一些学生动手实验等参与,不经意间竟破解得是那么的轻而易举,从此我不再怀疑学生的自主能力,每堂课总在谋求采用什么样的手段去激发学生和破解问题,这些年来我一直坚持着,想的东西做出来,做的东西写出来,日久天长便有所悟,对如何进行课改,抓好前期准备工作,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和拙见,以求共勉。1、毫不犹豫地迈出第一步-改课任何一项改革,都有一个酝酿和过渡阶段,绝非活生生的一刀

8、两断,对课改更是如此。我反对那些“脱胎换骨”、“蜕变新生”、“翻转传统”等说法,因为不顾实际的课改,会导致一团糟,所以我希望老师们先学会“改课”。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最大的习惯就是“善讲”,生怕孩子学不懂,千讲万讲,学生最大的习惯就是“坐听”,机械地接受和机械地练习,因此“改课”就是要改变我们这种日复一日的惯性习惯,变“善讲”为“精讲”,变“坐听”为“动听”,这个“讲”字多停留在“导学”上,这个“动”字多研究一下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要改变这些习惯,肯定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下子就到位,这可以理解,但应该有一种追求,乐意去做。说到技术层面,也并非深不可测,关键看心态,平常多看一下网上的名师授

9、课,多看一些教研书籍,同行之间多切磋研究,鼓足勇气放弃顾虑,不急功近利,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我相信绝对会有效果。现在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不放心”、“不相信”、“不愿意”,对改课总是持怀疑态度,认为那是公开课的演戏,实际工作中行不通。其实这是狭隘的理解,是典型的教研两张皮现象。我最反对搞形式主义,又特别是在教学等主要领域,搞教研就是为了促教学,上公开课就是为了以点带面,不是做秀或成就个人。我也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教学而另起炉灶,只是研习如何将二者有机融合,让我们的课更有生气,更有效果,从而实现分数与能力的双赢,这就是校长的真实意图。2、毫不排斥地迈出第二步-研课研课不是一般意义的议课,而是上升到一

10、个层次做课题研究。说到课题研究工作,作为一线学校我的观点是:少一些高深、系统的大课题,多一些贴近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着眼于问题的解决的微型课题,立足大众化,让课题走入所有教师的视野,不是为了得名,而是让教师在教学上得实惠,实现教研促教学的终极目标。谈到“研究”二字,老师们总会产生一种排斥心理和畏难情绪,一则认为“研究”是专家们的事,我们只管“教书”,二则缺少技术路径很难品尝到“研究”成功感。现实版的很多课题不排除有舍近求远,事本简而索繁之嫌,让人望而生畏,其实从实战的角度思考,我们倡导老师人人参与到微型课题研究,目的就在于解决教学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减少纯理论成分,因此做微课题研究,其程序可以

11、简化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步骤,做细每一个研究环节,做实每一个阶段的研究实践,就能取得实实在在的研究成果,来革新我们的教法,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优化学生的智能结构,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双赢。做微课题研究是一项投入少,见效快的名师工程,希望我们的老师都行动起来,按照学校定面、教研组(年级组)定线、名师和教坛新秀定点的策略来开展。具体实施中注重以下问题课题是哪一级不重要,要根据学校实际提出课题,课题研究要有助于教师成长,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实实在在去做,不搞形式主义,要超越传统,减少理论成分,多技术层面,坚决不搞教研两张皮这样的事。课题源自于问题,问题源于我们的教学实践,源于学生、源于教学反

12、思。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课题,那些凭经验凭敬业就可解决的问题不是课题,要用发展的理念在教学细节中搜索问题,在看似平常普通的教学实践中捕捉问题,从而提炼成有价值的课题。低年级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课堂常规为侧重,中高年级以培养学生立德树人与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点。如:低段学生识字、写字能力的培养、在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小学数学主题图应用的研究、利用主题班会活动培养小学生表达能力的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的实践研究等等,彰显出教师强烈的问题意识,只有找准问题,才能迈开研究的步伐。为了有效研究问题,必须具备扎实的

13、基本功和良好的科研素养,仅凭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希望老师们一要把我们的教学常规活动做精,深研教材,深研学生,时刻反思,不照本念“经”,上自己欣赏的课,做学生喜欢的人。二要多学习,静下心来看一些教学理论书籍,网上观看一些名师课堂实录,做一个有学问的人。三要积极参加一些校内校外专题培训,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做一个跟得上时代形势的人。四要同行间多交流,摒弃同行生忌的陋习,做一个受同事尊重的人。五要扎实开展学校的日常教研活动,有制度、有方案、有过程评价、有奖惩机制,让老师在活动中不断积淀,不断提高,反对搞形式主义。有了问题,有了一定的理论素养,老师们还得训练自己的笔头功夫,即敢写、能写、会写。思

14、在脑中、想在心中、做在行动中,这些东西都可通过笔头写出来,既写出日常教学实际中古色古香,朴实无华的论断(理由、做法),又要写出理论与实际相融、归纳凝炼、实用性强、语言精妙的教研文章来。很多老师想得到、做得到,但写不出,这种情况一是多训练自己组织语言文字的能力,敢于下笔;二是多读“圣贤”书,下笔才有神,用文寄情,以文搏技,写出自己与学生相处的美好时光,写出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技能,拨开弥漫于自己心中的迷雾,就是论文。有了问题,有了理论积淀,又善于写,老师们就可以去追根溯源,借鉴一定的理论框架和他人经验,制定出研究方案,在实践中身体力行地破解问题,这个过程就是研究,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不能闭门造车,严

15、禁抄袭,必须在实际教学中一步一步地落实方案中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关于方案的制定,可建议如下策划确立课题(选准问题,教育教学中急待我们去破解的问题,由学校选准一个主攻方向的问题,将主攻问题进行分解,再引领教师根据分解的子问题去思考,选择适合实际的问题去破解),填写微型课题申报表课题方向(研究方向和角度,即破解问题的突破口,该问题的破解能引领教师或学生朝什么样的方向、路径去发展)研究思路(方法、步骤、时间安排、采取的措施等)预期成果(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反思解决问题的做法,将成功的做法、措施等进行整理修订形成较成熟的经验、方法等)研究过程中要注意:拟定好研究工作的计划,每期有

16、一个计划,即对一个学期内要解决某个问题有个总体规划,每一个月有个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即安排好一个月中的四周时间,我每一天要围绕破解的问题具体做些什么,每一周要有一个研究工作小结,即小结一下我这一周的得失,以便调整下一周的工作日程,每一个月有一个阶段性小结,分析得失,以便调整下一月的工作安排,每一学期有一个总结,归纳一学期的成功做法,反思不馁之处,将不馁之处做为下期的主功方向。周与月之间,月与学期之间是一个累计渐进的过程,成功的做法是在不断累计中逐渐成熟的,难以解决的头疼问题在周与月,月与学期之间逐渐变得清晰、易解。要善于将问题进行分解,决不可急功近利,往往复杂的问题是可分解成若干个简单易做的小

17、问题,循序渐进,各个击破,持之以恒,要做一个环节,就将这个环节做好做成功再进行下个环节。原始材料的收集,填写活动记录表,反映出时间、地点、主题、参加人员、活动研究的内容,对研究活动的所有第一手原始材料做好归类收集(如计划、小结、教案、习题、课件、教学故事、教学反思、经验文章、学生典型作业、学习小组管理等文字、图片、教具学具)。定期检查实施的成效,勤于分析得失,不断修订补充活动中的做法,形成阶段性报告(成功、失败、对策等),上报学校课题指导组,接受阶段性评估、会诊,及时提炼成果或校正方向、方法。结题时,要有详实的材料清单和结题报告,接受课题组的检测评估。学校管理层面要做好以下工作:建章立制,设计

18、一套完整、切实、科学的学校微型课题研究管理制度,从简从重从实,利于操作,减少形式主义成分,多实用内容让老师舍远求近,舍繁求简,真真切切指导教学,品尝到教研的成功感。搭建好队伍,本着骨干教师领头、普通教师参与的原则,骨干教师在研课活动中起着组织、引领、指导作用,普通教师积极参与实践,在实践中严格按研课组的计划、安排及活动设计操作,真实提供第一手资料,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改进做法,朝着既定的目标领悟,提出有利于解决问题的金点子。为老师设计好研究的路径,准备好相关材料表,如微课题申报表、研究活动记录表、研究活动阶段报告(进度)表、结题报告表等,并抓好教师的培训,拨开教师心中的研究迷雾,让教育科研走下神坛

19、,走进寻常百姓家。加强研究活动的过程管理,学校成立科研工作考评小组,定时定期考核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并给出结论:优秀、合格、待合格三个等级,根据情况适时予以督促和指导,确保课题研究的有序开展,不搞形式主义。设立科研成果奖,以期为准,按课题组给予科研经费和成果奖最后,我想用一则比方来引导教师们用什么样的心态来认识教育科研:人喜欢蝴蝶的美丽,一人买来网筐,穿上运动鞋,跑得气喘吁吁,终于网来几只蝴蝶,但蝴蝶在网中恐惧挣扎,毫无美丽可言,而另一人则买来几盆鲜花置于阳台,边品茶、边欣赏闻香而至飞舞花盆的蝴蝶,美丽极了。前一人刻意“追求”,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和功利表现,后一人因材“吸引”,才是正宗的实用主义和得道高手。我们做教师只会教书,而不会从事教育科研是一个上不了档次的老师,如何做?要做在心里,不能浮于表面,要做得实在,不能流于形式,要通过教而思研,通过研而促教,摔开“教书匠”身份,真正成为“会用教材引领学生求学的先生”。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