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 国际政治中的互动第一节 国际互动一、国际互动就是指两个及其以上的国际行为体之间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的形式、内容、密度、范围与性质。二、 国际互动的基本维度:1、地理规模 A. 局部性 B. 区域性 C. 全球性2、主体数量 A. 双边 B. 多边3、密度 A. 松散型 B. 紧密型4、内容与形式 任何国际体系都是围绕某种问题形成的,或者说存在某种“问题域”(issue-area) A. 经济互动 B. 军事互动 C. 政治互动 D. 文化互动5、互动性质 合作型互动VS.冲突型互动6、互动的手段 外交VS.武力三、 外交外交就是一个国际行为体以非暴力的方式与其他国际行为体互动的过程,是国
2、际行为体追求其目标的基本手段。由于外交强调沟通的非暴力方式,谈判、妥协就是外交的基本要求。【1】外交的功能一国外交人员是沟通该国和世界其他部分的桥梁。功能:(1)信息沟通:外交人员作为通讯员与观察家;信息披露(2)谈判斡旋:两国或多政府就特定问题进行谈判;作为第三方斡旋、调停国际问题。穿梭外交(3)政策宣示与辩护(4)化解危机第二节 外交的运用:均势【1】均势的基本假设:尼布尔:“从根本上讲,正义有赖于均势,一个人或集体或国家掌握了不应有的权力,如果不用可能的批判和抵抗对这种权力加以抑制,它随时都会无节制地膨胀起来。”4个假设: 1、在一个无政府世界中,武力才是有效的政策手段,只有当国家间拥有
3、的武力达到了某种均衡,才可能出现稳定和可预测性。2、对于一些国家来说,追求地区的甚或是全球霸权仍是可能的,甚至还是一种自然的趋势。3、其他国家试图通过增强自己的实力,或者和同样受到威胁的国家形成一个反霸权的同盟,来阻止霸权国家的出现。4、因而,势力均衡是值得获取的,它既维护了国家的独立,还达成了一种平衡,而这种平衡促进了秩序与和平。【2】均势的建立和破坏:A、摩根索:“势所必然”,当国家在世界上追求自身的国家利益和谋求权力的时候,平衡就会出现B、均势是国际体系避免安全困境的结果,是一种次佳的体系存在。C、均势是人造物,是国家有意选择的政策结果D、建立/打破均势的两种方式: a.内部方式:内部发
4、展、军备竞赛b.外部方式:联盟、战争第三节 武力的运用:战争【1】什么是战争?三个特点: (1)战争的根本属性是使用暴力,它应该是“热战”而不是“冷战”; (2)战争的参与者都是有组织的集团的成员而不是个人,个人即使在冲突中使用暴力,也不能算战争; (3)战争涉及的是政府,或者至少一方是政府,如果另一方是非政府行为体,其根本目的也在于建立政府。A.国际战争VS.内战B.战争就是有组织的使用暴力的冲突。C.使用暴力要达到何种程度才算得上战争呢?1000人【2】战争的观念:1、战争的政治概念常态现象 战争是国际关系中的一种常态特征,是国际体系机能的一个常态部分,它绝不是病态的,尽管它可能令人惋惜。
5、 根据克劳塞维茨的论述,战争是或者应该是一种被控制的、理性的政治行为,是“一种真正的政治工具,是政治活动以另一种方式的继续”现实主义认为,由于国际体系的无政府性存在,没有一个中央政府来禁止暴力的使用,因而战争就是冲突解决的终极机制。2、战争的道德概念病态现象 20世纪逐渐来临时,关于战争的观念却出现了巨大转变。战争逐渐地被视为一种不正常的病态现象,而不管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战争本身即被视为不道德或者至少是不正常的选择。 1919年的国际联盟盟约、1928年的非战公约、1945年的联合国宪章以及同年的伦敦章程(根据这一章程建立了纽伦堡战犯法庭) 战争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是合法的:其一,作为自卫行为捍
6、卫自己的生存;其二,作为执法行为来协助其他国家防卫自己或恢复国际正义。3.战争确实已经很难再以19世纪或20世纪早期的方式发生。基本原因有三:其一,战争成本急剧加大,且难以计量,核战争甚至是这种计量变得毫无意义。其二,随着公民社会的成长,人民已经很难被完全动员起来参与一场19世纪的全民战争,相反往往成为战争的制约力量。其三,非对称战争(游击战、恐怖主义等)的增加,使得战争很难有正式的开始和结束界限。【3】战争的原因:1、体系层次A、无政府状态与安全困境B、权力分布与权力转移 吉尔平:霸权战争维护既定霸权 奥根斯基:权力转移理论,霸权战争,挑战霸权的战争 莫德尔斯基:霸权周期理论C、体系层次的经
7、济因素对资源的控制;财富鸿沟2、国家层次A、军国主义B、国家类型的不同 民主和评论和帝国主义论是两种重要的理论。C、内部冲突的外溢D、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以色列、冷战、霍梅尼革命3、个人层次A、 人类本性:性恶论、地盘性(对领土的敏感)B、领导人经历与个性C、领导人的情绪D、领导人的认知(观念框架、错误认知)【4】战争的解决1、内部解决回避、妥协、屈服、被征服(被击败)、冻结(冷战)、邀请第三方裁决。2、国际干预A、主体:利益第三方,大国、具有特定利益的国家、国际组织B、形式:斡旋、调停、仲裁、维和行动、战争C、合法性:冲突当事方邀请或默认;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授权3、集体安全集体安全(collec
8、tive security),即两个及以上的国家构成一定的安全共同体,如同盟、条约组织或国际组织等,在这个共同体中,所有成员承诺共同行动,以援助任何受到侵犯的成员。也就是说,各个成员接受这样的观念,即对任一成员国的侵犯就是对本国的侵犯。因此,集体安全的口号应该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集体安全运作的条件:威慑原则、普遍原则实例:国际联盟的实践和北约。4、功能主义合作 共同加强解决全球问题的合作;加强跨国联系和合作。5、世界政府但丁论世界政府;准世界政府:“神圣同盟”、国联、联合国的尝试。第四节 新的互动:人道主义干涉1、人道主义干涉的含义指当一国境内存在对基本人权的任意或大规模侵犯而达致人类良
9、知无法接受的程度时,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旨在阻止此种情况并促进人权保护而实施的单方强制性干涉。从威斯特伐利亚国际体系角度而言,实质是对它国内政的干涉。从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到国际干涉人道主义干涉实质是打破了绝对的主权观干涉主体:国家、多国集团、国际组织干涉方式:经济制裁、外交施压、国际宣传、维护行动、军事打击等干涉客体:一国内部事务,尤其是大规模违反人权的状况。【2】人道主义干涉的合理性1、 人道主义干涉的法律依据2、 人道主义干涉的现实需求冷战后很多被冷战掩盖、抑制的内部冲突不断爆发,很多国家出现了内战或大量的人权侵犯事件。(失败国家广受关注反映了这种需求)3、 人道主义干涉的理论支持 正义战争
10、理论:柏拉图、奥古斯丁、格老秀斯 现实主义理论:反对完全基于道德的干涉,但并不拒绝把它当成方便的借口 革命主义理论:康德主义、马克思主义、宗教普世主义、自由主义 理性主义理论:在尊重主权的同时尽量保护人权。英国学派【3】人道主义干涉的困境1、人道主义干涉的理论困境 理论困局:主权与人权2、人道主义干涉的实践困境困局之一:谁干涉?联合国、多边国际组织、大国? 两种类型: A.联合国主导或批准下的行动,具有合法性; B.大国主导下的行动,合法性存在疑问。 多边国际组织领导下的行动呢?困局之二:干涉谁?按统一标准还是以某国利益为标准?困境之三:何时干涉?人权侵犯到何种程度方可干涉?困境之四:如何干涉?外交?经济制裁?军事干涉?困境之五:干涉后怎么办?占领?代理政权?陷于无政府状态怎么办?困局之六:高昂的人道主义干涉成本(金钱、人员牺牲、精力)往往使持久和代价高昂的行动难以为继。困境之七:人道主义干涉可能的失败将导致更大的灾难。困局之八:干涉国的国家利益与人道主义之间的平衡。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