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2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过程与方法: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2用各种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3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学情分析】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液体的热胀冷缩,对怎样研究物体的热胀冷缩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当研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时,就有了一定的方法。由于空气相对于水的特殊性,怎样收集并观察到它的体积变化,是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需要老师的帮助。【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教学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方法设计、用“模型”解释热胀
2、冷缩现象。【教学过程】一、引入1.请学生想把踩瘪的乒乓球重新鼓起来的办法。(教师演示完成,并强调热水使用的安全问题。)师:大家喜欢玩乒乓球吗?生:喜欢。师:玩的过程中,有时不小心会把乒乓球踩瘪了,怎样让它重新鼓起来呢?生:用开水煮一下。师:这有一个踩瘪的乒乓球,我把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来了,是什么原因?生:塑料壳受热膨胀了、球内空气受热膨胀了。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请各个小组把踩瘪的乒乓球重新使它鼓起来。2.分组实践(部分小组的乒乓球有小洞)。(1)学生用热水使乒乓球鼓起来。(教师巡视)(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师:大家的乒乓球鼓起来了吗?生:乒乓球鼔起来了。生:乒乓球鼔不起来,球体上有小洞。
3、师:有小洞的乒乓球没有鼓起来,塑料壳受热了吗?生:受热了。师:塑料壳受热了没有鼓起来,可见是什么原因让乒乓球鼓起来的呢?生:气体膨胀。师:看来空气受热体积会膨胀,那受冷体积会缩小吗?(生:可能会。)想亲眼看到它的这种变化吗?生:想。二、讨论分析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师:水能看得见,也能摸得着。空气是看不见的,怎样才能看到它的这种体积变化呢?生:首先,应把空气装起来。师:用什么装?生:装在瓶子里或塑料袋里。生:。师:B这样装起来行吗?(师拿一个无盖的烧瓶)生:不行,看不到体积的变化。师:体积膨胀了,它就从瓶口往外跑。(课件展示课本33页烧瓶图)只要想办法观察到瓶内的空气在往外跑,我们就知
4、道瓶里的空气膨胀了。师:我们能想出一些观察的办法来吗?师:我这儿有一些实验材料供大家参考。小组内讨论讨论利用这些材料能想到观察的办法吗?学生利用提供的(零散的)材料讨论。师:来,说说你们的想法。学生汇报。(最好有多种方案,用气球,用肥皂水,用液柱等)生:。师:根据你们的想法设计你们的方案。选择你们的方案并填在表格上。2.充分交流实验方案,确定方法。让学生汇报方法,老师指导,确定方法。【注:学生自己设计、动手体验,感受科学探究活动的快乐是教学设计的宗旨。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我们要看到原本看不到的空气的体积变化是需要其它物体的,可以用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设计各种可能想到的实验方法,所以教师要充分准备
5、一些实验材料如气球、液柱、红墨水.】三、学生分组实验四、交流汇报师: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生: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板书:空气的热胀冷缩。受热膨胀;受冷缩小)五、对比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师:水和空气都有热胀冷缩的本领,这两者的本领谁大呢?(1)用两个同样的试管当堂试验,让学生观察比较:一个装水,一个装空气,同时各用一只手的手心温度烘热。(2)得出结论:空气热胀冷缩的本领比水强得多。六、微观解释1师:温度变了,水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这是怎么回事?2师:我们来做一个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请一部分同学扮作“空气微粒”,按个安静站在中间,另一
6、部分同学则手拉手绕着“微粒”围成一圈,作为气球。现请“空气微粒”们手舞足蹈或做剧烈运动。拉手的同学哪次围成的圈大?生:第二次的。3.课件出示空气在常温、温度升高、受冷时的状态。并解释: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哪里不断的运动着。而微粒的热胀冷缩和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就缩小,物体就收缩了。)4交流:从游戏中我们明白了什么?老师引导着板书:当物体受热温度升高时微粒运动怎样?(生:加快。板书: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会怎样?(生:增大。板书:增大)当物体受冷温度降低时微粒运动怎样?(生:减慢。板书: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会怎样?(生:缩小。板书:缩小)七、课后拓展1.孔明灯为什么能升空?2.为什么夏天的自行车车胎不能把气打得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