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2)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培根 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5“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2、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6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7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 A教学活动 B沟通 C教劳结合 D协调 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9(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1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
3、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1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1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14“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
4、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6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17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18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 19“矮子里找高个”、“
5、水涨船高”是一种(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20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来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文化的内容有( )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C对个性的理解 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E对集体的看法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 ) A互访 B民主评议 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 E校外指导 3现
6、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 A公共性和生产性 B公益性和免费性 C科学性 D国际性 E终身性和未来性 4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 ) A作出判断评价 B信息传递 C控制 D激励 E情感交流 5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措施有( )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6聘任教师的形式有( ) A招聘 B续聘 C解聘 D不聘 E辞聘 7教育目的的功能有( ) A导向功能 B强制功能 C调控功能 D示范功能 E评价功能 8参观教学法可分为( ) A可行性参观
7、 B准备性参观 C现实性参观 D并行性参观 E总结性参观 9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 ) A委员会制 B直线式 C参谋制 D职能式 E直线职能式 10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有( ) A改变现实追踪效果 B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D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学校 2儿童个体发展 3教育目的4德育 5讲授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 2简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3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4简述美育的任务。 5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基本层次。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
8、分) 1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 2试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基本关系)。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2B3B4A5C6C7B8B9C10D11C12A13A14C15D16D17A18B19A20C二、多项选择题1ABCDE2ACD3ACDE4BCDE5ABC6ABCE7ACE8BDE9BDE10BCDE三、名词解释1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2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
9、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3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即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4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5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可分为讲述、讲读、讲解三种方式。四、简答题1(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2(1)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
10、中。(2)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3泰勒,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4(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5(1)教育法。(2)部门教育法。(3)教育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五、论述题1(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
11、识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广博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观察儿童能力和教研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机智。(3)职业道德素养忠诚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2课程的进步和发展要受制于政治、经济因素和自身成长发展的特殊规律,其基本问题(关系):(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2)知识与能力;(3)分科与综合;(4)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1989年
12、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C无歧视原则 D无差别原则2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3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4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
13、是被动的客体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6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 D阶段性7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A遗传决
14、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8“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9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 )。A教师和学生 B教师和教科书C学生和教科书 D教学内容和手段10影响少年儿童品德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遗传 B环境C学校教育 D家庭教育11热爱学生是现代教师必备的( )。A思想政治素质 B教育理论素质C职业道德素质 D职业技能素质12“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句话反映了德育的(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
15、结合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13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C班级教学 D设计教学14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 )。A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C教学大纲、教科书 D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教学大纲15据记载,我国的小学最早出现于( )。A殷周时期 B秦代C唐代 D明代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思想最早出自( )。A学记 B论语C孟子 D中庸17小学生容易把“b”写成“d”。这说明小学生的( )还不成熟。A感知能力 B注意能力C记忆能力 D思维能力18学生的个别差异给教师劳动造成了(
16、)。A复杂性 B创造性C示范性 D长期性19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C不平衡性 D互补性20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陶冶法C实际锻炼法 D榜样示范法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6个小题,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代表性著作_中。2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_、_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3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_。4德育过
17、程是由_、_、_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5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是_,它是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础组织。6小学课外活动的主体是_。7课堂教学方法有多种,其中,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性手段来引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被称为_法。8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是,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教育适应并促进_发展的规律。9_是进行教育工作的根本依据。10马克思主义关于_学说是制定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依据。11_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现代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的教育。12教育的本质属性是_。13人的动机、兴趣、情
18、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在教育活动中被称作是_。14教师和学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_关系。15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出发,可将课程分为_、拓展型课程和_。16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有5个小题,每题4分,共20分)1简述20世纪后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2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3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4为什么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5小学德育的途径有哪些?四、论述题(本大题共有2个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1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2作为班主任,如何培养和形成班集体?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 2C
19、3A 4C 5B 6B 7B 8A 9A 10C11C 12B 13C 14A 15A 16B 17A 18B 19D 20A 二、填空题1,大教学论 2入学条件 学习年限3孟子 4教育者 受教育者 德育内容5班集体 6学生7演示法 8个体9教育目的 10人的全面发展11素质教育 12培养人13非智力因素 14授受15基础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 16上课三、简答题120世纪后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它的本质在于,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它是对过去将人的一生截然分为学习阶段和学习结束后阶段观念的否定。终身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和教育形式中。(
20、2)教育的全民化。即教育对象的全民化,教育必须向所有人开放,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全民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教育的民主化和教育的普及化。它特别强调要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并降低辍学率,使所有中青年都脱除文盲。(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4)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
21、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2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椐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其次,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3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表现在:第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身心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整个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第二,个体身心发展
22、的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呈现不同的特征,前后相邻的阶段进行有规律的更替,前一个阶段准备了向后一个阶段的过渡。第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是不均衡的。第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在个体的身心发展中,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和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存在着个别差异。第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存在互补的可能。4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学校教育按照一定的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法,利用集中的时间,对人进行有系统的培养。(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
23、,与环境对人的自发的影响有着本质的区别。教师应该受过严格而专门的训练,他们不仅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而且熟悉儿童心理,懂得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能够因材施教,因而教师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3)学校教育能够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尽管学校不能全部加以控制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协调这些因素,让学生处于最佳的发展环境之下。综合以上原因,所以可以说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5我国小学德育的途径有多种,其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24、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这是生动活泼地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使学生的品德在各种实践活动和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这种方式不受教学计划的限制,可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参加。课外与校外活动特别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辨别是非、自我教育等道德能力和互助友爱、团结合作、纪律性与责任感等良好品德。(3)劳动。这是学校进行德育,尤其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劳动,学生容易产生对劳动、科学与技术的兴趣与爱好;激发出巨大的热情与力量,经受思想与行为上的严峻磨练;培养学生爱劳动和勤俭、朴实、艰苦、顽强等许多品
25、德。(4)少先队活动。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共产党委托共青团领导的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通过少先队活动,能激发小学生的上进心、荣誉感,使他们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提高思想水平,培养良好品德。(5)班主任工作。以上几条德育途径各有自己的特点与功能,互相联系,互相补充,构成了德育途径的整体。学校应全面利用各种德育途径的作用,使其科学地配合起来,以便发挥德育途径的最大的整体功能。四、论述题1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1)师德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使教师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
26、(2)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对于养成良好品德处于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3)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是:对事业无私奉献;对学生,真诚热爱;对同志,团结协作;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2班集体并非自发形成,须由班主任以及各方面教育者合作进行耐心组织和精心培养。(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都会有一批团结在教师周围的积极分子,他们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
27、因此,建立一支核心队伍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而各种教育活动又可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为集体出力并显示自己的才能。设计并开展班级教育活动是班主任的经常性工作之一。(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的作用,是形成、巩固班集体
28、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A论语 B学记C理想国 D雄辩术原理2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环境因素 B社会条件C主观努力 D成熟机制3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4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5小学阶段是
29、发展学生个性(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6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 )。A主体 B客体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7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 )。A杜威 B怀特海C布鲁纳 D克伯屈8如果一个测验反复使用或以不同方式使用都能得出大致相同的结果,那么这个测验( )。A信度较好 B效度较好C区分度较好 D难度适中9课程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根据课程的任务分类,可以把课程分为( )。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B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C相关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D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10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
30、是( )。A教学大纲 B课程计划C教科书 D教学指导书11教学过程包括不同阶段,教师通过一定活动获得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过程和要求的阶段是( )A领会知识 B巩固知识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12个别教师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A公正评价权 B人格尊严权C隐私权 D名誉权13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 )。A自愿性 B强制性C规范性 D随意性14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高峰,在这两个生长高峰期内,他们的身高、体重的发展速度比平时快得多,这种现象说明他们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C不平衡性 D互补性15学记提出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
31、弗达”的观点,体现了( )。A巩固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16教育的最基本途径是( )。A教学 B课外活动C社会实践 D校外活动17在学生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18我国对学生的义务做出明确具体规定的法律是( )。A宪法 B教育法C义务教育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19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 )。A讲授法 B谈话法C讨论法 D演示法20课程目标有五个方面的规定性,它们是: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 )。A操作性和指导性 B指导性和灵活性C工具性和基础性 D操作性和灵活性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
32、11个小题,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国家对于在学校中培养什么样的人要提出总的要求,这种要求被称为_。2人的身心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其中。心理的发展主要指_与_的发展。3制约小学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_和_。4陶冶法是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_,对学生的品德进行培养,其产生作用的方式的突出特点是_。5德育过程是_社会化与_个体化的统一。6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各门学科、活动及_的总和。7_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物基础,_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制约因素。8教育目的具有_、_和_作用。9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_。10我国小学阶段课程的基本性质,应体现基础性、
33、_发展性和_。11教科书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两种,通常采取的方式有_式和_式。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有5个小题,每题4分,共20分)1小学教学的任务有哪些?2试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3简述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和及其教育作用。4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5简述师生关系的性质。四、论述题(本大题共有2个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1礼记学记中所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与教学中的哪一条教学原则相一致?如何在实际的教学中运用这一原则?2试论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 2D 3C 4A5B 6B7C8A 9D10C11D12C13A 14C15B16A17A18B1
34、9A20A 二、填空题1教育目的2认知意向3知识学生4情境潜移默化5个体社会规范 6进程安排7遗传环境8导向激励评价9特殊的认识活动 10普及性可接受性11直线螺旋三、简答题1(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创造能力和实践精神。智力是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系统,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核心。创造力是指最终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成品的能力。(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教学可以传授体育、卫生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
35、体质。同时,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发展健康的体魄。(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通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点、道德观点以及其他思想观点;通过教学,还可以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和发展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2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如下:(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素质教育有别于应试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
36、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但每一个学生都有个别性,因此,教育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素质教育强调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既充分重视学生共性的发展,又要求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从而把学生的差别性显示出来并加以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人。(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
37、征,是一种精神状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培养创新能力是教育活动的根本追求,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之所在。3(1)班集体的基本特征班级是学校中开展各类教育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是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班集体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基本特征:明确的共同目标。这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一定的组织结构。健全的班集体通常都有一定的组织结构,维持和控制着班级成员之间的关系,以保证完成共同的任务和实现共同的目标。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这是班集体完成共同任务和实现共同目标的保证。集体成员之间平等、
38、心理相容的氛围。在集体中,成员之间在人格上平等,在思想感情和观点、信念上一致;成员个体对集体有自豪感、依恋感、荣誉感等肯定的情感体验。(2)班集体的教育作用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在良好的班集体中,学生会感受到集体对他们的关心与尊重,学生的群体意识、集体荣誉感会得到极大的强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通过班级的集体活动和学生之间的交往,可使学生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学会交往与合作,学会对环境的适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4第一,遗传素质提供了人身心发展的可能性。人的发展必须以遗传获得的生理组织、一定的生
39、命力为前提,缺乏这个前提,任何发展都是不可能的。人的遗传素质是人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第二,遗传素质的心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人的遗传素质是逐步成熟的,经历了一个缓慢的过程。人体的个别器官和整个系统的结构、功能都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正是遗传素质成熟程度的表现。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限制,超越遗传素质成熟程度的学习和教育是很难成功的。第三,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每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如不同的相貌不同的智力水平、不同的个性特征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遗传素质的影响。第四
40、,遗传素质本身可以随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遗传素质具有从先天而来的稳定性,同时,也具有随环境影响而改变的可塑性。5(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从教育内容的角度看,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在知识上和社会经验上,教师具有明显的优势。在这种授受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教师的教育影响只有经过学生的选择、内化后才能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实际的作用。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2)师生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41、真正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真正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将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有机地统一起来,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朋友式的帮助与信任的关系。(3)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一人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教学相长的社会互动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智力上的,更是思想上、人格上的。教师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人格力量,它会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四、论述题1(1)该思想与教学中的循序渐进原则相一致。(2)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3)贯彻
42、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按课程标准、教科书的体系进行教学是为了保证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和教学的循序渐进。要求教师深入领会教材的系统性,结合学生认识特点和本班学生的情况,以指导教学的具体进程。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循序渐进并不意味着教学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求区别主次、有详有略地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这是循序渐进应遵循的一般要求,是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符合学生认识规律。2(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的矛盾关系。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书本知识,属于间接经
43、验的学习。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学生的学习以书本知识为主,要把这种知识转化为学生真正能够理解掌握的知识,还必须有一定的直接经验作基础。(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两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教学过程既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辩证统一的。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知识是智力活动的内容和手段,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掌握知识也需要以相应的智力发展为条件。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引导学生自觉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促进智力的发展。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掌握知识来促进智力的发展。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有效发展他们的智力。(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品德相结合的规律。这一规律又称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智慧和才能,还可以帮助学生分辨是非善恶,培养良好的品德。为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世界观奠定基础。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必须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才能促进其思想品德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