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音乐活动中蕴含的互动音乐活动中的互动是幼儿与教师,同伴,材料之间始终存在着的持续性共享思维。其理论阐述是:两个或者更多个体以一种智力性的方式一起工作,阐明一个概念、评价互动、或者一段叙述、表现一个动作等等。所有参与者都必须能够促进思考,使思考得到发展和延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幼儿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回应,形成合作探究的师幼互动”。一个成功的教学活动中,必有积极流畅的互动环节。在此过程中,幼儿作为主体,在与教师、材料、同伴之间产生积极的互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快乐。教师的作用是通过与孩子的交流互动推进幼儿的发展,教师不仅仅推
2、进幼儿获得新的经验,同时也在推进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1. 推进幼儿自主学习的师幼互动什么情况下,幼儿会学得更好?衡量一个活动的成功与否,我们会将“孩子的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为标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孩子对某种现象,某些素材产生兴趣之后,他就会采取主动姿态加以探究。而此时,老师在与幼儿的互动中,承担着激趣的任务。有些音乐素材,内容与孩子的生活经验贴近,富有浓郁的情感和生动的情节。如歌曲老乌鸦,从歌词内容上看是一首表达亲子间关爱和亲情的歌曲。然而在整个音乐效果上看,它采用了一个在乐句尾增加的滑音,渲染了两个人物之间的亲密关系。使得整个作品更像在述说小乌鸦爱妈妈的感人的音乐童话。如果在
3、学习过程中,老师将目标定位在学唱歌曲上,就会让整个活动陷入呆板的教唱流程,孩子们学起来必然毫无趣味,效果也不见佳。所以,在这个活动中,老师以“形”为手段,以“情”为纽带,把重点落在听辨滑音上。在整个活动中,老师多次让幼儿欣赏歌曲,特别是让幼儿在聆听歌曲的时候说说这首歌曲有趣的地方在哪里,老师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夸张的动作,带给孩子一种视觉和感官的刺激感,以辅助幼儿倾听。老师与孩子的对话中也体现互动的启发性和有效性。比如:这是一只怎样的小乌鸦?这首歌曲有趣在哪里?为什么要发出咕咕的声音?这些都激起幼儿关注音乐作品的兴趣,引发有效的师生互动。爱妈妈是幼儿生活中的体验,老师将幼儿的这个经验来激发了幼儿爱
4、妈妈的情感,让整个活动都在孩子浓浓的爱妈妈的情感基础主线上进行。在这个独特又有趣的音乐作品中,老师采用了故事情节引入的方式,创设了小乌鸦为乌鸦妈妈治病这个情节,让孩子从倾听歌曲中独特的声音着手,通过反复多次的倾听让孩子熟悉歌曲,再通过提问层层递进与提升,帮助幼儿熟悉歌曲,成功的为幼儿激趣。老师在活动中以小乌鸦爱妈妈的情感主线层层推进,引导幼儿感受音乐、发现滑稽的声音-招呼滑音-用手点出有趣的声音。在整个活动中,老师心中始终有着激趣这一目标,通过自身示范幼儿集体做滑稽的动作个别幼儿示范集体做的方式,逐步推进幼儿的情感。在老师激趣的引导下,幼儿用自己创造的有趣动作,为故事中的乌鸦妈妈做一些可爱有趣
5、的动作,形成给妈妈逗趣的情感,将逗趣的动作和音乐融合。这个音乐活动在三八妇女节的主题背景下产生,把音乐融入到主题情感中,自然而和谐。2. 提供幼儿支持点的师生互动持续性的共享思维是有效教学的一种互动模式。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有准备付诸于行动的信念(观念和行为),是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儿童所获得的进步和发展。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活动中存在的持续性的共享思维。猴子学样是一个流传许久的民间故事。故事中的老爷爷巧妙地运用了猴子学样的特点。将被猴子抢过去的帽子重新取了回来。这是一则很富有趣味性的老教材。将这个教材作为音乐活动,我把重难点落在创编猴子的有趣动作上。关于音乐素材的选择尤为重要,恰恰
6、恰的节奏、拍点鲜明,便于幼儿听辨和感受节奏,间奏部分采用了女声的呼应,容易让幼儿分辨,幼儿在这个环节创造自己的有关猴子的幽默动作。整个活动都是以幼儿的兴趣做为主线,老师通过采集幼儿的动作素材,归纳幼儿关于猴子的信息,并及时地帮助幼儿梳理提升有效的动作素材。让幼儿在活动中随机生成的内容,在老师的帮助下活动层层递进,为他们丰富动作、扩展思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导入环节,老师请幼儿模仿小猴子的动作,比比谁表演的最像, 这里以幼儿生活经验为铺垫。然后老师适时的将幼儿的动作拿出来请全班幼儿一起学一学,做一做。将个别经验推广成集体经验,对创造者来说是鼓励和肯定,为其他幼儿的创造提供经验。体现了一种幼儿同
7、伴之间的互动。图谱引入与音乐的结合,是活动的难点,对整个活动中幼儿动作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幼儿在想象猴子动作之后,怎样将动作运用到音乐中去?这里老师借用图谱这一形式。图谱为幼儿提供了思维的空间,他们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的思维,从自己想象、创造的猴子造型,到看图谱结合音乐操作。老师用图谱来解说音乐,幼儿将想象创造出来的猴子动作嫁接到图谱中,最后落实到音乐中。图谱引入让老师适时退到幕后,给予幼儿更多自由发挥、自主活动的空间,使得整个活动中老师教的痕迹淡化,突出以幼儿为主的教学理念。图谱也帮助能力不是很强的幼儿能跟上活动的节奏,并让他们的舞蹈过程中对自己的动作进行对比和更正。整个活动中老师投入了1
8、00%情绪,用自身的情绪渲染幼儿的情感,用情境性的语言给予自己和孩子情境中的身份,给孩子营造一个猴子学样的氛围。对于幼儿自信表现,想象力培养,善于表达能力起到支持和引导的作用。支持和帮助幼儿把经验内容结合音乐加以创造性表现。3. 支持幼儿探索发现的师生互动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体系主要以即兴创作为标志。他把节奏作为教育中的一种特殊力量,把人体的运动看作是节奏的外在表现,从音乐入手,让幼儿聆听音乐,引导幼儿通过身体运动去接触音乐的各个要素。综合欣赏活动落叶飘飘充分的体现了这个理念。老师通过为幼儿创设的情景,给幼儿提供了一个想象的方向飘落的树叶。然后老师利用不同的方式(听音乐、动作表现、图谱表现
9、)逐步引导幼儿探索音乐的两种不同风格及不同的动作表现方式。在此过程中,音乐情景和故事情景配对是基础,因此老师要充分提供幼儿听的机会,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进行想象。在与幼儿的互动中老师层层推进,鼓励幼儿把自己看到的(观察秋叶的前期经验),听到的(现场播放的AB曲式音乐)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来表现。怎样把观察到的落叶的景象、倾听音乐的落叶的形象、最后落实到用肢体操作树叶飘落的动作是一个难点。在集体尝试为秋叶飘落创编动作的过程中,老师尊重每个幼儿的创造力,为幼儿提供足够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鼓励认可幼儿在一定程度上的纷乱、吵闹和自由。老师关注到各个层次的幼儿,对于他们所拥有的不同程度的创造力,应给与不同
10、的支持。在幼儿操作活动的时候,老师鼓励幼儿的创作,鼓励幼儿将生活经验和音乐经验联系成为艺术性的提升,而并不苛求最后的结果。教师在幼儿的创造活动中应发掘个体的动作素材和经验,从集体创编、个别提升、再从集体表现,在反复的思维共享中,不断扩展幼儿的动作。秋叶飘飘的活动起始于幼儿即兴的配乐朗诵秋天的景色,幼儿把自己所见所闻,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秋天的情景。接着幼儿通过倾听、图片等方式感受不同风格的AB曲式,并尝试用身体语言描述秋叶飞舞的情景。孩子们有的用旋转身体代表秋叶飘落,有的用甩手动作表示秋叶摇摆,他们将看到的秋叶飘的生活经验在音乐的衬托下转化为动作的表现。每个孩子表现的都是不同的秋叶飘的动态,在音乐
11、停止后要摆出不同的树叶造型4. 鼓励幼儿实践的师生互动看了会忘记,做了才会记住。音乐活动中同样鼓励幼儿通过实践产生思考,通过操作学习思考,教师就要创造思考的平台鼓励幼儿主动学习。当孩子有兴趣的时候,“幼儿会学得最好”。是他们主动学习的最佳时机。在二期课改理念指导下,主题活动课程将原本零散的各种活动用一根主题线索串联起来。在“美丽的春天”这个主题中,教师在带领幼儿散步时引导幼儿观察春天的景色,引起幼儿对春天的喜爱,为讲述春天做好了经验铺垫。在活动中教师仔细的倾听幼儿关于春天的所见所闻,重复给予幼儿表达表现的机会;观察其身体语言,看他们正在做什么;真诚地表现出对孩子所表现的春天的兴趣用微笑、点头和
12、模仿他们的动作作为肯定和尊重。帮助幼儿概括语句,如幼儿说:“油菜花黄黄的,真漂亮”,老师可用节奏性的句式:“春天的油菜花黄呀黄灿灿”,帮助幼儿提升,为其他幼儿的讲述提供经验。这样一个拾起幼儿话题,又抛给他们的环节,为幼儿提供了思考和学习的空间。又如当幼儿说到好的词语或者成语,教师可重复并积极向全班幼儿介绍。在每个幼儿都能用短句来描述春天的时候,老师可以选用“开火车”的形式让幼儿一个接着一个说。当幼儿对自己有更高期待的时候,“幼儿会学得最好”。在以节奏性的短句描述春天的基础上,老师通过把每一个孩子关于春天的信息片段链接起来,借助背景音乐,让幼儿把自己对春天的理解以即兴朗诵的形式来表演。 “开火车
13、”讲述需要和同伴的配合,一个人在集体面前的即兴朗诵,是一个集零归整的经验,对于孩子有更高的要求,在朗诵的时候,需要围绕一个春天的特征,进行描述,把自己的发现,和同伴的经验集合到一起,对于语言的要求也更高了。在这样的挑战中他们会显得非常专注,这正是因为他们对自己有了进一步的自我期待,由此他们会继续去探究春天,创造自己对春天的理解。当幼儿能用自己的见解来描述春天的时候,当幼儿能独立大胆的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对春天的喜欢,老师要及时的赞誉幼儿,用欣赏地心情肯定幼儿,“我想知道,你们是怎样才能说出这么多美丽的春天的”,显示了老师是真得他们的所见所闻感兴趣,以支持他们的思考和学习。有效教学是以互动为基础的,有效教学中的关键之一是教师必须是一个主动的倾听者。教师通过观察幼儿,支持幼儿,欣赏幼儿,为他们搭建了主动探索和学习音乐经验的舞台。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