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镇江市中山路小学五年级2015年度第二学期主备人:五语集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教学时间: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第1页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学会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逐步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第23页课本插图,使学生懂得多种渠道学语文的道理,培养他们从小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好习惯。二、教学重点:懂得多渠道学习语文、修改作文的重要性。三、教学难点:学会多渠道学习语文、修改作文的方法。四、教学准备:教学挂图五、教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1页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学会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修
2、改作文的方法,逐步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二、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三、教学难点: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四、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五、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板书揭题打开课本,翻到第1页,看看上面的图中是谁在什么地方于什么。(图上是老师正在教室里给同学们讲课,讲解关于修改作文的问题)好!今天我也来给同学们讲-讲修改作文的问题。(板书:文章不厌百回改) (二)理解“文章不厌百回改”的意思1齐读。2提示“厌”、“百”的意思,:厌,满足。 百,这里是虚指,表示多次、反复的意思。3学生试说句意4明确句意:文章写好了,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5过渡:为什么说文章要经过反
3、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呢? (三)出示小资料抗美援朝战争中,部队作家魏巍随志愿军战士来到朝鲜。在朝鲜战场上,他每天都被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感动着。于是,他写了一篇文章来歌颂志愿军战土。在初稿中,他选用了二十多个感人事迹,后来,他对初稿进行了反复修改,删去了许多内容,最后只选取了三个事例,分别从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三个方面歌颂志愿军战士。文章改短了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就是有名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1学生讨论:魏巍为什么要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修改的结果怎样?说明了什么?2教师指点:魏巍最初选取了二十多个事例,当然都很感人;但由于事例太多,读者反而印象不深所以他要反复修改,修改的结果,
4、长的变短,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正说明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3讨论:作家写作要修改,我们小学生写作要不要修改呢?(生答:更应该)为什么呢?教师指点:我们小学生学习写作的时间不长,作文当然不可能一次就写得尽善尽美,当中必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必须进行反复修改。(四)继续观察第1页下面的图1图上是谁?在干什么:是怎么做的:生答:图上是同学们在认真地修改作文。2图上同学们修改作文时右哪些习惯值得我们学习?(巩固基本的学习习惯)(1)坐姿端正。(2)握笔姿势正确。(3)书本、文具摆放整齐。(4)专心致志。 (五)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1我们写好作文后应该怎么做? 明确修改程序:先通读全文,再逐段逐句边
5、读原文边修改。2发现需要修改的地方应该怎么做?明确修改方法:用修改符号修改。(六)观察第1页的插图,学习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1教师提示:这是-位小学生的作文小花猫的一部分。文章写好后,他在上面作了修改。2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看看里面修改了几处,是怎样修改的。3请同学们一句-句地读,先读修改以前的。再渎修改以后的。想一想:小作者为什么这样修改?明确:第一处和第六处:语句多余。第二处:标点错误。第三处:意思不完整,不连贯:第四处:顺序混乱,应先写头部再写身体。第五处:错别字。4刚才我们看了小作者的修改,想一想:我们自己修改作文的时候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考虑呢?明确:(1)错别字(2)标点不当(3)
6、用词不当(4)语序颠倒(5)语句多余(6)词语脱漏等5你从小作者的修改中学到了哪些修改符号?你还知道哪些修改符号?明确以下修改符号:删除 插入更换 调序6运用修改符号修改好作文后应该怎么办? (七)总结学会修改作文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学会修改作文,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对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23页课本插图,使学生懂得多种渠道学语文的道理,培养他们从小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好习惯。二、教学重点:了解多渠道学习语文的意义和方法。三、教学难点:了解多渠道学习语文的意义和方法。四、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五、教学过
7、程:(一)问题导入 同学们,你们平时主要是通过什么渠道学习语文的?(语文课)然而,学习语文还有许许多多的渠道,你们想知道吗? (板书课题:多种渠道学语文) (二)分类指导观察插图1指导观察第2页的一组插图。(1)请同学们把几幅图联系起来观察,谁能说说图上分别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于什么; (2)看了这两幅图,你有什么启发?(收听广播节目、通过热线电话问疑解难是学习语文的渠道之一) 2观察第2页下面的四幅图。(1)弄清人物、地点、事情,然后说图意。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到工厂参观。同学们穿上小军装,参观军事基地,津津有味地听解放军阿姨讲解武器装备。(引导学生适当展开想象,突出同学们热爱解
8、放军的感情)少先队员深入农村,来到田头,挽起裤管,在农民阿姨的指导下学做农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进一步说出少先队员不怕脏、不怕苦的精神)(2)教师小结:同学们走出校园,融人社会,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我不但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且要做好记录和文字整理工作,让社会活动推动我们的语文学习。3观察第3页上面的两幅图。()引导学生说出整体图意:这两幅图的内容都是小学生在图书馆借阅课外书刊的情景。(2)逐一说出图意。一位小学生在图书馆查找书名目录。同学们在阅览室里阅渎课外书报。同学们在图书馆的书架前挑选课外书刊。同学女从金陵图书馆借到厂自己想看的书,满意而归。(3)教师小结:高尔基说过:
9、“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记载了人类几千年的文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无沦学习哪一门学科,都离不开课外阅读,学习语文更是如此。阅读课外书刊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渠道,希望大家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4通过以上观察,你知道在家中同学们可以利用哪些渠道学习语文呢?(收听广播节目、利用电脑、收看电视)(三)总结与延伸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板书:社会实践、课外阅读) 2上节课我们已经布置大家思考学习语文的其他渠道,你们想到了吗?现在就请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吧!(提示从家中学语文、校内学语文、校外学语文三个方面说。只要学生说的对学习语文有帮助的就给予肯定,对说得较好的则板书在
10、黑板上以示鼓励)以下内容尽量引导学生说出,如学生不能说出,可由教师给出。(1)家中学语文。网上学语文。与家人交谈,学习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饲养小动物,种植植物,写观察日记。(2)校内学语文。自办墙报板报,参加兴趣小组活动:留心校园生活,做有心人,积累写作素材。(3)校外学语文。留心大街小巷中的字牌标语学书法。利用假期参加社区活动。发现有创意的广告,理解商家用心,学习语言技巧。 3总结:“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和学习中处处有语文,只要我们做学习语文的有心人,养成多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我们的语文水平一定能不断提高,语文能力一定会不断增强!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时间: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11、并结合课文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教学重点:从诗句中品读出绿化、改造祖国的豪情壮志。三、教学难点: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准备:PPT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诗人绿化祖国、美化自然的豪情。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评,体会诗中的劳动场面;通过多角度的朗读,引领
12、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蕴,伴随着对诗句的感悟,读出对和谐自然环境的向往。3.能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美化环境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和难点:能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三、教学过程:(一)名篇导入,引入春天画面1.同学们,春天已经来临。一提到春天,你想到了哪些著名的诗句?(学生自主交流)2.出示名篇: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地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朱自清)让我们“走遍青山碧岭,”让“春光染绿我们双脚。”3.板书课题
13、: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齐读课题。(二)初读诗歌,检查效果。1.这篇课文是一首现代诗。请大家自由大声地朗读吧!2.同学们刚才已经充分地朗读了课文。我们来检查一下生字词语。出示:锨镐 煎熬 叮叮当当 歌谣 裸露 寂寞 叽叽直叫 又蹦又跳 咆哮3.指名读。相机正音,强调“谣”的形旁,“裸”字的写法。4.同桌互读。(三)明确目标,逐步掌握。1.我们知道,这篇课文是一首现代诗。反复是现代诗歌的一种常见的手法,默读全诗,找一找,诗中哪些句子出现了两次?学生找,教师指名回答。(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向荒山野岭进军走遍青山碧岭,春光染绿我们双脚)2.它们是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从写作手
14、法来说,这叫首尾呼应;从修辞手法来说,这叫反复。)再读一读。3.学习现代诗,我们只要做到以下要求就可以了。PPT出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4.把握诗意。PPT出示问题:1、为什么要染绿我们的双脚?2、怎样染绿我们的双脚?默读。交流答案1。(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从中找到理由。(相机板书:荒山野岭)(2)想象交流:荒山野岭的样子。(3)再读,试背。自由读13,交流答案2.(1)自由读13,从中总结理由。(相机板书:植树造林)(2)默读,批注:劳动的场面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可以体会出来。(3)小组讨论。(4)全班交流,并相机朗读。预设:“踏
15、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感受大家植树造林的豪情。 “锨镐叮叮当当”“奏响”“歌谣”“哗哗”“滋润”等词语中体会植树劳动的热烈场面和同学们的欢欣喜悦。(四)品读诗句,感悟巨变在这样热火朝天、激动人心的劳动下,往日的“荒山野岭”有什么变化?(相机板书:青山碧岭)。今天的“青山碧岭”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读47小节,你最喜欢哪一节?自读批注,然后小组交流。预设:第3小节,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荒山换新颜的美好景象。(对比:绿衣绿袍)诗人通过“披上绿袍”“枝繁叶茂”“涌”“阵阵林涛”写出了植树造林的深远意义。第5、6小节。诗人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小动物们无忧无虑的幸福的生活场景。从“抖动”“快活” “再
16、也不怕”“开心”等词语中体会植树造林让小动物们呼朋引伴快乐生活的情景。(讨论: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你会和这些小动物们说些什么?)山上是这样的美好,山下也是诗情画意,无限憧憬“荡漾的碧波轻抚着河畔的小草”“待到金色的秋天,我们把丰收的果园拥抱”。3.总结:作者用这样的对比,把自己想对我们的话的藏在了其中,他想对我们说什么?(植树造林等)。这就是作者的情感,这就是文章的主旨。4.再读文章的最后一小节。如果说,开头是对我们的号召,那结尾就是再次强调,从中也点明主题,深化中心。(五)积累诗句。1.好的诗歌,需要我们去积累。选择你最喜欢的一节,读一读,背一背,赛一赛。2.指名背诵。(六)作业:
17、1.背诵课文。附板书: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荒山野岭 青山碧岭植树造林 热火朝天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深刻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2写话练习。二、教学过程(一)词语听写。(二)背诵检查。1齐背、抽背2齐诵。(三)深化感受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并交流。出示词语:枝繁叶茂 青山碧岭 茂密 树丛搭窝筑巢 阵阵林涛 碧波 荡漾要求:(1)自拟题目:(2)层次清晰、语言优美,尽量用上所提供的词语。(3)交流、修改。(四)当堂作业1.按课文内容填空1、我们走到哪里,哪里 ; 的山岩, 。2、山下的河水 , 的碧波 的小草,待到金色
18、的秋天, 。3、这首诗歌生动地描绘了 给荒山野岭带来的巨大变化,具体描写了 、 、 、 等小动物生活无忧无虑的情景。4、小鸟抖动彩翼,_。松鼠有了美丽的家园,_。_,小兔再也不怕天上的老雕。在茂密的树丛中,_。学了这篇课文,我们想到我国的植树节是在每年的_。教学反思:2暖流教学时间: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暖流”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江主席对青年人的关怀和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4 学习课文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二、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暖流”的含义
19、,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江主席对青年人的关怀和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三、教学难点:学习课文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四、教学准备:教学。五、教学时间: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指名读出示句子:今天最低温度2摄氏度,最高温度12摄氏度,偏东风三级。昨日,有一股暖流自西向东移动,江苏地区气温近日将有所回升。2指名读出示句子。在1994年年底,寒冬里的南开大学里也涌动着一股暖流。 3师:这股暖流从哪里来?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暖流。(板书课题)4 .“暖流”从字典中了解到有两个义项:(出示:一是本意:指一种自然现象; 二是比喻义:比喻心中的温暖的感觉。)本文中的暖流是指
20、天气情况吗?(二)了解人物、学校。1你了解江泽民吗?(学生自由交流)2出示人物卡片。指名交流。3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我国的高等学府天津南开大学。(展示)(三)检查预习。1出示二类字、一类字,认读。2.出示课文中的词语,指名认读。3.重点词语解释。(四)自学课文,整体把握,理解脉络。.出示自读要求。自读课文:1、自读课文,画出不懂的地方。2、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先想想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再给课文分段。2交流:本文主要讲了什么?齐读第一段,思考: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学习概括。从“涌动”一词你体会到了什么?(南开大学师生员工心情十分激动)为什么会这么激动?(
21、江主席看望师生员工)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4.交流顺序。交谈前交谈中交谈后。5.尝试分段,概括段意。.江主席和王辉交谈了三次,每次谈的是?(1、看了什么书?2、会背哪些古代文学作品?3、宋词和元曲有什么区别?)(五)重点品读。1.读文思考,你觉得江泽民主席是一个怎样的人?联系文章说说。(平易近人,关心青年,十分热爱古典文学)2.再读课文,划出你能感受到“暖流”的词句。交流:“满面春风,向同学们致意”“和蔼地问”“拍着王辉的肩让他坐下”“江主席强调说”“江主席也很有兴致地参加了进来”“江主席高兴的说”“有转过身来笑着问王辉”“频频点头”“再一次向大家鼓掌致意,然后满意地离开阅览室。” .
22、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同学们的语言、动作和心理的?写王辉的心理发生的变化和同学们的语言、动作和心理对刻画江主席的形象起什么作用?(侧面表现人物品质)(六)总结课文。.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想一想,课题的“暖流”是什么意思?()“暖流”是什么意思?(温暖的感觉)()“暖流”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指江主席到南开大学看望师生员工,令师生们心里感到非常温暖。)()为什么用“暖流”作课题?(文章以“暖流”为题,点出事情的意义。江主席南开大学师生员工的关心、对青年人的关怀,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就像一股暖流,使大家激动、兴奋、喜悦、敬佩。)(七)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另外七位的名字是?( )
23、 2.滕王阁序是( )朝( )写的,他与( )、( )、( )一起并称为“初唐四杰”。滕王阁序中的名句是“( ),( )”。3.水调歌头中秋是 朝诗人 写的,“明月几时有,_。不知天上宫阙,_。我欲乘风归去,_,_。起舞弄清影,_。转朱阁,低绮户,_。_,_。人有悲欢离合,_,_。_,_!”板书设计: 2.暖流兴奋 喜悦平易近人 关心青年 热爱古典文学教学反思:3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时间: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至九自然段。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不写。理解 “匣子、大概、匆匆、海棠、树梢、旺盛、聚精会神”等词语。3体会本课比喻句的含义及其作用。4理
24、解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一样生机勃勃,令人快乐。二、教学重点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教学难点感受儿童和春天的花儿一样生气勃勃,令人快乐。四、教学时间两课时五、教学准备冰心的资料的搜集,课件等。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教学重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三、教学难点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字词典工具书五、教学过程
25、(一)激趣导入,巧设悬念1.感受春的画面,积累春的词语、诗句。2.今天我们学习一句跟“春”有关的诗句“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1)、提示“拣”字的写法。(2)、指名读(3)、谁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老师指点:“解”是明白、知道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儿童不知道春天在什么地方,但是却知道拣游人多的地方去游览。)1、作者冰心奶奶认为这句诗也可以反过来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这又是什么意思?(游人不知道春天在什么地方,只拣孩子多的地方去游览。)2、了解作者。(课件出示作家卡片)读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是谁“只拣儿童多处行”? “只拣儿童多处行”干什么?)3、过渡:读了课
26、文,相信大家一定知道答案的。(二 )初读全文,理清文脉1、课件出示学习任务。(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边读边画出生字,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通过读课文,你已经解决了什么问题?(3)文中写了哪些地方的儿童很多?2、学生自学,老师巡回指导,了解学情。3、检查自学情况。(1)课件出示生字词。 wng ku ln饱满 烂漫 蕴藏 释放 忸怩 开得旺 纽扣 栏杆 yng chng成千盈百 坐无隙地 聚精会神 密密层层 欢畅活泼 y zh xi迎着涌流 背倚树根 撞个满怀 舒展四肢 浑身解数A 指名读,注意正音。特强调“浑身解数”的“解”读xieB 引词入文,理解词语。(个别词语可以结合下面的教学环
27、节进行。)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多用作春光烂漫);坦率,毫不做作。多用作天真烂漫)。释放:文中指把蕴藏了一冬的精力和力量毫无保留的表现出来。开得旺:开的旺盛。文中指海棠树开着密密层层的花,显得充满生机和活力。成千盈百:盈:满,多。形容人多。也作“成百上千”。坐无隙地:没有一点儿空地可以坐下来。形容人很多。浑身解数:全身的本领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意思。(2)文中写了哪些地方的儿童很多?A 同桌交流:颐和园门口知春亭畔玉澜堂B 谁能分别用一个文中的词来概括这儿的人之多呢?颐和园门口成千盈百知春亭畔坐无隙地玉澜堂围聚过来过渡:下面我们就跟着冰心奶奶一起去儿童多的地方,看看我们能找到春天的踪迹
28、吗?(三)品读第一自然段。(多媒体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成千盈百小天使。”(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带点字的含义:大魔术匣子 飞涌 小天使)过渡:上节课我们学到冰心奶奶像个孩子一样,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板书):正像她所说一样:“只拣儿童多处行”,还记得她们进去后到了哪些地方吗?板书(园门口 ,知春亭畔, 玉澜堂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跟随冰心奶奶,一起到颐和园、知春亭畔和玉澜堂去寻找春天!(四)一起小结。这篇课文介绍了冰心只拣儿童多处行,欣赏到了颐和园美好的景色,说明儿童本身就迸发着生机和活力,就像春天一样美好。我们这节课就通过朗读、感知,从文本中已基本领略到这一点,下节课继续学习
29、。(五)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盈”字的写法。(六)布置作业一、我会读,我会写m sh hun chng qx yunlu ( ) ( ) ( ) ( )kng x shfng wij sh fi ( ) ( ) ( ) ( )wng shng shzhn ln mn yncng( ) ( ) ( ) ( )二、我能写出下列的同义词蕴藏()旺盛()感召()聚精会神()三、我能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党的恩情我们怎能忘怀?()()小鸟快乐地唱歌。()()会场上乱成一团,像热水开了锅。()()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作业参考答案:一、魔术 欢畅 气息 院落 空隙 释
30、放 围聚 施肥 旺盛 舒展 烂漫 蕴藏二、储藏 兴旺 号召 全神贯注三、反问 拟人 比喻 对偶【板书设计】 2.只拣儿童多处行园门口 成千盈百的孩子知春亭畔 坐无隙地 玉澜堂 大海棠树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性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有关小节。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这句诗的意思,明白“只拣儿童多处行”能找到春天的原因。3、通过朗读训练,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感受作者对儿童的赞美、喜爱。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花儿和儿童的生机勃勃。三、教学难点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四、课前准备 教师
31、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工具书和听写本。五、教学过程(一) 听写生字词,导入新课。听写之后(出示屏幕):饱满 烂漫 蕴藏 释放 忸怩 开得旺成千盈百 坐无隙地 聚精会神 密密层层 欢畅活泼迎着涌流 背倚树根 撞个满怀 舒展四肢 浑身解数(对照检查)过渡:同学们,看来上节课学的字词,你们掌握的很牢,老师真为你高兴。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文章,“只拣儿童多处行”是冰心奶奶根据一个有趣的情景想起了两句诗改编的,还记得是个什么有趣的情景吗?(朗读第一自然段)(二)品句赏段,感受“生机”1.(多媒体出示第三小节):“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哗哗地响着。通过读第3节,你想想体会到了什么?(生自由练说) 从哪里
32、看出这里已是座无隙地?(东一堆,西一堆,男孩子,女孩子)指导有感情地读。他们在干什么?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从字里行间你读出了孩子多,还读出了什么?(孩子们活泼快乐、生机勃勃、无忧无虑、幸福) 理解句子: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过渡:这种太阳的香气息冰心奶奶很喜欢,太阳在你心中是什么样的?你想想冰心奶奶其实是喜欢孩子们的什么?质疑:这里的孩子多,孩子们个个活泼快乐,充满朝气,冰心奶奶看到这活泼快乐的孩子,你想她的心情会怎样?(她的心情很愉快)。你能带着愉快的心情读好这段吗?(学生再读课文)。下面的文章哪些地方写出了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2.(多媒体出示第4节)
33、:“沿着湖边往前跑。”哪些词句看出这儿孩子多?(总和 一群一群 撞个满怀)你还读出什么? (孩子们不知疲倦,有礼貌。)指导朗读。还有哪里写儿童多?3.(课件出示第7小节), 指导朗读、感受。质疑:冰心奶奶拣着儿童多的地方去找春天,她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完整具体的话)4.(课件出示5小节):“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飞泉”读了这段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词里看出来?(密密层层,不留空隙,从开到。)(2)(引导看书上图),文章把什么比作什么?你觉得这样写出了海棠树的什么?(旺盛的生命力)(3)你能用几个词来形容一下当时玉澜堂的春景吗?5、作者的感受和你们一样?她发出了什么赞叹?6.(投影出示第6小节
34、):“春光竟会这样的释放出来”质疑:你觉得读时要重点读好哪几个词才以显示春光烂漫?(指导背诵)7.过渡:我们终于在玉澜堂盛开的繁花中找到了春天,老师不禁要问:冰心奶奶为什么不说“只拣花儿多处行”,而说“只拣儿童多处行”呢?8.(投影出示第8段):对,就是开得旺!理解:浑身解数。花儿和儿童有什么共同特点?9. 同学们,现在你知道春天在哪里了吗?启发学生说,根据所说板书。10.过渡:冰心奶奶是怎么告诉人们春天在哪里的?(课件出示第9小节):朋友,春天在那里?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哪个词要重点读?你能把这句话的意思直接告诉人们吗?(三) 总结:、这篇课文主要
35、是写儿童,为什么作者有用了许多笔墨写花儿?(儿童多的地方,春光明媚,处处散发着勃勃生机。儿童是祖国的春天;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儿童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所以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学了文章,你对冰心奶奶有了一定的了解。她的作品,基本都是从她的“爱的哲学”中追求生活得真和美,因而我们这节课就是通过朗读,从字里行间感受这份清新和纯真,感受她对生活和美的追求,让我们的心灵在学习的过程中得以陶冶。(四)拓展阅读,感悟冰心1 你读了这篇课文,你对冰心奶奶有什么新的了解。我们来看看冰心的一句名言: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我们的生命如同一条小溪,流入大海。冰心老人爱海,冰心老人就是那海,她辽阔,深
36、邃,博大。下面,我们走近冰心,去感悟冰心。雨后这篇文章学过吗?谁来读一读。学生朗读雨后。这首诗是冰心奶奶59岁的时候写的,刚才的同学说得好,冰心奶奶有一颗童心在跳跃,她看到哥哥看到妹妹摔了一跤,就提醒妹妹,可妹妹也想摔那么一跤。雨后这首诗是冰心奶奶59岁的时候写的,只拣儿童多处行是60岁时候写的,从这两篇文章看出,她是多么爱孩子啊,她只爱孩子吗?我们来看看其他一首诗纸船。自己读一读。这首诗是冰心32岁的时候,到美国去留学,行驶了几个月之后,在船上写的,如果说,从前面的诗文当中,看出冰心奶奶爱儿童,那么从这首诗中,看出冰心奶奶爱什么?(冰心奶奶爱母亲)。是啊,她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是啊,真像我们另
37、一位百岁老人巴金写的我希望年轻人多读一点冰心的书,都有一颗真挚的爱心。(五)整体回笼,感悟中心师:冰心奶奶为什么要选儿童多的地方行呢,因为儿童,自然春光美,因为儿童你们就是最美好的人间春光,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因为冰心奶奶爱儿童。她曾经说过,儿童是世界上最美的,除了宇宙之处,就是儿童。(八)板书设计:只拣儿童多处行天使 天真、活泼、圣洁、可爱春天 太阳 充满希望 活力春花 生命力旺盛 带给别人快乐儿童是最美的春光四、 指导背诵。花儿开得旺盛,儿童又是这么生机勃勃,让我们把这美好的春光永远留在心中,试着背59自然段。【布置作业】一、读句子,完成填空,并用加点的词语造句1、成千盈百的孩
38、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这句话把“颐和园”比作_,用“小天使”比喻_。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了_。2、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这句话用“喷花的飞泉”比喻_。这样比喻的好处是_。二、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完成小诗:有儿童的地方,有( ),有儿童的地方,有( );有儿童的地方,没有( ),有儿童的地方,没有( )。儿童是太阳,释放( ),儿童是天使,挥洒( ),儿童是花儿,喷发( ),儿童是春光,永远( ),永远( )!课堂作业的部分参考答案:一、1.大魔术匣子 孩子们 冰心奶奶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2
39、.密密层层的海棠花。突出花开之多、之密、之美,既让人感到海棠花旺盛的生命力,又让人感到春光的饱满与烂漫。【板书设计】 2.只拣儿童多处行颐和园门 成千盈百知春亭畔 座无隙地玉澜堂 撞儿童多处就是春围聚花儿儿童教学反思:4早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3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有顺序、有条理介绍建筑房舍内陈设的方法,体会作者叙述描绘的精巧细腻。2引导学生体味课文蜡梅花的清香纯净与“早”字的来历,鲁迅“时时早,事事早”人格品质的精妙之处。三、教学难
40、点:1学习课文有顺序、有条理介绍建筑房舍内陈设的方法,体会作者叙述描绘的精巧细腻。2引导学生体味课文蜡梅花的清香纯净与“早”字的来历,鲁迅“时时早,事事早”人格品质的精妙之处。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准备:预习要求:1.读通课文,标注小节,拼音.边读边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2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纯净疏淡 冰清玉洁 二十四番花信风3查阅有关鲁迅的生平资料名言,读读鲁迅的文章。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三、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四、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五、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谈话:你们认识周杰伦吗?认识蔡依玲吗?我知道他们都是你们的偶像,那么你们知道鲁迅吗?你对鲁迅有哪些了解?2学生交流有关鲁迅的生平、故事、名言等。引导学生看课后的“作家卡片”。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鲁迅的文章,这是吴伯萧爷爷写的一篇散文。看了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什么?(课题“早”指什么?课文主要写什么?)(二)初读课文。1 自学课文。(1)提出自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