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册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师: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板书:实际问题)师:为了准备乒乓球比赛,老师去商店买乒乓球了。课件:出示乒乓球和价格。提问:看了屏幕你们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你根据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来呢?问题: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买6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问:哪个问题以前没有学过?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可以自己先想办法解决,然后在小组里讨论。学生汇报(板书):方法一:52=10(元)106=60(元)提问: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看图理解,电脑闪烁表示图意。提问
2、:5表示什么?2呢?“每袋5个”和“每个乒乓球的价钱是2元”这两个信息有直接联系吗?根据这两个信息可以求出什么?(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52=10)知道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就可以求出什么?(买6袋要多少元:106=60)提问:谁能说说这种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再算买6袋要多少元)方法二:65=30(个)302=60(元)提问: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看图理解,电脑闪烁表示图意。提问:6表示什么?5呢?“每袋5个”和“买了6袋”这两个信息有直接联系吗?根据这两个信息就可以求出什么?(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65=30)知道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就可以求出什么
3、?(买30个一共要多少元:302=60)提问:这种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再算买30个一共要多少元)如果学生提出如下解决方法:26=12(元)125=60(元)教师应让学生说明理由。理由可以是:如果每袋只有一个乒乓球,买6袋一共要12元,实际每袋有5个,所以再乘5,就是买6袋乒乓球所需的价钱。如果学生说不出理由,可以告诉学生:这样算出正确的得数,但道理比较难理解,你们可以继续研究。在想不通理由的情况下最好不用这种方法。师:方法一先算什么?方法二呢?讲述:虽然解答方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还可以互相检验。提问:你能用一句话说出刚才我们解决的实际问题有什么特征吗?(板
4、书:两步连乘)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时要怎样观察和思考?(要仔细看图,认真阅读文字,找到已知的信息,然后找直接关系的两个信息看能求出什么,再一步步地解答)三、练习巩固,体会解题思路及方法。谈话:下面,我们就到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小动物们解决两个问题,好吗?1、出示第1题的情景图,指导学生观察,收集信息: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呢?你找到了几个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指名把这题的条件和问题连起来,完整地叙述一遍。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说说自己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指名汇报,集体评议,说说解题思路。2、课件出示。师:小茄子告诉我们什么?大家一起读一下。(学生齐读)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
5、独立思考)交流核对。3、课件出示。师: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学生列式计算,交流核对。4、完成第5题(1)出示第5题的情景图,指导学生观察,收集信息: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呢?你找到了几个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指名把这题的条件和问题连起来,完整地叙述一遍。(2)让学生各自独立列式解答。(3)教师组织交流:指名说说解题思路,根据学生的口述画出线段图:通过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苹果树是桃树的6倍,掌握这题的两种解法。5、对比练习。(1)商店在运进水果,每辆汽车一次可以运4吨,6辆汽车8次能运多少吨水果?(2)商店在运进水果,每辆汽车可以运4吨,第一次来了6辆汽车,第二次来了8辆汽车,两次次一共运进多少吨水
6、果?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评议,辨析两道应用题的异同点。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第(2)题的两种解法:方法一:6+8=14(辆);144=56(吨)。方法二:46=24(吨);48=32(吨);32+24=56(吨)。6、第6题。(1)观察插图,你读懂了什么?(2)要求8次一共运煤多少吨,一定要先知道什么?(3)请你把你的想法告诉我们。7、第7题。(1)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2)告诉我们“每人每天组装8台电脑”,现在要求几人几天?(3)你打算怎么做?说说你的想法。(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4)小结:这是连乘问题的又一种类型,也有两种不同的解答。四、回顾反思,全课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两步连乘应用题,你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现在谈谈你的收获,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