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数据时代我们如何做教师 凌宗伟 大数据(big data),或称巨量资料,一般的解释是指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在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编写的大数据时代中大数据指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的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的方法)大数据的4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eracity(真实性)。 随着大数据时代出现有人曾这样预言,随着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基于网络的教学形式的出现,我们这些中小学教师弄不好是会下岗的。这是不是危言
2、耸听呢? 对此,我们不要急于给出答案。我想说的是,当下这个“大数据”环境,究竟会给我们中小学教师带来怎样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又将如何应对?一言以蔽之,也即是说:“大数据”背景下的教育,我们准备好了吗?1.我们今天的尴尬在哪里? 有人说,我们今天不在网上就在上网的路上,可是学校却明确规定学校不许有Wifi,不准上网,不得用笔记本、电脑和手机。这就是今天我们遭遇的尴尬之一:大数据时代的今天,我们的学校管理还处在农耕时代,甚至原始社会。在今天,道路上、公交车上、火车上、站台边、饭桌上、会议中、卧榻间已经很难看到不在玩手机的人了。人们早已经被手机更为准确地说是网络给绑架了。前年,郑州就有报道,
3、小学生在网上去搜索寒假作业答案。熟悉网络的老师们或许知道有一个网站叫“作业宝”,还有一个网站叫“问他”,这都是替中小学生解答作业的。有条件、又有想法的学生在今天完成家庭作业时,再也不要像过去那样冥思苦索了,他们可以找度娘,可以问搜狗,可以上“作业宝”,可以去“问他”而我们还在不厌其烦地检查他们的作业本,要求学生家长给作业签字,岂不可笑?当我们一旦发现学生作业答案是从网上搜索来的时候,还恼羞成怒:这不是抄作业吗?可谁也不会去想,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利用网络寻找作业答案的行为,究竟是应该训斥,还是应该鼓励,或是引导?我们的家庭作业又应该如何去适应这个时代的改变? 在今天学生利用网络完成作业已经是
4、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了,因为他们本就是网络世界的原住民。50后、60后充其量只是网络世界的移民而已。问题是,原本也是原住民,至少是最初的移民的90后、80后、70后的中小学教师居然对网络背景下的学生知识的来源也缺乏清醒的认识,恐怕所谓“可能会下岗”的言论就不再是危言耸听了。 网络、手机原本就是工具,问题在于是我们使用这些工具,还是让我们成为它们的工具?我一直以为,既然目前在许多学校不可能做到人手一台Ipad,那智能手机是不是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呢?至少有些我们备课的时候没有想到的东西,学生忽然问到了,其他的同学也不知道,字典上也没收录,教室里又没有电脑网络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把手机拿出来找一下
5、度娘,问一下搜狗,问一下“问他”不就解决了吗?我们再也不需要像过去靠小聪明来帮忙了:“这问题搁置一下,明天我们再来讨论!”这种以故弄玄虚来掩盖无知的把戏,一旦玩多了,早晚是要穿帮的。 我们要明白的是,大数据时代下,教师在知识层面将无任何优势,当学生面对网络这个巨大的知识海洋,老师的半桶水完全失去了意义。老师存在的意义就是在知识和能力之间构造一座桥梁,这个桥梁叫做训练。所以说,未来教师的有可能的体育教练型的,需要为学生制定一对一的训练计划。悲观一点的看法是:一对一的考试能力训练计划。乐观一点的看法是:为了将来的分工与合作的能力训练计划。 大数据背景下,作为教师基本功的阅读、命题的能力早已经慢慢地
6、弱化了。梭罗如果再世,恐怕会发出人们不只是发明了工具,更让自己成了工具的工具的感慨了。这是教师站在“人”的属性意义上,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尴尬。2.今天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荒蛮时代人们的知识主要来自生活,来自自然与社会;慢慢的,人们学会了书写,有了书籍,于是书籍成了人们知识的来源;再往下,出现了老师,有了学堂,人们的知识,就从老师和课堂那里来了。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有了无线电、收音机、电视、电脑、网络之后,人们知识来源的渠道就越来越多了。于是幻灯机、收音机、录音机、电视、电脑、网络、电子白板、微格教学技术一拨一拨地走进了教室,也一拨一拨地离开了教室。 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越
7、来越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到今天,有了MOOC、微课、翻转课堂、在线课堂,尤其是出现了智能手机后,学生的知识,再不必完全依赖书本、教师或课堂了。尤其是博客、微博、微信、APP等社交圈和自媒体的出现,使得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更便捷了。现如今,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早已经发生了变化,学习的方式自然也随着发生了变化。过去那种授受关系的教育老师教、学生听;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做作业;老师出试卷,学生考试卷再不是不可以撼动的了。 学习方式的变化势必带来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变化。可悲的是,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我们的教育管理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技术,还停留在农耕时代,甚至原始时期:一味地拼时间,游题海,上班签到,
8、下班签走,上班期间还有没完没了的巡查、通报。管理者更多地将精力转移到备课笔记检查、推门听课、教学质量分析(其实就是开会表扬和批评)上了。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老师们呢,也不得不将精力放在了应付这些检查和考核上,很少有人还有精力用于研究学生、教材、课堂上,更不要说研究教育了。同时,作为教师基本功的阅读、命题的能力早已经慢慢地弱化了,我们几乎尴尬地陷入了一个离开了参考资料和电脑网络就无法进行教学的境地了。在这个网络社会,一方面我们获得的信息往往是碎片化的,支离破碎的。单就阅读而言,我们的阅读已经没有了深度,我们的阅读更多的是“浅阅读”式的。微博不就是一句一句的吗?而且,这一句一句还往往是没
9、有联系的,就是那最长的一句也超不过七十字试问:即便是这一句,我们又有多少人、多少时候能耐着性子慢慢推敲呢?写的人一般不会,看的人更不会。我们关注的是抢人眼球的犀利的另类的词语,于是标题党出现了。 另一方面,信息又是陈旧的,冗余的,过剩的。甚至有些信息就是垃圾。比如有人读一个月某教育家的一本书,就出本跟某某某做老师;又读了一个月,再出本跟某某某学做班主任;也有年轻教师写了一年几年的博客,就出一本几本著作的,更有脑子灵活的,直接将QQ聊天、语音房闲扯整理成“专著”的;最典型的恐怕就是有些专家一个PPT讲几年、几十年,讲遍大江南北,讲成了“教育专家”、“知名学者”和“著名教育家”的。如果我们不明白,
10、今天,知识已经不是最重的,重要的是教师的教育能力以及我们对学生的能力教育的话,我们就有可能死守那些所谓专家的信条,最终导致我们的不适应。3.我们如何应对? 这样的情形下,教师和学校还是知识的权威和殿堂吗?在大数据时代,我们教师如何做教师?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师要走进网络 大数据背景下的教育,许多情况下是要借助网络技术的。比如在线教育、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教学形式,我们在设计制作的时候,重要的恐怕不只是技术,更重要的是要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并借此来影响学生的学习理念和生活观念。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走进网络,关注网络上与我们所教学科有关的甚至没有关联的新动态、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否则,我们
11、这些移民跟那些原住民的沟通是会发生阻滞的。即便是“屌丝”、“打酱油”、“油菜花”之类的网络词语,看起来肤浅的东西,但如果我们不走进网络,我们在原住民面前就永远只可能是一只“菜鸟”,即便是这样低层面的东西,我们如果一无所知,也是会影响我们的教育行为与学生的具体情况的匹配的。 另一个方面,我们必须尽可能从台前走到幕后,从屏前面走到屏后去。我们如果真想要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展示,我们就得走进幕后,给他们以实实在在的帮助与支持,或是默默的支持。所谓“从台前走到幕后”,即尽量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你成为他的帮助者,影响者。而“从屏前面走到屏后”强调的则是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大数据背景下的教
12、师是学习理念生活观念的引导者 有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时,网络催生了电子游戏。电子游戏可以传播知识吗?当然可以。尤其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电子游戏、动漫,充满惊奇险恶,迎 合了青少年的猎奇心理,早已经将孩子们兴趣吸引过去了,某些知识也在这个过程中如影随形地传递给了孩子。这些知识良莠不齐,泥沙俱下,帮助学生建立甄别和选择的理念和能力,正需要今天的教师来作为引导。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师需要的是互联网思维,并在互联网思维下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需要为前提,以服务为方式,以分享为快乐。并将这样的思维方式传递给学生。在资讯发达的今天,我们理所应当成为学习理念的引导者,要在我们的引导下让学生明白
13、:游戏,也是学习,关键是我们如何学习。上学不止是为了升学,上学的目的是为了增长知识,使得我们未来有更好的生活。如果一个学生只把升学当做他的唯一目标。如果我们学校教师也只把升学当做唯一的目标,那是要出问题的,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孩子上吊,为什么最近有父亲因为孩子作业没完成就痛下毒手?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去剖析,去引导学生思考和剖析。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师是知识学习的指导者和领跑人 今天的教师应该成为一个领跑者,要先学一步。我认为,所谓的课堂教学,应该是老师在课堂上跟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引领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学习,建构知识的过程。我们要知道,有些知识因为学生的人生经验所限,靠自己还是没有办法解决的
14、,必须依靠我们这些教师去讲授。不要把那些专家的话都奉为神明,譬如一堂课只允许讲15分钟,15分钟能讲个明白吗?但是换过来讲,有些问题需要讲15分钟吗?这都是常识性的问题,其实我们真正要解决的是如何讲的问题。 我经常讲,我们要用学生明白的话讲学生不明白的道理,好比我们要从哲学的层面和社会学的层面与学生谈教育、谈人生,最好的方法恐怕就是没有一个哲学概念和社会学概念。好教师一定是这样的。是能让学生明白,往同一个目标去,不同的人是有不同的路径的。我们这些做教师的要明白的是,这路径是要在我们的引领下由学生自己探寻的。这当中,需要分享的,就是我们的经验。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师是问题探究的合作者和帮助者 合作学
15、习这个词语对我们而言,早已经是耳熟能详的了。但合作学习更需要的是对学生有具体的个别化指导,因为不同的人学习的情景和背景是不一样的,他的出生,他的人生经验,尤其是他前一个学段所在学校教学对他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比如,实验小学的学生跟乡村小学的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习结构肯定会不一样。我师傅曾经常讲,城里的孩子跟乡下的孩子比比,什么都不一样,就连看的广告多少都不一样,你看看城里的孩子,出门就看到广告,乡下的孩子出门看到的是什么,是田野,天空,不一样的。 指导应该是因人而异的,具体化的。我们经常讲头脑风暴,但它还是有一个组织者,教师的功能其实就是一个组织者,不仅是课堂组织者,同时他还是教学资源的组织者。学
16、校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恐怕是要设法把学生的“知”与“行”从网络中解放出来,互联网会解决“知”的问题,但是解决不了“行”,基于网络的探究也只是探究而已。如何做?如何实践?我相信这是教师们大展宏图的新领域。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师应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组织者 如何把学校的课程资源跟教材的内容,跟学校所在的社区以及当下的社会事件组织起来?在这点上我是比较擅长的。我每到一个地方讲课,我都会很自觉地把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和最近发生的事件跟主题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一个好教师需要有一种教学敏感,所谓教学敏感,就是遇到某个社会问题,你就思考是否有教育教学价值。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有教学价值的,更不能所有的
17、资源都有教育的价值,尤其是今天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就更需要我们教师的教学敏感。 我们应该牢记,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但是我们刚才已经讲了,我们不要奢谈课程资源的开发了,很多人恐怕连命题的能力都已经弱化了,这是个相当可怕的情况。所以在今天我们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的确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但是我们又往往缺乏这个意识,都以为自己是高等师范毕业的,自己所毕业的是所谓的名校,自己的教学难道还有问题吗,难道还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吗?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师更要要能够潜心阅读,滤过无关今天的教师需要做到:一边积累,一边捡选 对于那些碎片化的信息、微博微信上的只言片语,我们要有意识地将它
18、们积攒起来,所谓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说的就是积累的作用和价值。我们要克服的就是一经而过、熊瞎子掰玉米式的阅读,或者用我的表述来说,叫“博客式阅读”。我们要慢慢地养成把自己的经验知识积累起来习惯。我们的电脑、手机用了一段时间就要更新,就要杀毒,就要删除冗余信息和浏览痕迹,提升机器的运转速度。零零星星电脑要杀毒,要删除那些上网的痕迹,要把垃圾给清除掉。如果我们不定期对吸收的信息中的垃圾病毒实施清除,就不仅会影响我们“头脑”这部机器的运行速度,甚至会使这部机器瘫痪死机。及时清理机器,绝不只是为了将那些有用的信息留存下来,更重要的是要将那些信息勾连起来专业术语就是“关联”与“
19、建模”。 这当中对信息的筛选显得尤为重要。打个比方:一辆很高档的轿车,你将什么都塞进去了,那就变成一辆垃圾车了。进入一辆豪华汽车的用物,是一定要跟这车子相匹配的。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看,我们的筛选、删除、关联、建模,是要建立在教育价值和教学价值的基础上的。 保持纸质书刊阅读的习惯,我们买的书,一定要让它真正地成为“我的书”,这个话貌似很哲学。所谓“我的书”是非读不能成的。我们经常讲把书读厚,把书读薄。如何读厚,又如何读薄?这是要花功夫的,比如批注圈点就是读厚的一种,根据批注写出来的阅读体验就是读薄。在这个过程中,将自己的生活、见识、思考融在其间,有充分的闲暇跟自己的思想打交道。大数据时代,我们恐
20、怕更需明白“书本是谨慎地,含蓄地写作的,也应该谨慎地,含蓄地阅读”,“一本书,能解释我们的奇迹,又能启发新的奇迹,这本书就为我们而存在了”(梭罗语)。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师最终应朝人生导师的方向努力 在这个离不开网络与手机的时代,教师的作用绝对不会像某些专家预言的那样变得越来越弱化,越来越虚无。相反的是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试想一下,一个人,一天到晚总是面对着冷冰冰的荧屏会出现怎样的状况呢?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作为教师一定是清楚的。 我之所以认为今天教师的作用将会显得越来越重要,还不只是出于对孩子们总是生活在网络世界中的担忧,更出于我们对教育的价值与作用的思考。学校教育的作用,绝不仅仅是为升学,教学也绝对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教育的价值更在于帮助人认识和理解人生,教学重要作用则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会学习。面对网络世界的原住民,我们有责任帮助和指导他们去筛选和建构,去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索自己的学习路径,从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我们的作用绝对不是让他从60分考到70分,70分考到80分,99分考到100分。在大数据背景下,我们早已经不是知识的控制者了,在许多知识面前我们甚至已经落在学生后面一步,几步了。我们的优势或许就只有阅历和经验了,然而,这正是学生身上所缺乏的,也是他们最需要的。或许我们能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东西就在这里,仅此而已。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