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读书百遍 灵动自见课题: 人教版第八册第20课花的勇气执教者:沈晨芸 单位: 宁波市实验小学 一、教材解读花的勇气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节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课文细致而又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从只见绿地不见花时的失望到见到花儿藏身于草下时的吃惊,到离开前仍不见花儿冒出来时的遗憾,再到看见花的原野时的惊奇,最后被花儿的气魄所震撼。作者在爱花寻花盼花看花的过程中,被小小的花儿傲风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闪现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两条线索非常清晰。这篇课文构思精巧别致,以作者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寓情于
2、景,情理交融,耐人寻味。语言生动、优美、流畅,值得细细咀嚼品味。二、需要解决的问题1. 特级教师王燕骅老师说:“略读课文的教学应当是教略,而学要丰;应当是教略,而学不略。”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是否该精简一些琐碎的教学环节,体现“教略”呢? 2. 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该如何通过关注学生生成找到最需提升点来展开教学?三、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认识“吕、滥、厘、刷”4个生字。2抓住情感线索,了解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抓住三处景色描写,体会作者的心理感受和情景交融的写法,并将自己的学习体会与同伴交流。4逐层深入,体会花儿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气魄,领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
3、勇气和信心。四、教学重点: 抓住情感线索,了解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五、教学难点:抓住三处景色描写,体会作者的心理感受和情景交融的写法,并将自己的学习体会与同伴交流。六、教学过程【第一板块】揭示课题,明确目标1. 直接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写的作品,花的勇气,来,一起读读课题吧!2. 引导学生关注:课题前有个“*”,这是一篇略读课文。3. 出示并学习课文导读:同学们,略读课文是需要大家自己来读懂的,先来看看课文导读,为我们今天的学习活动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呢?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导读,找到今天的学习要求。4. 反馈,梳理。【第二板块】初步
4、感知,了解大意1. 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语,读通课文,想想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2. 反馈交流。(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盼花看花的事)【第三板块】抓住线索,读文悟情1. 在维也纳的四月里,作者看花的心情为什么会从失望遗憾惊喜心头怦然一震”呢? 默读课文,找找,文中的哪些语句告诉了我们作者的心情发生这一系列变化的原因。(过渡:顺着这条感情变化的线索,我们先来探究一下作者失望的原因吧)2. 解读“失望”(1) 作者失望的原因是什么,你找到了吗?反馈出示:大片大片的草地上,只有绿色连着绿色,见不到让人眼前亮起来的明媚的小花。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2) 请你读读这些句子,说说,哪个词语最能让你体会
5、到作者失望的心情?(寂寞。花花草草也知道寂寞闹吗?是“我”寂寞了,失望了。你真能干,读到了令人寂寞的景色,也读懂了作者失望的心情)(3) 你们能通过朗读读出这份寂寞与失望吗?(4) 引读:看到这样一幅令人寂寞的画面,怪不得作者会对同行的小吕说:“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绿色到处泛滥,见不到花儿,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5) 从作者对小吕说的话中,你还能读到失望吗?(乏味,没有味道;泛滥,绿色多得让人讨厌;非不可,语气如此强烈)(6) 关注标点,读出心中强烈的失望感!(同学们,朗读的时候,不仅要关注文字所表达的情感,有时候还可以关注一下标点,两个感叹号,说明,作者的语气是非常强烈的,是一种极度
6、的失望)谁能读好作者读小吕说的话。(7) 齐读这段话。(8) 作者是如何把这份失望的情绪有条理地表达出来的呢?(所看的景色和对同伴所说的话)(9) 小结:同学们,作者把自己内心的情感通过所看到的景色和对同伴所说的话,这样明白、清晰地表达了出来。在其他的情感表达中,作者也同样运用了这样的方法 请你默读课文24自然段,找找写作者看到的景色和对同伴所说的话的语句,细细品读,你从中读到遗憾了吗?3. 解读“遗憾”(1) 让学生交流还从哪里体会到失望和遗憾?从他对小吕说的话中“这次看不到草地上的那些花儿,真有点遗憾,我想它们刚冒出来时肯定很壮观。”从他看到的藏满花的草地小吕听了,将车子停住,把我领到路边
7、一片非常开阔的草地上,让我蹲下来扒开草好好看看。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草下边,好像只要一使劲儿,就会齐刷刷地冒出来藏满花的草地是怎么样的呢?怎么会让作者感到遗憾呢?你们是怎么读懂的,能来交流一下吗?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到作者看到这些小花的惊喜和期待,却离别在即,等不到小花们冒出来的壮观场面而无限遗憾)引读:同学们,当时失望之极的作者在小吕的带领下,拨开草一看,他看到了,看到了(配乐)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它们比青草
8、只矮几厘米,躲在草下边,好像只要一使劲儿,就会齐刷刷地冒出来多么美丽的小花,多么生机勃勃的小花,就藏在草下面,作者是如此惊喜,如此期待!失望的心又重新被点燃了。什么时候才会冒出来呢?他一遍遍地问着小吕。也许过几天,也许就在明天,四月的维也纳可说不准,一天一个样!(2)小结:作者又是通过看到的景色和与同伴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4.解读“惊奇”(1)同学们,正如小吕说的那样:四月的维也纳可说不准,一天一个样!几天之后,维也纳变样了吗?带给作者的一直是失望和遗憾吗?(生:是惊奇)(2)是啊,作者看到了,看到了(读第六自然段)。出示:迎着吹在脸上的细密的、凉凉的雨点,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这正
9、是前几天那片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女生,能用你们的朗读把千万朵小花盛开的美丽带进我们的课堂吗?男生,能用你们的朗读把千万朵小花绽放的壮观带进我们的课堂吗?同学们,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千万朵小花在冷风冷雨中绽放的气魄带进我们的课堂吗?(3)此情此景,让人充满了惊喜与感动,作者又会对同行的小吕说些什么来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呢?请你写下来吧!望着这片花的原野,我的内心充满了 ,我对同行的小吕说:“ 。”(3)反馈交流小
10、结:同学们真能干,不仅从字里行间读懂了作者的内心感受,还能如此深刻地表达出来。可谓和作者心有灵犀啊!现在,你是不是对片开满花的原野有了更深的情感呢?作者曾经这样形容自己在维也纳看到的春天:在这个用音乐来召唤和描述春天的城市里,春天来得特别充分、特别细致、特别蓬勃、甚至特别震撼。我先说五月,再说三月,最后说四月,它们各有一次叫我的心灵感到过震动,并留下一个永远具有震撼力的画面。(出示)同学们,我们今天读到的就是作者这里说的四月,刚刚领略的千万朵小花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的画面就是维也纳留给作者的一个永远具有震撼力的画面。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让这个具有震撼力的画面也永远留下我们的心里。(配
11、乐齐读第七自然段)【第四版块】感悟主题,结课迁移1.解读“怦然一震”(1)跟随着作者经历了失望、遗憾和惊奇,现在你明白了吗?作者的心头怦然一震,震的是什么呢?(出示:最后一个语段)(2)交流反馈(3)小结:看来同学们读到了,这一震,是一种震惊,小小的花竟然敢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这一震,是一种震撼,每一朵花都能在冷风冷雨中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这一震,更是一种领悟,小小的花有着大大的勇气。由此,作者从花的身上想到了生命的意味是勇气! (4)同学们,再来好好读读作者最后一段的感受!让我们由此牢记住这份花的勇气吧!小结: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你还会从很多人、事、物中领略到一份份生命的勇气
12、, 请你用笔记下它们,用心感受它们,用行动传递它们吧!板书: 花的勇气 看花 冷风冷雨 拔地而起 勇气七、教学反思花的勇气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在这篇课文的执教中,主要用“读”的方式来精简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感悟积累。因为像花的勇气这样经典、优质的言语材料,“读”本身就是阅读教学的一个目标、一项任务。正是因为本文满蘸着作者欣喜与赞美之情,描画了维也纳独特的景色。文字优美,情感浓烈,犹如一幅迷人的写意画,从多方面给人以美的享受。特别是描写花开放的两个自然段,语言生动、优美、含蓄。因此,教学中,加强朗读,引导他们把课文读通,读懂,读深,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进而达到“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的目的。 我是这
13、样通过“读”来开展自己的教学的:1. 初读,读准音,读懂大意。于永正老师在“重感悟”中提到的第一点就是“悟其意”,于是,我通过让学生自读,整体感知课文,来帮助学生梳理文脉。学生通过简单的自读,都能准确概括出课文的重点内容,无疑给了我一个信息,解读文本大概内容对学生来说,不是一个难题。于是,我就迅速切入第二个环节。2. 细读,读其情,读其表达。抓住作者的内心情感的线索,体会作者的内容世界就显得轻而易举了。于是,我就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构段,来写出这份情感的。聚焦第一段,细读交流之后,学生很快发现,作者一方面是通过写看到的和对同伴说的话两方面来表达出这份情感的;另一方面,准确运用了富
14、有情感的词语来表达这份情感。由于读懂了文字背后的情感,作者的语言又非常生动,所以此时充分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学生的朗读潜能在这一刻被充分释放。3. 放读,读出内涵,读出个性。在教学“解读惊奇”这个环节时,由于有了上两个段落的基础,所以这个环节完成放手让学生读,读一读写花绽放的情景,写一写此时此刻的心情。“兴奋”、“震撼”、“快乐”等等关于心情解读的词汇在瞬间变得如此丰富,更令人惊讶的是,学生在给出这个心情词之后的一番感受,更是五彩纷呈。有的联系上下文,有的融情入境,将小花和玫瑰进行对比,感悟文本的内涵。此时的课堂,呈现一片个性的灵动。4. 回读,读清主题,读厚文本。由于这篇是节选的,所以,我就有意引导孩子读读原著中的句子,更深地感悟文本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更重要的是激发孩子的兴趣,引领他们走向经典的原著,以获得更多的文学滋养。 诚然,很多时候,预设和生成总会不完全统一,愿望和达成总不能完全吻合。尽管想在每一个教学细节中凸显略读课文的“灵动”,但自身还欠缺更多的教学机智,往往深陷在框定的教案中而忽视了最佳的教学契机。于是,下一步的关注点,应该在如何有效地关注略读课堂中学生的生成,更灵动地驾驭教案,紧扣学生的最需要提升之处展开教学。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