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作者:王建单位:宝坻区八门城镇中圈中心小学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爬山虎的脚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它文质兼美,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向上爬的。从而启发人们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培养学生们观察事物的能力。本组教材也都是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的。据新大纲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具体接受能力的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触角”等词语。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2.能力目标:
2、学习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同时增强他们具有爱自然保环境的意识。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二、教学目标的阐述(一)这是一篇借物抒情并传递作者审美情绪的讲读课文,讲读课文一般注重画意的表达和情景的设置。这物是爬山虎的脚,这情却是爬山虎那优美的自然形态和爬山虎的脚的“精神”,所以其情感目标用“碧波荡漾”的审美情景得以体现。(二)多媒体课件是本课的中心内容,课件设计要努力通过多媒体形象代替说教,充分发挥教学中的视听感染,将那“物”尽可能地表现得美一些
3、。(三)课件设计与教学设计同步,分为四大教学环节:1.“欣赏”是帮助学生建立对爬山虎的初步感知,学习水平只要达到“认识”的层次,所以课文开始要引导学生整体感受一下爬山虎是个什么植物?它一般爬在那些地方?是个什么样儿?这一环节的创意其重点是“一阵风拂过,”的动态,我用动画的课件来准确展现“一墙的叶子就漾起了波纹”的样子,让学生体会它的美。2.“观察”针对脚的形状、颜色,重点是生长部位细节感知,其学习水平为“理解”层次,“观察”的教学环节是为了帮助学生方便阅读。我运用文本和动画的课件来表现“枝状的、嫩红色的细丝”与“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有叶柄的反面”的直观形象。3、“操作”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脚的形状、
4、颜色,重点是生长部位的理解,设计了学习的主动交互,爬山虎的脚长在那儿?读读、看看然后自我找找,利用动画课件出示一个完整的生长动画让学生体会,同时结合实物观察。4、“形成”是部分是为教学的难点设计的,也是本课件创意的核心。让学生动手,用鼠标找到“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往上爬触、变、巴、拉、弯、贴”的动词,并结合课件把这些词送回家三、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爬山虎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但对其真正的特点不是真正了解,对爬山虎怎样生存更是知之甚少,缺乏对事物平时认真观察的习惯,还不清楚状物的写作方法。学生的求知欲望高,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有积极探究的好精神。四、教学策略与教法学法(一)教学策略A.媒介策略1.对爬山虎
5、的脚的颜色、形状进行认识,利用课件教学演示。2.爬山虎的脚生长的部位利用实物和课件进行学习操作。3.课件体会“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了波纹,好看得很”。 画面,并说感受。4.动手技能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么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让学生结合课件演示。了解爬山虎及其脚的其它学习资料(图片、文本和视频资料)。B.方法策略1.本课将以“总分总”的阅读教学模式为主。1第一个“总”是整体感知,让孩子们一开始就初步了解爬山虎的一般特征。2.第二个“分”是分步阅读并感受现代教育的特点,让孩子们看一看颜色、形状及生长部位,再让孩子们分步操作一步步地自我得出相关结论。3.第三个“总”是学习能力的整体升华,通过多媒
6、体课件资料和通过网络资源的查询,让孩子们了解爬山虎的其它作用和价值。(二)教法学法结合本组课文的教学目标、本课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以读书训练为主线,配合简笔画与多媒体展示,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学生饶有兴趣的读、画、看、演,来代替教师单一的讲诉。在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理解感悟,学会观察技能。五、教学媒体与教学资源设计电脑、文字教材、多媒体课件和相关网络资源,实物爬山虎,图画纸(用来画爬山虎的脚)。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谜语:(幻灯片)()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
7、萄)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爬山虎的脚。.放录音范读课文,让学生对课题质疑(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四)学习生字新词.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解释生字词。(五)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四人小组讨论汇报。(六)学习课文1.教学第一段(第自然段)()默读、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你觉得爬山虎有什
8、么特点? ()提问、学生汇报2.教学第二段(第自然段)()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自然段?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重点指导朗读第、句。幻灯出示风吹过叶子的画面。()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5)学生质疑。3.学习第3自然段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
9、样在墙上爬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三段。(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2)提问、出句子投影,齐读。(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以课文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全班说。(也可以让学生拿实物说)(4)一自然段讲了什么?(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4.学习第4自然段(1)自由读。(2)听录音,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3)多媒体显示、理解。(一棵爬山虎
10、是怎样在墙上爬的。)(4)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 触-巴-拉-贴(5)齐读(6)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自己说、提名说。(7)指导朗读(8)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讨论、汇报。(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9)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5.教学第5自然段(1)根据课后练习1(3),轻声朗读。(2)同桌讨论、汇报。(3)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心)6.总结:作者围绕
11、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形状和颜色,再讲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最后讲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何不同。7.学生质疑。8.幻灯出示练习题进行课堂巩固。(七)课外作业:1.根据平时对校内树的观察,自己确定一个意思来写片段;2.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个意思。七、板书设计:生长位置、形状、颜色爬山虎的脚触-巴-拉-贴触着墙-没触着墙的。八、教学反思这节课是第一课时,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解作者所描写的爬山虎的叶子,及作者在写叶片时的写作手法。在充分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叶片时的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在上了这节课之后,又详细地观看了自己的视频,感觉存在许多不足
12、,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都在意料之外。(一)努力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他们学会一些学习方法,激发他们的兴趣,我请小老师范读课文,让学生评价,他们充分的思考的时间,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二)以读为本,让书声回归课堂阅读教学就要以读文本,要让书声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这篇课文语言准确,应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让学生在理解叶子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后,配画美读,在读中培养了语感,在读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我让学生反复读相关的段落,找关键词,用心去读书。(三)存在的不足之处:1.自己对课文的研读不足第一课时我要抓住作者写叶子的部分
13、,爬山虎颜色以及形状、姿态来研读,但是我自己“挖”得不深,讲解不到位。以致我让孩子们仿写时,学生不能做好。我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反复去读,但是学生并没有真正体会到作者的用词准确深动。在以后的备课中,除了备课文内容外,更重要的是备学生,知道班里大多数学生都处于哪种认知发展水平,并据此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案。根据学生的学情考虑细致,备得全面了,就会在课堂上得心应手。2.自身素质有待提高以前我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也查阅了不少有关的资料,对课文的内容准备的很充分,却未料到高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以使课堂上出现了突发情况,自己有些手忙脚乱,未能及时调整好教学策略,耽误了不少的时间。借助图片让他们来理解,不是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吗?由此可见,自己的教学机智还有待提高。另外我在教学中几处学生课堂纪律方面还存在问题,尤其是我的表扬机制也待提高。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