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五章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细菌、真菌与人及动植物的关系; 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的细菌和真菌的知识,列举它们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看问题。教学重点: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细菌、真菌与动植物的关系;辩证地看待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的关系;教学难点:细菌、真菌与动植物的关系;辩证地看待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的关系;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录像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上堂课内容】师:上堂课我们学习了真菌
2、,请同学们回顾一下,真菌具有哪些特征?生:1,分为单细胞种类和多细胞种类;2,孢子生殖;3,真菌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四个部分构成。【新课讲授】师:整个第四章描述的是细菌和真菌的各种特征,今天我们来接着学习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师:同学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没有细菌和真菌,我们的生物圈将会变得怎样?学生讨论:负面的结果,正面的结果(教师注意引导,防止学生遗漏)。教师总结:这些结果实际上也就体现了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本堂课先来看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先给同学们4分钟时间快速浏览本节内容。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将书P66观察与思考中的两
3、幅图片均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出来。#附:观察与思考答案:观察与思考1.枯草杆菌以水果为营养源,靠分解水果中的有机物获得物质和能量,导致水果的腐烂。2.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分解者的作用,它使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为简单的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如无机盐和二氧化碳又可以被植物利用,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有机物,又为动物所食用。3.细菌和真菌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的。#附:细菌的营养方式细菌的营养方式可以分为两类异养和自养。多数细菌是进行异养的,少数细菌是进行自养的。所谓自养,是指细菌不需要吸收外界现成的有机物,而是利用二氧化碳作原料,为自己制造有机物。自养的细菌又可以分成两类:一类细菌能氧化无机物,利用氧化
4、无机物时释放出的能量制造有机物,这类细菌叫做化能合成细菌。例如,硫细菌将硫化氢氧化成硫,再将硫氧化成硫酸(2H2S+O222H2O+2S+能量,2S+3O2+2H2O2H2SO4+能量)。硫细菌就是利用上述物质氧化时释放出来的能量为自身制造有机物的。另一类细菌的体内含有光合色素细菌叶绿素,它们能利用光能来为自身制造有机物,这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很相像,叫做细菌光合作用。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1、链球菌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2、癣(臂癣、足癣、甲癣、牛皮癣等)由真菌引起3、有真菌引起的植物的疾病,如 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玉米瘤黑粉病等三、与动植物共生(互惠互利的关系)1、地衣真
5、菌与藻类共生。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可以供给藻类水和无机盐。2、豆科植物的根瘤固氮菌与豆科植物的根部共生。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3、大肠杆菌与人共生生活在我们的肠道中,获取有机物,同时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反思:1、教学环节不要追求模式化,可以灵活编排,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为目的。例如:本节课以新授内容开头,教师演示实验过程:前两天老师做了个实验,用甲、乙两个广口瓶,里面放有大小相同的苹果,将甲放在无菌条件下,乙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观察甲乙两瓶中苹果的变化,5班同学看过实验后,觉得不好,他们说应该先将甲进行灭菌处
6、理,于是我用高压灭菌锅对甲进行灭菌,然后将甲放在无菌条件下,乙还是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后来我们生物组的老师又建议我用另一种方案,她们说应该将甲、乙都进行灭菌处理,然后将甲放在无菌条件下,乙呢应该人为的接种细菌和真菌,于是我用接种环将腐烂苹果上的汁液放到乙瓶的苹果上,然后将乙放到无菌条件下和甲放在一起。教师出示图片,提出问题:哪个方案更能说明问题?为什么?学生通过复习探究实验的基本原则:控制单一变量、避免偶然性(多做几组实验、实验对象数目多)、对照实验,理解探究实验的过程,学会了评价实验方案,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再通过前后相关的几个问题,引出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虽然开头这一过
7、程用时很长,为10分钟,但它的教学效果要远远好于模式化的5分钟导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2、当学生遇到难题无法解答时,设计出几个让学生翘翘脚就能钩得着的问题,来分解难题,引导学生进行解答,既能充分展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能打开师生对视的尴尬局面。例如:老师提出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在物质循环中起什么作用呢?如果学生默然没有头绪,老师可以给学生两个答案进行选择,促进作用和参与作用。通过思考对比分析,学生会选择出正确答案参与作用,问题迎刃而解。这一过程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再如:教师出示并讲述四种细菌和真菌的生活现象后,让学生思考这些细菌和真菌分别是从哪儿获得有机物的?
8、有什么不同?学生不能从腐生和寄生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时,教师进行引导,提出问题:蘑菇是从活的生物体上获得有机物的吗?(从腐烂的生物体上),链球菌是从活的生物体上获得有机物的吗?(是的),那么其它两种菌呢?学生立刻认识到了它们获取有机物的不同之处,并能准确的描述出腐生和寄生的概念。3、深入挖掘教材,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同时,不忘旧知,这种穿插式复习比单独的复习,教学效果好很多。例如:在分析寄生菌引起疾病这一环节时,提出问题:以上两种病症分别是由链球菌和黑粉菌引起的,观察这两种菌,是细菌,还是真菌?学生只有根据前面所学的有关细菌和真菌的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才能得到正确答案。既让学
9、生了解了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又达到了复习和巩固的目的。4、评价语应简洁、准确,让学生听得明白。评价语应该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存在的缺点,语言要简洁,不模糊,对于要强调的地方要讲得明白,让学生听得清楚。除了语言的简洁,准确性是评价语的灵魂。没有“灵魂”,教师的评价语就没有了生命力,无论你说如何生动,如何有吸引力,都是苍白无力的。所以教师评价语的准确性显得犹为重要,既不能一味的肯定评价,也不能一味的批评,要让学生知道哪是好的,哪是不好的;哪是对的,哪是错的,错在何处。如:“讲得不错,如果声音再响一些会更好!”“说得真棒,但“淘气”一词用得不准确,想想看,哪些地方可以用它来形容。”这样的评价语针对
10、性强,能提醒学生,能及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评价语应情真意切,让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春雨。只有真情才能换取真情,只有真爱才能换取真爱。教师的评价语应该是发自内心深处,真诚而亲切得自然流露,就像一缕温柔的春风抚摸孩子,就像点点春雨滋润孩子一样。这样才能博得学生信任,才能蠃得学生的心。如“同学,我为你进步而高兴!”“同学,这个问题老师都还没想到,你想到了,真了起!”(师竖起大母指)学生听了这样的评价语肯定很高兴,很自豪。相反,那种虚情假意,表里不一,没有用“真心”的评价语,不仅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可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习失去信心。5、一段好的课堂结语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开拓学生视野,
11、启示后学。“画龙点睛法”:即在课的结尾让学生自己要言不繁地总结出来本节课所应掌握的知识要点,教师加以修正,以此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概括能力。“承上启下法”:在总结本节课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过渡到下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课后主动学预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下回分解法”:在课的结束,能够根据本课的重点难点设计出一至四个由易到难的题目,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呼应开头法”:根据目标教学原理,不仅在课的开头要明确出示目标要求,而且在课的结尾要一一作出反馈,落实到位。“引申铺垫法”:结语的内容不局限于下节课,而是有意识地为今后要学习的知识作下伏笔,潜移默化,打下基础。“发散结尾法”:可由本
12、学科内容的原理推而广之到生活、文化、科技等领域,举一反三,让学生充分体味到知识的无穷魅力,继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放松结尾法”:由于师生的密切合作,本节课教学目标均已提前完成了,不妨可以听听音乐。师生同欢,其乐融融,拉近了距离,无疑会赢得学生的欢迎,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的效率的提高。课堂结语缤纷多彩,各有千秋,应不拘一格,因课制宜,因科制宜,做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通过本次上课,我认识到语言熟练,有热情、有激情,教态好,是认真对待一节课的最基本的表现,真是态度决定一切。本课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教学上的有些言语不够严谨,腐生的概念,不应该说是从腐烂的生物体上获取有机物称为腐生,而应该说是从生物的遗体上获取有机物称为腐生。再如:真菌和藻类两类生物“合伙”组成地衣,用共同组成更适合课堂用语。对学生的回答,评价语过于匮乏,这将是我今后要研究和提高的主要方面。学习是永无止境,对待别人的意见和建议,用心去领会和实践,才能有所收获。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