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金属化合物第二节第一课时钠的重要化合物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过氧化钠的性质及其用途。2、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用途。3、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了解焰色反应,能用焰色反应判断某些金属元素(钠、钾)的存在。能力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实验,使学生初步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2、利用对比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重点 1、过氧化钠的性质2、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教学难点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教学过程导入 “滴水
2、生火”实验、“吹气生火”实验引言今天我们的题目是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一课时,首先给大家做个小魔术,怎样解开这个谜团呢?这就涉及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新课板书 32 钠的重要化合物过渡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不存在游离态的钠,钠元素都是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的。其中,氢氧化钠和氯化钠我们在初中已有所了解。板书 一、氧化钠和过氧化钠思考与交流1回忆前面做过的实验,描述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颜色状态及生成条件。2氧化钠与水、CO2的反应和氧化钙与水、CO2的反应类似,请你写出氧化钠与水、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活动填写表1,回答问题追问 Na2O2是否有相似的性质?实验探究 N
3、a2O2与水反应(课本P55实验3-5)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用手轻轻摸一摸试管外壁,有什么感觉?然后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有什么现象发生?得出什么结论?现象 1 、剧烈反应,试管温度升高 2、产生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3、滴加酚酞试液变红、振荡后红色又褪去。结论 过氧化钠有强氧化性、漂白性,用来漂白织物、麦秆、羽毛等。学生讨论 比较“吹气生火”及实验3-5归纳总结过氧化钠的性质及用途,表1: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比较物质名称氧化钠过氧化钠化学式Na2ONa2O2颜色状态白色固体淡黄色固体生成条件常温点燃与水反应(方程式)Na2O+H
4、2O=2NaOH2Na2O2+2H2O=4NaOH+O2与CO2反应(方程式)Na2O+CO2=Na2CO32Na2O2+2CO2=2Na2CO3+O2用途漂白剂、供氧剂展示 “呼吸面具”的种类过渡 钠的化合物中,钠盐占了很大的比重。下面我们重点学习Na2CO3和NaHCO3的一些性质。板书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过渡我们初中学过了盐的溶解性,知道钾、钠、铵盐、硝酸盐都易溶于水。Na2CO3和NaHCO3是两种常见的钠盐它们的溶解性是怎样的呢?板书 (1)溶解性教师活动实验探究Na2CO3和NaHCO3在水中的溶解性。(课本P科学探究)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各约1g)观察二者外
5、观上的细小差别。分别加入3滴水,振荡试管,观察现象,用手摸一摸试管底部。继续向试管内加入2滴管的水,用力振荡。向试管内加入2滴酚酞试液。记录实验现象并得出初步结论。步骤Na2CO3NaHCO3步骤现象白色粉末,加水结块变成晶体;放热细小白色粉末,加水部分溶解;感受不到热量变化步骤现象可溶解未全溶解步骤现象溶液变红(较深)溶液变微红初步结论Na2CO3加水先变成含结晶水的晶体,溶解度较大,碱性比NaHCO3强追问1、Na2CO3和NaHCO3都属于盐类,为什么称其为食用碱?答:水溶液呈碱性。板书 (2)热稳定性实验探究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思考1、加热时试管内固体有什么变化?2、加
6、热时试管壁有什么物质生成? 3、澄清的石灰水有什么变化? 将答案填入下表中:现象化学方程式结论Na2CO3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 受热不分解NaHCO3固体减少,试管壁上有水珠,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NaHCO3 =Na2CO3 + H2O + CO2 受热易分解随学随用向饱和的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保持温度不变)有晶体析出,这是为什么?提示:Na2CO3 +CO2+H2O=2NaHCO3答:a.生成的NaHCO3的质量b.反应中消耗了水c. NaHCO3的溶解度较小三方面原因导致NaHCO3晶体析出。随堂检测1关于过氧化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A 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氧气 B 是强氧化剂C能于CO2反应生成盐和氧气 D是白色固体2物质放置在空气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的是( C)ANa2O BNaOH CNa2O2 DNaCl 3下列物质中,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A )A 碳酸氢钠 B 氢氧化铝 C氧化钙 D、 碳酸钡4检验烧碱溶液里是否含有少量纯碱的方法是( B )A加少量的盐酸看是否有气体产生B加过量的盐酸看是否有气体产生C加热看是否有气体生成D加入氯化镁溶液看是否有沉淀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