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课标要求】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教材分析】中华文化的勃兴(二)选自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教材内容从三个方面“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思想家老子”和“百家争鸣”,重点介绍了主要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初中中国古代史课程以中华文明的发生和发展作为学习内容和基本线索。古代中华文明是当代中华文明的来源,当代中华文明是古代中华文明的成果。因而,要想了解今日的中华文明,就必须了解古代的中华文明。本课围绕“中华文化的勃兴”,上承中华文明的起源,下启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材较好地落实了课程标准对本课内容
2、的规定。标准要求虽然简单,但所涵盖的教材内容思想理论性强,社会运用性强,知识结构呈开放性,这为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选择和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已学过有关孔子办学的内容,对孔子有初步的了解。语文课上则学过论语多则,对孔子思想内涵的了解也有了进一步加深。在之前的历史课中又学习了“大变革的时代”一课,对春秋战国时代背景(特征)已有相当的认识。初一学生正处于童年期向少年期过渡阶段,从心理上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他们喜欢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特点,好争辩。初一学生,由于受知识水平的限制,对于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对近现代社会产生的影响会
3、感到困惑,并且学生对思想史的学习兴趣不大,古文阅读和分析概括的能力参差不齐。【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百家争鸣”中的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初步学会阅读和分析材料的能力;提高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三者辩证关系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利用表演、质疑、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假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历史想象力,激发历史学习兴趣;通过阅读教材、编制表格,增强其阅读能力,学习制表的基本方法;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中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孔子的教育思
4、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思想,勇于探索创新的勇气和精神;通过对儒、道、法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认同优秀传统文化,确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 依据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我确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 重点 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难点 通俗讲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张【教学策略】合理运用补充材料和书本信息,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走进历史,感受和领悟诸子百家的思想魅力。采用讲授法,运用语言技巧,让学生感受各位思想家的伟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积极引导学生自主表达观点,在集体交流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在了解启蒙思想家诸子百家主要观点的学习过
5、程中,采取“材料引导问题引领探究总结”的模式,运用精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的深入。【教学设计思路】本课属于思想史教学内容。这一部分对于学生而言,具有较高的学习难度,并且学习内容往往艰涩难懂,缺乏对学生学习的吸引力。因此,本课教学应在坚守思想史教学严谨性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式,创设情境,寻求与学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本课教学整合教材内容,从视频新闻“教师节日期或将变更为孔子诞辰”导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通过文本阅读等,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课堂短剧、故事会,增强学生体验历史的感觉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合作的能力。通过古今联系使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能够经常联系、接触社会实际,从生活中学习、思考,体现历史为现实服务的观点。在具体教学中,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对主要思想家的观点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并从宏观的角度,将本课“中华文化的勃兴”置于整个中华文明的发生和发展史当中来理解,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诸子百家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