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数学组 郭忠法 【教学内容】:五年级数学“简易方程”教科书第1-2页的例1.2、“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 【设计意图】: 这节课我的教学设计理念是让学生在经历中体验、在做中发现、在活动中理解“简易方程”。在深入剖析“简易方程”的过程中,学会数学思考,体会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成功体验。因此在设计时力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再现知识发生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实现知识技能与学生智能的同步发展。让学生通过动手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过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情境图初步理解等式
2、的特征。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理解方程的意义。 3、引导学生体会式子、等式、方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加深对方程含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感受方程思想 【教学难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教学准备】: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抽象概念。 1.出示实物天平。 师:认识吗?它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称物体的重量、使得左右平衡) 2.演示: 出示两个50g砝码和一个100g砝码,(将未标有重量的一边朝向学生) 师:它们
3、的重量我们还不知道,如果要分别放在两个盘上,天平会怎样呢?(演示) 学生观察后发现天平平衡(这时,将砝码标有重量的一边朝向学生) 提出要求:你能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在本子上写。 指名回答,板书:50+50=100 3、出示例1 说明: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结果是相等的。 (板书: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 二、引导分类,概括概念。 1、学生自学 要求: (1)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 (2)小组同学交流四道算式,最后达成统一认识: X+50>100
4、 X+50=100 X+50<100 X+X=100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这4道算式。 (3)把这4道算式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先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内交流,要说出理由。 A、想一想你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B、把自己分类的情况,写在纸上? 学生可能会这样分: 第一种: X+50>100 X+50=100 X+50<100 X+X=100 第二种: X+50>100 X+X=100 X+50<100 X+50=100
5、 2、概括概念 过渡:看来同学们都能按自己的标准对式子进行分类。 引导学生理解第一种分法: 你为什么这样分,说说你的想法。 A、教师指着黑板说:像右边的式子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方程。(板书:像X+50=150、2X=200这样_____________的等式方程) B、你能说说什么叫方程吗? C、学生发言,概括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板书) 提问: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含有未知数”“等式” 那X+50>100 、X+50<100为什么不是方程呢? 提问:那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呢,在小组里交流。 方程一定是等式,
6、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举例方程、理解概念 你能例举出方程吗?谁能举的与刚才不一样吗? (用字母Y表示、有难度的方程) 以前我们见过方程吗? 三、实践体验 激发兴趣 1、“试一试” (1)观察左边的天平图,说说图中的是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2)观察右边的图,弄清题意,列出方程。 1、练一练第1题 (1)观察,找一找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交流: (3)说明: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 (4)判断:方程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 2、练一练第2题
7、1)先写一些方程 (2)组织交流 3、练一练第3题 四、专项练习 提高能力 1、练习一第1题 先独立完成在交流 2、练习一第2题 (1)先说一说每题的数量关系 (2)独立列出方程 (3)交流 3、练习一第3题 (1)说一说天平两边有什么物体,这些物体的质量间有什么关系 (2)独立思考列出方程 (3)观察方程,初步感知等式的性质。 习题超市: 1、讨论判断: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8x=0 6x+2 4+2>10 2y÷5=10 n
8、5m = 15 17-8 = 9 10<3m 6x +3 = 11+2x 4+3z =10 a÷8=60 2、根据下面的信息,你能列处几个不同的方程? 我比莉莉重25 kg,,我重61 kg。 我186 cm。 我身高x cm,我比爸爸矮40cm。 我重y kg。 方程的意义 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 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教后反思】 本节课主要教学“简易方程”。首先让学
9、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例1在天平图下方呈现“=”,让学生用等式表达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从中体会等式的含义。教材使用了“质量”这个词,是因为天平与其他的秤不同。习惯上秤计量物体有多重,天平计量物体的质量是多少。教学时不要把质量说成重量,但不必作过多的解释。例2继续教学等式,体现了三个特点:第一,有些天平的两臂平衡,有些天平两臂不平衡。学生在相等与不等的比较与感受中,能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含义。第二,写出的四个式子里都含有未知数,有两个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便于学生初步感知方程,为教学方程的意义积累了具体的素材。第三,写四个式子时,对学生的要求由扶到放。圆圈里的关系符号都要学生填写,学生在选择“=”“>”或“<”时,能深刻体会符号两边相等与不相等的关系;符号两边的式子与数则逐渐放手让学生填写,这是因为他们以前没有写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与不等式。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