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35.17KB ,
资源ID:5574891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图形码: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557489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开通VIP折扣优惠下载文档

            查看会员权益                  [ 下载后找不到文档?]

填表反馈(24小时):  下载求助     关注领币    退款申请

开具发票请登录PC端进行申请。


权利声明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可先查看【教您几个在下载文档中可以更好的避免被坑】。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联系平台进行协调解决,联系【微信客服】、【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9-655-100;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注意事项

本文(送小校园文化资料.docx)为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9-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送小校园文化资料.docx

1、河洛文化滥觞地 伏羲在此降龙马 在孟津县送庄镇的西部,有个村庄叫负图村。距负图村西南不远的地方,还有一个村庄,叫卦沟村。别看这两个村庄不大,但对于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而言,这里可以算是发祥地之一了。 相传在距今六七千年前,这一带土地肥美,气候宜人,水草丰满。从很早开始,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了。后来,伏羲氏来到了这里,教人们做网用于渔猎和饲养家畜,人们的生活才有了保障。 不过,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伏羲氏,功绩远远不止这些。他造书契,取代了以往结绳记事的落后方式。他还是一个有音乐天赋的人,先后发明了陶埙、琴瑟等乐器,并亲自创作乐曲歌谣,帮助人们“修身养性,反其天真”。

2、 但是,伏羲的最大功绩还属创立八卦。 在神话故事里,伏羲创立八卦的过程颇为传奇。 当时,在伏羲氏的带领下,这里的人们终于结束了茹毛饮血的蒙昧生活。但是好景不长,一天,一头巨大的龙头马身怪兽,从黄河上踏波而来,到处兴风作浪,祸害百姓。 伏羲见状,义无反顾地纵身下河与龙马展开了搏斗。经过几天几夜的较量,他终于在黄河的支流图河中将龙马制服。伏羲发现,龙马身上的鬃毛竟卷成了美丽的图案,这引起了他的强烈好奇。 伏羲日夜守在龙马身旁,面对这奇怪的图案,认真揣摩起来。他仰观天象,俯察地法,经过苦苦思索,依据该图并结合天地万物的变化,终于研制出了八卦。 于对周称臣,又耻

3、于吃周朝的粮食,他俩隐居在首阳山上,饥了采些野果野菜,渴了喝些泉水维持生命。后来遇到一个采野菜的老妇人。老妇人问明缘故,对他们说:"普天下都是周王的土地,所有的人都是周王的臣民,你们哪里能例外呢?"伯夷、叔齐听了,遂绝饮断食而死,人们将他俩埋在首阳山的顶峰。 伯乐相马于朝阳 北邙山中有岭,名曰太极岭,岭下有湖,名曰伯乐洼,为今孟津县朝阳镇所辖,传说此地为伯乐隐居之地。 自古相传伯乐是相马大师。用于骑战驾耕之用的马,是由野马驯化而成的。五帝时期,马拉车的技术已经发明,经夏、商、西周三代,华夏族利用马拉车形成的军阵挫败过无数次异族的入侵,创造了多次改朝换代的历史,而车驾制度也日益

4、完善,车的规制、驾马数量成为等级和身份的象征。天子贵族们很重视马的优劣,周穆王得八骏,皆西戎所产千里宝马,设天闲之厩以养之,又设内厩、外厩以养各地进贡之马。至东周时期,诸侯争霸,大国称雄,莫不兴兵耀武,广选良马,以服戎事。而相马大师,为诸侯所敬重。伯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伯乐为晋国没落贵族,精于相马之术,见晋国大乱,渡河入洛,隐居于北邙山太极岭中。当时,鬼谷子隐于云楚,墨翟隐于黛眉,三人交厚,常相往来。 一日,伯乐见一匹马拉盐车而上山,其马瘦弱,蹄伸膝折,灰汗交流。伯乐大惊,知道此为名曰骐骥的千里马,立即将其解下,脱衣为马披上,此马仰首而鸣,声达于天,如金石之声。伯乐买下

5、此马,精心饲养,一年后,此马体形如龙,毛色闪亮,两目如炬。齐、秦诸国遣使持金来购,伯乐谢绝,将它赠给墨翟。墨翟乘此马翻山越岭,如行平地,世人方知伯乐为良马之知音。 周王屡求伯乐相马,伯乐为其选千里马四匹,周王将四马共一辕,以驾天子之车。周王乘此,命御者扬鞭催马,而四马狂啸,车不能行。周王大怒,将伯乐召至洛邑,责其相马之误。伯乐笑道:“四马皆为千里马,但大王的御者却非善御之人,善御者需要选择不同等级的马共驾一车,以千里马领辕,配以中下等之马,主次协力,其车既快且稳。这比如治国,大臣们品德、能力有高下,把他们放到合适的位置,德能互补,同心协力,其国才能大治。”周王命御者按伯乐之法,选一匹

6、千里马领辕,配三匹一般的马,果然驾驭甚便。周王大悦,欲聘伯乐入朝为官,伯乐辞谢。 鬼谷子的弟子苏秦,入秦求官未果,千金将尽,意欲东归,乃以余金买秦马一匹,欲东归后将此马卖得高价。到洛阳马市后,连续三天,无人问津。于是苏秦到北邙山找到伯乐,伯乐见此马虽非宝马,也是一匹难得的骏马,于是有心相助。次日,伯乐来到马市,围着苏秦和马转了一圈,离千步后又连续回头看了此马两次,众买马人一见,争买此马,苏秦以十倍的买马价将此马售出。 鬼谷子的另一个弟子庞涓,素闻伯乐大名,适逢伯乐寿诞,鬼谷子就带庞涓前来贺寿。此时伯乐的大弟子食河豚而死,而这位弟子自幼跟随伯乐,师徒之情如同父子,见弟子死,伯

7、乐并不悲伤。庞涓问其故,伯乐道:“河豚有毒,世人皆知。其味之美,也无它食能比。我多次劝他,莫贪口腹之欲而招来亡身之祸,但他不听,前几次垂钓河豚,蒸而食之,侥幸未遇其毒,今日又食,终于身死。世上的达官显贵,皆是如此,贪名逐利,身死名灭,卒为人笑。”鬼谷子闻此,对庞涓道:“名利之害,甚于河豚之毒,弟子谨记。”庞涓不悦。后来庞涓贪暴奸诈,身死马陵道。时人称赞伯乐既善相马,又善相人。 今孟津伯乐洼湖水已涸,湖边有古井一口,人称伯乐井;近处有峡谷,人称伯乐谷;谷中有路,人称跑马道;有自然形成的山坳一处,人称神马圈。山下出土有唐代墓志一方,上有伯乐洼之名。可见,伯乐相马于朝阳的传说由来已久。青山依旧,不

8、闻马鸣,只有山中的老人一代代讲述着伯乐的传奇故事 白鹿村村名传说    白鹿庄村位于孟津县东南部送庄镇中西部,关于这个村名的由来,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相传唐国公李渊曾派儿子李世民东征洛阳,当时盘踞洛阳的是郑王王世充。王世充手下有员战将名叫单雄信,有勇有谋,武艺高强。李世民率部多次与之交战,不能取胜。   一天夜晚,李世民在山上散心,信马由缰,不觉来到王世充的营地附近,忽然遇到单雄信巡营。李世民回马便走,单雄信紧追不舍。李世民的坐骑是一匹白龙马,日行千里,把单雄信撇得老远。   单雄信便张弓搭箭,想射死李

9、世民,眼看着李世民就要丧命,这时从树丛中蹿出一头白鹿,只见它往上一跃,正好以身体挡住了射向李世民的箭,当场倒地而亡。李世民趁机逃回。   战事结束以后,为报答白鹿救命之恩,李世民在白鹿死亡的地方盖了一座规模宏大的白鹿庙,并把附近的村庄赐名为“白鹿庄”。 负图村 村名为“负图”村,又名“古垛”,关于村名的来由,据前辈人讲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村子的中部有一条小河,名为“图河”,发源于朝阳乡瓦店村,小河穿村而过,将村子一分为二,因其走向略为南北方向,故本村的两部分又称为沟西村和沟东村,传说有一年发大水,图河中有一模样奇特的动物,背负一张八卦图,由西向东,穿村而过,后来,人们据此将本村呼之为“

10、负图〃村,以后因年代久长,村名被人们念转为“古垛”。 2、巍巍邙山,犹如一条巨蟒横卧黄河南岸。就在这巨蟒的脊背之上,离孟津县城5公里的图河岸边,有一个叫负图的村庄。这里岭秀林深,草繁叶茂,春夏苍翠欲滴,秋冬弥雪飘雾,林间鸟鸣莺啼,谷中沙鸥翔集。负图这个古色古香的村名来自一个美丽的传说。   在五六千年前的上古时期,有一个氏族部落的首领------伏羲,带领部族成员来到孟津黄河岸边谋生,看到这里水草丰茂,四季分明;河可捕捞,陆能耕种,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好地方,就在此居住下来。   一天,伏羲正在黄河中捕鱼,忽然看到一头怪兽,龙头马身,腋下生有双翼,正沿黄河的一条支流向西南方向游去,伏羲就跟踪

11、而行十余里,来到了图河中游的黑龙潭。突然,龙马浮出水面,只见马背上鬃毛的旋结红绿相间,散点成线,自成方形,十分奇妙。这个图形让伏羲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使伏羲想到了日月交替斗转星移,想到了季节往返,气候变化,想到了草木兴衰,想到了大自然中的天、泽、火、雷、风、水、山、地八种物象。伏羲就定居此地,潜心研究其中的奥妙。伏羲根据图形上的意蕴,画出了以“乾、巽、坎、艮、震、坤、离、兑”为内容的八卦图。用简单的卦形符号表达了自己对自然规律、万物变化天道地理的认识。周文王将八卦演绎成六十四卦,孔子根据八卦创立了儒学,老子研究八卦创立了道学······以八卦为滥觞,派生出来的儒学、道学、古哲学以及传统的中医理论

12、对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来,人们为纪念伏羲的功绩,称他追龙马的那条河叫图河,把追兽见图的地方叫负图,把伏羲画卦的地方叫卦沟。如今环境幽静的负图村依然散发着古文化的清香,淳朴的村民代代传述着古老而神奇的传说。(踏雪寻梅) 3、负图村名的由来 负图这个古色古香的村名来自一个美丽的传说。在五六千年前的上古时期,有一个氏族部落的首领------伏羲,带领部族成员来到孟津黄河岸边谋生,一天,伏羲正在黄河中捕鱼,忽然看到一头怪兽,龙头马身,腋下生有双翼,正沿黄河的一条支流——图河向西南方向游去,伏羲就跟踪而行十余里,来到了图河中游的黑龙潭。突然,龙马浮出水面,只见马背上鬃毛的旋

13、结红绿相间,散点成线,自成方形,十分奇妙。这个图形让伏羲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使伏羲想到了日月交替斗转星移,想到了季节往返,气候变化,想到了草木兴衰,想到了大自然中的天、泽、火、雷、风、水、山、地八种物象。伏羲根据图形上的意蕴,画出了以“乾、巽、坎、艮、震、坤、离、兑”为内容的八卦图。用简单的卦形符号表达了自己对自然规律、万物变化天道地理的认识。周文王将八卦演绎成六十四卦,孔子根据八卦创立了儒学,老子研究八卦创立了道学••••••以八卦为滥觞,派生出来的儒学、道学、古哲学以及传统的中医理论对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来,人们为纪念伏羲的功绩,称他追龙马的那条河叫图河,把追兽见图的地

14、方叫负图,把伏羲画卦的地方叫卦沟。如今环境幽静的负图村依然散发着古文化的清香,淳朴的村民代代传述着古老而神奇的传说。 凤台村名由来 据传,早在唐朝中叶,洛阳北邙十公里有一岭叫凤凰岭,这岭东起平乐镇刘坡村北,正西过权岭村,朝阳镇的南陈村直达朝阳村西五公里左右处,长约14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至4.5公里,这个南北宽以刘坡北至朝阳村为中轴向南北延伸,西高东低,西宽东窄,在这凤凰岭附近,当时(唐朝中叶)有村曰凤凰村,(这座凤凰岭据传这座像一只头东尾西的凤凰),凤凰村的由来是由此而命名的吧! 送庄村名的由来 送庄村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送庄镇,坐落北部邙岭之阴25公里处,始建于公元600

15、年左右,原名孙家庄,后因唐王李世民夜探敌营被单雄信追赶危机,孙家庄许多人装做唐营人马赶来救驾,并护送李世民回营。第二天李世民来感谢附近村民,给五个村子赐名,孙家庄被赐名“送驾庄”--后人习惯上叫成了送庄。 小地名 大历史——孟津 孟津是一个具有4000年文明史的中州名县,是河洛文化的发祥地,有“河图之源、人文之根”之说,龙马负图、伏羲画卦、八百诸侯会盟、伯夷叔齐扣马谏等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孟津”一词由来已久,因夏朝为孟涂氏封国,谓“孟地”,其地置津、故称“孟津”。洛阳被称为13朝古都,其中有6个朝代都定都在孟津。邙山陵墓群、龙马负图寺、王铎故居、汉魏故城等40多处古

16、文化遗址被列为国家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人以“生在苏杭,葬在北邙”为荣,在孟津北邙山上留下了以汉光武帝刘秀为代表的500多个。约在四五千年前,人文之祖伏羲就来到这里,带领先民渔猎生息,画八卦,造书契,正人伦,结束了结绳记事的蒙昧时代,开创了人类文明的先河。成为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神圣之地。历史上许多帝王将相,文人骚客,都曾在孟津这片皇天厚土上生息创业,吒咤风云,创造出博大精深的东方文明。武王兴兵伐纣八百诸侯会盟与此,刘邦在这里绝河亡秦,张衡在这里发明“地动仪”。大文学家贾谊、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一代名相狄仁杰,书坛泰斗神笔王铎等,不胜枚举的显达名士,有的出生在孟津,有的长期生活奉职在孟津,创造了

17、显赫的历史业绩,留下了彪炳后世的千古美名。” 神笔王铎王铎(1592年—1652年),明末清初书画家,字觉斯,孟津人。幼时家贫,进士出身,累擢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谥文安。博学多才,擅长书画。人们都称他为“神笔王铎”。启功先生也有言曰:“觉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几百年来洛阳一带流传着“才压江南”、“烙馍受启迪”、“飞笔点太平”“夜画五更灯”“四门同出棺”等很多关于他的故事。、 贾谊贾谊(前200年-前168年),西汉时期洛阳(今孟津平乐)人。由于当过长沙王太傅,故世称贾太傅,贾生,贾长沙。汉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在这短暂的一生中,他却为中华文化宝库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18、他是骚体赋的代表作家,著有《新书》十卷。赋的代表作是《吊屈原赋》、《鵩鸟赋》。在西汉政论散文的园地中,贾谊的散文也堪称文采斐然。刘勰《文心雕龙·奏启》称其奏疏是“理既切至,辞亦通畅,可谓识大体矣。”其最为人称道的政论作品是《过秦论》、《治安策》和《论积贮疏》。其文说理透辟,逻辑严密,气势汹涌,词句铿锵有力,对后代散文影响很大。鲁迅曾说,他与晁错的文章“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毛泽东、李白、李商隐、王安石、刘长卿等都曾为他作诗。 洛阳才子——雷英夫雷英夫,又名雷霆臣,(1921-2005)河南省孟津县人。我国优秀的战略家,军事家。1937年任山西新军教导师2团连指导员,一九三八年

19、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秋,毛泽东主席推荐18岁的雷英夫为叶剑英参谋,对外公开身份是18集团军参谋。解放战争时期,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执行处科长、副处长、代处长,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二十九师八十七团参谋长、副团长,第三野战军二十八军八十三师二四八团团长、师参谋长,福州市军管会军事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周恩来总理军事秘书,军委作战部一局副局长兼总参谋部作战室主任,中央复员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央兵工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作战处处长、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副教育长。一九六一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毛泽东称其为'洛阳才子' " 作家李准 河南洛阳人。 李

20、准(1928-- ),河南孟津县人,著名剧作家,成名作《李双双》,李准同时是电影文学大家,非但作品数量多,而且质量高,他任编剧的片子几乎部部打响,成了传世之作。《老兵新传》、《李双双》、《黄河东流去》、《牧马人》、《吉鸿昌》等精品佳作,分明记下了李准为中国电影文学所作出的杰出贡献。1953年11月在《河南日报》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曾被全国40余家报刊转载,是当时较优秀的表现农村生活的小说。 1954年8月下农村落户当农民,1955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59年他担任编剧的电影《老兵新传》被评为国庆十年优秀影片,荣获1959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银质奖。1960年2月加入

21、中国共产党。同年发表短篇小说《李双双小传《两匹瘦马》,引起广泛注意和好评。 “文革”前,他写了近50篇小说,10多个电影剧本,以及不少散文、特写。1969年下放农村劳动,1973年回郑州。1977年发表电影剧本《大河奔流》、《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双雄会》等获百花奖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1979至1985年出版的的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1984年发表中篇小说《瓜棚风月》、《飞来的生命》、《王结实》等。 他的作品认真描绘社会现实,积极推动生活前进。语言朴素生动,人物栩栩如生,故事性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曾任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现

22、为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 焦景周,河南省孟津县人,1951年11月28日生,1969年12月入伍,197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成都军区某野战军工作11年,历任师直喷火连战士,师司令部机要员、参谋、团司令部股长,1979年2月参加中越边境反击战,荣立三等功。战后调入郑州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原解放军电子技术学院),先后任政治部副营职宣传干事,正营职俱乐部主任,副团职、正团职干部学员队政委,1988年被授予中校军衔,1992年晋升为上校军衔。1996年从部队转业,任河南省艺术研究所所长、《东方艺术》杂志社社长,《传奇故事》、《百家讲坛》杂志社社长、总编辑,行政正处级。2010年调至河南省图书馆,

23、主要从事文学艺术创作。1987年毕业于南京解放军政治学院理论系,1991年毕业于北京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9年被评为国家一级编剧,正高职称。系河南省作协第三、四、五届理事,河南省直作协副主席。兼任原洛阳大学现洛阳理工学院特聘教授,家乡孟津县文联名誉主席等社会社团职务。因创作成就突出电视剧剧本《我的奶奶》(已录制播出)获全国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五男二女》获1996年河南省大河奖长篇二等奖,话剧剧本《太行山人》(已公演)获河南省第七届戏剧大赛一等奖,报告文学《通天大师》获全国纪念建军60周年一等奖,小说《名额》、《野牡丹》获总参谋部第一、二届新长征文学奖优秀作品

24、奖,《野牡丹》获总参第二届优秀文学奖等。 历史故事 姜尚卖饮于孟津   姜尚就是辅佐周文王、周武王兴周八百年的姜子牙。但在未遇周文王之前,他也有过坎坷的经历,他卖饮于孟津的故事在洛阳世代相传,妇孺皆知。   孟津,又称盟津,它是黄河上的一个古老渡口。黄河西出昆仑,融汇百川,从荆紫山北麓八里胡同泻出,经阪泉湖,进入邙山北麓。在这里,上古有一个古老的方国,名曰孟涂国。这里生活着一个以舟楫为生的古老部族,用古老的方舟开辟了一个古老的渡口,这就是孟津。   古老的孟津,目睹了夏朝的兴衰,也目睹了商王朝的强盛。到了姜子牙的时代,它继续着旧日的繁华,水陆相济,北通商纣王的都城朝歌,南连商王朝

25、的故都西亳,西达关陇,东行大海,为天下之咽喉。   姜子牙,这位传奇人物,正是顺着这条黄金水道,从海滨走到了孟津。关于他的早年经历,历代文人众说纷纭,也许真如《封神演义》描述的那样,他曾拜名师为徒,当了多年的山中隐士,饱读过兵书战策,身怀治国安邦的奇计良谋。但有一点,历史学家们几乎众口一词,即他出山的时候,已是一个年届七十的垂垂老者。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决定到朝歌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他如埋在土中的明珠并不为人所识。此时的商纣王需要的不是治国平天下的贤臣,他关心的是自己酒池肉林边通宵达旦的盛宴是否安排妥当,他关心的是各方国新进奉的美女是否都像妲己一样能使自己日夜销魂。   

26、姜子牙的命运可想而知,他沦落成了一个屠夫和厨师。《尉缭子》说:“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卖食盟津。”《古史考》说:“吕望尝屠牛于朝歌,卖饮于孟津。”太公望、吕望,都是姜子牙。   姜子牙在朝歌,他的政治理想很快破灭了。他也许想做一个宰牛贩肉的屠夫而了此一生,但生逢乱世,这一点并不奢侈的愿望也无法满足,他遇到的是无尽的勒索。他离开了朝歌,来到孟津,继续着自己屠牛卖饮的事业。据民间传说,他在渡口边开了一个牛肉汤馆。   在这里,他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也听到了从各种途径传来的消息。   在姜子牙的牛肉汤馆里,食客们议论最多的是两个人:一个人是昏庸无道的商纣王,另一个则是周国贤明的君主西伯

27、昌。   周国位于渭水之滨的岐山。它的国君西伯昌正广纳贤才,做着灭商的准备。一日,“西伯戡黎”的消息传到孟津姜子牙的牛肉汤馆。所谓“西伯戡黎”,是指西伯昌攻占了商王朝的一个方国黎国。这个消息也传到了朝歌。贤臣祖伊恐惧,奔告于纣王说:“上天将要灭我国,各种占卜未有吉兆,你淫戏自绝,民众都盼着上天惩罚你。”纣王却大不以为然,根本听不进祖伊的劝谏。祖伊冒死进谏而纣王不听的消息也同样传到孟津。姜子牙立即关闭了自己的牛肉汤馆,前往岐山。在那里,他得到西伯昌(周文王)的重用,成就了自己的一世英名。 八百诸候会孟津 周文王死后,子发继位,是为武王。周武王继位时,"殷之叛国"越来越多,商王朝内外交

28、困,由周灭商而王天下的形势已经形成。当时,周的疆域西自甘肃灵台,东至河洛,并且占有长江、汉水、汝河流域广大地区,取得所谓"三分天下有其二"的优势。在这样的形势下,周武王兴建都邑,在丰水东岸新建镐京,积极做好灭商的准备。经过几年准备,武王九年(公元前1048年),大会诸侯于孟津(今洛阳北)。前来参加大会的诸侯和部落首领,据说有八百人之多。在大会上,周武王举行誓师仪式,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盟津之誓"。这是一次"诸侯所由用命"的重要盟会,实际上是灭商的总动员。武王下令将士准备好船只,向黄河对岸进攻,落后者将以军法处置。顷刻间千舟竞发,浪花飞溅,周军迅速到达了对岸。但武王又急令返回,原来武王此战的目的

29、是进行一次渡河战斗演练,同时要借机探明诸侯国的虚实。通过这次演练,武王认为一举灭商的时机还不够成熟,因而引兵暂退。从此,众多的诸侯都听从周的指挥,周也因此确定了盟主的地位。这就是"八百诸侯会盟津"。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 相传三千多年以前,殷纣王荒淫无道,政苛刑酷,百姓怨声载道,诸侯众叛亲离。周武王统一西北地区以后,亲率兵将四万五,兵车三百辆讨伐殷纣。八百诸侯齐会于孟津,共商破敌大计。 孟津当时是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重要渡口,也是通往朝歌(今河南安阳一带)的要道。当周武王设坛盟誓、挥师北渡的时候,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赶来,跪拜马前。指责武王说:"你父亲死而未葬,就动干戈,这能算孝吗

30、你作为商朝的臣子,竟敢发兵讨伐天子,这能算忠吗?"武王左右的兵将要杀掉他们,姜太公马上制止说:"他们也算是有义气的人呵!"说罢,让人把他们推开了,武王率领队伍,直发朝歌。牧野(今河南淇县一带)一战,纣王的奴隶兵纷纷倒戈。武王大胜,攻克朝歌,统一了天下,建立了周朝。 伯夷、叔齐羞于对周称臣,又耻于吃周朝的粮食,他俩隐居在首阳山上,饥了采些野果野菜,渴了喝些泉水维持生命。后来遇到一个采野菜的老妇人。老妇人问明缘故,对他们说:"普天下都是周王的土地,所有的人都是周王的臣民,你们哪里能例外呢?"伯夷、叔齐听了,遂绝饮断食而死,人们将他俩埋在首阳山的顶峰。 伯乐相马于朝阳 北邙山中有岭,名曰

31、太极岭,岭下有湖,名曰伯乐洼,为今孟津县朝阳镇所辖,传说此地为伯乐隐居之地。 自古相传伯乐是相马大师。用于骑战驾耕之用的马,是由野马驯化而成的。五帝时期,马拉车的技术已经发明,经夏、商、西周三代,华夏族利用马拉车形成的军阵挫败过无数次异族的入侵,创造了多次改朝换代的历史,而车驾制度也日益完善,车的规制、驾马数量成为等级和身份的象征。天子贵族们很重视马的优劣,周穆王得八骏,皆西戎所产千里宝马,设天闲之厩以养之,又设内厩、外厩以养各地进贡之马。至东周时期,诸侯争霸,大国称雄,莫不兴兵耀武,广选良马,以服戎事。而相马大师,为诸侯所敬重。伯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伯乐为晋国没落贵族

32、精于相马之术,见晋国大乱,渡河入洛,隐居于北邙山太极岭中。当时,鬼谷子隐于云楚,墨翟隐于黛眉,三人交厚,常相往来。 一日,伯乐见一匹马拉盐车而上山,其马瘦弱,蹄伸膝折,灰汗交流。伯乐大惊,知道此为名曰骐骥的千里马,立即将其解下,脱衣为马披上,此马仰首而鸣,声达于天,如金石之声。伯乐买下此马,精心饲养,一年后,此马体形如龙,毛色闪亮,两目如炬。齐、秦诸国遣使持金来购,伯乐谢绝,将它赠给墨翟。墨翟乘此马翻山越岭,如行平地,世人方知伯乐为良马之知音。 周王屡求伯乐相马,伯乐为其选千里马四匹,周王将四马共一辕,以驾天子之车。周王乘此,命御者扬鞭催马,而四马狂啸,车不能行。周王大怒

33、将伯乐召至洛邑,责其相马之误。伯乐笑道:“四马皆为千里马,但大王的御者却非善御之人,善御者需要选择不同等级的马共驾一车,以千里马领辕,配以中下等之马,主次协力,其车既快且稳。这比如治国,大臣们品德、能力有高下,把他们放到合适的位置,德能互补,同心协力,其国才能大治。”周王命御者按伯乐之法,选一匹千里马领辕,配三匹一般的马,果然驾驭甚便。周王大悦,欲聘伯乐入朝为官,伯乐辞谢。 鬼谷子的弟子苏秦,入秦求官未果,千金将尽,意欲东归,乃以余金买秦马一匹,欲东归后将此马卖得高价。到洛阳马市后,连续三天,无人问津。于是苏秦到北邙山找到伯乐,伯乐见此马虽非宝马,也是一匹难得的骏马,于是有心相助。

34、次日,伯乐来到马市,围着苏秦和马转了一圈,离千步后又连续回头看了此马两次,众买马人一见,争买此马,苏秦以十倍的买马价将此马售出。 鬼谷子的另一个弟子庞涓,素闻伯乐大名,适逢伯乐寿诞,鬼谷子就带庞涓前来贺寿。此时伯乐的大弟子食河豚而死,而这位弟子自幼跟随伯乐,师徒之情如同父子,见弟子死,伯乐并不悲伤。庞涓问其故,伯乐道:“河豚有毒,世人皆知。其味之美,也无它食能比。我多次劝他,莫贪口腹之欲而招来亡身之祸,但他不听,前几次垂钓河豚,蒸而食之,侥幸未遇其毒,今日又食,终于身死。世上的达官显贵,皆是如此,贪名逐利,身死名灭,卒为人笑。”鬼谷子闻此,对庞涓道:“名利之害,甚于河豚之毒,弟子谨记

35、庞涓不悦。后来庞涓贪暴奸诈,身死马陵道。时人称赞伯乐既善相马,又善相人。 今孟津伯乐洼湖水已涸,湖边有古井一口,人称伯乐井;近处有峡谷,人称伯乐谷;谷中有路,人称跑马道;有自然形成的山坳一处,人称神马圈。山下出土有唐代墓志一方,上有伯乐洼之名。可见,伯乐相马于朝阳的传说由来已久。青山依旧,不闻马鸣,只有山中的老人一代代讲述着伯乐的传奇故事 惊鸿九霄 17:53:42 风景名胜 小浪底风景区 黄河小浪底景区:中国AAAA级旅游景区,总面积1262平方公里,由小浪底大坝、荆紫山、八里峡、三门峡大坝四个片区,13个景区,113个景点组成,小浪底工程是景区最亮丽的风景线,它不光

36、仅是中国治黄史上丰碑,也是世界水利工程中的杰作,投资额420亿元人民币,共创三项世界纪录,六项中国之最,呈现高峡平湖,港湾交错,山水交融,水光潋滟,风光旖旎,构成一副山清水秀、北国江南的壮丽画面。曾先后荣获"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河南十大热点旅游景区"、"东亚十佳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 邙山陵墓群 邙山陵墓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境内东西长近5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的邙山上。包括了孟津和偃师以及市区的西工区、老城区、洛龙区等5个区,涵盖了20多个乡镇。邙山陵墓群面积为756平方公里,有大型的封土墓970多座,古墓葬有数十万之多。是中国埋葬帝王最多、最

37、集中的地方。邙山陵墓群是是世界上古代陵墓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有"东方金字塔"之称。 卫坡古民居 卫坡古民居,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阳城北10公里孟津县朝阳镇卫坡村,是豫西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清代民居建筑群,十六所民居建筑呈南北分布于村中老街两侧。街南全是五进院,街北则是三进院,分别有宗祖祠堂、靠山窟洞、天井窟院、私塾院等。组团式布局,庭院侧门互通,厅堂格局气派,格调自然,建筑庄重古朴,木雕砖雕工艺精美,属典型北方民居建筑布局结构,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与研究价值。 黄河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 孟津黄河湿地位于河南省孟津县境内的湿地自然保护区,这里水禽云集、天鹅曼舞

38、鹤声阵阵,辽阔的黄河滩涂上,构成一幅万羽竞翔,鸟唱水吟的天然图画。1995年,孟津26公里黄河段,6206公顷的湿地被划定为省级水禽自然保护区,成了鸟类良好的栖息地。常年在区内居住的留鸟,有苍鹭、斑嘴鸭等6种;春、秋路过在此歇脚的旅鸟,有豆鸭、银鸥等12种;有夏候鸟白鹭、灰头麦鸡等22种;有冬候鸟灰鹤、白天鹅、黑鹳等32种,每年冬季栖息在保护区内的珍禽达3万只,其中国家一类保护珍禽达十多种。 汉光武帝陵 汉光武帝陵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陵墓,俗称“刘秀坟”,位于河南省孟津县白鹤镇铁榭村,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始建于公元50年,由神道、陵园和祠院组成。光武帝陵南倚邙山,北临黄河,

39、近山傍水,蓊蔚肃穆。阙门巍峨,气势壮观,神道宽阔,直达陵前,两侧石刻林立、碑碣参差。陵园呈长方形,占地6.6万平方米,墓冢位于陵园正中,为夯土丘状,高17.83米,周长487米。 由阙门、碑廊、二十八宿馆、光武殿等组成,构成一鳞次栉比的汉代建筑群落。 光武帝陵为国内少有的陵墓园林,同其他地方皇帝陵寝相比,独具四绝:其一,帝王选陵,特殊一例。历代皇帝选择陵墓葬地,皆是背山面河,以开阔通变之地形,象征其襟怀博达,驾驭万物之志。唯光武帝陵系“枕河蹬山”,一反常规。其二,一园千柏,国内仅有。陵内尚存隋唐植柏1458株,千章古柏,聚植一园,拔地通天,蓊然肃穆。其三,柏体杏质,乔木佳品。陵园古柏为国内少

40、有乔木树种,其木色金黄,质坚性柔,柏体杏香,剖面色美,俗称“杏柏”。其四,汉陵晓烟,奇妙景观。阳春三春,清明前后,逢天朗气清、晨曦初现之时,古柏枝隙间紫烟弥漫,笼罩陵园,状若轻烟,飘似浮云,烟凝云聚,滚腾滴坠,置身园中,如登凌霄,似游仙界。陵内古柏因年代久远,还形成了 “苦恋(楝)柏”、“鸟鸣柏”、“汉皇仰卧”等奇特景象。光武帝陵千百年来为观者称奇而乐道,对研究我国帝王陵寝有着较高的历史科学价值。 龙马负图寺 龙马负图寺位于孟津县会盟镇雷河村,是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氏的祭祀地,也是河洛文化中“河图”的发现地。该寺因有龙马“负图出于孟河之中”而得名,是中原河洛文化寻根问祖的旅游圣地,也

41、是河洛文化中“河图”的发现地,中国易学文化的发源地,距今已有1600余年。该寺北临黄河,南依邙山,寺前紧邻图河故道,规模宏伟,供殿巍峨,山门峻拔,前有崇邙横卧,后有大河奔涌。寺内存有宋、明、清历代著名理学家、书法家、及诗人程颐、朱熹、邵雍、王铎、张汉等撰述的碑、铭、诗、赋,是中原河洛文化、寻根问祖的旅游圣地。2000年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铎故居 洛阳神笔王铎故里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点,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洛阳市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旅游总局确定的全国旅游景点之一。 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号痴庵、松樵;别号烟潭、渔叟;因祖

42、居洛阳孟津,故又称其王孟津。他在书画上造诣高深,独树一帜,是明清之际著名的书法家。明、清加授太子少保,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其故居位于孟津老城,由2646平方米的故居和占地80亩的后花园两部分组成。 涉及孟津的诗词 出自盛唐诗人李白的《赠崔侍郎•其一》 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 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故人东海客,一见借吹嘘。 风涛倘相见,更欲凌昆墟。 赏析 这首诗以黄河之鲤作喻,含蓄地表达了怀才不遇的郁闷之情。结尾两句,气势磅礴,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特色。 孟津诗   【原文】   良辰启初节〔2〕,高会构欢娱〔3〕。   通天拂景云〔4〕,俯临四达衢〔5〕。

43、  羽爵浮象樽〔6〕,珍膳盈豆区〔7〕。   清歌发妙曲,乐正奏笙竽〔8〕。   曜灵忽西迈〔9〕,炎烛继望舒〔10〕。   翌日浮黄河〔11〕,长驱旋邺都〔12〕。   【注释】:  此诗当作于建安二十一年初,立春之日。诗情兴奋热烈,当作于曹军凯旋途中展示了作者志得意满之情。 王维《寄孟津》 (其一)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其二)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时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内容]这是两首五言古诗。第一首诗从家住孟津的女方落笔,她见有船从江南来,便急不可耐地问船家,是否捎来了漂泊在江南的人的信。写女方对男方的思念。第二首诗从在江南的男方立言,

44、他见到孟津有人来,急问自己家中窗前的梅花开了没有。这是写男方对女方的思念,也是漂泊在外的人对故乡的思念。 首页 › 唐代诗词 › 王维作品全集 › 寄河上段十六 › 简体 - 繁體 - 拼音 - 鉴赏 - 评论 寄河上段十六 与君相见即相亲,闻道君家在孟津。 为见行舟试借问,客中时有洛阳人。 江仙 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元好问① 今古北邙山②下路,黄尘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③。 【注】①元好问:金末元初文学家,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②北邙山:在河南洛阳县北,古代王侯公卿多葬此山。③穷通:困厄与显达。 自孟津舟西上雨中作 年代: 唐 作者: 韦庄 正文: 秋烟漠漠雨濛濛,不卷征帆任晚风。百口寄安沧海上, 一身逃难绿林中。来时楚岸杨花白,去日隋堤蓼穗红。 却到故园翻似客,归心迢递秣陵东。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