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广西民族大学附属小学 吴 荣 华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解决问题的教学就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主要阵地,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哈尔莫斯语),解决问题是数学课程的中心。但从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解决问题的教学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特别是对中低水平的学生来说,解决问题往往是他们心中的拦路虎。要让学生形成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学生的基础、思维水平、解题技能等等。从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数学解决问题
2、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不会读题,读不懂题,因此根本无从下手去解决,所以我认为这些都是跟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有关系的。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一个过程。而书面材料除了包括文字,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阅读者要从这些书面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对信息加以理解。一直以来似乎只在语文或英语这样的语言性较强的学科中强调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数学这样以培养学生计算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为主的学科来说似乎是没有多大的关系的,但我从多年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发现,在数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数学阅读不仅能促进学生数学语言水平和数学交流能力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发展,而数学阅读在数学学科
3、的教学中却往往被忽略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我觉得在平常的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一、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多读。数学课看上去可读的东西不多,因为我们往往认为文字才是阅读的材料,其实不然,例题中的文字、图画、公式、符号等都属于可读的材料。文字是很直观的阅读材料,学生一看就能读出来,而图画或符号等则需要老师引导学生把图画转化成文字读出来,这便是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数学信息的一种方式。新教材中的例题往往是图文并茂的,特别是低年级,因为识字不多,所以多以图画为主,而图中所包含的信息量是很大的,学生要学会从中找到与数学相关的信息,并用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例如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的主题
4、图,没有一句文字信息,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这幅图的时候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阅读顺序,从上而下或从下而上;二是将看到的图画用数学的语言整理说出来,如“小火车有4个车厢,每个车厢能坐6人”。老师在教学时往往会担心学生不能发现数学信息,就直接把图意说出来,忽略应该让学生自己去读、去说。其实放手让学生去读有很多好处,一是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二是培养了学生寻找数学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三是可以让学生读过一遍往往就会有一定的印象,如果是概念、定理,课后记起来就比较容易,而如果是例题,学生读过第一遍往往也能知道题目的大概意思。除了让学生自己读,还要让学生反复读。一般解决问题的题目应该让学生至少读
5、两遍以上,要反复读到能明白题目意思。总之要充分的利用阅读的形式,给学生创设更多的阅读机会。二、阅读要能抓住关键词语。有些解决问题的题目比较长或者某些图表比较复杂,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重要的信息,如题目的已知条件、关键的词语等等,删掉那些不必要的句子或词语,其实这就像语文里的缩句一样,把中心意思提炼出来就行了,这样看起来更清晰,学生更容易找到问题与条件之间的关系。 例如某个学期六年级的期末统考中的一题,题目是“南宁市五里亭仓库里有一批货物,已经运走了2/5,运走的货物正好是80吨。这批货物一共有多少吨?”这是一道分数除法应用题,但少部分学生却用乘法来做,学生在阅读这道题时首先要明确题中的几个关
6、键条件:一批货物、运走2/5、运走80吨、求一批货物,把这些关键的条件和问题找到,其他的都可以去掉,题目就变得简洁而明确了。其中一批货物是单位“1”,所以题目要求的就是单位“1”,而2/5与80的关系正好是对应的关系,都表示运走的部分,因此这道题应列式为802/5。 数学的概念、定理一般都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能引导学会抓住关键字词就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概念、定理,并熟记下来。例如六年级下册课本对成反比例的量的描述是这样的: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这段话很长,学生读起来往往从心理上就觉得
7、难理解,产生排斥心理,所以第一遍阅读的时候要求学生圈出重点的词:关联、变化、两数的积一定,然后对这些词加以解释,再让学生反复阅读几遍,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也容易记忆了。三、学会将句子补充完整有些题目我们需要进行缩句,提炼出关键的条件,但有时候有些题又需要扩句,将句子补充完整才能更清楚的知道题目的意思。例如一件衣服原价是200元,现价是180元,降低了百分之几?这个题本身已经是非常的简短了,条件也非常清楚,但往往这样的题型学生错得最多。究其原因,我发现是因为问题过于简洁,学生反而找不准单位“1”了,如果将题目进行扩句,补充完整,就很容易看出谁是单位“1”了。这个问题可以扩充为“一件衣服原价是
8、200元,现价是180元,现价比原价降低了百分之几”,因为“比”字的后面往往就是单位“1”,所以一出现“比”字这个特征,学生就很容易确定单位“1”,列式自然就不成问题了。四、注重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我们发现学生在考试或作业中经常会出现不按照题目的要求答题的现象,而通常我们都把这些情况归为学生粗心马虎,其实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造成的。学生在做题时往往因为急于答题而忽视了认真阅读,阅读时只是粗略的一晃而过,所以经常漏字或不读完整个题目,对题目的要求不了解就答题了,更有甚者甚至不阅读,只凭着题目的形式来判断就答题。例如某些判断题,题目的要求是对的打“”(没要求错的打“”)
9、。像这样的题往往有80%的学生在做的时候是对的打“”,错的打“”,因为在学生的定势思维中判断题往往是这样要求的,所以他们往往根本没认真看题就下笔做了。有些题目会附有一些额外的要求,通常用小括号括起来,而这些要求往往也是学生在阅读时容易忽略的。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何等重要。习惯的培养要从平时的点滴抓起,平时在讲解例题或讲评练习时都要注重让学生先阅读,读完后还应该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要求是什么,对一些有特殊要求的题目老师还要重点强调,引起学生的重视。每次考试针对学生因为读题原因而造成失误的,都因该提出来分析原因,让学生深刻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但是这种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持续而复杂的过程,阅读能力是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一个因素,学生学会阅读,能够迅速地通过阅读收集和处理信息,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我们在教学中应当重视的一个环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阅读资料,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