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长如何指导孩子完成家庭作业 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家庭作业,是教学环节之一,是巩固学生当天所学新内容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必要延伸,也是学校、家庭共同教育孩子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家庭作业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影响到他今后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小学阶段,养成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尤为重要。家长在形成学生的这一行为习惯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是学生对作业态度的塑造者。因此不同家长的态度,会造成不同的效果。咱们父母一般都很忙碌,学生只有爷爷奶奶管或一个人在家。同时他们的知识水平又不是很高,看不懂学生的作业。有的个别学生开始看不起自己的家长,有时还拿题目故意地问“妈妈你懂吗”?所以当碰到家长的时
2、候,有的家长就会说“要靠老师您了”。可是学生做家庭作业是在家里的,老师也鞭长莫及,这时真地要靠家长的作用了。其实家长的学习水平低没关系,只要能在对待家庭作业的时候注意几点,也就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了。一、问,是交流的开始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特别是中低学段儿童,往往缺乏学习的自觉性,没有“责任感”,更意识不到做作业是学生的义务。因此,有些学生回到家里,不善于利用时间,总爱贪玩,有时把作业忘得一干二净,也有的即使做,也是敷衍了事。这时就需要家长提醒,甚至需要家长放下手中的活计,坐下来陪陪学生,使学生逐渐养成每天按时完成功课的好习惯,从而使其快速、正确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一旦习惯养成了,家长也就可以
3、轻松了。总之,习惯是学习的根底。再说在小学阶段,我之前要求学生的家庭作业要家长签字,天天都要签名。应该说这是一种比较好地督促家长过问学生家庭作业的方法。可是家长没有好好的利用这一渠道,学生的作业还是会漏做,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有的家长很忙,到家很晚。就没看作业,任务性的签了一个名;另一种,对于自己的子女非常地信任,认为她自己可以管自己,没检查就签了个名;还有,问学生作业作好了吗?学生自豪的回答早就做好了,不看就签了。正是家长的这种作法,使学生出现了侥幸心理,从而看轻家庭作业。作为教师我也和无奈,后来也就没再强调。其实只要家长坚持经常过问,学生就会慢慢地重视自己的家庭作业,同时家长也可以及时地
4、了解学生当天所学的知识内容,以便“心中有数”。为以后辅导学生的时候打下基础;也可以养成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其实看似平常的问,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家长不管怎么忙也非常在意自己的学习,对自己的重视,从而使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也能重视起来。二、读,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开始很多时候学生做作业遇到困难时,不会很好地去思考问题,而是急切地去问父母,以求得帮助。这时父母不要轻易给予帮助。如果稍遇困难就给予帮助,会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甚至会养成他弄虚作假,欺骗父母老师的习惯。这种“帮助”等于妨碍了孩子的思维的发展。其实这时,家长应该提醒学生,去好好的把题目读一读,因为理解题意是进入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很多时候学生
5、不是不会解决问题,而是不认真理解题意。例如:三年级的学生做作业的时候,学生没有读完题目就开始做题。最后想当然的把答案做上了,结果也错了。我经常在做课上作业的时候让学生多读几遍题,自己去思考,而不是交头接耳的和同位去商量、讨论。学生能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让他们尽量的自己去思考解决问题。在学校里尽管我们课上的时间很少,但是还是放手给学生。作为家长更得如此,不要轻易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因为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孩子自己不仅经历了数学的思维过程,而且还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要比父母直接读题告诉他答案,更具有效果。小小的一个方法,每个家长都可以做到的,不管你的水平怎么样,都请不要放弃这种事半功倍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
6、防止学生的数学思维被限定,学到的知识是被父母灌输进的,作业本上是全对的,可是同样的题目再出来还是不会做的后果。再说随着新课程普及,更应注重学生思维成长的培养。 三、引,是承前启后的关键当学生在读完题目后,还是做不出作业时候,家长应采用启发的方式,帮助他回想一下,在班上类似的作业是怎样做的,和本题有什么相同之处,而不是马上提醒怎样解答习题。有时家长的帮助,应当只具有简单的鼓励性质。例如:“想一想,我相信你自己会做出来的。”或者说: “你解答习题开始是正确的”等等。创造这种“成功的预感” 是家长培养孩子在学习上克服困难、坚持学习的好方法。例如:听一个高段学生的妈妈说起她面对女儿不懂的时,先让孩子回
7、想课堂上已经讲过的知识,再看能不能用课堂上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再不行,看看有没有参考答案,如果有参考一下答案,看看能不能理解?不能,再一起讨论讨论。通过这样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训练了学生思维,从而使其巩固了知识。并且在一次课堂上,老师也问到了同样的题目,孩子答的非常的完整,老师重重地表扬了她,她高兴的不得了,回去了告诉妈妈。虽然这一过程很费时间和精力,但是对于培养孩子来说,这一过程是必不可少的,牺牲点时间也是必要的。但是家长也不是万能的,也会遇到不知道的情况,这就要求家长帮学生回想已经学过的知识点,结合新的知识,一起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学习知识的综合应用过程,达到“温故而知新”的
8、效果,从而培养了他们综合应用的能力。再不行,让学生第二天请教老师。四、查,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环节对于刚上学的孩子应该加强督促和检查,不要放任自流,要坚持让孩子先做作业后去玩的原则。持之以恒,孩子就会养成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主动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当孩子作业完成后,要让孩子养成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自己去发现错误,自己去修改。家长应明确:完成家庭作业不仅是完成学习任务,而且也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但是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查的要求是不同的。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家长应引导学生自己检查自己的作业,然后家长再检查。因此家长在查作业方面要根据孩子的年龄,采取不同的方法。五、度,是愉悦学习的关键。当学生
9、真的不能学以致用时,家长最好不要借口忙,而直接用自己的知识体系来告诉学生答案,从而扼杀了学生自己的创造能力。例如,五年级一个比较好的学生做课外题不会做时,请教别人,解题的过程竟然用了初中二年级的两元一次分式方程。这跟她的知识水平是不相符的,她也不能掌握的了,就算解答对了,也没什么意义的。其实有些时候家长在辅导中会出现超纲,解应用题就用学生还没有学过的方程来做,甚至小学不会学到两元一次方程,过度的拔高教学水平,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定,老师也被麻痹不能及时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在这样情况下,父母最好不要给答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留着作业去问老师。但不要凶着地说“问问老师去!”给学生造成恐惧感。孩子要及时鼓励,哪怕他有一次主动的去问老师了,也要及时地表扬,让孩子体验敢问的乐趣。在辅导学生作业的时候,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学生的心态,间接影响学生思维的开展,因此在辅导过程中重鼓励,少责骂体罚。辅导学生家庭作业是一件非常辛苦而又重要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应保持耐心,注重自己方法,尽量少“事倍功半”,多“事半功倍”。这两种方法只在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