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小学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意识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各种问题,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它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为学生提供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理念和方法,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针对学生的特点以及在学习心理上存在的缺陷和障碍,如,对前面知识掌握不足,影响后面知识的理解;学习数学知识本身的单调、枯燥在数学教学中,我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标大力提倡改变以往的被动单一的接受式学习,倡导学生主
2、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自主式学习方式,这是学生学习的大趋向,改变学习方式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何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探索呢?我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的。一、确立目标,启发自主参与 教学目标直接决定课堂的走向,它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这是自主学习的特征之一。可是事实上教学目标基本上都是“老师说了算”,学生真正能参与确定教学目标的课堂少之又少。造成这一普遍现
3、象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教师观念上的“定势”造成的,总觉得理所当然决定权在教师手中,学生哪可能知道什么教学目标,就算让他们参与制定了,肯定也是七嘴八舌不得要领,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确,“目标”这一概念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如果你让低年级的学生说说“这节课的目标”,估计学生会集体迷糊。 其实只要启发得当,由学生来参与教学的目标制定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节,学生在学习三角形、长方形面积时,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教师导入新课后,启发学生:“我们今天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看到课题你想学到些什么?“学生根据课题,联想到三角形与长方形面积的学习,思考后,纷纷举
4、手发言,有的说:“想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来源。”有的说:“想知道能否运用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甚至还有学生说:“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是否能发展空间观念?”这些问题都是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依次将学生所说的问题展示出来,学生在这样的自主参与中不仅明确了本节课学习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而且学习的自觉性和热情都得以技法,进而围绕目标,能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二、激发情感,提高自主学习兴趣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态度等诸方面应获得和谐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真正积极参与的关键是教学方法情感化。因此,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去激发学生的学
5、习情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内在动力的支持,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认知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面积关系的过程中,学生判断“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的2倍”时,学生往往会出现对与错两种判断结果。为了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数学活动,在具体的情感中认识数学知识,获取广泛的经验,可让两位学生到讲台,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辨论,在激烈的辩论中,学生终于明白这个观点不够严谨的道理,并悟出等底等高的情况下才有这个道理。这样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尊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真正构筑数学课堂情感交流的平台。 三、自学思考,激励自主尝试 读书离不开思考,自学更是如此。“
6、学而不思则罔”,要使书本上的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自学就是两者的桥梁,这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前提。因此,教师要创设自学氛围,提供自学空间,提出自学要求,要尽量找到新知的生成点,直接或间接提供与新知有关的旧知停靠点,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自学,为学生自主尝试创造条件。 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在除数是整数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如何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以及如何排竖式等问题进行自学例题。小数除法的关键是把除数由小数变成整数,但不能影响计算结果。书中介绍了两种方法。其一,是通过单位换算,使除数变成整数,但是,计算后需再次换算单位;其二,是利用商不变的性质,除数扩大成整数,同时被除数也扩大相同的倍数。学
7、生都会单位换算,也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因此,自学时能理解。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与尝试。经过尝试练习,学生会感觉到在两种方法的选择上,后者更有利。通过自学,学生经历了算法的学习过程,及算法的优化,使其通过自学来获取到要学习的知识。 四、巧设“陷阱”,促进自主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应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和反思等方面获取发展。”反思是对所提出的结论进一步锻炼和升华,是创造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难免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那样的认知偏差,这样会阻碍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克服呢?巧设“陷阱”是防止这种偏差出现的好方法,因为成功经验常常容
8、易淡漠,而失败的教训却往往使人终身难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易犯的错误,尽管老师反复讲解,多次强调,总有些学生不能彻底改正、往往一错再错,此时不如改变方法,精心设计“陷阱”既按学生错误思维把他们引入矛盾的困惑境地,使他们对自己的认知产生怀疑、自主反思,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失败中找出原因,改错为正,让学生在“吃一堑”中“长一智”,的确不失为掌握知识、巩固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 例如,在(1)1.28.81.25;(2)1.60.91.60.9这样类似的计算题中,许多学生往往会违背运算顺序,而根据数的某些表面特征会这样计算: (1)1.28.81.25 = 101.25 = 12
9、.5;(2)1.60.91.60.9 = 11 = 1,所以教师在教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有意安排这样的“陷阱”让学生尝试、比较、反思,加深错误的影响,从而促进学生正确的认知。 五、质疑问难,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贵有疑,“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 教师首先从思想上更新观念。把“你今天学到什么知识?”转变为“你今天向老师提出了几个问题?”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力,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力。其次把课堂变成学生交流学习问题的地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提出问题。课结束前,根据学生的表现,评选出“最佳提问人”和“最佳问题”,以调动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多思多问的“问题意识”。 其次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提问的机会。如在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材中,有一教时是锐角、直角、钝角。在学生认识三种角的大小顺序后,教师为了使学生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一般都是出示两个度数相等的角,但一个角的两条边画得较短,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画得较长,要求判断哪个角大。但是如果改画成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锐角的边画长点,钝角的边画短一点。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