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二文科历史 必修一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试说明:(1)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选官制度;三省六部制;行省制(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军机处的设置(5)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特点;中央集权制度的社会影响。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西周的建立与灭亡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
2、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2、分封制(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统治(3)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王族是分封的主要对象)(4)分封的内容:土地和人民(“授民授疆土”)(5)诸侯的义务:拱卫王室,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等义务。(6)实质: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等级制度(7)意义:A、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B、扩大了统治区域,有利于边远地区的开发,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8)瓦解 原因:A、分封制有
3、很大的局限性,诸侯有诸多大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诸侯国实力不断的增强。 B、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根本原因)3、宗法制(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维护奴隶主统治(2)来源: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3)特点:A、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周王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最大特点,也是核心内容) B、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宗法等级制度(4)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关系(嫡长子继承父亲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嫡长子与众弟既是兄弟又是君臣。)(5)意义: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
4、结4. 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和王权相结合;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 二、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1、秦的统一(1)统一的原因:A、商鞅变法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B、统一符合历史发展趋势;C、人民渴望国家统一;D、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2)统一战争的时间: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3)过程: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谐音:喊赵薇去演戏)(4)意义: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秦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 由秦始皇首创,特点:A、皇帝独尊显示了皇权的不可僭越(如“朕”“制”“诏”“玉玺”等词)B、皇位世袭显示了皇权的
5、不可转移C、皇权至上(核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丞相:百官之长,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的诏令;太尉:负责全国的军务地位与丞相一样,但秦朝没设,秦始皇自掌。地方制度:郡县制(1)建立过程:春秋出现;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始皇时全国推行(2)概况:A、郡: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B、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县的长官: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3)特点:郡县长官均由皇帝直接任免(4)作用: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管理,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巩固; 重难突破
6、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不世袭,官员只有俸禄没有封地。诸侯国的独立性很大,容易发展成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三、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1、汉初郡国并行制A、汉初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封国制的存在是对中央集权的威胁(“七国之乱”);B、汉武帝在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基础上,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2、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A、汉朝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其中孝廉是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B、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是九品中正制(依靠
7、门第即可步入仕途,不注重才能)C、隋唐到清朝(1905年)主要是科举制,(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采用分科考试;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意义: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3、唐朝的三省六部制(1)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2)六部:(尚书省下设)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户部(户籍、土地和赋税)、礼部(礼仪、科举)、兵部(军政)、刑部(刑狱)、工部(国家工程建设)。(3)特点:三省互相牵制,互相监督(4)意义:三省的长官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
8、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被历代王朝所沿用,表明君主专制加强。4、元朝的行省制度(1)设置:中央设中书省(管辖河北、山西、山东),地方设行中书省。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另在中央设“宣政院”管辖西藏(中央首次设行政区管辖西藏)。(2)意义:A、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B、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1)废丞相:A、原因: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宰相“专权乱政”,妨碍皇权行使,正式废除B、过程:废丞相,权分六部,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2)设内阁:A、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B、明成祖时
9、内阁制度正式形成C、明宣宗时,内阁有票拟权;D、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权,地位十分巩固;内阁,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无决策权,升降由皇帝决定,对皇权起不到制约作用2、清朝设立军机处(1)设置:雍正时设(2)职责:跪受笔录;按照皇帝的意旨拟写和传达诏令(3)评价: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提高了行政效率。 五、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1、中央集权制度影响积极作用:(1)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2)能有效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科技文化的繁荣。(3)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消极作用:明清以后其消极作用是主要的。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还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2.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特点(归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