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活动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联的研究合肥十中 范玮一、生物活动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概念的简述(一)活动课程的概念活动课程是指在学科课程以外,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内容的课程。(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概念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的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所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
2、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其指定领域为: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二、生物活动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联(一)生物活动课程中可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综合
3、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生物活动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的解析,可以研究得出二者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上,以及最终的目标上有许多的交集。因此在生物活动课程中可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二)生物活动课程中可开展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通过该学习领域,可以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人格臻于完善。通过生物活动课程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概念的解
4、析,可以看出其中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开展生物活动课程时,可进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三、生物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一)生物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活动1活动的内容生物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1)自然方面: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动植物保护研究等。(2)生活方面:如青少年营养配餐、食品添加剂对健康的影响、垃圾食品及对健康的影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饮食、饮食与减肥等。2活动内容的选择原则(1)可行性。根据学生自身已有知识经验、认识水平以及学校和社区条件确定研究课题。好高骛远的选题,会导致研究难以开展,对此必须加以重视。(2)自主性。研究性学习活
5、动课题的确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探索的空间。(3)生活性。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要以学生身处其中的生活环境为基础,密切与生活的联系,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中的事物,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融合。(4)实践性。强调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有更多的机会动手、操作,在实践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健康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形成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个性。 (5)开放性。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于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研究,“研究”仅仅是方式,落脚点还是“学习活动”。当学生选择了一个研究课题以后,采用什么样的研究视角、研究目标、研究的切入口、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研
6、究手段,研究的结果如何呈现等,应该有较大的弹性。3活动内容的开发策略(1)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根据本地本校实际,开发各种教育资源,设计活动内容。在校内外的自然环境中,包含着丰富的素材,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掘。要注意选择和利用一些时间性、季节性较强的事件,作为生物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容,充分利用生活中“活”的资源。(2)逐渐积累,形成研究序列。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没有“教材”,但同样存在着一定的内在“逻辑”:同一学生(小组)三年当中研究的问题要形成一定的系统,要适当照顾到“自然、社会、自我”三种取向的内在平衡;不同年级以及全校所有学生所研究的问题也
7、要保持一种合理的关系,适应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发展差异,避免简单的重复,避免层次安排上的混乱。4活动的实施生物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活动准备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交流反思阶段。在学习进行过程中,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对于实现课程目标都有着独特的价值。第一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活动准备阶段)本阶段要为师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一般可以通过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方式,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讨论,提出核心问题,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范围或研究课题,并做好其
8、它后续工作。确定研究主题,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学生自主确定课题,教师只在课题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方面给予适当的指导。二是学校根据社会、周边环境、学校资源条件和教师特长爱好拟定几个选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其中进行选择,经教师指导后予以确定。三是学生确定课题有困难时,可由学校或教师提出若干便于实施的课题供学生选择确定。集体课题须经小组协商达成共识。确定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独立研究可以采用“开放式长作业”形式,即先由教师向全班学生布置研究性学习活动任务,可以提出一个综合性的研究专题,也可以不确定范围,由每个学生自定具体专题,并各自相对独立地开展研究活动。二是小组合作研究
9、。小组合作研究是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最常用的方式。一般在平行班、年级、学校等不同范围里建立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三是班级、年级或更大范围合作研究。学校可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以拓展活动的时空范围,为学生进行跨班级、跨学校、跨地区的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为教师进行跨班级、跨学校、跨地区的合作指导提供条件,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制订活动方案,力求规范、简明。活动方案应包括以下要素:活动主题名称;选题背景;活动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等;活动任务,即主题应涵括的主要内容;活动适用年级、规模及人员分工;活动时长及流程,包括活动准备、活动场所、活动形式与方法、活
10、动要求和注意事项等;活动成果形式与展示方法;活动建议,主要指活动反思及对本活动的拓展与延伸方面的建议。教师在本阶段的指导任务主要为帮助学生解除思想上的困惑,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协助学生确定课题、组建研究小组并审定活动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第二阶段:实践体验阶段这是关系生物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成败的关键阶段。搜集和分析文字信息资料。学生应通过上网、查阅书刊杂志等途径,获取相关文献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通过综合分析,形成对所研究问题的初步了解或认识。同时要注意分析所形成的认识是否准确客观,还需采取何种研究方式解决问题或形成最终结论。开展实地考察、实验设计或调查
11、研究。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方案,按照确定的方法,选择适当的时机、地点和方式进行研究,通过实践获取研究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通过文字、音像如实记录实践过程及所获得的基本信息,同时从各种观察、实验、调研结果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或观点,并反思是否获得足以支持研究结论的证据,是否还存在其他解释或途径的可能。初步交流。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得到的初步结论或成果在小组内或个人之间充分交流,通过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和建议,逐步丰富个人的研究结论或成果。如果是小组合作研究,还应在组间成员交流并取得共识的基础上形成最终的集体成果。本阶段中教师的指导任务主要是维持学生研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注意强
12、化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信心,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及时了解学生研究进展情况,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引导与调节或其它的帮助。第三阶段:展示交流阶段整理汇总。学生要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形成书面材料、口头报告材料或其它表达学习过程与结果的恰当形式。交流研讨。学生通过研究论文、模型作品、研究日记、主题演讲、小品表演、展板、墙报、文字(电子)刊物或口头报告等多种方式向全班介绍自己的研究过程及结果(或成果),供大家讨论评议,或通过指导教师主持答辩会。评价反思。学生应对自己和他人的研究情况展开评价,从中学会发现和欣赏他人的成功和优点,反思自己的不足和缺点,通过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对自己
13、和他人的研究过程和成果进行总结。本阶段教师的指导任务主要是通过学生的成果展示、经验交流和研讨评价引导学生学会分享、学会欣赏、学会反思以获得更深层次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与愿望。同时,会同学校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进行阶段性成绩等级评定。生物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流程可以简化为六个步骤:选定课题 制订方案 实施方案 总结研讨 汇报交流 评价反思。(二)生物活动课程中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指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活动。通过融入社会、接触生活,增加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体验与感悟,增强社会责任感。1活动的内容生物活动课程中的社会实践的内容主要是外出考察活动。组织学生对社会现象
14、进行观察思考,开阔视野和思路、增进对社会的理解。该类活动包括:一是参观活动。如参观自来水厂,蔬菜瓜果基地、自然景观,考察社区环境等。二是调查活动。如对水厂进化水的速度以及环境问题和温室效应等热门事件进行调查、访谈。2活动的实施生物活动课程中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充分关注活动的社会化特点,帮助班级和学生小组、学生个人做好社会协调工作。实施步骤一般为:(1)确定活动内容。学校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综合考察学生班级、人数、经费、意愿以及能够提供实践(服务)活动机会和其他各项支持的社会机构或社区团体等多种因素,以便制订可行的实践(服务)活动方案。(2)拟定活动方案。由教师、学生、社区机构相关人士共同拟定计
15、划,内容包括实践(服务)活动主题,实践(服务)活动目标,实践(服务)活动时间、地点及对象,执行步骤与进度,分工情况,经费预算,预期成果,评估方式,相关人员的责任规定及安全和注意事项等,学校还可制订书面的实践(服务)活动指南。(3)进行必要培训。学校与相关社区机构在学生参与实际活动之前还应对其进行教育培训,让学生熟悉实践(服务)活动内容、掌握基本的实践(服务)活动技能、建立正确的实践(服务)活动观念,懂得如何处理实践(服务)活动过程中的突发事件与安全问题以及如何反思和撰写实践(服务)活动心得。(4)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教师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及时了解学生活动的进展情况,引导学生利用
16、学习日志及时纪录实践(服务)活动经验和积极体验,形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与习惯;还要注意与家庭、社区保持密切联系。(5)进行总结交流。学生参加实践(服务)活动之后,应在教师指导下借助学习日志把自己或小组在活动中的经验、收获和心得体会整理成口头或书面汇报材料,向全班同学汇报并展开相互评议与反思,以增强对社会的认识与体验,增强社会责任感。总结交流活动可邀请家长、社区机构相关人员以及服务对象等共同参加。3活动的组织社会实践一般包括学校统一活动、年级统一活动、班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等五种组织形式。一般应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在校外实践基地或校内组织开展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的社会实践活动,每组一般
17、不少于6人,小组的形成可由学生自由组合或教师根据一定原则组织。社会实践应统一时间、统一组织,保证课时。(三)生物活动课程中的社区服务活动社区服务是指学生为学校或家庭所在社区提供的公益性服务,属于志愿活动或带有义工性质的活动。学生应以服务者的身份参与到服务社区的各项活动中,多方面体验并认识服务对象,用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为社区提供有意义的服务,不断增强对他人、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服务意识。1活动的内容社区服务的内容应是学生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包括各种社区公益服务、宣传教育等。服务内容一般包括:(1)通用内容。如“节水护绿”主题宣传活动、“共有一个蓝天”环保宣传活动、“废品分类回收”活动、义务植树活动、
18、领养绿地、生物知识科普活动等。(2)特色内容。社区辅导(如保健知识、珍惜环境讲座等)。比如说在3月22日“世界水日”,让学生走出校园,向社会宣传水资源的污染情况及珍视水资源的紧迫性,使学生在实践中真正认识环保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加环保意识,并积极行动起来。 (3)自选内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结合生活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社区服务上形成自己的特色项目。2活动的步骤和组织形式社区服务的活动步骤和组织形式可以仿照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应尽量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活动,在学校或家庭所在社区范围内组织开展活动。小组可由教师组织,也可以由学生自主安排。一般情况下,每小组不少于3人。活动开始前,需将服务对象、
19、内容、地点及时间告知教师及家长并征得同意。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开展由于与社会各部门存在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在时间安排上宜采用弹性课时制。学校应鼓励学生在节假日和双休日开展实践活动和服务活动。四、评价建议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重要环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挥着导向和监控作用。1评价原则在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时,要确立整体的评价观,评价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以及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结果的呈现既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是结论性的;既可以是量化的,也可以是质性的。2评价内容(1)对活动小组进行评价。其
20、内容主要有:合理地选择了活动课题,并完成了整个活动;小组内的合作、组织和管理水平;材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加工情况;活动结果或产品情况。(2)对学生个人进行评价。其内容主要有:参与活动的态度与表现;与活动相关的知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科学素养的发展;解决问题的创造能力;活动的收获和成果。3评价方式 (1)自评和互评相结合。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重视学生通过反思性评价自我调整、自我改进。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对自己和他人的活动经历作出评价,并和其他人讨论他们所开展的活动。(2)日常观察与成果展示相结合。提倡为每一个学生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档案袋”,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整理、存放,以便使学生深
21、入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他人分享探索的成果、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3)教师评价与家长、社区有关人员的评价相结合。在适当时候以适当方式让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参与评价,能使他们更多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有利于拓展课程资源,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4)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5)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学生评价的具体操作方式有:自我阐述、交流讨论、观察记录、档案袋、评语、成果展示、调查问卷、实际操作等。4成果形成和展示(1) 生物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有符合要求的课题研究方案;要有体现完整研究过程的详细记录或原始佐证材料;要有研究的结果,实物或书面报告;要有学生自评、互评、指导教师考核、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审核结果。(2) 生物活动课程中的社区服务:要有学生的活动计划、记录、总结;要有社区提供的证明材料。 (3) 生物活动课程中的社会实践:要有学生的活动计划、记录、总结;要有学校或相关单位提供的证明材料。9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