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目前声纹锁在门禁系统得到很好的应用,实现了传说中“芝麻开门”的神话。声纹锁辨别声音主要依据的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2如果你的邻居装修房子十分吵闹,干扰你的学习和生活,下列措施哪一个是合理可行的()A友好协商一下,让邻居放弃装修房子B将家中音响声音开到最大压过装修声C赶快将家中的门窗关闭同时挂上窗帘D抓紧在房间内安装合适噪声监测装置3冬季常吃的火锅中经常加入“冻豆腐”,原本光滑细嫩的鲜豆腐,经过冷冻和解冻,豆腐中形成了疏松多孔的结构,主要是因为豆腐中的水()A先汽化,后液化B先汽化,后凝华C先凝固,后熔化D先凝固,后升华4日常生活中,
2、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自行车轮子的半径约为1mB水平桌面上放一本物理书,对桌面的压强约为50PaC一名中学生的体重约为4900ND人步行的速度约为3m/s5“水浴法”是一种常见的加热方式,它具有加热缓慢、均匀等优点。如图甲所示,橙橙同学用水浴法分别加热两种物质甲和乙,同时观察它们的物态。并根据记录的温度-时间数据绘制成如图乙所示的图像。根据她绘制的图像我们可以推测()At1时刻以后,甲物质一定在吸热Bt1时刻以后,甲物质一定在发生物态变化Ct1t2时间内,乙物质一定在吸热Dt1t2时间内,乙物质的液态部分在变少6中国的诗词歌赋蕴含丰富的物理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起舞弄清影,何似
3、在人间”,影子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B“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C“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疑水浅”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7如图所示,一束光原来会聚于主光轴上的 b 点,在虚线框内分别放入凹透镜凸透镜玻璃砖后,可能使光会聚于主光轴上 c 点的有()ABCD8如图所示,与照相机结构中的部件比较, 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A镜头B快门C胶片D暗箱9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
4、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B“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C“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D“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10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B第3s时乙的速度比甲快C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D甲、乙相遇时,他们速度相等二、填空题11“入座即静,入座即学”中的“静”是通过在_减弱噪声的;考场内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的_产生的。12日食现象是由于光的_形成的;站在平静的池
5、塘旁,可看到岸边大树的倒影和水中游的鱼,前者是光的_现象,后者是光的_现象,所看到的都是_(填“实像”或“虚像”)13霜降节气过后,枫树开始变红,像极了天上被打翻的调色盘,晕染了整个天平山。我们能看到火红的枫叶是因为枫叶_出太阳光中的红光,如果在暗室里只将蓝色的光照到枫叶表面,会看到枫叶呈_色。14“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盛水的水缸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其原因是空气中的水发生了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即把水滴入果树下的土里,这是利用_(选填“增加”或“减少”)水的表面积来减小水的蒸发。15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
6、们应该保护好自己的眼睛。但有些同学因为不良习惯导致眼睛近视了。如图所示,是近视眼成因示意图,造成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_(填薄或厚),折光能力太强,使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的_(填前面或后面),要用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某同学的近视眼镜的焦距为25厘米,他眼镜的度数为_度。16如图所示,物体甲的长度为_cm,停表乙的示数为_s17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如图所示,小明在水中放置一密闭的薄壁透明长方体容器(容器中有空气),当一束光从容器左侧的水中斜射入容器中时,光的传播速度将 _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折射角 _ (选填/ a 【详解】1因容器中有空气,且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水
7、中的传播速度,故当光从水中斜射入容器中时,速度将变大。2因水为光密介质,空气为光疏介质,故光从水解析变大 a 【详解】1因容器中有空气,且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故当光从水中斜射入容器中时,速度将变大。2因水为光密介质,空气为光疏介质,故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再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再次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容器两壁平行,故最开始入射光线与最终折射光线平行,故可能是图中的a线。18液 E 变高 【详解】(1)12从图象上看,冰从第5min开始熔化,到第15min完全熔化完,所以熔化过程经历
8、了15min-5min=10min加热至第15min时解析液 E 变高 【详解】(1)12从图象上看,冰从第5min开始熔化,到第15min完全熔化完,所以熔化过程经历了15min-5min=10min加热至第15min时冰完全熔化处于液态。(2)3据题意可知,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E处;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得,他用激光笔从A点向E处射出光束时,光线会原路返回,即可把铜钱照亮。(3)4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他看到的铜钱是因为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变高的虚像;加满水后,由于入射点升高,人眼逆着射来的光线看去,看到像的位置将变高。19凸透镜 光屏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D B
9、 C 【详解】12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放好仪器,点燃蜡烛,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整凸透镜解析凸透镜 光屏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D B C 【详解】12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放好仪器,点燃蜡烛,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456蜡烛在D点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生活中照相机是依据此原理制成的;蜡烛在B点时,2fuf, v2f,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投影仪是依据此原理制成的;蜡烛在C点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060 【详解】1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出纸速度是2甲的心率为解
10、析60 【详解】1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出纸速度是2甲的心率为三、作图题21【详解】(1)1将a点分别与井口左边的端点、井口右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光线射向a点的箭头,即可得到两条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解析 【详解】(1)1将a点分别与井口左边的端点、井口右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光线射向a点的箭头,即可得到两条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如图所示(2)2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3)3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过凹透镜光心的光
11、线传播方向不变,如图所示四、实验题22固体能传声 振动停止,发生停止 金属丝传声效果比棉线好 c 琴弦粗细 有多个变量 【详解】(1)1土电话由棉线和纸杯制成,这些都是固体,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解析固体能传声 振动停止,发生停止 金属丝传声效果比棉线好 c 琴弦粗细 有多个变量 【详解】(1)1土电话由棉线和纸杯制成,这些都是固体,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2)2用手捏住棉线,使棉线停止了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所以听不到声音。(3)3距离相同,说话的响度相同,用金属线听到的声音较大,说明金属线传声效果比棉线好。(4)4要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材料的关系,需要控制琴弦长度、横截面积等其他因素不变,
12、应选琴弦a和c。5琴弦a和b长短、材料相同,粗细不同,是为了研究音调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6琴弦c和d长短不同,材料也不同,有多个不同变量,不能准确得到某个因素和音调的关系。23均匀 试管壁 46 48 晶体 a 液体 【详解】(1)1将装有固体粉末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解析均匀 试管壁 46 48 晶体 a 液体 【详解】(1)1将装有固体粉末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2)2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用温度计测量固体粉末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固体粉末
13、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以免温度测量有误。3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其示数为46。(3)45由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该物质的熔点为48,是晶体。(4)6丙图a中有一段时间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而b中物质边吸热、温度边升高,故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中的a。(5)7由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最后温度是53,大于熔点,最后是液体状态。24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放置 反射 不能 虚 【详解】(1)1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即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放置,蜡烛A的像会偏向水平解析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放置 反射 不能
14、虚 【详解】(1)1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即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放置,蜡烛A的像会偏向水平桌面的上方或下方,导致蜡烛B与蜡烛A的像不能完全重合。(2)2蜡烛A的像是由于光射到玻璃表面发生反射形成的。(3)34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故不能用光屏承接到蜡烛A的像。250 同一高度 右 放大 上方 远视眼镜 D 【详解】(1)1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上,成的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实像,则此时物距和像距都等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解析0 同一高度 右 放大 上方 远视眼镜 D 【详解】(1)1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上,成的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实像,则此时物距和像距都等于凸透镜的二倍焦
15、距,图中物距为20.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2为了使像始终成在光屏中央,应该调节光具座上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2)34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cm刻度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应该向右移动光屏。5由于光屏上的像是倒立像,若蜡烛烧短后,烛焰向下移动,烛燃的像成在光屏的上方。(3)6在(2)小问的基础上若光屏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应该使成像光线变得更会聚一些才能使像成在光屏原来的位置,所以应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一个合适的远视眼镜。(4)7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成像
16、的光线变少了,会使像变暗,但是由于物距不变,这样的操作不影响像的完整性和像的大小,故选D。262m/s 小于 小 【详解】(1)1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及对应的时间,通过求出速度。(2)2由图示知,小车通过的全部路程为0.5m+0.5m=1.0m所用的解析2m/s 小于 小 【详解】(1)1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及对应的时间,通过求出速度。(2)2由图示知,小车通过的全部路程为0.5m+0.5m=1.0m所用的时间为5s,所以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3)3由图示知,上半程和下半程的路程都是0.5m,但通过上半程所用的时间为3s,下半程所用时间为2s,所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4)4为了减小测量时间造成的误差,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测出的时间误差较小。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