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校本研修集 体 备 课 发 言 稿九年级物理修订教材分析 安边学校: 杜贵均一、教材修改的认识基础 1、深入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 2、客观看待传统物理教学及其问题。 二、修改方向 1、进一步落实课程基本理念 2、科学探究及其泛化 坚持以实验性探究活动为主,兼顾多种学习方式的探究活动。 3、学习内容:注重基础,加强参与性活动,开阔视野。 4、进一步充实教学资源。三、教材修改的原则: 1、坚持课程改革的方向,坚持探究的方向 2、尊重教育规律-加强基础。 3、继承与发展相结合。 4、修改目标 -好教好学。 5、修改幅度30%左右。第六章 电压 电阻课程标准的要求 1、知道电压和电阻。
2、 2、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实例。 3、会使用电压表。教科书中教材内容的设置一、电压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三、电阻四、变阻器教材编写及修改特点: 1、第二节增加了探究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目的一是使知识更完整。二是增加学生自主探究和独立使用电压表的机会 。 2、变阻器单独作为一节,一是强调变阻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二是把变阻器作为探究课来安排,强调学生不能死记某一种器材,要会使用生活中不同的变阻器。 总的来说,强化了电压和电阻的教学。 第七章 欧姆定律课程标准的要求1、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2、通过实验,探究电
3、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3、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4、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教科书中教材内容的设置一、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三、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四、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教材编写及修改特点:1、第一节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定量探究,所以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探究结果,本节应加强对所测数据的评估。注重科学性和准确性。 2、第二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增加了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目的是增加基础知识的系统性(电流、电压、电阻的串并联),不要涉及很复杂的计算,只会简单的计算就行了。 3、第三节是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目的是让
4、学生了解电阻还与温度有关。要让学生进行解释。 4、第四节利用欧姆定律分析了为什么电压越高时、短路时及雷电时很危险(电流过大),不涉及到焦耳定律。不必一步到位。课程标准的要求 1、理解电功和电功率。区别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电流的热效应与电阻的关系。 3、了解电功率和安全用电知识。教科书中教材内容的设置 一、电能 二、电功率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四、电和热 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编写特点: 1、第一节电能主要讲了电能的获得、应用及计量,重点是计量即各种电能表,增加了1KW.h电的作用,进一步提高节约用电的意识。 2、电与热通过演示电流的热效应与什么因素有关,引出焦耳定律,回到了原来的编写体例。 第十章 信息的传递课程标准的要求 1、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编写特点: 本章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与现代科技和生活的联系,范围广,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实物、图片和网上信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切忌照本宣科,使学生觉得深不可测。使学生觉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并不神密,从而增强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学目标的虚化。二、教学内容的泛化。三、教学方式的形式化。四、教学手段的表面化。五、研究学法的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