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杜诗“画图省识春风面”“省”字新释李翔翥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秋天,杜甫滞留于夔州(今重庆奉节),睹夔地江山风物,追思千古流传的历史人物,写下了五首联章体七律组诗咏怀古迹五首。每首吟咏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其中第三首咏王昭君诗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第2版,以下简称教材)选录了这首诗。其中在对“画图省识春风面”句进行注释时,将“省”注释为“曾经”。我觉得这个注释有点似是而非,且与史实也
2、有出入。而我们常见的选录此诗的本子也大都不予注释,甚或觉得不屑作注。故特对此注略陈管见,补偏纠缪。首先,我们看看杜诗最通行且最具权威性的注本是如何解释的。清人仇兆鳌的杜诗详注引朱瀚曰:省,乃省约之省。言但于画图中略识其面也。清人杨伦的杜诗镜铨于“环佩空归夜月魂”句下引朱瀚注:画图之面,本非真容,不曰不识,而曰省识,盖婉词。清人浦起龙的读杜心解云:“省识只在画图,正谓不省也。”从上述注释中我们可以看出:仇兆鳌引朱瀚之注,语焉不详,令人瞀乱不得其解。但从仇的句意串讲中,大抵可以看出训“省”为“略”,这是用“省”的基本意。就是说汉元帝略识昭君之画像,至于昭君容貌如何,元帝看后有何反应等,就无从知晓了
3、。这个解说是就画论画,强调了画图而忽略了有关史实。杨、浦两家注释简明扼要,皆释“省”为“不”。不过这个解释缺乏文献佐证,只能是强作解说。并指明这是委婉讽刺元帝省识只在画图,哪知画图并非昭君的真面目,其结果还是不识。这样杨、浦两家就与仇注殊途同归了。我们再查考大型权威性的辞书汉语大词典“省识”条,结果发现,它解“省识”为“犹认识”。在列举的书证中,唯独没有举出杜甫这句诗。这里不妨抄录几条如次:唐韩愈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阕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诗:“汗漫不省识,怳如乘桴浮。”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弟子出遗像,乃一老僧。使今见其人,亦不复省识矣。”清纳兰性德金缕曲再赠梁汾词:“多少殷勤
4、红叶句,御沟深、不似天河浅。空省识,画图展。”很显然,如果按照汉语大词典的这个解释,我们就可得知汉元帝认识王昭君,图画也真实再现了昭君的真貌。这个解释应该说于史实和图画尽皆乖谬。其次,我们看史书是如何述说这位千古佳丽的。王昭君,名嫱,原本蜀郡秭归人,汉元帝宫人,西晋时避晋文帝司马昭讳,改称明君或明妃。关于她的记载最早出自班固汉书元帝纪和匈奴传。至范晔后汉书南匈奴传、蔡邕琴操以及东晋葛洪伪托刘歆所作西京杂记等书,内容屡有增添,渐次形成哀感顽艳的故事,而且这一故事在民间也广为流传。于是历代文人对此题材风咏不辍,弦歌不绝。但历来一提到王昭君的故事,大都提起西京杂记这部史书。这部书以记述西汉的人物轶事
5、为主,其中尤以叙述王昭君、毛延寿故事,司马相如、卓文君故事最为流行。该书叙昭君故事云: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世。籍其家资皆巨万。画工有杜陵毛延寿,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安陵刘敞、新丰刘白、龚宽并工为牛马飞鸟众势。人形好丑不逮延寿。下杜阳望亦善画,尤善布色。龚育亦善布色。同日弃市。京师画工于是差稀。这个记载甚是详明,读之令人愤慨,兹概要如下:其一、元
6、帝宫女甚多,不能一一面选,只能按图召见。其二、宫女贿赂画工,以冀画美容颜,企盼幸于君王。昭君不行贿,故不得见于王。其三、元帝按图让昭君远嫁,充当单于配偶。临行前,元帝召见,发觉其“貌为后宫第一”,但悔之晚矣。据此可知昭君“遂不得见”而身居冷宫、湮没无闻的原因是 “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的画工。简言之,就是画工提供给元帝的昭君画像非昭君的真貌。如果认为西京杂记一书有野史性质,不足为凭的话,我们再看看正史是怎么说的。汉书元帝纪说:“其改元为竟宁,赐单于待诏掖庭王樯为阏氏。”汉书应劭注曰:“郡国献女未御见,须待命于掖庭,故曰待诏。”后汉书南匈奴列传说:“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
7、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据汉书元帝纪及应劭的注可知昭君“未御见”,待命掖庭。据后汉书则看出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的美貌。但如此美貌佳人却“入宫数岁,不得御见”,不知何故,读之令人感慨歔欷。总之,无论据正史,还是野史,汉元帝在昭君远嫁匈奴前未睹其面,这是事实;如果画图之说可靠的话,那么画工所呈现的图像也没有能真实再现昭君的美颜,这也是事实。反之,我们以为汉元帝即使愚蠢昏庸之极,也不会将这个“
8、貌为后宫第一”的大美人拱手送给匈奴单于做阏氏的。基于上述史载和论断,我们反观教材的注释:教材把“省”解作“曾经”。这样的话,“画图省识春风面”这句诗的大意就是说,汉元帝曾按画工所提供的画像认识昭君,熟悉其美貌。显然,这样解释就与上述史实和分析大相径庭了。我们以为这个“省”通“眚”,当作“过失”或“错误” 解。这样就与上述所谓画图之说、史实记载均怡然理顺了。也就是说,汉元帝在根本没有召见王昭君,根本不认识王昭君的情况下,仅仅依据画工之图,即只看图画不看人(我们且不管这个图像是否经过画工的歪曲,也不管图像能否再现昭君的美貌,即如王安石诗明妃曲所说的“意态由来画不成”),从而作出了错误的判断,致使这
9、个钟灵毓秀的“尤物”,生长名邦,远嫁塞外,生归异域,死葬胡沙。从传世文献中我们可以找到“省”通“眚”的证据: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鼎部:“省,叚借为眚。”小尔雅广诂:“省,过也。”书洪范:“曰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孔颖达疏:“史迁省,作眚。”孙星衍疏:“古省、眚通。”说命:“惟干戈省厥躬。”陆德明经典释文:“省,一本作眚。”公羊传庄公二十二年:“肆大省者何?灾省也。”陆德明经典释文:“二传作眚。”周礼春宫大宗伯:“省牲镬。”陆德明经典释文:“本又作眚,同。”史记秦始皇本纪:“饰省宣义,有事而嫁,倍死不贞。”张守节正义:“省,过也。”潜夫论述赦:“尚书康诰曰:人有小罪匪省。”汪继培笺:“今
10、书作非眚。”其次,我们对颈联“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试加以语义和语法上地分析。这一联的上、下句,实质上都是一个首尾闭合的句子。上句的首尾指昭君,即“画图”乃昭君之画像,“春风面”喻昭君之美颜;下句的首尾也指昭君,即“环佩”以饰品代明妃,“魂魄”乃明妃之化身。于是全联可压缩为“省识”和“空归”两个词。“省识”是“空归”之因,“空归”是“省识”之果。“省识”是生前 失意的怨恨,“空归”是死后无依的怨恨。我们似乎可以感触到这位千古佳人的幽怨灵魂因“省识”而“空归”,惆怅地徘徊于汉宫,怨埋没汉庭,恨远离家国。另外,“省识”和“空归”两词对仗工整, “省”、“ 空”相对,“识”、“ 归”相照,
11、前者均作形容词修饰限制作动词的后者。细玩文意,则此联的意思便涣然冰释,豁然开朗。也就是错图误画,错识春风之面;诏令远嫁,生不得回,死后魂归;汉之寡恩,归亦徒然。如此解读,可谓上下两句意脉通畅,蕴藉摇曳,读之令人回肠荡气。最后,我们考查一下唐诗中“省”字作“曾经”解的用例情况。“省”作“曾经”解时,主要有三种情况:其一,“省”与“曾”常以对文出现而意义相同,即互文而见义。兹举几例:宋之问嵩山夜还:“家住嵩山下,好采旧山薇。自省游泉石,何曾不夜归。”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苟务形骸达,浑将性命推。何曾爱官序,不省计家资。”白居易咏怀:“我今幸双遂,禄仕兼游息。未尝羡荣华,不省劳心力”。周贺寄
12、新头陀:“相逢竹坞晦暝夜,一别苕溪多少年。远洞省穿湖底过,断崖曾向壁中禅。”孟贯怀果人:“好月曾同步,幽香省共闻。相思不相见,林下叶纷纷。”其二,唐诗“省”字如单用的话,作“曾经”义居多,但其前一般有“未”、“不”来修饰或限制,构成“未省”或“ 不省”,其意义为“未曾”或“不曾”。此种情况甚夥,兹举数例:王维哭祖六自虚:“未省音容间,那堪生死迁。”岑参函谷关歌颂刘评事使关西:“野花不省见行人,山鸟何曾识关吏。”韩愈感春五首之三:“朝廷未省有遗策,肯不垂意瓶与罍。”又,听颖师弹琴:“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张籍和左司元郎中秋居:“闲来松菊地,未省有埃尘。”元稹楚歌:“宜
13、僚南市住,未省食人恩。”又,有鸟:“有鸟有鸟名燕子,口中未省无泥滓。”刘禹锡九日登高:“年年登高处,未省不伤心。”白居易恨词:“翠黛眉低敛,红珠泪暗销。从来恨人意,不省似今朝。”又,寻春题诸家园林:“渐以狂为杰,都无闷到心。平生身得所。未省似而今。”又,病后寒食:“抛掷春光负寒食,曾来未省似今年。”李群玉哭小女痴儿:“平生未省梦熊罴,稚女如花附晓枝。”贾岛咏怀:“纵把书看未省勤,一生生计只长贫。”又,巴兴作:“三年未省闻鸿叫,九月何曾见草枯。”刘沧及第后宴曲江:“归时不省花间醉,绮陌香车似水流。”司空图有感:“国事皆须救未然,汉家高阁漫凌烟。功臣尽遣词人赞,不省沧州画鲁连。”其三,“省”与“曾
14、”不以对文出现,也不以“未省”或“ 不省”结构出现的。但根据诗意解作“曾”,则意义显豁,顺理成章,无疵纇之弊。此例较少,略举几例,本文所讨论的不举。李商隐评事翁寄赐餳粥走笔为答:“粥香餳白杏花天,省对流莺坐绮筵。今日寄来春已老,凤楼迢递忆秋千。”贾岛赠僧:“从来多是游山水,省泊禅舟月下涛。”李群玉赠妓:“谁家少女字千金,省向人间逐处深。今日分明花里见,一双红脸动春心。”李郢张郎中宅戏赠:“谢家青妓邃重关,谁省春风见玉颜。闻道彩鸾三十六,一双双对碧池莲。”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将“省”通“眚”,作“错误、过失”解,一方面不会造成与史实上的牴牾,且与所谓的画图之说也不会扞格。另一方面也与文意
15、是贯畅的,与全诗的主旨更无方枘圆凿之弊。全诗结尾明标“怨恨”二字,此即诗旨,可谓卒章而显志。首联写江山灵秀蕴育这位惊天动地的窈窕淑女。这是一怨,怨苍天无灵降此日后多灾多难的旷世奇女;颔联写这位窈窕红颜远嫁荒漠,生不能归,死葬漠北,一去一留,一生一死,判若天渊。这是二怨,怨大地全无怜香惜玉之情,瘗玉埋香,芳魂流落,顿成孤魂野鬼。颈联道出了美貌佳人的悲剧之由,错识画图,命薄缘悭;环佩作响,魂魄空归;一腔血悃,千古奇怨。这是三怨,怨红颜之远嫁,怨汉庭之寡恩,尾联直言怨恨,是怨天、怨地、怨人的归宿处,何以罄沥,琵琶弦上抒怨恨。千古佳人的衷肠被杜诗倾诉无余,杜甫可谓昭君之知己矣!参考书目:史记汉司马迁撰
16、 中华书局 1959汉书汉班固撰 中华书局 1962后汉书汉范晔撰 中华书局 1965太平广记宋李昉等编 中华书局 1961全唐诗(增订本)清彭定求等编 中华书局1999杜诗详注唐杜甫著清仇兆鳌注 中华书局 1999杜诗镜诠唐杜甫著 清杨伦 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读杜心解清浦起龙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八) 齐鲁书社 1997唐诗三百首陈婉俊补注 中华书局 1959诗词曲语词汇释张相 著 中华书局 1977刘禹锡集卞孝萱校订 中华书局 1990元稹集冀勤点校 中华书局 1982岑嘉州诗笺注廖立笺注 中华书局 2004王维集校注陈铁民校注 中华书局 1997白居易集顾学颉校点 中华书局 1999李商隐诗歌集解刘学锴 余恕诚著中华书局 2004杜甫心影录黄坤 著 中华书局 2004全唐诗语词通释魏耕原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作者单位:河南省固始县慈济高级中学)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