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的叔叔于勒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小说的主题与作者的写作目的。 2、把握不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训练语言表达阅读体验与个性观点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培养书面表达能力与总结学习心得的能力。 4、充分认识亲情对于人生的意义远胜于金钱。 教学重点:感受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教学难点:作者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表现主题的。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 利用名言导课: 金钱能够影响到人与人的关系,这不仅在过去、在国外,即使在现在、在我们周围,也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关于金钱对资本主义社会人际关系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曾有两段精彩的论述。 生齐读:马克思、恩格斯说:“资产
2、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了。” 马克思说:“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 由这两段可看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什么关系呢?生答:纯粹的金钱关系。金钱能使水火难容、势不两立的人亲密起来,同样,也能使亲密无间的人如同陌路。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个“嫌贫爱富”的故事。 板书课题我的叔叔于勒、作者莫泊桑。二、 导学导读 1、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2、学习字词:学生注音、释义,教师讲评。 3、指导预习,明确学法。 4、教师范读全文
3、;学生思考划分部分、归纳段落大意。 5、分段提示:可以按照本文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按“盼”、“赞”、“见”、“躲”,将课文分为四大部分。 讨论明确:第一部分(14),盼。第二部分(519),赞。第三部分(2047),见。第四部分(4849),躲。 三、 讲析一、二部分 1、 指读第一部分 2、 讲析并板书 (1)首段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及“我”的家境。“并不是”、“刚刚够”、“有两个姐姐”,概括写家境“拮据”。第二段用几件虽显琐细却很具代表性的小事,把家境的“拮据”具体化了。 样样都要节省(无一例外) 总 请吃不敢答应(以免回请) 拮 买货减价底货(拮据至极) 分 穷 长袍自己做的(无可奈
4、何) 据 花边计较半天(爱慕虚荣) (2)三、四自然段,通过父亲“只要一看见总要说那句永不变更的话”,行动和语言两方面简练、生动的描绘,竭力渲染了菲利普夫妇盼望于勒归来的急切心情。“永不变更”意味着父亲那句话已说过无数次了,极写盼望之情的强烈。 (2)小结:第一部分是故事的开端,写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 3、 菲利普一家如此盼望于勒归来,那么,于勒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为什么要这样焦急的盼望他归来?小说在此设下悬念。请大家速读第二部分(419),分析思考:在菲利普夫妇心目中于勒是个怎样的人。 4、 速读后,学生回答,教师讲评, 板书: 于 勒 行为不当 叔 叔 这之前 坏蛋流氓无赖 (从前)
5、 分文不值 恐怖 打发他到美洲去 吃得一干二净 父 亲 还大大占用 对 比 的 弟 做上了买卖很大的买卖 弟 那时候 能够赔偿损失 希望 盼他回国 (现在)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于勒一回来境况就不同 5、明确:(1)引起菲利普夫妇“恐怖”的最根本原因是:“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2)于勒成为全家唯一的希望,是因为:于勒来信表示“希望能够赔偿损失”,从而“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3)同样是于勒,为何菲利普夫妇对他的评价先后不相同,亲疏前后不一致?判断的标准是什么?金钱。 6、简析十三至十九段。 (1)1315
6、,照应第一部分,再次竭力渲染,铺排盼望之情,也为后文于勒再为“恐怖”作好铺垫。 (2)16段中的“上千种计划”,富有讽刺意味,毫无着落的财产,竟然列入了他们的开支计划,十分可笑,也显得可怜、可鄙。 (3)17、18段笔触幽默有趣:姐姐们28、26岁了还“老找不着”对象,从一个新的角度是“拮据”;公务员看中二姐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含蓄的指出,他是看到即将到来的财产才上门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4)19段,顺着二姐结婚的情节,自然的引出了去哲尔赛岛旅行的情节。 7、小结:第二部分是故事的发展,写菲利普夫妇夸赞于勒。作者用对比手法,概括介绍了于勒去美洲前后不同的情况和菲利普夫妇对他由“恐怖”转为“希望”的心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