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升华新桥中心小学 王妍“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索、热爱生活的儿童业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在实践中体验,以洹动促意识升华”这一命题是源于对少年儿童成长和教育基本规律的认识,源于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性、体验性、活动性。一个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获得真才实学,掌握过硬的本领,无不需要积极的内促体验。对于形象思维处于主导地位的少年儿童来说,他们正处?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起始阶段,他们的成长成才,尤其需要不断获得需求的满足和成功的激励,需要主袘暄参与和积极的内心体验。在课堂上我注重应用儿童观、生活观、实践观这“三观”来指导学琟在实践活动
2、中体验,从而使德育更具有实效性与针对性。一、以学生为主体,触发体验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老师在指导学生不断深化活动的过程中,不能仅凭自己的主观意志加以设想,不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如果一切按成人教育模式分配,调度行事,会使教育效果欠佳。要承认并尊重每一个儿童的独特性和权利,尊重儿童不同于成人的生活状态,生活方式和年龄特征,尊重他们对现实生活的兴趣,需要演一演、猜一猜、说一说、唱一唱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整个课堂,使课堂的活动性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儿童观。 在活动一、二中,对于秋天学生有着自己不同的理解,而在学生呕示、演绎的过程中,就自然道出自己独特的见解,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对秋天的认识。教师不能有
3、自己预设的观点,而是运用评价、肯定学生的想法,提升学生对秋天的认识。可见,贴近儿童生活的话题,可以调起学生观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可以唤起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欲望;可以激起学生的已有经验与情感产生共鸣,触发更加真切的感受和道德体验。二、以生活为导向,提高认识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贴近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活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如课件创设情境欣赏活动,将教材中的原有材料与现实生活中的鲜活材料结合起来,尽量拉近自然与学生的距离,使活动内容具体
4、化、真实化,易于儿童接受,使生活走进课堂,又从课堂走向生活。又如活动三,以儿童喜爱的方式,用肢体语言将秋天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学生原对大自然模糊的认识变得形象化、清晰化。这不仅挖掘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和表演能力,还使学生体验到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感受到这个收获季节带来的喜悦,提高了对大自然的认识。从而,实现品德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功效。三、以实践为基础,升华情感教育重实践,实践出真知。我们教师不是简单地把真理教给学生,而是带领学生去共同寻求真理,这个寻求真理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在参与课改中,我体会到:“体验”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正如我们教师感受到的那样:听到的内容易忘记,看到
5、的东西易记得,亲身经历的才会记住。只有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学生的道德情感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教育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如:让学生走出校门,去大自然中找一找秋天,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通过各种感官去认识秋天,并发现秋天的秘密,进一步思考怎样把秋天带到课堂。在活动中,学生兴趣特别高,结果证明效果也不错!课堂通过一系列的实践体验活动,首先,使学生的思维产生飞跃,使其获得的感情体验和知识技能刻骨铭心。其次,在这个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学生对秋天美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由看到的表面事物转化为肢体语言演出来,提升为自创歌词把秋天的美唱出来。这不仅仅是学生对知识、技能无限探求的过程,更多的是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得到不断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