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0 ,大小:284.08KB ,
资源ID:5557153      下载积分:5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55571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紫***】。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紫***】,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贫困户脱贫先进事迹材料(锦集4篇).pdf)为本站上传会员【紫***】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贫困户脱贫先进事迹材料(锦集4篇).pdf

1、贫困户脱贫先进事迹材料(锦集 4 篇)贫困户脱贫先进事迹材料 1 在脱贫攻坚决胜时期,有这样一些地方,这样一些人,他们虽被认定为贫困户,但不愿”等、靠、要“,决心稳扎稳打,用心做人、做事,用勤劳脱贫致富,让一贫如洗的状况成为历史,从而步入脱贫致富新时代。在雪山镇立马村就有这样一些人,其中和平小组的李润就是代表之一。凤庆县雪山镇属国家重点贫困乡镇,立马村人世代在贫困线上挣扎。生于 1979 年的李润在成长道路上始终无法摆脱贫困的困扰,年少时曾在家里当过泥巴匠、种过地、养过牛,面朝黄土背朝天,是个地道的农民,他说:”这里穷了几代人,没有产业资源,更谈不上经济发展,穷山沟里家家户户也只能勉强吃饱饭。

2、“到了结婚的时候,他还憧憬过通过夫妻二人的共同努力让这个家过得更美好,却没想到自己的这段婚姻经受不住贫困的考验,在女儿 1 岁的时候,妻子就因无法忍受贫寒而离家出走,一晃已是十余年。让这个处在风雨摇曳的家庭更雪上加霜的是,家里除了有女儿需要抚养,还有 4 个老人需要赡养,其中李润 80 岁的爷爷双 B 失明多年,需要人全天候照顾,基本丧失行动能力;多年照顾一个膝下无子的婶婶,现已 82 岁,身体状况欠佳;父母已 60 多岁,除了在家种地、养殖之外,没有经济能力;全家的负担都落在了这个男人的肩上。自从 2015 年被认定为贫困户后,不甘心一辈子在贫困线挣扎的李润,决心用辛勤和汗水改变命运。一、甘

3、蔗种植,脱贫步履第一步 雪山镇地处山区,当地缺少水利设施,适宜种植一些耐旱的农作物,比如甘蔗、核桃等。李润积极参加了当地政府关于甘蔗种植的技术培训,掌握了相关技术。同时,在党的致富政策下,甘蔗收购商云县糖厂事先提供了甘蔗苗和肥料,让没有启动资金的李润有了发展之基。在发展之初,李润和 60 多岁的父母在自家承包的 10 亩土地上种植甘蔗,基本能维持生活。2014 年以后,甘蔗市场价格低迷,糖价持续走低,各地村民纷纷减少种植规模,但李润反其道而行之,通过低价承包、租种其他村民不愿种的土地,将甘蔗种植规模发展到了 50 亩,别人笑他不懂行情,但他坚信市场低迷只是暂时的,即便市场长时间不回暖,也只是多

4、付出一些劳力。经过两年的不懈坚持,李润终于迎来了甘蔗市场的春天,获得了不错的收益。二、创新思路,多方发展,奠定脱贫之基 甘蔗种植取得了成功,经济收入也有了不错的提高。同时,李润认识到甘蔗价格受市场波动较大,光靠甘蔗产业很难真正脱贫致富。鉴于上有老弱病残,下有育儿负担的家庭实际,他必须另谋出路。经过详细的调查,他发现,当地的黄牛品质广受好评,于是决定在发展甘蔗产业的同时,在家发展黄牛养殖产业,通过种植、养殖的有机结合,以牛粪化”肥“,甘蔗叶入”料“,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三、勤德兼备,树立脱贫新模范 多年来的拮据生活,被妻子抛弃的巨大打击,并没有击垮这个男人,反而加深了他对责任的理解,

5、对亲情的珍惜。面对无依无靠的婶婶,他不离不弃,几十年如一日地悉心照料,婶婶 82 岁高龄的身体依然健朗,甚至能承担适当家务。周围的村民在谈论起李润时,都纷纷竖起大拇指。在驻村工作队队员走访他家时,老人家还跟我们说起:”自己能有这么好的侄子,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李润还向我们表示,在新房建成后,要带婶婶一起入住。”扶贫先治懒,扶贫先扶志“,这句话在李润的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李润在脱贫道路上也得到了帮扶责任人的积极引导和大力相助。当下,凤庆县已进入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我们希望身边那些贫困群众像李润一样积极行动起来,树立劳动光荣、勤劳致富的荣辱观,克服”等、靠、要“的不良心态,苦干实干,在脱

6、贫致富的路上发挥自身能动性,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生活。贫困户脱贫先进事迹材料相关文章:乡村振兴专题党课讲稿: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对照革命先辈先进事迹方面存在的问题 民族团结一家亲先进事迹 最美物业人保安先进事迹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先进事迹申报材料 优秀城管先进事迹材料 驻村第一书记疫情防控先进事迹 坚守一线抗疫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县纪委先进事迹材料 2020 年第一季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贫困户脱贫先进事迹材料 2 现年 45 岁的乌云巴图是嵯岗镇嘎拉布尔嘎查的一位普通牧民,2017 年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为缺土地。家中有 4 口人,长女中学在读,次女小

7、学在读,加上本人及其配偶学历不高,思想较为保守,无发展动力。在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之前,家庭收入仅依靠乌云巴图一人的打工收入,难以维持生计。经过入户走访摸底排查,通过嘎查会议、苏木镇评议审核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嘎查贫困户乌云巴图,因为家里有两个学生,这些年为了供孩子上学,家里可以说入不敷出。但自从得到嘎查、苏木镇各方面的帮助后,乌云巴图家的变化说成“一日千里”不为过,以前孩子上学都是四处筹钱,现在不仅还完了久债,还小有余款。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对于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很脆弱,为此嵯岗镇政府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时候十分注重对贫苦户的心理疏导。首先开展了政策宣讲,认真跟贫困户讲解扶贫政策

8、。然后通过调研,摸底其家庭情况,并召开贫困户座谈会,让贫困户自己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脱贫措施,制定脱贫计划,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科学确立脱贫致富的路子。根据乌云巴图的家庭实际情况及其意愿,扶贫部门帮助其建设基础设施,发展养殖牛羊,为其谋取集体经济效益分红,并解决其他生活上的问题。政府帮助其购买牲畜,指导乌云巴图自食其力,增加家庭收入;卫生部门为他们家免费缴医疗保险费用,进行免费体检,安排家庭签约医生;帮助该他们家申请了安全保障性住房,解决了他们的住房问题。经过嵯岗镇党委、嘎查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的不懈努力,鼓励他们靠自己双手脱贫致富。乌云巴图和妻子两人改变了保守思想,决定靠勤劳双手奋斗

9、,意志坚定摘掉贫困户帽子。有了正能量的加持,乌云巴图夫妻俩通过自己的双手,努力提高了家庭收入,解决了孩子上学困难的问题,还让家庭收入从以前的几千元,变成了现在三万多元。乌云巴图说:“以前一直在外地打工,家里草场也不大,发展不了畜牧业,只能靠着看别人家的牛羊,赚一点微薄工资,工资也常常拖欠,生活没有保障。自从旗里扶贫办和镇政府过来帮扶我们家之后,家里的情况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住上了新房子,孩子上课也有保障了,生活条件得到了特别大的改善,我们全家都感到很幸福。”说完乌云巴图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精准施策让贫困群众看到了曙光,有效激发了贫困户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避免了等靠要思想,让贫困牧民的生活有

10、了彻底的改变,生产条件有了改善,乌云巴图的例子充分说明只要肯干,一定能够拔掉穷根子,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贫困户脱贫先进事迹材料 3 吴坤希,大坡镇新瑞村委会云头埇村,在 2014 年 5 月将他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其家庭主要致贫原因是缺乏资金,家里一共 3 口人,儿子在读中专学校;加上他本人和配偶文化素质低、思想也比较保守,没有发展的动力。在纳入贫困户之前,家里收入全靠吴坤希一个人在附近打零工赚取,生计难以维持。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对于贫困户的来说,他们的心理很脆弱,为此政府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时候十分注重对贫苦户的心理疏导。第一步,先采取精神扶贫。第二步,认真跟贫困户讲解扶贫政策

11、。第三步,通过深入开展调研,并召开贫困户座谈会,让贫困户自己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脱贫措施,制定脱贫计划,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科学确立脱贫致富的路子。根据吴坤希的实际情况和真实意愿,最终决定帮助其发展种植胡椒和养殖黑山羊,并解决其他生活上的问题。1、政府帮助其购买胡椒柱 300 根;2、引导其加入王峰黑山羊养殖合作社,增加家庭收入;3、代缴交医疗保险;4、帮助该家庭申请危房改造,解决他们住房问题;5、组织观看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加强学习种植、养殖技术。经过帮扶人员的不懈努力,不断多次深入与吴坤希沟通,不断鼓励他们靠自己双手脱贫致富。吴坤希和妻子俩人改变了“等、靠、要”的思想,决定靠勤劳双手

12、奋斗,意志坚定要摘掉贫困户帽子。有了正能量的加持,吴坤希夫妻俩不止种植胡椒,自己另外种植柠檬、金桔,还额外养了一头牛。大大提高了家庭的整体收入,解决了儿子上学的问题,还让家庭收入从以前一年四五千收入,变成了三万多元。这离不开吴坤希夫妻俩起早贪黑,两个人辛勤劳作,加上帮扶责任人关心支持下,他们种植的胡椒为他们带来了一笔收入,加上养羊合作社的分红。现在他们腰杆子挺起来了,精神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不断的努力,吴坤希夫妻的家庭情况大有改观,而且他们已经没有那种因为自己是贫困户而感到自卑的感觉,也改变了左邻右舍对他们的看法。同时,他们也从危房中搬到了新房子。让帮扶责任人感到欣慰的是,吴坤希意

13、识到勤快重要性,他说:不勤快,再好的政策也没用,政府能帮我们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剩下他要靠自己让自己的日子越过越好。吴坤希笑着说,现在觉得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感谢共产党的好政策,感谢新时期扶贫的好待遇,感谢帮扶责任人。他说,自己脱贫后会把贫困名额让给更多有需要的人,他也愿意和政府一起帮助许多像他一样困难的家庭。他说:“并不觉得贫困户是多么光荣的事情,现在政策这么好,总不能坐享其成等着别人给,别人给的始终没有自己劳动得来的踏实。”他还表示,现在他信心很足,将来他会不断扩大自己的胡椒种植业,自己购买更多的胡椒柱,把剩余的土地全部利用起来。未来还打算再购买几头牛进行繁殖,在扩大种植业同时也进行养殖业

14、的扩张,两头抓,自力更生。贫困户脱贫先进事迹材料 4 在脱贫攻坚决胜时期,有这样一些地方,这样一些人,他们虽被认定为贫困户,但不愿“等、靠、要”,决心稳扎稳打,用心做人、做事,用勤劳脱贫致富,让一贫如洗的状况成为历史,从而步入脱贫致富新时代。在雪山镇立马村就有这样一些人,其中和平小组的李润就是代表之一。凤庆县雪山镇属国家重点贫困乡镇,立马村人世代在贫困线上挣扎。生于 1979 年的李润在成长道路上始终无法摆脱贫困的困扰,年少时曾在家里当过泥巴匠、种过地、养过牛,面朝黄土背朝天,是个地道的农民,他说:“这里穷了几代人,没有产业资源,更谈不上经济发展,穷山沟里家家户户也只能勉强吃饱饭。”到了结婚的

15、时候,他还憧憬过通过夫妻二人的共同努力让这个家过得更美好,却没想到自己的这段婚姻经受不住贫困的考验,在女儿 1 岁的时候,妻子就因无法忍受贫寒而离家出走,一晃已是十余年。让这个处在风雨摇曳的家庭更雪上加霜的是,家里除了有女儿需要抚养,还有 4 个老人需要赡养,其中李润 80 岁的爷爷双 B 失明多年,需要人全天候照顾,基本丧失行动能力;多年照顾一个膝下无子的婶婶,现已 82 岁,身体状况欠佳;父母已 60 多岁,除了在家种地、养殖之外,没有经济能力;全家的负担都落在了这个男人的肩上。自从 2015 年被认定为贫困户后,不甘心一辈子在贫困线挣扎的李润,决心用辛勤和汗水改变命运。一、甘蔗种植,脱贫

16、步履第一步 雪山镇地处山区,当地缺少水利设施,适宜种植一些耐旱的农作物,比如甘蔗、核桃等。李润积极参加了当地政府关于甘蔗种植的技术培训,掌握了相关技术。同时,在党的致富政策下,甘蔗收购商云县糖厂事先提供了甘蔗苗和肥料,让没有启动资金的李润有了发展之基。在发展之初,李润和 60 多岁的父母在自家承包的 10 亩土地上种植甘蔗,基本能维持生活。2014 年以后,甘蔗市场价格低迷,糖价持续走低,各地村民纷纷减少种植规模,但李润反其道而行之,通过低价承包、租种其他村民不愿种的土地,将甘蔗种植规模发展到了 50 亩,别人笑他不懂行情,但他坚信市场低迷只是暂时的,即便市场长时间不回暖,也只是多付出一些劳力

17、。经过两年的不懈坚持,李润终于迎来了甘蔗市场的春天,获得了不错的收益。二、创新思路,多方发展,奠定脱贫之基 甘蔗种植取得了成功,经济收入也有了不错的提高。同时,李润认识到甘蔗价格受市场波动较大,光靠甘蔗产业很难真正脱贫致富。鉴于上有老弱病残,下有育儿负担的家庭实际,他必须另谋出路。经过详细的调查,他发现,当地的黄牛品质广受好评,于是决定在发展甘蔗产业的同时,在家发展黄牛养殖产业,通过种植、养殖的有机结合,以牛粪化“肥”,甘蔗叶入“料”,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三、勤德兼备,树立脱贫新模范 多年来的拮据生活,被妻子抛弃的巨大打击,并没有击垮这个男人,反而加深了他对责任的理解,对亲情的珍惜

18、。面对无依无靠的婶婶,他不离不弃,几十年如一日地悉心照料,婶婶 82 岁高龄的身体依然健朗,甚至能承担适当家务。周围的村民在谈论起李润时,都纷纷竖起大拇指。在驻村工作队队员走访他家时,老人家还跟我们说起:“自己能有这么好的侄子,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李润还向我们表示,在新房建成后,要带婶婶一起入住。“扶贫先治懒,扶贫先扶志”,这句话在李润的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李润在脱贫道路上也得到了帮扶责任人的积极引导和大力相助。当下,凤庆县已进入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我们希望身边那些贫困群众像李润一样积极行动起来,树立劳动光荣、勤劳致富的荣辱观,克服”等、靠、要“的不良心态,苦干实干,在脱贫致富的路上发挥自身能动性,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生活。贫困户脱贫先进事迹范文脱贫户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