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找骆驼说课和反思找骆驼说课故事改编自阿拉伯民间故事。人物有两个:商人和老人。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对观察到的现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使商人终于找到了骆驼。老人的观察、分析、判断,对人很有启发,令人拍案叫绝。课文以“找骆驼”为线索进行叙述,起因、经过、结果十分清楚。在叙述中巧设悬念,引人人胜。文章开头并不急于讲明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特点的,而是讲老人十分详尽地描述骆驼的特征,激起读者往下读的欲望。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是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教学难点是理解老人为什么能
2、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二、学习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三、教学设想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情节简单,对话较多。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多读,可运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老人与商人的口气。比如商人的焦急与气恼,重点是老人不紧不慢说的话。2可按以下步骤提示学生开展阅读:(1)感知阶段,要读准字音,了解这一课里写谁找骆驼,找到了没有,大致上知道怎样找到骆驼的。(2)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探究老人是怎样指点商人找到骆驼的。课文先写老人的判断,再写观察的发现,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将老人的判断和观察
3、到的现象一对应,从中弄清现象与判断、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可以引导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如“忿忿”“不紧不慢”如“不紧不慢”,既反映了老人性格上的特点,更体现了他的胸有成竹;16找骆驼教学目标: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语气。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教学重难点:分角色朗读。教学准备:布置学生预习、小黑板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找骆驼。(板书课题)学生读题。二、检查预习情况先我来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我们采用抢答的形式进行,我念完题目以后说开始,知道的同学就站起来答。“谁找骆驼,商人还是老人?
4、”“商人的骆驼怎么啦?”(很多学生同时站起齐答:走失)“走失与丢失有什么区别?”“骆驼走失了,商人很着急,这是看见一位老人,商人怎么样?我是老人,你是商人,我们来表演。”生(直接走上台,语气平淡地)说“老人家,你看见一只骆驼吗?”我摸了摸她的头说“我没感到你和着急。还有哪位同学愿来再试一试?”生(径直走到我面前,焦急地)说“老人家,你看见一只骆驼吗?”我称赞道:“我听出你很着急,商人丢了骆驼难到在遇到商人之前不找的?谁愿再来表演?”生(从座位上站起就东张西望地来到我面前)说“老人家,你看见一只骆驼吗?”(这位学生表演得到位,获得全班同学的表扬。)三、自学课文、自由读课文一遍,读准读通。学习小组
5、讨论:老人见过骆驼吗?老人知道骆驼的样子吗?、交流汇报。四、合作探究、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商人丢失的骆驼有什么特点?、交流汇报,指名回答。、演读刚才老人说的对不对?商人听了高兴吗?同桌两人演读,看谁读的最好。(学生练读)指名挑战读。老人说:“你问的那只骆驼是不是左脚有点跛?“是的。”“是不是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不错。”“是不是缺了一颗牙齿?”“对极了!您看见它往哪儿去了?”老师当老人,学生当商人,师生演读。当老人“说不知道”后商人怎么说?指名答看谁能读出商人的“忿忿”之情,指名挑战读。既然老人没见过骆驼,他怎么知道骆驼的详细情况?同桌互读,看谁能读出老人的“不紧不慢”齐读、练习因为老
6、人看见(),所以知道()。因为老人又看见(),所以知道()。因为老人还看见(),所以知道()。你认为老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小结:事物之间都有因果关系,只要我们平时多观察,我们也回像老人这样有所发现。五、分角色朗读六、作业、把故事讲给别人听、留心观察生活板书设计找骆驼左脚有点跛右边深,左边浅左驮蜜,右驮米左有蜜右有米缺了一颗牙齿树叶留下牙印找骆驼教学后记 找骆驼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商人丢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对观察到的现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使商人终于找到了骆驼。课文以“找骆驼”为线索进行叙述,起因、经过、结果十分清楚。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
7、识与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掌握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学生根据阅读提示*阅读、思考,初读感知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抓住“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 ”这一重点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这样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课文情节简单,对话较多。教学中,我不放过任何一次朗读训练的机会,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将学生引入找骆驼的现场,充分融入文本,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从中感悟,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达成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