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三峡游教学目标:1、学会5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品味和积累优美语言,感受三峡之美。4、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重点句子的写法。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品味和积累优美语言,感受三峡之美。教学难点:抓重点段落和词句,体味文中营造的形象,感受三峡之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切入点:“我们”游览三峡看到了哪些景物?为什么说这“真是一次美的享受”?教学阅读点:1.船正慢慢地前进,突然,前面出现了两座峭壁,一左一右像是被江水推开的两扇大门,奔腾的长江就从中间冲了出来。2.船眼看就要撞到峭壁上,好多人不禁惊叫起来:“哎呀,危险!”但是就在这个时候,船拐了个弯儿
2、,山峰一下子就被甩到后边去了。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从小生活在长江边,可你知道长江上壮丽而神奇的三峡吗?(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三峡的资料)2、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对三峡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三峡游在读中感受作者优美的文字,开展丰富的想象,一同随作者游览三峡吧!二、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和基本感情基调。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说说课文的大致内容。2.互动交流,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3.作者游览三峡时,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说)4.作者同你们的感受相同,浏览全文,找到
3、能概括作者游览三峡感受的句子,带着你们的体会读一读。5.初步指导感情朗读句子:这里不仅有自然美,更有人间创造的奇迹。游览三峡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哇!过渡:为什么说“游览三峡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呢?下节课,我们再次读文,细细去品,深入去感受。三、布置课堂练习。1.写生字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内容,质疑,承上启下。1.上节课,我们通过读文,随作者一起游览了三峡,沿途我们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有何感受?2.为什么说“游览三峡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呢?这节课,我们再次读文,细细去品,深入去感受。二、精读品味,感受三峡之美。1.默读,看看哪些景物让你有美的享受?抓关键词句品一品,说
4、一说,再美美地读一读。2.全班交流反馈,指导感情朗读。(一)动态的山水画:1.抓住课后习题三的句子去品:第一句生动形象地将对对峙大江两岸的陡峭的石壁比喻成人们所熟悉的大门,可见石壁陡而险,而且这石门还是被江水推开的,可见江水之急之猛;第二句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流急船快,神速至极,眨眼之间山峰就落在身后很远。2.感情朗读,读出此处的喜爱与敬畏之情。(二)内外兼美的神女峰:1.形美,传说美。2.读出陶醉、赞美之情。(三)高大雄伟的大坝:1.结合搜集的资料,了解大坝的作用:(1)谢洪防涝;(2)水力发电等体会大坝真是人间创造的奇迹。2.读出赞美、自豪之情。(四)小结,感情朗读写景部分。三、总结,回归整体
5、,拓展延伸,升华情感。通过读文、学文,我们不仅随同作者游览了三峡,看到了(生:动态的山水画、内外兼美的神女峰、高大雄伟的大坝);也同作者经历了他的情感历程(生:从企盼的“兴奋”到欣赏的“赞叹”,最后到“美的享受”)。游览三峡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哇!学习这篇课文也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啊!说说自己学完本课后其它的感受与收获吧!四、布置课堂作业。作业设计:1、课下收集有关描写三峡的诗句。2、仿造课文写一篇: 游板书设计:13.三峡游山水画自然美 美的享受神女峰葛洲坝工程人间奇迹14 松坊溪的冬天教学目标:1、学会10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理解课文内容,弄清课文各
6、部分分别写了哪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各自的特点,体会作者看到景物时的心情。 4、在朗读、想象中,感受和学习作者优美的语言,深入体会作者对祖国秀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弄清课文各部分分别写了哪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各自的特点,体会作者看到景物时的心情。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弄清课文各部分分别写了哪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各自的特点,体会作者看到景物时的心情。教学切入点:1.课文每部分各写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2.“我”在看这些景物时心情怎样?你在读这篇文章时,感受到了什么?3.说一说你家乡冬天的美景。教学阅读点:那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
7、在溪中饮水了;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到覆雪的溪岸上了;好像溪中生出好多白色的大蘑菇了。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冬天给你们什么感受?(生畅谈感受)2、松坊溪的冬天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松坊溪的冬天”。(板书课题)3、读题。二、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和基本感情基调。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说说课文的大致内容。2、课文写了松坊溪冬天的哪些景物?(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的同时,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冬天快要来临时的景色;雪中松坊溪的景色;雪后松坊溪的景色)这些景物给你怎样的感受?(生畅谈感受)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生:
8、美!)3、到底这些景物美在哪呢?还是让我们在读中去感受、体会吧!三、精读第一部分,感受松坊溪初冬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1、先让我们走近松坊溪的冬天,读第一部分,说说初冬的松坊溪美在哪里?并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同桌听听,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部分?(色彩绚丽)2、指导感情朗读(引导学生从明艳的色彩中,从诗意的语句中,从那些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的方式中感受作者的喜悦之情。)3、背诵积累优美的语句。过渡:初冬的松坊溪如此美丽,那松坊溪隆冬又会美到哪里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运用抓关键词和作者巧妙的表达方法,想象画面去感受,去体会。四、布置课堂作业。1、写生字词。2、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第一部分,
9、积累第一部分的优美语句。第二课时 一、承上启下,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2、质疑导入:初冬的松坊溪如此美丽,那松坊溪隆冬又会美到哪里呢?这节课,我们继续运用抓关键词和作者巧妙的表达方法,想象画面去感受,去体会。二、精读感悟,感情朗读。1、自由读课文二、三部分,想想松坊溪的冬天美在哪里?并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同桌听听,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部分?2、互动交流反馈:第二部分:(1)雪中的松坊溪形美。(2)形美在哪儿?a) 出示句子:“那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溪中生出好多白色的大蘑菇了。”试说读后的感受。b) 出示与之比较的句子:“那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有几堆横长方形的;有几块竖长方形的;还有许
10、多扁圆形的。”再说说你读后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生动和形象,读出排比句的气势和美感)c) 指导感情朗读。(读出作者对这诗情画意般情景的歌赞和欣喜之情)d) 拓展练习:松坊溪的溪石还有很多,它们像什么呢?(指名说,引导先用比喻后用排比的表达方式。)第三部分:(1)雪后景物色彩和动静对比着美。(2)“我”在看这些景物事的心情怎样?你又有怎样的感受?(3)带着你体会到的感情朗读。(读出作者从欣喜到兴奋的心情)三、回归整体,拓展练习,升华情感。1、初冬(色彩绚丽)雪中(形状绮丽)雪后(颜色、动静对比生动),构成了松坊溪冬天美丽的连续风景画。这份美丽源于大自然奇特的造物能力,更得益于作者认真地观
11、察、生动地表达和真情地流露。2、学习作者,也来用优美的语言说一说,写一写自己家乡冬天的美景。作业设计: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完成小练笔:写自己家乡冬天的美景。板书设计: 14.松坊溪的冬天初冬:色彩绚丽 美雪中:形状绮丽 颜色雪后: 对比生动 动静15 壶口瀑布教学目标:1、学会12个生字。积累好词佳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淌出的思想感情,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对中华儿女的激励作用。4、深入领会几处含义深刻而且有独特的表达方法与效果的句子和词语,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排
12、比句的。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淌出的思想感情,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对中华儿女的激励作用。教学难点:深入领会几处含义深刻而且有独特的表达方法与效果的句子和词语,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排比句的。教学切入点:1.围绕壶口瀑布,课文写了些什么?想一想,壶口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反复诵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说一说“醉”字的含义。3.透过作者的描写,你读懂了什么?教学阅读点:1.以前,我曾经多次看到过黄河:在青海,它是美妙的一缕;在宁夏,它是平静的一湾;在郑州,它是涤荡的波涛;在山东,它是平稳的漫流。它的威力在我胸中鼓动,它的雄风在
13、我血管内呼啸,它的精神在我眼睛里闪动。2.当年灌醉了李白、王之涣,灌醉了光末然、冼星海,今天又灌醉了我,灌醉了我们大家。3.啊!壶口,在你的怀抱里我陶醉了。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还记得这段文字出自哪里吗? 出示(五下)课文黄河源片段:“河道越来越细搭起了万里长河第一桥”,师生配乐齐读。2、从大家的表情中,老师发现,虽然过去了一学期,但大家对这篇课文仍然记忆犹新。这就是清亮、有趣的黄河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仍然和黄河有关。不过这次,我们将来到山西,来到黄河峡谷中最险要的一段河谷,去领略、去感受黄河上唯一的瀑布,那就是壶口瀑布3、板
14、书课题,生齐读。二、初读,整体感知:1、谁还记得作者先后在哪些地方欣赏了瀑布?2、壶口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壶口瀑布的得名,与他的构造有联系,课文中有一个段落直接写出了壶口的构造,快速的浏览课文,找出这个段落,好好的读一读,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出示壶口瀑布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壶口瀑布名称的由来。这便是壶口瀑布,让我们沉入到文字中,去感受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色。4、壶口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吗?啊!壶口,在你的怀抱里我陶醉了。三、深入感知1、作者到底被壶口的什么所陶醉了?请大家选择适合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读课文,完成两个问题,出示思考题:(1)小组间推荐几个你
15、认为需要掌握的美词;(2)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作者被陶醉了?(学生预习充分3分钟以后就开始小组讨论了)2、谁向大家推荐你认为应该掌握的美词?出示:先声夺人、迸射、雷霆万钧、气吞山河、花团锦簇、扑朔迷离、不寒而栗、磅礴重点理解:“气吞山河 雷霆万钧 扑朔迷离 不寒而栗”3、现在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一遍课文,思考:作者到底被什么所陶醉了? 估计生会谈到:生1:我觉得作者是被壶口瀑布的声音、磅礴的气势陶醉了。课文第二段中可以看出来。生2:我认为还有作者是被黄河的文化陶醉了。说的真好,归纳大家的意见,作者是被黄河的气势、历史文化、内涵陶醉了。(教师板书:磅礴的气势,漫长的历史,丰富的内涵)4、那么,从哪
16、些语句中你看出了作者被陶醉了?“大家的心也被强烈地震撼着,内心的激动从眼神里迸射出来”可以看出。“大家聚精会神,全不知何时云破日出,那瀑布骤然亮起来,闪耀着金属般的光泽”中可以看出。 “全不知”,因为他们聚精会神。“我默立在瀑布前,被这气势这风采惊得目瞪口呆,任飞雨溅沫淋个痛快。我拜倒在这大自然的杰作脚下,不寒而栗,觉得自己这么渺小,骄娇二气荡然无存。”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作者陶醉了。“目瞪口呆”是一种什么样子?你能表演一下吗?(女生3不好意思地笑了)我从课文最后一段“啊!壶口,我陶醉了”看出作者是被真正的陶醉了。把作者陶醉的感觉读出来吗?三、品味拓展1、面对壶口,作者被陶醉了,难道他是第一次看
17、到黄河吗?你们怎么知道的?第八段第一句。作者每一次看到的黄河都一样吗?(深情地读)“在青海的约古宗列,它是美妙的一缕;在宁夏的河套,它是平静的一湾;在中游郑州,它是浩荡的波涛;在东瀛入海口,它是平稳的漫流。”那么,在山西壶口,它是?请你仿照课文的句式,填上一个短语,并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由。小组间可以互相交流。小组交流讨论。“只见滚滚黄水从高高的崖头跌落下来,挟风带雨,雷霆万钧,如土山飞崩,黄海倒倾,溅起水雾腾空,蒸云弥漫,恰似从水底冒出滚滚浓烟”这句话中感受到的。你认为这句话中哪几个词语最能表现“澎湃”的气势?雷霆万钧、土山飞崩、滚滚浓烟。你能读出“雷霆万钧、土山飞崩”的澎湃气势是啊,古时这
18、里有“旱地行舟”、“飞鸟难渡关”之说。原来,过去来往的船只,每逢行到壶口,人们都得在岸畔拉纤绕行;至于迎风展翅的飞鸟,因为瀑布呼啸四震,云烟迷漫,惊吓得也不敢飘然而过。由此可见瀑布之惊险、磅礴。接下去,请我们所有的男生来朗读课文第二段,力求读出磅礴的气势。第八段“而在壶口看到了他性格的另一面,巨大的落差,雄壮的力量,磅礴的气势”,还有第九段“壶口,天下第一壶”。巨大的落差,到底有多大?第六段告诉我们“黄河自秦晋峡谷北来,宽400米,来到这里骤然收缩,仅四五十米,断崖落差40米,河槽真像一把巨壶,将每秒9000立方米流量收入。”在山西壶口,它是幻化的彩虹。因为第三段写道“那升腾的水雾因阳光折射,
19、幻化出道道彩虹,有的从天际插入,似长鲸饮涧;有的横卧河土,如彩桥飞架;有的飘忽游移,像花团锦簇;有的断断续续,呈扑朔迷离。”作者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瀑布的色彩美和形象美。是的,这就是黄河的风采!黄河其声、其势、其景,壮、秀、奇,使人不能不为之陶醉。假如此时此刻,你正面对壶口,你会用什么方式来抒发你内心的感受?擅长写作的同学请你仿照课文句式写几句,善于朗读的同学你想读课文中的哪几句,喜欢唱歌的同学你会想起哪些歌曲,爱好诗歌的同学你会朗诵哪首诗?给大家3分钟时间,好吗?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2、著名诗人王之涣也曾来到壶口瀑布,他在此写下了不朽的名诗登鹳雀
20、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来到高处,一览壶口瀑布的全貌吧!感受作者的陶醉吧二、探究主旨作者在文中写道“在壶口看到了他性格的另一面,巨大的落差,雄壮的力量,磅礴的气势”又为什么说“看到了一条立体的黄河,一条完整的黄河,看到了它漫长的历史,看到了它丰富的内涵”?你是如何理解的?1:因为他在其他地方看到的是平面的黄河,而壶口是瀑布,所以说是“立体”的黄河。2:因为在壶口他不但看到了黄河磅礴的气势,而且还感受到了黄河丰富的内涵。你认为作者感受到黄河的哪些丰富内涵?课文第五段写道“我忽然领悟到了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境界,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灵感,明白
21、了为什么在民族危亡时刻,东渡抗日的将士们要选在这里誓师出征。”这是因为黄河内在的精神给了他们灵感和勇气。说得真不错。是啊,黄河的博大精深,它那“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恢宏气概,它那种“一年磨一针”的坚韧,就是我们的“民族魂”那!那么,它漫长的历史又是如何理解?1:从第七段尚书?禹贡和水经注的记载以及大禹的故事中可见一斑。2、同学们都能结合课文来理解问题,很好!这就叫“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不知有没有同学还知道哪些有关黄河的历史及文化的内容,能介绍吗?3、黄河的酒文化,课文第九段有介绍。4、戏曲文化,还有诗歌文化。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如果你感兴趣,星期天可以上网登陆“华夏经纬网”,一定
22、会收获多多。三、总结,回归整体,学习表达方法。1、回顾课文围绕“壶口瀑布”写了些什么?说说壶口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表达使你对壶口瀑布的特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结作者的表达方法)作业设计:1、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2、了解黄河的现状,思考我们应该为这条母亲河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15 壶口瀑布先声夺人气势壮观构造独特 陶醉内涵丰富古诗诵读凉州词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背诵古诗。2能借助注释,结合课文中的图画展开联想,理解诗句意思,感受世人豪放诙谐、视死如归的旷达和厌恶战争的情怀。3借此课的学习,对唐代边塞诗人及其作品作一些了解和积累。教学重难点:
23、以读解意,以画悟情。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以前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送别饯行的诗?这些诗都给你怎样的感受?那么,边塞诗人写的为戍边战士饯行的诗,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唐代边塞诗人王翰写的凉州词(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夜光杯:玉制的酒杯。这里指精美的酒杯。沙场:战场。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24、(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正要开怀畅饮,忽然,铮铮的琵琶声从马上传来。醉就醉吧,醉卧在战场上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情境。 3请学生描述情境,引导学生把想象的情境说具体、说生动。 4再说说从这些情境中,你获得的新感受。 5互动交流,教师小结:(这是一首反战的诗,但它不正面描写战争,却通过战争前饮酒这件事来表达将士厌战的悲痛情绪。正如唐诗别裁集说此诗“故作豪饮之词,然怨戚已极”。)(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豪放诙谐、视死如归
25、的旷达和厌战的情怀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拓展活动:你还知道哪些边塞诗人的作品,请读给大家听听。语文乐园(五)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想象画面,理解词语;读句子感受排比句的特点与作用;积累佳句,学习成语故事,了解成语“三人成虎”的出处与比喻义。2、口语交际,学会与人交往有礼、得体、自然、冷静、灵活;学会观察、倾听和评价。3、习作,要求用眼睛、用心,走人美妙的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奥秘,用笔去把自己在秋游中的见闻、感受写下来,尝试用描写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三)情感、态度与价
26、值观: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学重难点:用眼睛、用心,走人美妙的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奥秘,用笔去把自己在秋游中的见闻、感受写下来,尝试用描写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想象画面,理解词语;读句子感受排比句的特点与作用;积累佳句,学习成语故事,了解成语“三人成虎”的出处与比喻义。教学重难点:感悟、积累、运用词句。 一、读下面的词语,你眼前浮现出一些怎样的画面。1、读题,弄清要求。2、读词语,读准字音。3、默读,想象画面。4、互动交流想象的画面。5、选词,说句子。6、拓展:再说说其它这类词语。二、读一读,说说你读这些句子的感受。1、读句子,说说你的
27、发现。2、回顾前课内容,总结排比句的结构特点。3、再读,说说读后的感受。4、在其它文章中找找排比句,并说说对所找句子的感受。5、学生仿写排比句,教师相机加以引导。 三、读一读,记一记1、初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再读,结合注释说说自己对句子含义的理解。3、简要介绍春江花月夜与作者张若虚,滕王阁序与作者王勃。4、师生活动交流,深入理解句子含义。5、有感情朗读,尝试背诵。四、成语故事。1、自读短文,读准字音。2、再读,说说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3、思考并与同桌交流: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怎样一个道理?(谣言与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性)4、试讲这个故事。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远行路上 教
28、学目标:1、与人交往要有礼貌,称谓要得体,与人交谈要自然,面带微笑,冷静、灵活应对场面。2、学会观察、倾听和评价。教学重难点:与人交往要有礼貌,称谓要得体,与人交谈要自然,面带微笑,冷静、灵活应对场面。教学过程:一、了解口语交际的话题,板书:远行路上。二、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与人交往要有礼貌,称谓要得体,与人交谈要自然,面带微笑,冷静、灵活应对场面。三、创设、进入口语交际情境。1、分小组协商,设定“远行路上”会遇到什么样的事情和人物,然后,分角色在小组预演,教师巡视辅导。2、各小组自愿在班上表演。3、同学互评。(教师从听、说的表情、态度、语气、礼貌用语、称谓得体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使各个小
29、组取长补短,把要求落到实处)四、小结,回扣交际要求。第三、四课时习作:走,秋游去教学目标: 用眼睛、用心,走人美妙的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奥秘,用笔去把自己在秋游中的见闻、感受写下来,尝试用描写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教学重难点:尝试用描写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话题,引导学生重温秋游的快乐。1、同学们,在这风清云淡,秋高气爽的季节里,你们最想做什么去啊?2、畅谈以往秋游活动中的感受。(粗略谈谈即可)3、导入:这次秋游又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走,秋游去!二、读懂题目,弄清要求。自读,思考并画出本次习作的要求:可以美丽的景色为表达的对象,也可以在秋游中探索自然的奥秘为写作内容;可以写一串美好的印象,也可以写一组难忘的镜头。三、广开言路,指导思路。1、想一想;这次秋游给你留下了哪些美好的印象?最难忘的镜头是什么?或者你打算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秋游的见闻?你准备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秋游的过程?2、学生讨论,汇报交流。四、回顾课文,读中学写。回顾本单元所学的三篇课文,小结其描写角度、方法及抒情方式、记叙顺序。五、指导选材,组织文章。1、 同桌交流自己准备写作的内容、顺序、描写角度等,教师巡视辅导。2、师生互动,交流典型个例,引导从不同的角度去表达。六、学生习作,自主修改后同桌互改。教师提示互改要求,落实习作目标。单元课后反思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