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想品德课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毕竟年纪小,涉及社会面窄,应该以正确的价值观去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关注教与学的方法。所以我认为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应注意几点: 一、要明确思想品德课程的目标理念 思想品德课程的目标理念,是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健康有意义的生活。对于这一目标理念,每位教师一定要十分清楚,并围绕它展开教学活动。 做负责任的公民包括相联系的四个环节。亦即:第一,对自己负责。教材中诸如珍爱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悦纳青春、自尊自强、磨砺意志、刻苦学习(因为知识能改变命运)等内容,都属于对自己
2、负责的范畴。第二,对他人负责。教材中诸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热爱集体、诚实守信等内容,都属于对他人负责的范畴。第三,对国家和社会负责。教材中诸如热爱祖国、承担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等内容,都属于对国家对社会负责的范畴。第四,对自然负责。教材中诸如亲近自己、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等内容,都属于对自然负责的范畴。上述四个环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无论使用、讲解哪个版本的教材,无论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哪一课教学内容,都要站在上述目标理念的高度开展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荣辱观教育。二、找准教学“切入点” 品德与生活以儿童现实生活为重要题材,扩展到家庭
3、、社会及儿童生活的所有空间。鉴于此,教师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在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生活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找准生活中切入点。 例如本培训课程中的爱护花草树木,爱惜水娃娃,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了解环境与人的生存关系,懂得集体生活的重要性,懂得珍爱生命,使之健康、安全、愉快积极地生活。 三、发现学生兴趣点 兴趣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率就高;没有学习兴趣,学习效率难以提高;可见,兴趣是推动学生探求真理与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愿望。美国信息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
4、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如果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能明显地减轻心理压力,使其把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从而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那么,在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利用课本插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五彩缤纷、色彩丰富、图文并茂、以图为主是小学品德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每篇课文都配有多幅图画、图片,这些插图都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突出形象生动,赋予童趣,将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启发性、指导性。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灵活、有效地利用这些插图,让这些精彩的教学资源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
5、知欲望,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如教学多彩的秋天一课,让学生仔细观察 课文插图并思考:春天来了有哪些变化?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样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击中了学生求知的兴奋点,学生自然以急切的心态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 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由于小学的思维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老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从不同的角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因此,教师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将教材中的原有材料与学生
6、现实生活中的材料有机结合起来,尽力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使活动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易于儿童接受,改变过去那种品德教育与现实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方式。四、抓住内容拓宽点 品德课教学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行为习惯、热爱生活、健康成长,但仅靠在课堂上去完成学生道德品德的形成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延伸扩展到课外,教师应该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开展观察、体验、操作、交流等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从中悟出道理,是自
7、己的、行为以及情感态度不断得到升华,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是品德课教学本身所要求的,也是学生践行品德形成的基石。如本培训课程中的我进步了,通过对比让学生发现自己在成长着;在活动中交流进步,实现对自己进步了的认识,穿插班主任,家长的鼓励,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形成他们开朗、进取的品质,通过小组讨论,展示自己的优点,看到别人的进步、榜样,这样,拓展到课外去,既发展了学生的自主、主体意识,同时又为儿童形成乐观向上的态度垫定基础。 五、要正确认识和对待思想品德课教材 现行思想品德课教材属于课程资源中的文本资源,它不是教本,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本,它与教师、学生的关系是平等
8、的对话关系。基于上述认识,对于教材所持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第一,要依据但不拘泥于教材;第二,要活化教材;第三,要用最鲜活的信息充实教材;第四,可根据学情和教师所拥有的知识、师生互动中形成的新知识,不断地完善和建构思想品德课教材。由于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所以必须依据教材进行教学。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领会编者的意图,注重发挥教材的功能,着力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教材提供的知识、阐明的道理。但依据教材并不是照本宣科,并不是局限在教材框定的知识范围内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调整、整合教材内容,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创设新的教学情景,提出新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感悟与思考形成理念,并实现对教材的超越和创新。 在课程改革中,还有一个重要理念即一节课(或一单元课)所涉及的知识是由教材和教参提供的知识、教师自己拥有的知识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所形成的新知识三方面构成的。由于教材已不再是呈现知识的唯一源泉,所以依据而不拘泥于教材,完善、建构教材十分重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