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复习一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抒发诗人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2.请体会“城春草木深”中“深”的妙处。“草木深”表面是写春天来临,草木繁茂,实际是写都城沦陷,荒凉萧条,荒凉萧条的社会现状。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3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时”和“恨别”是诗的核心内容。花鸟本来可以带给人欢乐,但因自己忧时恨别,现在见了鲜花反而落泪,听见鸟鸣反而心惊。触景生情,一
2、则移情于物,蕴含丰富。颔联借花鸟来表达诗人感慨。此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因感叹时事,悦目的花朵也流下了眼泪;因深恨离别,鸟儿的心也惊动,从而表现了诗人的忧国思家之情。 4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画面: 烽火遍地,家信不通,眼望京城的颓败景象,思念远在家乡的妻小,郁结在心头的苦痛无法排解,只好以手搔头,这一抓挠,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含义: “搔”:时局动乱国事危急造成骨肉分离,烽火不息致使家书断绝,这些都使诗人忧心如焚,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整天抓挠头皮度日如年,以至头发变白而且又越抓越少,难以胜簪了。这一细节含蓄而又深
3、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二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请体会“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笼”和“寒”的妙处。两个“笼”字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绘成一幅朦胧冷寂的极淡雅的水边夜色图,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或冬季,而且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2.炼字:“犹”字意味深长,诗的后两句用形象化的议论,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了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以辛辣的嘲讽,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患意识,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 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
4、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1.“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 “不自哀”是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一个“思”字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2. 赏析后两句。后两句集中在 “梦”上。 “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风吹雨”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风雨,又喻指南宋王朝风雨飘摇的境地。“铁马冰河”的梦境,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四、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
5、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 首联:两句回顾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首联中“一经”指儒学经典,“起一经”指诗人因科举而入仕途。“干戈寥落四周星”写在国家危机存亡的关头,起兵抗元四年。2.请体会“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妙处。颔联: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用“风飘絮”来比喻破碎山河,用“雨打萍”来比喻浮沉的身世,写出了宋朝国势危亡,表达了对国势危亡的担忧、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3.请体会“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的妙处。颈联:巧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
6、危苦。4.请体会“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妙处。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和民族气节。 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 请体会首联的妙处。首联点明送别之地和友人的赴任之所,一个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与蜀川联系起来。用“五津”代蜀川,前加“风烟”二字,更显上任路途的艰险,微露伤感之意。2. 诗的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
7、比邻”的妙处。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两句,意思是远隔万水千山的朋友只要拥有深情厚谊,就好像近在咫尺,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洋溢着对友人的深厚感情。 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3.感悟诗人的情怀,说说这首诗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是别具一格的。赠别诗大多是根据各自得特点和所处的环境,描写人物“黯然销魂”的心理状态,情调很感伤。但王勃的这首诗一反其道,另辟蹊径,不作悲酸语,全无世俗态,字里行间体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六、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浩荡离愁白日斜” 中“
8、浩荡”本指水势浩大,在这里比喻“愁”,表明诗人虽辞官回乡,但是他仍然为国家的命运忧愁。抒情叙事相结合。离别愁绪和回归喜悦相融,既有“浩荡离愁”、白日西斜,又有“吟鞭东指”、广阔天涯,两种情景互为映衬,自然引出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心志。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作者以落花自喻,落花有情,寄托了诗人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情怀。表明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充分表达诗人的报国之志和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七、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主题内容:全诗紧扣一个“望”字,由远望到近望,
9、再到凝望。开首两句写远望,“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三、四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近望;五、六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一个“钟”字和一个“割”字,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 3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显示出他坚韧
10、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4.“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八、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诗人看到路畔野花似开未开,但看势头不久就会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已是绿草如茵,但草地还不够深,骑马走过,马蹄刚刚被它埋没起来。西湖之春,到处都是生机勃勃。
11、2颈联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渐欲”二字,含有野花渐开渐多之意,“没马蹄”三字则写出了初春的草浅。 充分写出了初春的生机勃勃,传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渐欲”,渐渐就要;“才能”,刚刚能够。都表现事物在发展变化。“渐欲”“才能”两个字眼,富于动态,表现出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钱塘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4.请体会“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妙处。炼字: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写出了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个字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几处”,早
12、莺尚少,故曰几处不多几处;“谁家”新燕可指,故问谁家不知谁家。“几处”“谁家”极有分寸地展现出初春景致。画面: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描写了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非到向阳的树上唱歌,不知道是谁家的新燕已经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争暖树”“啄春泥”既说明天气乍暖还寒,又写出了春光给自然界带来的活力。 九 己亥杂诗 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请理解“白日斜”的作用?“白日斜”交待时间。抬头看天,已是夕阳西下,黄昏将至,更添一种日暮途穷的感觉,表现了诗人胸中的忧虑、怨恨以及失落感。2.“落红不是无情物,
13、化作春泥更护花”好在哪里?试作分析。这两句以新奇的比喻表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在腐朽的官场里,龚自珍是一朵孤花,可惜这朵花开得不是时候。如今诗人辞官离京了,好比落花离开枝头。然而落花的生命并未终结,而是获得了新生。它化作春天的泥土,为培育新一代的鲜花发挥作用。“落红不是无情物”,移情于物,已是胜人一筹;“化作春泥更护花”,则是新生命的赞歌,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十、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名句赏析:“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在写景中议论,“浮云”二字,既是实写,也是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不畏”二字,反映了诗人为实
14、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作者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之中,借景抒怀,阐述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哲理,同时表现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思想感情。2. 这首诗善于运用象征和比喻的手法,“鸡鸣见日升”既是写鸡鸣日出的灿烂图景,也是诗人美好前程的象征。“浮云”二字,既是实写,也是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最高层”字面上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日”是帝王的象征。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试比较这两句诗的异同。两句诗表
15、现技法极为相似,两者都用比喻阐释深刻的哲理。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诗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十一、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用“黑云压城”极力渲染了兵临城下的紧急形势,用“城欲摧”极言大军压境的紧张气氛。甲光,铠甲迎着太阳发出的闪光。孤城被蜂拥而来的敌人团团围住。
16、敌人兵临城下,大军压境,有如乌云重重压下要把城墙摧垮。这样构思较新颖,用比喻和夸张手法, “ 黑云压城城欲摧 ”隐喻敌人势力的强大与猖狂,以“甲光向日金鳞开”隐喻将士的英勇不屈。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现在常用来形容局势的危急。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这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写两军激战的惨烈。这两句中的“燕脂”,“夜紫”还暗指战场血迹。战斗异常残酷,战死者的鲜血把泥土染成紫色。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这两句诗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
17、,创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写守将曾受皇帝厚遇,临危时誓死相报,英勇赴战的决心。这首诗既描写了唐朝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又表现了诗人渴望建立功业的爱国思想。7.请体会“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中“易水”的作用。“易水”二字既点明了交战的地点,使人联想到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暗示了将士们具有那种壮怀激烈的豪情。8.这首诗用浓墨重彩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请结合具体词语分析。在“黑云”“夜紫”的背景下,点染以“金鳞”“燕脂”“红旗”“黄金台”“玉龙”,画面色彩斑澜。用以描绘悲壮惨烈的战争,显得
18、奇异诡谲。十二、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主题内容:这首诗是明末少年英雄夏完淳就义当年写的。前二句点题,说明三年抗敌,今朝被捕,并将告别故乡;三、四句言志,表达了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和英雄失路的悲哀;五、六两句表示在就义之前的思乡之情;末尾两句预示前景,抗清的烽火一定会绵延下去,死后在天之灵,一定会看到祖国人民奋勇抗清的旗帜。 全诗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对破国亡身的悲痛和誓死不屈的抗清决心,表现了诗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炽热的爱国热忱。“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深沉、强烈地表达了英雄失路之悲、国破家亡的悲痛。“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猛然振起,表达了不停止战斗的决心。死后仍继续抗清的念头虽不过是幻想,但它是由作者强烈的感情中自然而然产生的,同时也是作者对自己的立场的鲜明表白。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显示出诗人至死不屈的精神和对抗清斗争的信念,风格激昂慷慨而又高亢激越,抒写了诗人的一片丹心。5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