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商务局、县行政审批服务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2篇文】市商务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433”工作安排,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全力以赴抓招商、稳外贸、促消费,商务运行稳中向好,为全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一、2023年工作总结一年来,全市商务系统认真履行职责,主动作为,持续抓好“两稳一促”和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推动招商引资升温向好、外贸回稳向好,全市商务经济运行保持在合
2、理区间,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了重要支撑。1-9月,全市签约内外资项目149个,总投资1183.87亿元,分别增长18.25%和35.5%,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8个;外贸进出口161.8亿元,下降2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3.59亿元,增长1.1%;实际利用外资586万美元,下降71.87%。(一)持续精准发力,招商引资提质增效。一是活动招商掀热潮。在东莞、香港和苏州举办产业招商推介会,签约项目60个,总投资678.06亿元。组织党政代表团到东南亚、欧洲、中东地区开展经贸交流活动,对外推介投资环境和招商项目,进一步拓展经贸合作空间。参加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广东产业招商推介会、
3、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经贸合作交流会、“投资中国年”招商引资活动等国家和省的投资促进活动,利用世界粤商大会、“广东侨商粤西行”等考察活动举办招商推介会,想方设法在各级、各类活动中植入阳江元素和招商元素。二是上门招商精招引。拜访香港四洲集团、华润集团、格兰仕集团、联想集团、汇宁时代、中天科技等320多家目标企业,组织和接待上海电气、保力新能源等180批次客商考察,有效保持“走出去”“请进来”招商热度。三是委托招商广撒网。对接仲量联行、东方龙、上海辉略等专业招商服务机构,并与谷川联行建立合作关系,委托招引重点产业头部企业或主导产业的关键环节项目。在上海、杭州、昆山、北京、苏州等地增设5个招商联络处,聘请
4、5名招商顾问,并建立其常态化联络和激励机制,有效扩大招商半径和拓展“朋友圈”。四是驻点招商齐发力。组建苏州招商小分队,调整深圳招商小分队人员,壮大优化专业招商队伍。发挥驻点招商“前沿阵地”作用,主动对接广深苏资源,着力挖掘招商线索,积极引荐和洽谈项目,推动深圳德厚科技、中财管道、信义玻璃等优质企业来阳江考察。(二)深挖内需潜力,市场消费稳步复苏。一是打好促消费组合拳。继续打好“消费券+促销活动”组合拳,市县两级共同发放消费券1783.1万元,拉动消费9243.2万。在中秋国庆前夕举办“惠利金秋”促消费活动,发布“漠阳品幸福购”消费品牌和LOGO,打造富有地方特色、极具影响力的活动品牌,提高城市
5、消费IP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促进大宗商品消费。利用元旦、五一、国庆和318、618等消费旺季,共举办5场大型汽车展销会,共销售汽车1073辆,销售额超1.5亿元。开展“惠民购车”汽车专项促消费活动,发放99.8万元购车补贴,惠及342个消费者。开展家电“以旧换新”活动,销售家电5699台,直接拉动交易额2511.78万元。三是点燃夜经济烟火气。举办“夜阳江越精彩”阳江夜经济促消费活动,启动夜经济示范街区建设,开展车尾箱集市和县区特色产品展示展销,发布阳江夜经济宣传片和阳江消费地图,把夜经济做火做旺。四是提振餐饮消费。开展“舌尖上的相遇”阳江美食荟活动,先后组织阳东区、阳春市举办“醉美阳东夜越
6、夜越有味”夏日消费季、“漠阳味道醉美阳春”秋季美食节等活动,释放餐饮消费潜力,促进餐饮业加快恢复发展。五是发展县域经济。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组织江城区、阳西县申报并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示范县,分别获得1000万元中央专项资金支持。(三)优化企业服务,对外贸易企稳回升。一是及早研判调度。召开重点进口企业座谈会,争取企业支持在阳江布局更多进出口配额。开展外贸保稳提质专项调研,成立稳外贸工作专班,市县联动深入112家重点进出口企业调研,解难题、促回归。二是抢抓外贸订单。制定“阳货行天下”重点境外线下展会活动计划,组织175家企业参加第133届广交会,达成协议意向和现场
7、出口成交额约1.84亿美元。组织企业参加加博会、消博会、海博会、上海尚品展、粤澳名优展等30多场重点展会,宣传“阳江五金刀剪”区域品牌,支持企业借平台抢先机拓市场。三是落实扶持政策。出台“稳外贸6条”,支持企业抓订单、防风险和发展新业态,提振发展信心。落实国家、省、市稳外贸政策,争取促进外贸发展、开拓重点市场等各类资金326万元,惠及外贸企业350多家。(四)夯实发展基础,综试区建设稳步推进。先后举办市首届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峰会、阳东制造深度融湾品牌出海”跨境电商对接活动、“跨境电商-中国制造业突围之道”跨境电商培训活动、全球五金刀剪行业跨境电商交流会等,引导更多传统外贸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
8、组织企业申报2023年市市级电子商务专项资金,从企业培育、产业园建设、海外仓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精准扶持,吸引新增44家企业在海关备案。起草市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管理认定办法,谋划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五)努力扩大开放,口岸环境持续优化。督促广泰隆13、14号码头泊位和口岸查验配套设施加快建设,向国家口岸办申请阳江港口岸扩大开放验收延期1年。协助华夏阳西电厂码头、源强码头申请临时对外开放续期并获交通运输部批复。举办2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业务培训会,引导外贸企业通过广东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申报货物报关业务。推动开通阳江-盐田“海铁联运”班列,进一步拓展阳江港内陆货源腹地。截至9月底,累计发出1
9、6列72个标准柜货物,货值约600万美元。(六)精心组织实施,第22届刀博会实现重大突破。10月19日-22日,在阳江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第22届中国(阳江)国际五金刀剪博览会。本届刀博会以“畅通双循环、实现新跃升”为主题,首次开设4个展馆、700个展位,创新采取“展+会+赛+贸”方式,组织开展贸易对接会、刀剪潮品爆品评选12场活动,并构建一站式全天候网站办展模式,开设刀博会云展厅,开展名企大厂专场直播,实现多项新突破。二、存在的问题今年以来,全市商务运行虽然保持平稳发展,但全市商务发展仍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一是出口订单疲弱、市场未如预期回暖,新业态发展未形成规模;二是居民消费能力不足,汽车、
10、石油等大宗消费持续承压,消费市场复苏的基础尚不牢固;三是重大招商项目储备不多,缺乏重大外资项目,利用外资缺少新的增长点;四是重大贸易平台建设成效还不明显,改革创新难度大。三、2024年工作安排2024年,全市商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433”工作安排,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主要目标是:新签约项目超165个,投资总额超110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超83个,10亿元以上项目超17个;外贸进出口
11、增长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一)抓招商,全力推动招大引强。一是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围绕打造“4+4”支柱产业发展战略,持续开展产业招商,制定产业招商全景图,建立目标项目资源库,精准定位产业招商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及重点企业。二是加大“走出去”招商力度。到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重点城市举办招商推介会,走进进博会、消博会或广交会等知名展会开展招商,想方设法寻找合作商机。三是加强对口招商。主动对接珠三角地区的投资需求,参加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经贸合作招商会,积极承接国内外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四是拓展市场化招商。对接更多专业
12、招商机构,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撬动招商,探索运用以投带引、中介招商、“飞地”招商等手段,提升招商引资的专业化、市场化水平。五是坚持内外资一体推进。建立重点项目全链条服务机制,推进重点外资项目加快入资,着力招引1-2个3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推动外资稳存量扩增量。(二)拓市场,稳住外贸基本盘。一是抓市场开拓。组织企业参加“粤贸全球”境外展会和广交会、进博会等国内重点展会,组织企业赴欧美日韩、东南亚抢订单,全力稳住国际市场份额。以深化内外贸融合为目标,创新举办第23届刀博会。二是抓进口调度。紧盯广青、嘉吉、阳西电厂、新钢铁、新兴铸管等总部型企业,通过加强调度引导和监测跟踪,争取在阳江安排更多的
13、进口份额。三是抓出口挖潜。引导明阳、金风等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在我市出口,拓展新的出口板块。四是抓业态补充。扶持和指导意向企业开展外贸综合服务业务,吸引外流到深圳、广州的小额订单回流,形成新的增量。(三)强举措,激发消费市场活力。一是抓重要时点。推广“漠阳品幸福购”消费品牌,抓好节假日等重要消费节点,组织各县(市、区)、重点商贸企业开展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动,释放消费潜力。二是抓重点企业。择优选取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强的企业上限纳统,壮大限上企业规模,提升样本企业质量。三是抓县域消费。指导江城区、阳西县用好专项资金做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示范县建设,加快完善县域商业体系,带动
14、县域消费做大做强。四是抓品牌消费。推动老字号创新发展,认定一批“阳江老字号”,打响阳江消费特色品牌。(四)补短板,推动跨境电商扩面增效。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推动清关中心建成运营,引进优质服务资源,完善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生态。出台促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吸引企业回流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培育1家亿元级和10家超2000万元的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培育一批高端人才,组织企业或协会制定跨境电商团体标准,激发发展内生动力。(五)提能级,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度。争取国家口岸办支持,提请启动阳江港口岸扩大开放分区域验收。加强口岸信息化建设,推进“单一窗口”标准版各项应用功能在我市应用推广。加快保税物流中心(B型
15、)建设,争取早日建成并投入使用。(六)促变革,推动联动发展区建设实现突破。学习借鉴自贸区改革创新经验,促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加强与自贸区在制度、平台、产业、人才等方面的对接、合作,谋划推进一批合作项目,实现与自贸区同频共振、同轴运转。针对当前我市营商环境中面临的问题,借鉴自贸区的试点政策,谋划开展富有阳江特色的改革,努力形成一批改革创新成果。县行政审批服务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今年以来,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服务质效进一步提升。一、2023年工作总结(一)常态化做优营商环
16、境工作。一是优化县优化营商环境指挥部组织架构,健全“县领导+指标牵头部门+责任部门”的“1+1+N”工作推进机制和“指挥部+19个指标专项工作组+19个专家团队”的“1+19+19”工作体系。二是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聚焦利企便民,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服务理念,在全省率先推出跨区域“一照多址”改革和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豁免改革;在全市率先推出“交通运输一件事”“医疗机构一件事”服务模式;推行服务企业进园区、服务企业云课堂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切实为企业群众带来了便利和实惠。三是推动联系服务企业常态化。完善“县镇一体、部门联动”的双包保模式,常态化向企业宣传政策,经常性听取企业意见,及
17、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环节存在的困难和诉求。全县25137家企业实现回访全覆盖,发放惠企政策汇编2万余份。选定150家企业作为营商环境监测点、邀请15位行业代表作为营商环境特聘体验官,实时监测满意度变化,及时回应企业诉求,切实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2023年5月,我县荣获“2022年度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成绩突出单位”称号,考核成绩并列全市第一名。(二)全面推动优化政务环境工作。一是牵头起草县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3版),全面完成行政许可实施规范、办事指南标准化编制工作,行政许可事项基本要素、实施要素和办事指南发布率均为100%。二是扎实抓实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以山东省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梳理和
18、管理系统为依托,扎实开展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实施清单、办事指南编制工作,推动梳理成果线上线下全渠道应用。县级完成886项、镇级完成572项政务服务事项编制发布工作,县、镇基本目录、实施清单、办事指南完成率均为100%。三是提高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建设。山东省政务服务网线上共办理各类事项130万余件,录入公共卫生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等电子证照1.7万个,调用身份证、营业执照等证照4.1万次。四是建设“网上办事区”。县、镇同步打造“网上办事区”,公布90项高频网办事项清单和全流程办事指引,按照社保、医保、公积金、便民生活类等7类主题将申报入口集成到电脑上,方便群众办事“一键申报,直达快享”。制作20
19、0项高频事项视频版服务指南电视滚动播放,方便群众熟悉办事流程。2023年4月,被市政府办公室评为“2022年度全市政务服务工作成绩突出单位”。(三)聚力流程再造提升办事便利度。一是持续深化“跨省通办”改革。根据省市部署,梳理298项“全省通办”事项和132项“跨省通办”事项。今年以来,与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潼关县等20个县区签署跨域通办协议,目前已实现190多个县区事项的“跨域通办”,全县各部门共办理各类“跨省通办”“全省通办”业务42561件,二是积极推进“双全双百一件事”。梳理完成123项一件事集成服务指南,打造社会投资一般工业和房屋建筑类项目开工审批“一件事”,列入全省“揭榜挂帅”改革创
20、新试点清单,今年1月,省工改办公布“揭榜挂帅”创新成果(第2期),对“开工一件事”进行全省推广,在全市率先推出“交通运输一件事”和“医疗机构一件事”,获全市政务服务领域“优秀创新典型案例”。(四)集成整合提供优质便利的涉企服务。一是强化企业开办“1002”模式,大力推行“一证准营”和“证照联办”模式。将两个(含)以上行业关联事项纳入“一业一证”改革,实现50个行业“一证准营”。涉及单个许可或备案事项的,纳入“证照联办”范围,截至目前,一件事主题套餐已办理348件,许可环节平均压缩75%,申报材料平均压缩67%,审批时限平均压缩79%。今年以来,全县新增各类市场主体9177户,全县市场主体总量达
21、7.6万家,为新办企业减免刻章费用100余万元。二是持续优化注销服务。推进营业执照、税务等集成办理注销模式,建立简易注销容错机制,推行简易注销“全程网办”不见面审批,今年以来全县共有1241家企业通过简易注销渠道顺利完成注销。推行“代位注销”,破解投资主体失格难题,今年全县已有11家企业通过“代位注销”模式顺利完成注销。三是持续提升项目投资和建设便利度。以“精简合并”为主线,取消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依申请发证,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即可同步直接发放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实现企业“免申即享”。将开工前的11个审批事项合并办理,整合成一张建设工程项目“行业综合许可证”,创新推出“极简版”流程图,一般企业投资
22、项目从赋码备案到竣工验收全过程,减少了约20%的审批事项、50%的申报材料、60%的审批环节,审批时限由22个工作日压减至6个工作日。在全市率先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全链条审批告知承诺制改革。构建“一次告知、一诺到底、全程监管”的全链条告知承诺制服务。今年以来,为46个项目办理事项300余件,精简材料700余份,压缩时间20%以上。成立行政审批保障专班,创新推出重点项目“网格员”制度,从县委1号文中筛选出化工产业园、高铁产业园、临港产业园等园区有审批服务需求的30个重点项目开展网格服务,为企业提供从注册登记、项目立项、竣工验收到投产运营全过程的跟踪服务。二、存在问题1.数据赋能营商环境不够。大数据工
23、作基础相对薄弱,数据服务应用产能不足,部分部门数据互通不足、共享滞后。部门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存在数据多方采集、重复采集,跨领域跨部门数据共享难、应用场景不丰富,数字政府建设进程较为迟缓。2.政策推送不够精准。常态化联系服务企业过程中,包保干部对各类惠企政策理解不深,宣传解读不到位、不精准,未做到分类宣传、精准施策,存在无差别大水漫灌宣传政策的现象,导致企业使用政策无从下手,主动回应的积极性不高。3.自主改革创新不强。优化营商环境缺乏创新亮点工作,各营商环境责任部门习惯于做好上级安排部署的“必选动作”,全省首创“自选动作”偏少,围绕大力度流程再造、破解企业堵点卡点问题探索创新不足,与注重“小微创
24、新”的先进地区相比缺少可推广的典型案例。4.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有待提升。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梳理系统与“爱山东”APP移动端尚未实现事项同步更新,制约了事项上平台运行工作。政务服务“好差评”办件数据尚未做到“应归尽归”,仍有部分部门的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办件尚未按要求归集。三、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1、各级越来越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今年5月,省里研究制定了山东省深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省直各指标牵头部门聚焦市场主体需求和人民群众关切,分别牵头制定了山东省深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配套措施,通过破除制约市场主体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强化政策精准供给,推动重点领域攻坚突破,全面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市优
25、化营商环境条例于4月1日起正式施行,市里6月底出台了对标最高标准最优水平持续深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由此可见,省市县各级均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2、营商环境评价越来越客观。根据往年省营商环境成效考核情况,下步营商环境评价将更趋向于采取“客观、无感、可对比、易获取”的方式代替之前的部门问卷集中填报和企业问卷调查的模式,评价范围不再局限于当年办理过业务的企业,而是扩展为所有辖区内企业、农民合作社和个体工商户等全县市场主体。以往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大呼隆”“运动式”回访的工作模式已不适应当今形势,这要求我们要
26、抓好日常工作、推行随办随访、及时化解问题,只有让所有市场主体都满意,我们才能得高分。3.政务服务审批更趋于智能化。近些年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由信息化发展到在线化再到智能化,政务的数字化也从早期的电子政务发展为现在的智慧政务。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将“政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作为到2025年数字中国建设的目标之一,明确提出“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AI智能审批新模式也将随之而来。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强化新技术应用赋能机制,探索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分析预判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通过智能问答、智能预审、智能导办等方式,提供智能
27、化、个性化、精准化服务,推动惠企利民政策和服务“免申即享、直达直享、快享快办”。通过政务数据的共享互通,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材料免提交”“表单免填写”“公章在线盖”“审批扫脸办”“智能辅助查询”等一系列服务新体验,实现从单个事项供给到一体化场景服务的转变。四、下步工作措施(一)工作总体思路及主要目标1.树立目标意识,吃透考核精神。瞄准“保五争三奔第一”目标,紧紧围绕市、县目标体系谋划推动工作,确保方向不偏、标准不降。认真研究考核指标,吃透考评内涵,对照考评体系和具体考核标准,细化分解各项目标任务,明确完成时间表、路线图,做到目标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
28、任具体化。2.瞄准任务重点,夯实发展根基。紧紧围绕建设“强富和美”新嘉祥这一中心任务,聚焦招商引资、对上争取、优化营商环境、审批保障等工作任务,凝心聚力、务实苦干,努力为全县发展大局勇挑重担、多作贡献。3.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提质增效。密切关注考核指标进度,做好对上沟通衔接,及时发现并解决突出问题,全力完成既定目标。坚持主要领导牵头抓总、统筹调度;分管领导抓牢条线、实时跟进;业务人员聚焦业务、具体落实。形成全局上下人人抓目标的工作局面,以强有力的务实举措推动目标工作落实,确保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二)2024年重点工作1.持续发力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深化“人人都
29、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经济发展”的认识,持续优化审批服务流程,让群众和企业办事“不跑腿”“少跑腿”。以开展省营商环境评价为契机,健全政企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真心实意为企业“解难题”,做到亲而有度、清而有为。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数据平时监测,确保各项核心业务数据走在全市前列;广泛宣传营商环境改革成效,精准推送惠企政策,收集化解企业困难问题,全方位提升我县市场主体满意度。2.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行政许可事项、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管理要求,对我县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实行动态调整,逐项编制实施规范和服务指南,加快实现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提升“一网通办”能力,让更多政
30、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掌上办”,提升基层政务服务能力,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米”。推动更多“跨域办”事项网上一站式办理,建立异地收件、办理两地工作人员沟通协同机制。持续拓展“一件事”事项范围和服务领域,创新本地特色“一件事”场景,完善“一件事”专区建设,推动更多一件事向镇街、社区层面延伸。3.做好项目建设要素保障工作。不断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全面提升全流程在线审批的质量和效率,巩固成效、持续发力,确保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任务和巩固改革成效顺利完成。深化区域评估,建立“用地清单制”,推广工程建设项目“验登合一”模式,实施部分简易事项现场勘验告知承诺制,精
31、简审批环节。推进“企业线上申报、事项并联审批、材料共享流转、证照电子生成、数据在线归集”的建设项目审批全程电子化办理新模式,真正全面实现“不见面”审批。4.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激发企业活力。全力提升企业开办服务质量,便利市场主体登记许可。持续强化企业开办“1002”模式,跑出审批“嘉速度”。企业开办“1002”模式,即“1环节”“0材料”“0费用”,最快“2小时办结”。持续深化商事改革,降低市场主体准营成本。推进证照“三联办”服务,不断加大“一业一证”“一照多址”改革力度,探索更多事项纳入“一业一证”改革范围,推进不涉及许可事项的市场主体跨区域“一照多址”改革,不涉及许可的大型企业分支机构、连锁门
32、店商事登记“集中办理”,便利企业扩大经营、快速入市。优化主体退出路径,提升退出效能。集成注销关联事项,推进营业执照、税务等集成办理注销模式;实施帮办代办零障碍、全程网办零材料、免费公示零成本、双向寄递零见面、预约延时零等待服务模式,优化办事体验。建立简易注销容错机制,推行简易注销“全程网办”。5.强化政务服务大厅运行管理规范化。进一步加强大厅日常监管,转变工作作风,规范权力运行,健全人员选派、考核、问责机制,营造清廉规范政务服务环境。持续开展“嘉快办”业务大讲堂活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水平。完善政务服务监督体系,有效扩大监督评议的覆盖范围。常态化开展业务、礼仪培训活动,为大厅窗口工作人员充电
33、赋能,切实提高政务服务工作质量和效率。实行延时、错时、预约、上门服务等制度,擦亮政务服务“24小时不打烊”的品牌。6.加强对上争取工作。一是全面掌握政策动向,做好相关信息收集。主动对接省、市部门,掌握政策动向,提前谋划,吃透政策,深入分析研究国家政策资金扶持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资金争取。二是加强与各部门沟通协作,形成资金申请合力。通过与县发改局、县财政局等相关部门沟通,已梳理储备高端碳基新材料及智能一体化项目、嘉北新城教育园项目、算力中心及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等3个重点项目,总投资82.3亿元,争取纳入2024年省重大项目名单。三是全力保障项目审批,精细化精准化服务。以企业诉求为导向,靠上服务,主动担责,用心用力用情推动省、市重点项目加快落地。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